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乡情(音频)|杨苏涵:缝隙里的人(四川成都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缝隙中的人

四川话作为汉语的西南官话,属于北方语系,虽然在发音、声调、词汇等多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对于熟悉普通话的人群来说,四川话俨然是一种很容易听懂的方言。


由于移民等各种原因,四川省内不仅存在大量使用湘语和客家话的片区,四川话本身也有保留较多古蜀语的老派和与湖广移民口音交融更多的新派之分。简而言之,即使是在四川境内,不同片区也有着自己的独特口音。


建国之后,省际省内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有人背井离乡寻找更好的前程,也有人安土重迁守住祖辈的故园。这样一来,方言内部的交流更加繁杂,越来越多的“混血儿”因此诞生。这种现象在省会城市成都尤为明显,许多人从各地赶来这里扎根繁衍,城市的发展扩张也将周边的小县城囊括进来,真正的三代以上的老成都人反而不那么容易找到。


譬如我的方言点虽然一直是“四川成都”,实际却并不能算标准的成都人。一方面,我的父母辈一个是内江人一个来自重庆潼南,内江话偏向自贡话,保留了较多翘舌音,而潼南话的翘舌音较少、发音较重;另一方面,我的出生地成都温江的方言更多被称为“南路话”,与成都话差异很大,有很多较为独特的词汇,如将“几个人”。上学之后,我又陆续遇到了来自全川各地的同学,在他们的口音以及普通话的影响下,我的四川话无论是词汇上还是语音语调上都更接近一种大杂烩后的“共同语”,并没有具体地道的方言点。是以,我常常认为自己处在方言的缝隙中,看似是一体的,却没有明确的归属。


但是,正如巴蜀方言并没有完整保留巴蜀的古语一样,语言本身就在发展更替。只要我还能继续将这种不标准的四川话说下去,缝隙里总能生长出什么吧。

往期推荐


乡音乡情(音频)| 吴鑫杰:客从何处来(四川成都双流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杨苏涵:成都人民公园(上):从“少城”到“人民”(四川成都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吴佳:历史的痕迹:营山陡坑石刻(四川南充营山话)

乡音乡情(音频)| 杨浩杰:我在那一角落摔过一跤(上)(广东茂名茂南白话)


文字、音频| 杨苏涵

封面摄影 | 甘悦闻

图片|网络

方言点 | 四川省成都市

本期审读 | 余燕妮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