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前言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前言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书影


今年是“八五”规划(1991–1995)的最后一年,再过两个多月,就要进入“九五”时期了。这本《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在此时定稿付梓,意味着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我们业已如期完成广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广东省北江流域、西江流域粤方言调查”中从调查研究到编纂成书的全部任务。这本一百多万字的《调查报告》,不但凝聚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汗水和心血,也凝聚着多少关注着我们的事业,支持着我们事业的朋友们的深情厚谊。在这《调查报告》宣告杀青,可以“抖一啖气”(“松一口气”)的时刻,作为项目的主持人和《调查报告》的主编,我们在欣喜之际,想到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再谢谢!首先要谢谢多年来锲而不舍,埋头苦干,为如期完成任务而付出巨大劳动的全体课题组成员,再就要谢谢多年来一直鼓励我们、支持我们的许多朋友,我们的调查工作、特别是田野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们的《调查报告》得以顺利编出,出版问世,和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的呕心沥血,和每位关心者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这部《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是去年出版的《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的姊妹篇,两部《调查报告》合起来就是我们这项“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的预期目标。记得当年在制订广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专家会上,我们曾向与会专家表示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在“七五”规划(1986-1990)如期完成“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出版了三卷本《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继续扩展粤方言的调查范围,在“八五”期间完成对北江流域、西江流域粤方言的调查,并争取再接再厉,能继往开来地完成对广东省粤方言的调查,提供比较全面的粤方言资料,比较准确地勾划出广东粤语的轮廓和特征来。众所周知,方言调查工作是语言科学领域中最具艰苦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既然有志于把广东省的粤方言面貌弄清楚,就非有长期作战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干下去不可。正是怀着这样的“抱负”,打从十年前穗港两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自愿组合到一块儿,再加上几位对汉语方言工作情有独钟的年青硏究生陆续集合到身边来以后,我们就一股劲儿地从珠江三角洲开始到粤北到粤西,在跨越两个五年计划的漫长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这调查粤语的“征途”来了。如今在十易寒暑之后回头一顾,当我们捧着三卷本150万字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和一厚册128万字的《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接过了从广东省到全国几度颁发给我们的优秀成果奖状时,再看看案头这一百多万字定稿待印的《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一股劳动之后终获收成的喜悦之情不免油然而生。十年光阴,实在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常言“十年树木”,十年之间,荒山便可成为林海,对于人生来说,十年又该意味着甚么呢?用最简单的数学来计算,如果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的话,十年就是1/7;然而,如果拿一个人的学术生命、研究事业来计算,能有四五十年光景的人,已经相当令人羡慕了。可见十年的光阴是漫长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这些本职都是教师研究的人,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还能以那么高的热情,付出那么多的精力来从事内容如此复杂的方言调查课题,也算得上是给中国语言学的大厦添上几片砖瓦,这该是多有意义的称心乐事啊!

科学无止境,我们所做的这一点点工作,所取得的这一点点成果,对于整个学术事业来说,毕竟是很渺小很渺小的。十年来我们为广东粤方言的调查研究所做的一切,始终只能说是打基础的工作,架桥铺路的工作,提供服务的工作。在《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出版时,我们便把资料性为主的思想深深嵌在脑子里,随后出版的《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在前言中我们再次说明“突出这本《调查报告》的资料性作用”,现在付梓的这本作为十年耕耘最后一份成果的《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仍然是以“打基础,显轮廓”为主旨,让有限的篇幅为研究粤方言的海内外学者提供较多的语言素材,提供较有效的服务。看来我们多年来坚持的这种“提供资料,提供服务”的做法,还是颇受欢迎的。我们常常在一些学术会议中听到学者们呼吁语言工作者应多作调查,多提供语言资料,特别是方言资料。我们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之所以能够受到海内外学者的瞩目,主要就因为我们所提供的珠江三角洲各地的语言资料,包括字音、词汇的资料,大都是前所未见的。方言研究的道路很长,我们当然不能满足于只是提供可靠的资料,步步深入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去开拓,去进行。当前我们面对广东粤方言尚未完全调查清楚的现实,在完成珠江三角洲和粤北、粤西粤语的粗略调查以后,再进一步策划对省内其余地方(如粤西南地区)的粤语进行必要的调查,这样坚持下去,或许再过几年,广东粤方言的整体面貌就会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今后的深入研究,也就会有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可望获得更具学术价值的成就了。





此次粤西十县市粤方言的调查是在1993年夏天开始走上田野的。调查组成员利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沿着西江两岸对当时全部属于肇庆市管辖的以下各县巿进行实地调查:肇庆市区(高要)、四会、广宁、德庆、怀集、封开、云浮、新兴、罗定、郁南,在初步整理出音系来以后,又由调查组成员分工负责,再行“各自为战”,到所负责的方言点去进一步补充调查词汇材料及其他材料,包括了解人文地理情况,记录一些口语语料等。我们的调查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方式,语音方面每个调查点记录一本《方言调查字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词汇语法方面的调查基本上沿用我们在《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中列出的词目。由于宗旨、目标和珠江三角洲及粤北粤语的调查是一致的,这本《调查报告》的内容框架和体例仍是按照粗线条描写,勾划轮廓的要求来设计的,书中用较大的篇幅列举十个县市粤方言跟广州话、普通话的字音对照和词汇对照,在“对照”之前分别安排语音比较综述和词汇语法比较综述的章节,由于综述立足于跟粤方言代表点广州话的比较,从中可以略窥这十个广东粤方言西翼代表点的语言现象跟广州话的异同。为了突出各点的语言特征,我们在《调查报告》中安排了《粤西十县市粤方言特征分布地图》,共绘制了69幅,比《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多了23幅。





本书作者之一伍巍教授在田野调查中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的调查,仍然是在穗、港双方协作单位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和中文系及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原香港理工学院中文及翻译学系)的高度重视下,在广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领导组、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等部门和调查所在县市的教育部门、语委办、地方志办以及有关学校的老师、干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在调查材料进入整理分析阶段,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在系主任张群显博士的领导下,组织了包括许谦文先生等多位同事夜以继日地为计算机输入排版做了大量繁重的工作。香港城市大学林建平先生再次义务承担穗港两地资料传送的工作,使我们的资料整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暨南大学出版社一如既往,把本书视同《粤北十县巿粤方言调查报告》一样,作为出版社重点学术著作,从编辑加工到印刷装帧,都以优质快速的效率来进行。没有上述许多单位和个人的热情相助,这“八五”期间最后一册的方言调查报告,也是难以及时出版问世的。在此我们谨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费过心出过力的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直接参加此次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及编纂《调查报告》的是詹伯慧、张日昇、张群显、陈瑞端、伍巍、邵宜、甘于恩、邵慧君、陈晓锦、张晓山等人。负责统筹调查工作及主编并通审《调查报告》全稿的是詹伯慧教授和张日昇教授。我们深知这一出自多人之手的粗线条资料性调查报告,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纰漏,我们诚恳地期望着看到本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朋友们给我们不吝赐教,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此,我们谨向大家再次表示衷心的谢意。

詹伯慧、张日昇

1995年10月于香港


(《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END

本期编辑 | 陈倩怡

本期审读 | 陈倩怡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年代学术|詹伯慧、张日昇:《粤北十县市方言调查报告》前言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前言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前言

年代学术 | 詹伯慧、张日昇:《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前言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十分感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