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大“她”力量 | 她们,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请关注 上海交通大学工会 2024-06-03

致敬她力量 巾帼绽芳华

芳华竞展,爱岗奉献显担当

勇于突破,巾帼力擎半边天

汇聚成炬,弘扬交大她力量


在我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4周年暨先进表彰大会上,新一批杰出交大女性获得表彰。她们深耕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和服务一线,昂巾帼之志、建巾帼之功、彰巾帼之美。即日起,校工会妇委会将推出表彰巡礼系列推文。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近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获得者——


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张娅

张娅,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算法及其在多媒体和医疗影像的应用研究近5年共计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CCF-A类46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Google Scholar被引9000余次。获欧洲信号处理学会年度期刊最佳论文奖、VCIP 2016最佳论文奖等奖项,先后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中美高校及国际一流企业研究院有近20年科研经历,先后担任科技部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和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担任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重实验室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主持研发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频智能增强系统,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22)。作为学术带头人,组建浦江实验室智慧医疗研究中心并任执行主任,打造了一支人工智能与医疗交叉的研究团队。探索AI赋能医疗,在瑞金医院验证医患行为监测的有效性,实现院感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天数平均缩短1天。指导的博士生获2018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博论文奖,多名学生获国际会议和期刊最佳论文奖。


严福华

严福华,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从事放射诊断30余年,学术造诣深厚牵头或参与制定行业指南、规范、共识等20余项,撰写了我国首部《MR产品数据分析报告及产品评价报告》,建立MR检查规范及产品评价方案,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她贴合患者和临床需求,带领学科不断开展特色新技术、新项目,致力实现疾病早诊断。新冠疫情期间,在国内率先引入天眼AI全能自动扫描导航系统,在全球率先阐述放射科的院感防控经验。她积极探索跨学院、跨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教学平台。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0余项奖项。在她带领下,瑞金医院放射科连续4年在《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上位列全国第四,上海第一。


盛慧球

盛慧球,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长期从事急诊临床工作,手机24小时在线,尽最大的努力拯救每一位患者。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克服硬件设施的不足和战斗减员等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她协助科主任实现急诊抢救室封闭式以及急诊与急救两个“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瑞金急诊科八大重点特色病种,为学科保持上海第一的先进水平贡献她的力量。她关注年轻医生成长,搭建各种培训、考核的平台,让不同年资的医生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主编《急性中毒的识别与防治》教材,参编《急诊医学》、《临床概要》,带领教学团队入选国家重点专业基地。她注重临床科研,作为主要参与人之一完成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薄弱学科建设、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的建设项目等,共发表论文30余篇。她热心科普公益,2018年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专业、奉献、担当,盛慧球主任就是这样三十年如一日,以巾帼之力,全力守护患者“生命线”,用坚守与坚韧诠释急诊人的初心使命。


骆艳丽

骆艳丽,现任附属仁济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领科室提升临床业务,注重医疗安全,深受患者好评。在科研方面,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多项国自然、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项目,主要围绕抑郁症、焦虑症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临床和基础开展研究,发表SCI论文数十篇。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和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骆艳丽主创系列科普作品,形式多样,有微电影、动画片、舞台剧、科普相声等,荣获国内外数十个奖项。

作为仁济医院心理科创始主任,骆艳丽同志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为发展综合医院心理卫生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王琴


王琴,现任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用耐心、细心去关爱,用专业、敬业去救治于每一位肾病患者。2002年开始建立长期随访队列开展临床研究,救治危重症患者,不断探索,为患者排忧解难。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作为支部书记,她凝心聚力号召所有同志冲锋在前,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身先士卒,在雷神山医院和队员们一起“白手起家”、团队协作,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具备强大收治患者能力的病区。同时发挥专业特长,克服困难,在ICU开展CRRT救治危重症“新冠” 患者。所带领的支部多次获评全国高校、上海市教委系统 “示范党支部”、“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成为首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在她心中,有一种初心叫做勇往直前,有一种使命叫做责无旁贷。


汪海娅

汪海娅,现任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科主任,从事老年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老年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管理。

身为九院老年病科的党支部书记、科主任,她对老年病、心血管专科的诊疗技术并有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主持并带领医疗团队参与重危患者的抢救、疑难病例的讨论以及市级重大保障任务的接待工作,团队意识强,工作中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常常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观察和思考,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高,工作成绩硕果累累。医教研并进,主持多项市委课题,共发表SCI论文、核心期刊论著50余篇,心系老人,以老年患者人为切入点,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吴蓉

吴蓉,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致力于乳腺、前列腺和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难题,建立了以实体肿瘤恶性程度诊断和预后的超声新型多模态诊断体系,建立了实体肿瘤多模态影像引导下精准微创增效治疗模式,开展基于跨尺度光声成像和人工智能的颈动脉斑块等研究。构建了颈动脉斑块患者数据库和乳腺癌患者专病数据库;打造了行业内领先的甲状腺肿瘤及乳腺肿瘤的人工智能诊断特色平台。着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及其与超声影像的融合,推进超声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及上海市科委和卫健委多项科研项目,课题总经费近800万元。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9.9,获华夏医学科技奖项2次。获2019年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获2022年上海第四届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王育璠

王育璠,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专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防治和妊娠期内分泌疾病的一体化管理。带领的团队为首批16家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之一,实现代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长期随访。她创建松江地区MMC 1+X模式,同时,通过MMC 建设提升基层慢病诊治水平,从而实现慢病的早期防治、分级诊疗和上下联动,获MMC“十佳中心”、“优秀个人”、“省级管理中心”、“示范中心”殊荣。在科研领域,王育璠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病例机制、妊娠期内分泌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将互联网及AI 技术运用于慢病管理,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聚集当前热点,临床和科研并进。她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CEM,Thyroid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成果获得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华夏医学奖三等奖。


陈津津

陈津津,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医学部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特殊儿童教协同干预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保学组秘书,上海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与发育障碍防治委员会主委。聚焦高位儿童,开展多学科合作,研发建立并应用推广儿童营养风险的层阶式分类化管理体系,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坚持科研和临床应用相结合,成果向后荣获全国妇幼健康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预防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普创新贡献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研究型人才、上海市无私优秀青年、上海市“五十佳”医务工作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健系统三八红旗手等,带领团队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第五届上海最美女医师”


侯旭敏

侯旭敏,交大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职期间坚持以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抓手,带领团队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团结一心、励行致远。

她以质量为先,重视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全方位、广覆盖、下沉式专人管理质控模式。在她的主持和推进下,医院创造众多国内和国际第一。她心系患者,牵头建立胸外专业加速康复外科管理规范,带头参加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平台建设,建成上海地区首个实体化运作的食管肿瘤MDT病房、纵隔MDT病房。积极推进数字化医疗建设,完成国内首家基于移动数字签名的电子病历无纸化建设。建立智慧手术室管理系统,提供了手术全程追溯的可及数据。她大爱无疆,长期投身于开展困境家庭先心病患儿医疗救助工作,连续七年主持完成十四批援滇医疗队援建任务。她临危受命,2021年3月,她担任医疗队领队带领122名队员辗转完成3个方舱建设,历时40余天,圆满完成1600余名患者收治工作。她学思并进,是不断进取的科研领潮者。她主持局级以上管理课题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共建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课题1项、市科委课题1项、发表SCI文章1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


朱琳

朱琳,附属胸科医院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肺癌及COPD等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16篇,第一作者SCI论文9篇,累计SCI影响因子约47.5,单篇最高IF为7.53。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4项,包括国自然青年、国家境外博士后引进项目、上海市新优青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目前担任德国肺部研究协会、海德堡肺部转化医学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胸部学组、上海市医师学会放射科分子影像学组成员。通过大样本临床MRI肺部筛查试验以及MRI新型分子纳米造影剂的开发,促进无辐射检测手段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推广。在海外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进行COPD患者的MRI肺部筛查的临床多中心研究。通过有力的影像学数据证明了MRI作为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将很有希望在高危人群中替代CT进行肺部筛查(Radiol Cardiothorac Imaging 2023,该研究内容获得Yong Investigator Award奖项)。通过分子影像、新型纳米材料及分子靶标相关研究,初步验证了一些分子影像指标对于肺癌等一系列癌症的指向性诊断价值,为个性化精准影像学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有望促进临床个性化治疗。


李若谷

李若谷,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现任心内科副主任和心功能室主任。她医技精湛,精益求精,不断开拓创新,以精湛的技术挑战世界首例经瓣周漏植入心脏起搏器等疑难危重病例,变危为机。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希浦系统生理性起搏是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有效方法,推动了生理性起搏的蓬勃发展。她学术引领,追求卓越。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为心衰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医学证据,参与撰写多部心脏起搏专家共识及行业规范及专著,推动了我国心脏起搏学科建设与诊疗规范,极大提升了团队影响力。她心系患者,德艺双馨。她始终坚持真情真心换来医患互信,待患者如亲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热心帮扶贫困患者。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深入基层边远地区,开展医学科普讲座义诊,传递心脏保健知识。


乔颖

乔颖,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二十一年如一日,执着耕耘,作为精神科大夫,她称自己为“心灵的守护者”,将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创建“医患联盟”,为患者们打造“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路”,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医苑新星”。

作为科普传播的实践者,她组建科普团队、以专业知识提升民众心理健康素养,构建“民众身边的精神卫生科普馆”,荣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三等奖、上海市“首届健康演说家”。作为医学人文的推广者,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助力医院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绿叶管理奖”。作为品牌创新的探索者,她持续强化院内院外宣传,做好医院品牌形象建设,以“组合拳”形式打造精神卫生“全媒体宣传体系”,荣获上海医药卫生优秀新闻作品奖、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奖”。



激扬巾帼之志

奉献巾帼之功

尽展巾帼风采

为交大她力量点赞!


来源:校工会妇委会

编辑:樊玲

更多好看

交大“繁花”路线,走!

佳作登场!上海大剧院邀您共赏精彩演出

调研交流 共话发展!同济大学工会一行来访交流

交大“她”力量 | 致敬!荣誉榜上了不起的她们——

乐享三月天!豫园集团多品类欢购即将开启


点赞、在看、转发扩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