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琨、布仁套格套】礼仪延续与景观再造——蒙古族现代城市酒店婚礼的“中间声景”

礼仪延续与景观再造

——蒙古族现代城市酒店婚礼的“中间声景”


摘要

蒙古族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呈现自己的传统?这是一个相关传统在当下的问题。笔者提出“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现代酒店婚礼仪式声音景观是介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中间声景”,呈现了当代蒙古族人对于传统的感知和对于现代的运用,具有时间凝练、空间叠加、重复表演的特征,从而构成强调精彩度、华丽感、戏剧性的现代仪式表演。

关键词:中间景观;中间声景;仪式声音景观;蒙古族婚礼仪式;仪式音乐

作   者:齐琨,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布仁套格套,博士,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齐琨,女,哲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布仁套格套,男,文学博士,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讲师。

齐琨:“我看了几场蒙古族现代酒店婚礼,从感觉上体会到的是和汉族婚礼在仪式核心结构上基本相同,但我也很怀疑自己的感受和判断,蒙古族婚礼怎么可能和汉族婚礼相似呢?”

布仁套格套:“是不是因为结婚的基本礼仪内涵都是一样的?”

齐琨:“在你写的博士论文中,会提到在元代以前蒙古部落时期和汗国时期的婚俗形式与仪节是不同于汉族的。我有预感,这里面存在学术研究空间!”

本文的书写缘起于上述对话,仅是从一个感觉开始,进而探寻如何以田野资料、口述资料、文献资料综合论证蒙古族现代城市(镇)中在酒店举行的婚礼(后文简称“酒店婚礼”)与目前在内蒙古农村牧区仍可以看到的传统婚礼,在仪式结构与声景内容上的关联与差异。本文将首先从仪节的角度描述酒店婚礼的过程,随后在仪节结构与声音结构两个层面比较酒店婚礼与传统婚礼,再以文献理解元代蒙古族婚俗仪节的变化,并与传统婚礼和酒店婚礼在仪节构成方面做对比。最后,我们将在前述资料与分析基础上审视现代城市(镇)酒店婚礼以延续传统仪节与再造声景内容的方式所建构的“中间景观”。

“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是本文提出的两个核心概念,源自我们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蒙古族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呈现自己的传统?这是一个可以从多重文化角度给予回答的问题。我们选择了在锡林郭勒东乌珠穆沁乌里雅斯太镇(城镇)和呼和浩特市(城市)现代酒店举行的蒙古族婚礼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参与观察、研读文献、采录访谈、分析理解后,我们认为:“中间景观”是蒙古族酒店婚礼营造的核心内容。作为景观的一部分,声音景观也存在“中间声景”的状态。现代酒店婚礼仪式声音景观是介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中间声景”,呈现了当代蒙古族人对于传统的感知和对于现代的运用。我们认为,自中国近代以来,当传统遭遇现代后,从以往的排异、分化、互斥,逐渐过渡到当下的交融、杂糅、互文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中间景观”可以成为人文学科对传统在当下的关注点,“中间声景”可以成为民族音乐学审视当下传统的一个视角。在对蒙古族酒店婚礼声音景观的调查与思考中,我们期望展现现代婚礼仪式中的“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是什么?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呈现?

本文采用两位作者合作撰写的方式进行,具体合作内容如下:其一,布仁套格套(后称“布仁”)在其博士论文中已对蒙古氏族部落时期、蒙古汗国时期,以及元代、清代的蒙古族婚俗形态及仪节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相关蒙古族传统婚礼仪节口述资料给予了收集与整理;其二,2021年7月底至8月初,布仁与齐琨共同完成了对酒店婚礼的实地考察,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其三,本文的撰写亦为两位作者的合作成果。



蒙古族现代酒店婚礼之仪节

结构与声景内容



通过对我们参加的酒店婚礼之归纳,现代城市(镇)蒙古族婚礼基本分为五个阶段:女方家里仪式、女方酒店仪式、男方娶亲女方送亲仪式、男方家里仪式、男方酒店仪式。

对于以下仪式的描写,曾以“‘视觉—听觉’和‘声音建造—听觉感受’之双重二维描述与分析模式”详细呈现于我们合作撰写的《聆听仪式——蒙古族现代城市婚礼中的声音景观建构》(2021)中,本文将着重呈现仪式中的仪节名称、仪式行为、声景内容,从而在仪节与声音层面上展现仪式结构与声音含义的关系。


(一)序幕:女方迎宾宴


1. 仪节名称:宴会致辞
仪式行为:主持人上台主持开场,新娘父亲致辞。声景内容:言语;掌声;背景音乐。
2. 仪节名称:宴会表演
仪式行为:表演者登台表演,新娘父母带领新娘新郎敬酒,总管致辞。声景内容:言语;演唱;演奏;掌声。
3. 仪节名称:篝火晚会
仪式行为:大家来到蒙古包外,点燃篝火后,大家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声景内容:言语;背景音乐;篝火燃烧声。
4. 仪节名称:宴会尾声
仪式行为:大家重新回到蒙古包内,亲友与演员表演歌舞,在热烈的气氛中晚宴结束。声景内容:演唱;掌声;叫好声。


(二)女方家里仪式


1. 仪节名称:回报母乳


仪式行为:布仁双手捧着蓝色哈达,一边端着银碗开始念诵《回报母乳》祝颂词。念诵完毕,新娘妈妈与一对新人共同饮完牛奶,布仁用哈达将银碗包住,递给新娘的妈妈。声景内容:念诵《回报母乳》祝颂词。
2. 仪节名称:新郎认亲
仪式行为:新郎分别向新娘姥姥、父母敬奶茶。新娘父亲送上祝福的话。布仁代表女方家献唱,那顺布和代表男方家献唱。声景内容:言语;演唱;掌声。


海日婚礼



(三)女方送亲宴


1. 仪节名称:婚宴开场
仪式行为:布仁用传统风格的华丽的婚礼辞向到场的来宾问候、介绍新人、介绍总管。四位马头琴手登台演奏。声景内容:婚礼辞;演奏。
2. 仪节名称:婚宴仪式
仪式行为:布仁带领一对新人和伴娘伴郎以及新娘父母登上舞台,念诵《婚礼》祝词后,宣布新人结合。声景内容:念诵;背景音乐。
3. 仪节名称:宴会表演
仪式行为:新娘父母和新人向每一桌亲友敬酒。声景内容:舞蹈;演唱;掌声;叫好声。
(四)男方娶亲和女方送亲
1. 仪节名称:拦门
仪式行为:新郎手捧花束来到楼下的单元门口,被拦住去处,经过一番对话后,娶亲团得以进门。新郎来到新娘所在里屋门口,大门紧关,经过一番对话与歌唱,房门打开,新郎见到了美丽的新娘。声景内容:对话;唱歌。
2. 仪节名称:新郎更衣
仪式行为:新娘父母拿出一套大红色的蒙古礼服,亲自为新郎换上。声景内容:无。
3. 仪节名称:新郎认亲
仪式行为:新郎和新娘一同来到客厅,手托银碗,跪地改称新娘父母为爸爸、妈妈。声景内容:言语;笑声。
4. 仪节名称:新娘出嫁
仪式行为:布仁引导新人向父母磕头行离别礼,众人开始催促新人出门。新人与亲友合影后,大家唱着歌走出家门。声景内容:言语;演唱。
5. 仪节名称:招福
仪式行为:新人上车后,有人用哈达捧出一只装有奶食品的碗,顺时针绕车走三圈。 声景内容:无。



吴明福婚礼


(五)男方家里仪式


1. 仪节名称:洗手
仪式行为:有人端来一只装着硬币的脸盆,请新人洗手,寓意洗去污秽、捧得富贵。声景内容:钱币碰撞声;言语;笑声。
2. 仪节名称:分发
仪式行为:婆婆用梳子象征性地给新人梳头,寓意新娘从姑娘转为新媳妇。声景内容:言语。
3. 仪节名称:新娘认亲
仪式行为:新娘端上一碗奶茶,献给新郎父母,改口称阿爸、妈妈。声景内容:言语;笑声。
4. 仪节名称:结婚礼
仪式行为:新人站立在新郎父母面前,布仁诵念《婚礼》祝颂词。声景内容:念诵《婚礼》祝颂词;笑声;掌声。
5. 仪节名称:托付女儿
仪式行为:娘家送亲的人回到客厅围坐,送亲团代表和新郎父母叮嘱一番。声景内容:言语。

(六)男方酒店仪式
1. 仪节名称:宴会开场
仪式行为:布仁宣布婚宴开始,由一首马头琴曲作为开场曲,随后向大家问候和感谢,再请总代东致辞。声景内容:言语;演奏;掌声。
2. 仪节名称:娶亲
仪式行为:布仁领着新郎来到舞台对面的蒙古包,伴娘实施了拦门仪节,最终让娶亲团进入蒙古包内,然后布仁领着一对新人走出蒙古包,一边向左右两侧的亲友致意,一边走上对面的舞台。声景内容:言语;背景音乐。
3. 仪节名称:结婚礼
仪式行为:布仁念诵祝颂词,一对新人跪拜成吉思汗像。随后新人站立面对来宾,布仁夸赞新人。声景内容:念诵《婚礼》祝颂词;背景音乐。
4. 仪节名称:敬酒
仪式行为:布仁引导新人先给双方父母敬酒,然后新娘父亲作为代表向大家致辞,表示感谢!布仁宣布新人喜结连理,一个新的蒙古族家庭诞生了,来宾举杯祝福。声景内容:言语;歌唱;背景音乐。
5. 仪节名称:宴会表演
仪式行为: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新人父母与新人前往每桌敬酒。随后新人亲友照相留念,整个宴会趋向尾声。声景内容:演唱。




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礼仪式中的

仪式结构与声景内容



2016至2019年间,布仁为完成学位论文在科尔沁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包括通辽市蒙古族科尔沁部落左翼中旗(架玛吐、舍伯吐)、科左后旗(哈西雅图、朝鲁吐)、兴安盟蒙古族科尔沁部落右翼前旗(勿布林、陶和木、满族屯),蒙古族科尔沁部落右翼中旗(代钦塔拉、巴彦呼舒)、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白音乌兰、胡尔勒镇丰屯村、沙日格太艾力、纳文牧仁、毛里图、巴彦敖包嘎查、伊赫艾里,国营牧场)等地。共访谈25位当地人,录制近80小时口述资料。其中年龄最大者为1907年生人(扎赉特旗关结子老人),年龄最小者为1963年生人(扎赉特旗白亮花)。下文将通过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重构蒙古族科尔沁上述地区的传统婚礼仪节结构与声景内容。


(一)序幕——女方家仪式:议婚


1. 仪节名称:小宴


仪式行为:女方家长如果积极响应的话,便设宴款待客人,这被称为“巴嘎阿日黑乌胡” ——小宴。席间双方进行进一步洽谈,达成订婚的意向。双方没有达成协议之前,女方家晚辈只需向客人敬酒,演唱迎宾曲或祝酒歌即可。

声景内容:(1)祝颂词:描述小宴议婚渊源、叙述议婚过程、赞美议婚的美好;(2)迎宾曲:集体合唱短调民歌《巴伦杭盖》《四海》等一类酒歌和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3)求婚歌:男声独唱短调民歌《鼻烟壶》。


(二)女方家仪式:订婚、递交婚帖、下聘礼


1. 仪节名称:大宴


仪式行为:按照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婚俗,男女双方议婚达成协议之后举行“大宴”,正式缔结婚约。小宴男女双方初步议定婚事之后,男方家长再次来到女方家,向女方父母进献美酒、哈达。双方正式议定婚事,并定下彩礼数目,以及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这被称为“亦赫阿日黑乌胡”——大宴或哈大宴。

声景内容:(1)图林道(tulin daguu),开宴首歌《像苍天一样》;宴会中间演唱《云青马》《白音查干》;宴会结束演唱《四季》。(2)祝酒歌《巴伦杭盖》《四海》。(3)嫁女歌《蓝色的湖畔》《诺恩吉雅》《春梅》《栗色走马》。


2. 仪节名称:下帖宴


仪式行为:男方家派人前往女方家递交婚帖,将举行婚礼的年月、日期、时辰书写在婚帖上。女方表示认可后,便设宴款待男方代表。

声景内容:不详。


3. 仪节名称:献礼宴


仪式行为:男方家派遣几位相关人员前往女方家,根据大宴上议定的协议,如数交出彩礼,如牛羊、金钱等,并再次确认举行婚礼的日期。女方家长也要向男方家回赠礼物。诸事办理妥当后,女方家设宴欢送男方宾客。

声景内容:不详。


(三)男方娶亲与女方送亲


1. 仪节名称:新郎启程


仪式行为:女方举办婚礼前夕,新郎从家启程前往女方家,蒙古语称“佩戴弓箭出发”(sagadag mordahv)。新郎启程前家里举办送行宴,参加者有新郎(hurgen)、伴郎(hurgen dagagqi),还有图如·那颜(turugu noyan,意为证婚人)等。席间,新郎向父母和长辈跪拜敬酒,举行告别礼。母亲为儿子换新装,父亲为儿子佩戴弓箭、撒袋。其实,科尔沁蒙古部落蒙古人早已不用弓箭,但新郎娶亲时必须佩戴弓箭,这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声景内容:祝颂词——叙述新郎传宗接代的责任、描述新郎的装扮。


2. 仪节名称:拦门


仪式行为:蒙古语称之为“sagadag horihu”,意为“拦箭”,即拦住佩戴弓箭的人。当佩戴弓箭的女婿到达女方家门口时,姑嫂们便挺身而出,用横椽子拦住大门,不放女婿一行进来。双方斗智斗勇,尽兴而罢。姑嫂们才撤掉椽子,请客人进门。

声景内容:祝颂词 ——女方司仪(祝颂者)上前进行盘问,问明来意之后,便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拷问,刁难男方。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此时,男方家的司仪站出来进行应对,一一解答,形成一场智力竞赛。


3. 仪节名称:新郎拜火


仪式行为:前来迎亲的新郎,祭拜女方家火神,拜见各位亲友。“图如·胡达”(turugu huda)蒙古语意为“首席亲家”,男方迎亲队的证婚人、全权代表。新郎举行拜火仪式时,由男方家的图如·胡达率领,由“图希莫勒·胡达”(tusimel huda)(副证婚人)从旁进行协助,诸如指导新郎完成拜火、拜佛、敬酒、献哈达等各种仪式礼节。男方人员各司其职,严守仪轨,不得颠倒错乱。

声景内容:祝颂词 — —叙述如何取火、向火神祈祷、送出祝福。


4. 仪节名称:报恩宴


仪式行为:女方家长设宴款待女婿一行。新郎向岳父岳母进献礼物,并一一做出解释。报答岳父岳母养育女儿之恩,蒙古语称之为“回报母乳”。

声景内容:(1)祝颂词:赞美母亲、表达新娘与新郎的感恩;(2)长调《喜鹊群飞》。


5. 仪节名称:答谢兄嫂


仪式行为:向姑娘的兄嫂进献礼物,表示答谢之意。

声景内容:祝颂词——兄嫂对新娘的爱护与教导、新娘对兄嫂的回报。


6. 仪节名称:新郎更衣


仪式行为:岳母为女婿换装,脱掉穿来的衣服,替他换上亲自缝制的新蒙古袍,佩戴荷包、火镰、蒙古刀等服饰和生活用具。

声景内容:(1)祝颂词:祝福婚礼、赞美新郎的新装;(2)在更衣过程中,姑嫂会抢走新郎的鞋子,新郎或伴郎唱短调《求鞋歌》。


7. 仪节名称:认亲宴


仪式行为:新郎拜见女方各路亲戚,司仪从旁一一介绍,女婿论辈分跪拜磕头。

声景内容:祝颂词——叙述认亲的过程、描述认亲源自成吉思汗的法规、赞颂认亲仪节。


8. 仪节名称:求名问庚


仪式行为:姑嫂设宴款待女婿,新郎则趁机向姑嫂问讯姑娘的名字和属相,目的为避讳自家长辈的名字。姑嫂们则故意戏弄刁难新郎,经过一番周折,才告诉姑娘的真实名字和属相。

声景内容:祝颂词——新郎与姑嫂的对白、语言与智慧的较量。


9. 仪节名称:“沙恩图”(xaentu in horim,意为羊拐骨)宴


仪式行为:蒙古语意为“羊拐骨”宴,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同辈姑嫂与新郎参加宴会,相对而坐。宴会不设预定内容,双方可以自由发挥,带有智力竞赛性质。诸如,猜谜语、赛歌、即兴命题朗诵祝颂词之类,败者罚酒。厨师端上全羊时,双方争夺羊拐骨,得手为胜。

声景内容:(1)祝颂词:叙述沙恩图宴的现场竞赛的内容、新娘睡卧在姑嫂身后偷看新郎的举动、赞美新郎掰羊脖的力量、赞美沙恩图宴的流传;(2)“沙恩图”宴歌:《太阳里有棵松树》。


10. 仪节名称:招福


仪式行为:送亲队出发时,父母家人举行招福。蒙古语称之为“hexig hurailahu”,意为不要让新娘把娘家的福气全部带走,留一部分在娘家。新娘的父亲或哥哥站在院子里,手里端着装满奶食的盘子,举起手向顺时针方向转三圈。

声景内容:祝颂词——赞美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新娘的感恩、祈祷将新娘的美丽与福气留一半在家里;言语:转三圈时高声说三遍“福禄双降,呼来,呼来”


(四)男方家仪式


1. 仪节名称:迎亲野宴


仪式行为:男方在野外搭建蒙古包、帐篷,迎接女方送亲车队。送亲车队到达后,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设宴招待贵客。

声景内容:(1)祝颂词:描述迎亲的过程、赞美与祝福两家的联姻。(2)歌曲:村童《婚礼车队过来了》;男方代表唱祝酒歌《巴伦杭盖》《四海》。


2. 仪节名称:下榻宴


仪式行为:男方搭建新蒙古包,迎接女方贵客下榻,并在新蒙古包中设宴款待。女方举行下榻宴时,男方人员不得参加。

声景内容:(1)祝颂词:描述女方送亲路上的艰辛过程、赞美男方准备的新蒙古包和宴会的盛情;(2)歌曲:父母唱送亲歌《诺恩吉雅》《春梅》《蓝色的湖畔》《栗色走马》;女儿唱哭嫁歌:《乌拉盖河畔的大树》《阿伦湖畔的芦苇》。


3. 仪节名称:抛荷包


仪式行为:新娘来到婆家门口,进门前必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绣花荷包,高高抛向空中,人们竞相抢夺,争到手者视为获得吉祥。

声景内容:祝颂词——赞美新娘心灵手巧、赞美荷包的精美、祝福获得荷包者消病减灾。


4. 仪节名称:新娘拜火


仪式行为:男方聘请当地一对夫妻,家庭和睦,儿女双全,且和新娘生辰八字相合,并肩端坐正席,新娘敬酒叩拜,认作“磕头父母”。磕头母亲带领新娘举行拜火仪式。

声景内容:祝颂词——与新郎拜火的祝颂词内容相似,不赘。


5. 仪节名称:新娘分发


仪式行为:磕头母亲将新娘的一根麻花辫解开,改为左右两根麻花辫。

声景内容:不详。


6. 仪节名称:认亲宴


仪式行为:待嫁姑娘拜见男方叔伯婶母、兄嫂、亲戚。

声景内容:不详。


7. 仪节名称:主宴


仪式行为:即结婚典礼,男方举办大宴,男女双方共同参加,唱歌跳舞,尽兴而罢。新郎新娘向父母敬酒磕头,向各位亲友和来宾敬酒。司仪朗诵祝词,歌手演唱婚礼歌曲。此外,还在主宴上举行交杯酒,酒杯里斟满美酒,将一根红线搭在酒杯上。新郎和新娘手拿线头,肃穆而立,司仪朗诵交杯酒赞词,两位新人同饮交杯酒。

声景内容:(1)A. 主宴祝颂词:描写婚礼宴上的图林道礼仪歌、描述宴会过程、赞美新郎新娘的容貌、展现宴会上的欢乐场景、祝福婚礼。B. 拜天祝颂词:敖木赛音阿木朗宝鲁图该!蔚蓝的天空有日月照耀,慈祥的父母有儿女降生。有福有禄的一对新人,拜天祈福保平安。祝愿新人的婚礼,大海般隆重,生活像鲜花般绽放,儿女双全,福禄双降。(节选)C. 交杯酒祝颂词:祝福新人喜结连理、展望未来美好生活。(2)报嫁妆:当“主宴”进行到高潮时, “赫勒木尔沁”(helemurqin,意为善言之人)便会邀请女方代表讲话。于是,女方代表即席发表答谢演说,同时还要向大家公布陪送新娘的嫁妆,详细清点数目。诸如,牛、羊、衣服、衣料、金银首饰、蒙古包、其他日用品等。(3)“图林道”属于颂歌,内容为歌颂成吉思汗、歌颂部落英雄祖先、歌颂宗教。(4)新娘新郎拜天后,参加仪式的人们一起唱歌跳舞,集体踏歌舞曲《西泉边》。


8. 仪节名称:“毛勒仁”(molur un sirege,意为水晶)宴


仪式行为:婆家重新设宴,娘家送亲人回到座位旁,向婆家托付女儿。

声景内容:歌曲《金珠莱》《托付女儿之歌》《花喜鹊》等。


9. 仪节名称:上马酒


仪式行为:女方送亲队伍启程返乡,新娘端坐毡席,衣摆上压着一块石头。男方亲友送行,敬献上马酒,高唱《上马酒歌》。

声景内容:歌曲《上马酒歌》,也称为《告别歌》《枣红好马》《冈咳哳》。




以文献解读传统婚礼与酒店婚礼的

仪节关系



元代,蒙古族人入主中原,在婚姻礼制方面受到汉人《家礼》仪节的影响。据最早版本、大约成书于成宗大德(1297—1307年)后期的《元典章》礼部卷至三“典章三十·礼制三·婚礼·婚姻礼制”记载:


至元八年(1271 年)九月,尚书礼部:契勘人伦之道,婚姻为大。即今聘财筵会,已有定例。外据拜门一节,系女真风俗,遍行合属革去。外据汉儿人旧来体例,照得朱文公《家礼》内婚礼,酌古准今,拟到下项事理。呈奉尚书省劄付:“再送翰林院兼国史院披详相应。移准中书省咨:‘议得:登车、乘马、设次之礼,贫家不能办。外据其余事,依准所拟。’遍下合属,依上实行,仍关各部照会。” 

一曰议婚······二曰纳采······三曰纳币······四曰亲迎······五曰妇见舅姑······六曰庙见······七曰婿见妇之父母······


依文献所言,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廷颁布的七条婚姻礼制是在《家礼》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若仅比较七项仪节的名称,则《元典章》的文字与《家礼》完全相同;若比较七项仪节的细节,则《元典章》与《家礼》亦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元典章》中记录的“前件,议得”部分,记录了当时元代礼制的建立者对于《家礼》内容的沿用与修改:


在上表对比中可见,《元典章》对于家里的修改主要体现在增加宴会内容,以及蒙古族人对长辈的普遍尊敬;减少与更换贫穷者用不起的仪节内容以及蒙古族祖先文化中不具备的祠堂仪节。

此外,《元典章》“婚礼”中还有“指腹割衫为亲革去”“禁夜筵宴例”“革去诸人拜门”“嫁娶禁约邀栏”的内容,是指去除旧俗“指腹割衫”和女真婚俗“拜门” 的内容,禁止宴会铺张和在婚礼中刁难婚主的行为。另外,相较《元典章》中“丧葬”与“祭祀”而言,唯有“婚礼”沿用了《家礼》仪节。从《元典章》依《家礼》建立婚姻礼制史料记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蒙古族婚礼仪节的确立并不是人伦常情使然,而是元代蒙古族执政者对汉族礼制的偏爱,进而舍弃了部分本族旧俗与他族婚俗。舍弃的原因在文献中也有显现,缘为这些旧俗、他俗曾带来人命官司、诉讼纠纷。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所知,若仅从文献,很难言明《元典章》中的“婚姻礼制”在当时的社会以及在此后明清两代蒙古族聚居地推行的实际状态与效果。因此,我们先将此问题悬置,仅得出以下结论:元代的法规条例制定者们将汉人《家礼》的七项仪节纳入蒙古族人的典章制度中,并针对蒙古族人的生活习俗给予修正。虽无法考证当时的执行情况以及后世对蒙古族各部落的影响,但蒙古族人的婚礼仪节与汉人婚礼仪式曾在元代产生过交集,这是为文献记录的一个历史事件。

本文将《家礼》所记婚礼仪节与传统婚礼重构及酒店婚礼实录做比较,进而展现汉人《家礼》仪节与传统蒙古族婚礼、现代酒店婚礼的契合点,以此对应在本文开头对话中齐琨感受到的蒙古族婚礼与汉族婚礼存在的相似之处。


(一)序幕与女方仪节

 


虽然传统婚礼、酒店婚礼的仪节具有不同称谓,但仪节实际婚礼内容与《家礼》的议婚、纳采、纳币相同。传统婚礼仪式声音的内容比较丰富,包含祝颂词、歌曲等,而现代酒店婚礼也会在双方家长见面、订婚后聚餐,但多仅在这些仪节过程中呈现言语交谈的声音内容。


(二)男方娶亲与女方送亲


“婿见妇之父母”原为《家礼》的最后一个仪节,但传统婚礼与酒店婚礼的新郎在迎娶过程中即以“认亲” “改口”的形式拜见了新娘父母,田野实录如下:


作为祝颂人,布仁引导新郎拜见岳母与岳父,新郎给新娘父母敬酒,双膝跪地,大声喊了一声“阿爸!我会对阿茹娜好的!”在场的人大笑,新郎又大声地叫“妈妈!”还担心声音不够大,又更大声喊了一下,把众人引得更加大笑!

 


此外,相较传统婚礼,酒店婚礼增加了“迎宾宴”“送亲宴”(女方酒店婚宴)两个隆重的仪节,在此次田野实录中,女方家里的仪节中省略了“新郎拜火”,但在有些女方或男方的酒店宴会上,有“拜火”仪节的设置,仪式行为是主持人领新人绕着作为道具的火盆走三圈并念诵祝颂词。有些酒店婚礼上有“问名求庚”的仪节,但简化为主持人问是否需要改名,新郎母亲答需要或不需要即可。“答谢兄嫂”的仪节多不存在。在酒店婚礼中,诸如“更衣”“招福”等仪节,由于其中缺少具有仪式象征的声音,成为较难识别的仪节。


)男方仪节


《家礼》中“妇见舅姑”是在亲迎后的仪节,但在传统婚礼和酒店婚礼中都安排在亲迎过程中举行。“迎亲野宴” “下塌宴”在此次田野实录中未出现,但在有些酒店婚礼中会出现,只是其中没有祝颂词和以往的歌曲。“抛荷包”“上马酒”已在酒店婚礼中省略。“新人洗手”是酒店婚礼中新增仪节。“新娘拜火”的变化与前面“新郎拜火”相同,此处不赘。诸如“新娘分发”和“毛勒仁宴”等仪节已简化为象征性的行为与言语。除此之外,在所有《家礼》仪节中,似乎仅省略了“庙见”仪节,但若我们脱离“主人以妇见于祠堂”的空间约束,而将其理解为男方家向新娘介绍家族成员的内容,那么在男方酒店婚宴上新娘父母引导新人向诸位前来的亲朋好友敬酒的行为,可以视为“庙见”仪节的转化。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家礼》仪节是蒙古族传统婚礼的底色,同样也是现代酒店婚礼的基调。若以传统婚礼与酒店婚礼相比,则酒店婚礼延续了传统婚礼中富有蒙古族信仰与生活特色的仪节之细节,虽有增删,但变化的是表象,固守的是根本。



从仪节的核心结构来看,传统婚礼以《家礼》仪节为核心结构,而现代酒店婚礼延续了传统婚礼仪节。虽然我们无法判断汉族婚礼仪节对蒙古族传统婚礼的影响是始自元代还是在近代受到汉族人影响,也无法判断蒙古族各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受汉族婚礼仪节影响的差异,但《家礼》在汉族礼俗仪式的执行与影响是持续且广泛的。因此无论蒙古族传统婚礼是哪个时代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以及各部落的接受程度存在何种差异,它接收的都是汉族礼俗主流文化《家礼》的影响。

酒店婚礼中最大的变化是声音部分,其中仅继承了很少一部分传统歌曲,如《诺恩吉雅》《赞丹呼仁》等,其他内容则多数采用新创作的歌曲与器乐曲、蒙古国歌曲以及各类背景音乐。在参与观察了多次酒店婚礼后,我们希望提出“中间声景”的概念,以此展现再造的声音结构,其目的是在现代酒店婚礼声音景观中营造传统仪式的氛围与过程。



“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

延续传统仪节与再造声音景观



(一)现代蒙古族婚礼仪式的“中间景观”


通过对多次婚礼的参与观察,我们认为现代酒店婚礼营造了一种介于传统与现代的“中间景观”:在现代化酒店宴会设施与环境中陈设蒙古包、成吉思汗像、苏力德、勒勒车轱辘、奶桶、各色哈达等具有蒙古族信仰与生活符号标志等物品;在现代灯光布置的酒店舞台上展演传统仪式的过程;以新创作的歌曲、舞蹈和器乐表演以及现代音乐制作完成的背景音乐贯穿于延续自传统的仪式表演中;以传统祝颂词和现代婚礼词、以蒙古语与汉语共同完成传统仪节的主持与引导······

作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如何以现代声音景观表述传统仪节过程?这是我们在酒店婚礼的实地考察过程中着重关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到我们的研究对象,又可以表述为:如何用舞台化的仪式表演展现传统婚礼仪节?先以酒店舞台上表演的娶亲过程为例,田野实录如下:


新郎在餐厅一侧紧张、兴奋地候着场。终于等到布仁宣布新郎上场,新郎在两位伴郎的陪伴下,从很远的餐厅一侧、在所有来宾视线的注目中,绕了大半个场地,来到舞台上。

布仁夸赞地介绍了新郎,然后带领新郎前往娶亲,在走向舞台对面尽头的蒙古包的过程中,布仁和分坐在舞台两边的男方与女方亲友互动,面对男方亲友时,布仁会说:“掌声祝福新郎,祝福他娶亲顺利!”面女方亲友时,布仁会说:“我把你们帅气的女婿带来了,我们要娶亲啦!”

舞台对面尽头的蒙古包象征着女方家,布仁说:“朋友们,我们已经来到新娘家门口了!”布仁问蒙古包两边的伴娘:“你们这个门是月月关着的门还是知道我们来才关的门?你们这个门是日日关着的门,还是知道我们来娶亲才关的门?快快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进屋吗?”因为伴娘蒙古语不是很好,没有太多反应,布仁说:“哦,没听懂,那我再用汉语说一遍。”说完后,伴娘说:“不能!”布仁问有什么要求,伴娘用汉语说:“要大喊三声,阿惹娜,我爱你!”布仁说:“就这么简单吗?我们新郎想得比这个复杂!”众人被此话逗得大笑。新郎大喊三声“我爱你”后,布仁带领新郎、伴郎、伴娘进入了蒙古包,背景音乐响起。布仁又带着一对新人和伴郎伴娘走出蒙古包,走上舞台,新人向亲友挥手致意,布仁说:“你们特别喜欢的新郎把新娘娶上了,我们掌声祝贺他们!”

回到舞台上,背景屏幕显现成吉思汗的头像,布仁开始念诵《拜成吉思汗》祝颂词,背景音乐为念《厄金桑》(拜成吉思汗时念的经文)祝词的曲调。一对新人面对成吉思汗像单膝跪地,双手高举,敬拜成吉思汗,伴郎伴娘站立围城半圆形,也高举双手敬拜行礼。祝颂词结束后,新人面对成吉思汗三叩首。然后站立面对来宾,布仁用了一段华丽的语言,夸赞新郎的尊贵、新娘的美丽。

布仁引导新人走下舞台,来到双方父母的主桌边敬酒以示感谢,双方父母则送上祝福。然后布仁邀请双方父母和新人走上舞台,新娘爸爸作为代表向大家致辞,表示感谢!司仪端上酒杯,新人父母和新人集体向来宾敬酒。布仁说结婚词:“哪怕山高入云霄,必有登顶的小路;哪怕是可汗之女,也要出嫁当媳妇。”以此安慰女方父母,再舍不得也要让女儿嫁人。“在摇篮里的时候,是你们家的姑娘,穿上盛装的时候,成为了别人的新娘。”以此告诉男方父母要爱惜新娘。“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姑娘,今天要嫁人了,带着她的新郎要给你们敬酒了,感恩你们,请你们给他们祝福!”这是给在场亲友的话语,以此链接新人与在场亲友的情感。

布仁宣布:新人喜结连理,一个新的蒙古族家庭诞生了,大家干杯。此时,来宾也纷纷举杯作为对舞台上的回应,布仁引领新人及父母走下舞台。新人父母领着新人来到每桌亲友面前敬酒、致谢。


在这段表演中包含了传统婚礼“亲迎”仪节中的“新郎启程”“拦门”“新娘出嫁”“结婚礼”“新郎认亲”“新娘认亲”“托付女儿”等内容。我们在这一个小时的表演过程中,看到了传统仪式空间的叠加:在同一舞台上呈现女方家里、娶亲与送亲路上,男方家里的场景;看到了时间的凝练:三天仪程化为一个小时的表演。我们认为,“空间叠加”与“时间凝练”是现代婚礼仪式“中间景观”的两个特征。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酒店婚礼建构的“中间景观”之第三个特征是“重复表演”。例如,仪节的重复表演:代表婚礼核心仪节内容的“结婚礼”在“女方送亲宴”“男方家里仪式”“男方主宴”上重复表演了三次;仪式场景的重复表演:“男方主宴”的舞台上再现了“男方娶亲女方送亲”的过程;仪式基调的重复表演:感谢与祝福在“新娘父母致辞”“主持人致辞”“代东致辞”等环节中被反复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重复表演”的含义不同:仪节的重复表演意在面对不同观众群体——婚礼参与者,宣布新人的结合,从而强调仪式的核心内涵;仪式场景的重复表演意在向亲友展现具有蒙古族信仰与生活特色,从而强调仪式的文化特征;仪式基调的重复表演,意在传达婚礼仪式的核心情感内容,如果说喜庆是婚礼氛围的基调,那么感谢与祝福是婚礼情感的基调。


(二)现代蒙古族婚礼仪式的“中间声景”


蒙古族婚礼仪式的“中间声景”具体指哪些内容?我们认为可以分为现代声景表述传统仪节、传统声景表述传统仪节、传统+现代声景表述传统仪节三类,以此说明我们为何以“中间声景”这一概念归纳、显现、诠释婚礼仪式景观中声音景观对传统与现代的共同观照。


1. 现代声景表述传统仪节


蒙古语中“乃日”(nair)指庆典活动上的宴会,也包含情义、和谐等含义。“乃日道”指宴会上的音乐(nair un daguu)。以音乐相佐饮宴,不仅出现在文献对王公贵族生活的记载中,也保持在当前蒙古族各部落后裔的日常生活中。

若我们细读本文第二部分以文献与口述重构的传统可以看到,仪节的名称多以“宴”(乃日,nair)冠名:小宴、大宴、下帖宴、献礼宴、报恩宴、新郎认亲宴、“沙恩图”宴、迎亲野宴、下榻宴、新娘认亲宴、主宴、“毛勒仁”宴等。现代酒店婚礼中对于这些相关宴会的仪节大大减少了,或有的仪节不再采用,如“沙恩图”宴、下榻宴;或有的仪节中不再举办宴会,如报恩宴中保留了“回报母乳”的赞颂环节、认亲宴仅保留了新人对父母的称谓改口和父母的祝福话语;或有的虽有聚餐,但现场不再延请音乐表演(乃日道,nair un daguu),如下帖宴、献礼宴。在现代酒店婚礼中,举办时请现场音乐表演的有迎宾宴、送亲宴、婚礼宴三个仪节。虽然有宴会的仪节减少了,但我们关注到此三次宴会分别为女方对新郎及男方娶亲团的招待、女方对女方亲朋好友和新郎及男方娶亲团的招待、男方对新娘及女方送亲团和男方亲朋好友的招待,而传统以“宴”冠名的仪节虽多,但基本仪节含义也呈现为上述三类,因此可以说,此三个仪节是对传统宴会仪节的凝练。

在现代酒店婚礼中的上述三个宴会仪节中,现场音乐表演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歌曲:传统民歌《鸿雁》;新创作的蒙古族歌曲《想念家乡》《草原无限美》《父母》《秋色》《年轻人的相会》《请到家里来》;蒙古国歌曲《太阳妈妈》《一对情人》《情侣之天》《美丽》《雨》《为爱歌唱》;呼麦《可爱的姑娘》《满都拉可汗赞》

舞蹈音乐:《乌珠穆沁贝勒格》

器乐曲:马头琴迎宾曲《万马奔腾》《鸿雁》《远方的母亲》《马头琴》《天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萨克斯《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蒙古人》《远方的母亲》

虽然表演内容以创作歌曲、蒙古国歌曲、流行歌曲为主体,替代了传统婚礼中的民歌,但表述的主题仍然为蒙古族生活、蒙古人、父亲、母亲、家乡、草原、年轻人、姑娘、爱情,这些也都是“蒙古族婚礼”中表达的核心关键词。

此外,在现代酒店婚礼中延续自传统的仪节里,会出现以现代语言替代传统祝颂词(例如拦门、托付女儿等)的现象,这些也都是以现代声音表述传统仪节的方式。


2. 传统声景表述传统仪节


这一类声景状态主要表现为在传统仪节中对传统祝颂词的使用。目前,在呼和浩特酒店城市婚礼中的主持人,多数追求在婚礼中使用传统祝颂词,虽在内容上没有完全复制,但在声调、语气、诵读韵律上都模仿了传统祝颂词的风格。此类祝颂词营造了传统仪节应有的氛围。例如《回报母乳》赞词以传统祝颂词风格重构母亲对女儿养育过程的回忆,田野实录如下:


在这阳光灿烂、鲜花绽放、万祥齐聚、双喜临门的吉祥时刻,赞颂把这位美丽的姑娘带到世上、培养她长大成人、为她穿上新婚盛装的伟大母亲的恩情:

一岁的时候把她包在羊皮襁褓中疼爱,生怕冬天冻着,抱在怀里温暖她;生怕夏天晒着,放在房墙的阴凉处。

二岁的时候喂她母乳,喂她美食,生怕掉到泥地上,生怕吃了脏东西,牵手呵护,轻吻疼爱。

三岁的时候她站不稳、跑不快,抱着她串门玩耍,生怕被火烫着,生怕被马踢着,生怕被狗咬着,生怕掉到坑里,跟在后面精心呵护。

······

十岁的时候让她去上学读书,为了让她学到知识学到本领,为她费心、为她操劳。母亲的恩德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回报。

先把妈妈的恩情说到这里,按照圣主成吉思汗迎娶孛儿帖夫人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回报今天这位伟大母亲养育女儿的恩情,请你接受这份感恩的礼物!

祝您长命百岁!万事吉祥!


在念诵这段祝颂词的过程中新娘妈妈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新娘也哭成了泪人;迎亲团用赞赏的目光表达了对这段庄重、肃穆的赞词的欣赏。

再如《婚礼》祝颂词,虽然在送亲宴、男方家仪式、主宴仪式上出现三次,但在“主宴·拜天”仪节中增加了圣祖成吉思汗的内容仪式多次“呼来”的欢呼,背景音乐使用《额金桑》(圣主颂),祭拜成吉思汗时念的经文,田野实录如下:


翁赛音阿木朗包勒图盖(平安吉祥)

恩赛音吉日嘎朗包勒图盖(平安幸福)

托起蓝色的哈达,借助朋友们的祝福,让太阳之下喜结良缘的一对新人跪在圣祖成吉思汗肖像面前,向苍天和大地祈福你们一对新人:

愿保佑你们像太阳和月亮般灿烂和辉煌,像鲜花一样盛开绽放;呼来!呼来!呼来!

愿保佑你们生下白胖的儿子;祝你们生下莲花般的女儿;呼来!呼来!呼来!

愿保佑你们有永不减少的福分;祝你们正如天上的星星数量般长命百岁;呼来!呼来!呼来!

愿保佑你们正如哈达的流苏般幸福长久;祝你们出门见福、进门迎喜!

呼来!呼来!呼来!


此类以传统声景表述传统仪节的例子还有在“新娘出嫁”演唱送亲歌《诺恩吉雅》《赞丹呼仁》、在“托付女儿”演唱《金珠莱》等。


3. 现代+传统声景表述传统仪节


若以乃日道的本意“宴会上的音乐”衡量现代酒店婚礼中的由音响师播放的背景音乐,那么我们认为,这一容易被研究者忽略的音乐形式是乃日道的现代化存在状态。此类声景状态主要出现在现场表演与背景音乐的综合使用中。例如在主宴开场时,布仁选择传统风格的祝颂词,是为了增加婚礼的传统色彩,从而显现主持人的风格特色。现代创作的马头琴曲《万马奔腾》是婚礼上常用的开场曲,主要是因为奔放、热情的乐曲风格。

在背景音乐的使用上,常以具有固定寓意的歌曲或器乐曲配合在适合的仪节过程中。例如布仁引导新人进入婚礼现场时,背景音乐为传统送亲歌《赞丹呼仁》。虽然这是一首鄂尔多斯民歌,但已广泛流传成为具有蒙古族身份认同意义的声音符号,常用于酒店婚礼的新人登台环节。新人向亲友举杯致意时的背景音乐为现代创作歌曲《敖包相会》,寓意爱情。新人与父母共饮时的背景音乐为科尔沁民歌《东山哥哥》寓意新娘父亲的原生地科尔沁;另一首新创作歌曲为《美丽的乌珠穆沁》,寓意新娘父亲现居地乌珠穆沁。

再如在娶亲舞台表演中新郎登台时用的是现代创作风格的、激奋人心的《鄂尔多斯舞曲》;布仁领新郎进入蒙古包,寓意在其中举办一系列女方家仪式,背景音乐为《圣主成吉思汗》,这是锡林郭勒地区婚宴乃日开宴必唱曲目。布仁领一对新人走出蒙古包,寓意进入送亲仪节,背景音乐为《赞丹呼仁》,这是鄂尔多斯的送亲歌,但已经普及到内蒙古地区的各个盟旗。

在敬酒仪节中,父母和新人向来宾集体敬酒,背景音乐为鄂尔多斯民歌《父母》,布仁宣布婚礼礼成,一边随着背景音乐唱歌,一边引导新人与父母走过长长的T型舞台,向两边的亲友敬酒,背景音乐为蒙古族妇孺皆知的鄂尔多斯祝酒歌《金杯银杯》和《酒歌》。

总体而言,在酒店婚礼的舞台表演过程中,是音响师与主持人的配合,每位主持人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也会出现类似传统音乐的专曲专用的现象,例如布仁在一场婚礼前和酒店音响师沟通,音响师说没有蒙古族音乐,布仁给他发去几首自己在婚礼仪式中惯用的音乐,并和音响师沟通从哪里上场,如何退场,其中有哪些环节,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歌的细节。因此,在现代酒店婚礼的“中间声景”里,我们体验到的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以及传统在现代的呈现。



结 语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希望明确本文提出“中间景观”与“中间声景”的意义。分类是学者为研究需求所做的学术工作,在我们的研究中,分类为学术分析带来便利,但也会让研究对象支离破碎。在实际学术研究中,常面对的是一种交融、杂糅、互文的研究对象,分类这一学术方法往往让我们容易忽视研究对象原本应该存在的复杂状态以及因多层次的内容并存而构成的自身特征,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关注研究对象的多元混融与错综交杂。

本文以“传统在当下”为关注点,特别对蒙古族现代酒店婚礼给予了描述、分析与阐释,然而“传统在当下”是一个在很多领域中都可以看到的文化共象,如何从学理的角度来理解它?“中间声景”的提出,即为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以此理解传统在当下的交融、杂糅、互文之特殊状态,这一状态具体在蒙古族酒店婚礼仪式中显现为,在汉族仪节的底色上,调和具有蒙古族信仰与生活特色的仪节细节内容,再以现代声景、传统声景、现代+传统声景再造兼具生活化与剧场化的仪式表演。介于传统与现代的“中间声景”,其具有的时间凝练、空间叠加、表演重复之特征是为了营造和突出现代酒店婚礼的精彩度、华丽感、戏剧性,以此呈现传统蒙古族婚礼在当下城市环境的存在状态。

原文载于《民族艺术》2021年第6期,请以纸质版为准。

欢迎个人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发送微信留言,或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配图由文章作者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号不对图片的原始来源负责。


欢迎订阅

订阅方式● 可以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8-58,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5 - 1052/J,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2568。
● 可以汇款至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民族艺术》编辑部订阅。● 可以通过中国邮政微信公众号识别二维码订阅。

投稿方式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论文格式要求↓

《民族艺术》论文格式要求

● 投稿邮箱:minzuyishu001@126.com
● 联系电话:0771-5621053● 地址:广西南宁思贤路38号 《民族艺术》编辑部● 邮编:5300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