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 | 全媒体时代专业传播者供给侧改革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点击上方“中传新闻传播学部”可订阅哦!


何为专业传播者供给侧改革?

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什么最重要?

我们的职业本质和方向定位又是怎样的?

快让学部君带你走进央视主持人沙晨的分享




     沙晨,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98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入职中央电视台16年,现任央视《东方时空》《新闻调查》《24小时》主持人、记者。

      除担任包括香港回归15周年、APEC、G20峰会等一系列大型会议的报道记者外,沙晨也曾在马航MH370失联、湄公河中国船员被害案、菲律宾海燕风灾、中日钓鱼岛之争、韩国大选、朝鲜核试验等一些重大地区和国际事件报道中,担任央视首席记者,也因此成为众多事件的标识性报道者。

       关于何为专业传播者供给侧改革,突发事件的报道最重要的又是什么。9月21日下午,沙晨老师在第98期当代传媒前沿系列讲座为我们一一作出解答。

    


1何为专业传播者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引用来的概念。比如,中国消费者喜欢去日本买马桶盖、电饭煲,不是我们没有,而是生产的不够好。同样,当今传统媒体粉丝掉的厉害,收视率、收听率下降,不是大家没有对信息资讯和娱乐的需求,而是我们提供的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去了抖音、快手等等。现如今总量上并不缺主持人,但结构上缺乏优秀主持人。优秀的新闻主持人,除了先天条件和一系列播音主持训练外,还一定要有新闻现场力

在全媒体时代,作为专业传播者,我们应该做什么,是我们如今应该探讨的核心问题。



2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适应新闻现场 重视信息采集


关于什么是新闻现场,沙晨老师为同学们举了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例子。在湄公河惨案中,沙晨采访报道的码头位于找到13具中国遇难船员遗体的地方。这是他第一次闻到尸体的味道,腐烂的尸体在酷热的金三角地区浸泡了一周后,发出阵阵恶臭,连执行尸体解剖的人也无法忍受。这就是现场。但面对新闻现场报道者毫无选择,只能适应。

作为突发事件报道记者,一般不会配备特别多人的齐全团队,更多是单打独斗。作为一个现场记者,第一要考虑的是怎样到达现场,信号怎样传输回来,怎样第一时间采集到信息,而关注说什么可能只占到精力的1/3甚至1/5。


△讲座现场的沙晨老师


提高抗干扰能力


做直播不宜把内容从头到尾写下来,否则面对镜头的时候,报道者往往就会习惯性地开始背。但在很多现场,即使报道者背的十分流畅,但是现场环境一旦嘈杂起来,极有可能连第一句就忘了。比如在APEC峰会这样的国际会议现场,每把椅子旁边都站一个记者,大家距离非常近,并且几乎是同时开始连线直播,这时候就需要记者具有强抗干扰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沙晨老师则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在上面列出标题和关键词。现场生成语句专注力更高,抗干扰能力也更强。

选择最佳取景 做好持续准备


现场报道或者直播报道画面选景需要有典型性。就是指报道者不需开口说话,观众即可知道报道者在哪、要报道什么事件。在韩国朴前总统朴槿惠就职现场,沙晨所在的地方是韩国国会大门警卫室的二楼平台,这样观众就可以一目了然。总之,不同场景的最佳取景应该选取在哪里是非常需要思考的。

持续性的报道除了需要考虑每个时段要说什么内容外,还要考虑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衣服、电池等必需品是否足够。一个长期在现场报道的记者要背足够大容量的双肩包,里面需要装各种备用电池、耳机等。


△一线报道现场


时刻不忘专业性


2013年,台风“海燕”吹过菲律宾人口稠密区,导致七八千人死亡数千人失踪,所有地上建筑物基本夷为平地。当时中国援助的医疗队到了灾区,第一需要的是灾区生存能力,只有健康才能够持续报道、救援。沙晨所在的医疗队条件相对好,但对比国际发现,中国灾难救援保障水平仍较低。国际救援队搭帐篷单间有空调,餐厅可以喝咖啡。

有后勤保障,才有持续战斗力,才能持续报道。这就是在国际灾难新闻现场可以观察到的各种角度,这种专业性的差距决定了各自工作的持久性。

无限接近核心新闻现场


新闻报道记者的职责就是尽可能地无限接近核心新闻现场。沙晨老师举例说,对于马航MH370失联的报道,其核心现场应当是飞机坠落的地点,但它失联后我们无法抵达,于是沙晨老师所在的团队选择了珀斯的皮尔斯空军基地。这是因为所有飞机都从这起飞、降落,机长每天都会在飞行结束后进行一次新闻简报,集中回顾飞了哪些区域,这些区域海况、天气、能见度等,所以这是离现场最近的地方。


△讲得投入


保证直播安全


      直播记者需要考虑的远不止要说的内容,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201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清障事件中,沙晨老师身后戴白色帽子的人在清障,而摄像机后面则是大批反对清障的人群。面对这种情况,沙晨老师需要摘掉话筒上CCTV的logo以保证直播安全。



3主持人的职业规划


主持人首先要有职业本质认知。即专业传播者与自媒体不同,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专业传播者的核心属性是代表公共立场。



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职业方向定位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数据显示,传统媒体的整体趋势向下发展,我们应当“居危思危”,不是“居安思危”。

第二,虚构与非虚构。在虚拟充斥的时代,许多真相更加稀缺。作为专业传播者,我们的专业能力、定力、传播意识需要与科技进步创新匹配,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做出改进。

第三,专业传播者与网红。专业院校能培养网红吗?对于社会正义有推动责任的你,最想传达的表情是什么?作为专业传播者,应当表达的是“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我们需要坚守专业,知道应该释放什么样的能量。


△抓住机会,积极提问!



同时,还有两个特性需要思考。

第一,是专业性。收视率下降、掉粉不是因为专业,而是不够专业。CNN、BBC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去学习镜头语言叙事的功力,如何用影像结构故事。

第二,是人民性。人民性其实就是“接地气”。了解用户喜欢什么,对接用户需求,接地气是一种立场和审美,审美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4融合的必备意识


融合应该有四个意识。

第一,是产品意识。产品意识分两大需求。一是功能性需求,明确准确、便于接收。我们一定要明确这样一个意识:权威新闻不等于权威公文。我们不能把“规范的说法”直接当做新闻稿去使用,然后让观众替你加工,遇到专业名词还要自己去检索。我们现在的电视节目、新闻稿等,大量存在这样的状况。二是审美需求。这其中第一层面叫“悦耳悦目”。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使你的声音形象契合当今时代的审美。第二层面叫“悦神悦志”。“悦”是指触发思考,在新闻的背后能否触发思考,这才是你存在的意义。

第二,是用户意识。我们需要清晰用户画像,不要指望讨好所有人。

第三,是专业意识。后真相时代信息越来越多,真相越来越远。专业对策是专业人做专业事。

第四,是常态意识。这需要定力,不是什么火做什么,考虑是否能体现价值。


△听得认真



5大小屏通吃法则:做不同&问题导向


做不同是指,要做独家现场发掘者、新闻定义者、核心创新者、做数据挖掘者、做有趣的讲述者。

问题导向又是指,用事实激发事实,用观点碰撞观点;语言要平实、姿态要平视、语气要平和;坚持质疑的精神、戒绝质问的语气;直指观众心中的那一点——痛点、笑点、泪点、疑点、盲点。


    让学部君感触很深的是,在问到沙晨老师为什么常年待在直播一线的时候,沙晨老师答道:“新闻现场能够持续给予刺激和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保持对真相探究的热情。作为主持人不能只会在演播室里,需要‘接地气’。”

      全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永怀对真相的热情,更需要我们“接地气”的行动。

 

沙晨老师还说了什么?

快来戳视频看看吧~



猜你喜欢


分享 | 怎样为中国民意把脉,助力国家决策?

干货 | 如何打开头部内容的“希望之门”?

干货丨视频新闻直播如何发力?

分享 | 三十年淬炼的“金话筒”独家秘笈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    稿/王欣然

图   片/李承家

编    辑/贾艺宁                             

美    编/付晓雅 

主    编/丰瑞   郑石                

监    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