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炜华 | 综艺文化与文化综艺的再发现

吴炜华 张守信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摘要:2018年中国综艺类节目的发展呈现平稳中努力、继承中探索、创新中自我审视的态势,从文化创新到综艺理念的重塑都呈现出探索与提升的态势。本文结合综艺类节目生产、传播的相关个案与行业数据,对2018年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的发展趋势与表现展开扫描、分析与总结。电视综艺凭借品牌IP节目把握综艺市场话语权,在政策、市场与传播转向的多重影响下,表现出创新乏力、收视疲软等状态。网络综艺数量与质量发展齐头并进,开发文化、科技、养成类综艺节目的新市场,并开始注重节目品质与文化价值双重考量。


关键词:综艺类节目 综艺文化 文化创新 理念重塑 


作为衡量中国电视产能关系、创意动力与资本流动的晴雨表之一的综艺类节目,于2018年走向重要的生态拐点。宏观层面,政策管制进一步增强,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诉求与主流价值观引领能力实现更新进阶,尝试在版权引进、明星模式之外探寻更为深层次的综艺文化;微观层面,传统的广电综艺节目依托品牌效应,努力保住强势地位,但创新乏力,在压力中奋力寻找创新路径;理论层面,综艺类节目的本土创新与节目引进渐渐退却,慢综艺、文化综艺等概念以非理论的、描述性的状态出现。如何去“三俗”、去“娱乐至死”、在综艺与娱乐之上探索全新的综艺模式与综艺理念,是隐藏在2018年中国综艺类节目生产与传播生态中的核心问题。


政策引领与监管


我国的综艺发展从草创发端到注重品质提升,国家层面的有效引导和政策的针对性管控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2018年电视综艺、网络综艺领域出现的现实问题,国家广电总局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针对性的说明、管制并提出政策约束。


具体体现为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核心价值引领,整治断章取义、恶搞炒作、炫富享乐、追星炒星、低俗媚俗等泛娱乐化内容,严格控制明星子女参加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抵制歪曲红色经典、散布血腥暴力、歪曲丑化英烈、“标题党”等恶劣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禁止传播“未审核版”“审核删节版”等不妥内容,严格控制明星和嘉宾片酬比例,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明确偶像养成等真人秀节目专家考评和立项程序,禁止非法抓取、剪切和拼接视听节目,加强对片花、预告片等短视频节目的管理和审核,网台“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的管控与审核标准,强化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境外引进视听节目、境外人员参与视听节目制作的规范管理等。


△相关政策文件


创新与思考:

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围与挑战


品牌坚守与文化创新


2018年电视综艺节目整体趋势体现为平稳中寻求突围路径,市场日趋冷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综艺节目创作秉持“价值引导与正能量传播”,在主流意识形态与综艺节目有效融合方面始终占据标杆与旗帜地位。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海报


卫视阵营第一梯队由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把握,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紧随其后。在坚持各自综艺品牌“综N代”强力打造的基础上,电视综艺节目逐步形成以各电视台为单位的品牌标签,围绕自身个性化品牌标签,各家积极探索与尝试创新形式的综艺节目


△沉浸式音乐综艺的尝试


2018年卫视综艺节目重点以“综N代”的品牌延续为主要特征,一些具有强大品牌影响力的节目已经做到第四季甚至第七季。综N代历经模式的引进与同质化竞争之后,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品牌延续成为几家头部卫视每年保证综艺节目收视的“中流砥柱”,但在长久的品牌消耗、模式与嘉宾固化、审美疲劳的背后,综N代品牌在效果与影响力上并未得到有效的延续


△综N代口碑总体下降


与此同时,一批较为新颖的节目形式和综艺内容涌现,从其较好的网络口碑可以看出,综艺节目收视群体在长期“音乐+真人秀”的浸泡中出现审美疲劳后的收视品味转向。从2018年豆瓣发布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TOP10榜单可窥得一斑,体现出电视综艺在“综艺”与“文化、体育、生活、表演”等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榜单


收视隐忧再思考


据CSM公开发布数据,从整体电视端的收视表现情况来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制作与传播体现出收视疲软,传播效果不理想的特征,传统电视综艺仍以“综N代”保收视、保营收为主流。从市场的收视表现来看,电视综艺节目将逐渐陷入创新和传播困境,突出的新内容、新形态、新类别比较有限,在网络综艺节目势头不断崛起的情况下,电视综艺节目“生产与传播的突围”面临“最后一公里”的挑战。


规模拓展与价值提升:

网络综艺节目加速成长


网络综艺:综艺市场新引擎


网络综艺节目传播的自我突围。网络综艺节目的制作、播出以及节目运作相对灵活,一部分受限的电视综艺节目,由台转网,进一步推动了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的繁荣。另外,在政策有效引导以及行业公约不断达成共识的环境下,网络综艺节目更加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一大批网络综艺节目受到收视群体的好评与认可。从传播效果来看,歌舞类竞演真人秀或养成类节目凭借话题性和网络热度占据网络综艺节目的主导,相较2017年,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口碑获得较大幅度提升,整体口碑高于电视综艺节目。


△2016-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制播情况统计


内容破局与文化重读。多年来,随着政策、市场、生产主体、收视群体等多方力量的协调与平衡,网络综艺节目制播逐步规范、专业、系统。在创作题材方面,2018年的网络综艺节目脱离“非歌即舞”的局限,深度开发文博考古、书籍阅读、衣食住行、传统文化等领域,在注重内容趣味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其文化重塑的意义解读;从经营创收角度看,2018年位列前三名的分别为《明日之子2》7亿元、《热血街舞团》6.5亿元、《这!就是街舞》6亿元 ,网络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已渐近电视综艺节目。


△《明日之子2》海报


网络综艺节目的业态创新


短视频驱动 “微综艺”兴起。短视频平台和MCN不断成熟完善,除用户制作的内容UGC外,出现了专业化微型网络综艺节目,即“微综艺”。不同于以往的拼接剪辑短视频或微视频节目,2018年“微综艺”节目更加注重节目品质,制作团队更加专业,同时将更多的社会话题、明星艺人等元素紧密融合到节目之中,更多观照到现实中的文化与价值讨论。 


△音乐微综艺《Stage舞台》


网络综艺运营的战略模式。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内容独播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运营战略。独播节目可保证视频网站内容的独特性、差异化和品牌影响力,有利于圈层和流量的集聚,由此形成了“四足鼎立”的网络综艺节目运作基本格局。依托内容独播的基本战略,在运作层面形成了付费网综业务。利用多余的节目素材、艺人资源、话题性和热度形成具有差异性和特权性的内容产品,吸引各自圈层的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观看。


△衍生付费网综


展望与思考


2018年,中国综艺类节目的发展呈现出平稳中努力,继承中探索,创新中自我审视的态势。展望2019,思考如下。


第一,文化创新与理念创新的持续探索。首先,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节目值得深耕;其次,“慢综艺”在网络综艺领域还是空白,可以作为网路综艺2019年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二,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综艺化表达。结合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公益行动、脱贫攻坚等热点话题,可从历史、旅游、文化体验、文化竞技、教育、科技等多领域拓展综艺节目创作题材。


第三,综艺类节目的收视率、点击率造假整治。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12月推出“收视综合大数据评价体系”全新的考评系统,加入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舆情检测、专家评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多维度考评要素,这些要素为2019年综艺节目创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


第四,面临“互联网的下半场”“台网同标”以及“短视频倒逼长视频”的多重质疑,网络综艺的破局与出路也迫在眉睫。2018年网络综艺节目整体存在现实题材匮乏、精品较少等问题。随着“台网同标”标准的推进,以及政策层面不断要求综艺节目价值引领能力的提升,不同圈层收视群体对于高品质、有深度、讲文化等内容的迫切需求,文化类、科技类相关的综艺节目或将逐渐成为主流。


作者介绍

吴炜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守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电视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丨2018年中国电视点评

学术 | 节庆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路径——CCTV春节特别节目的分析

学术 | 分众化时代的求“全”——如何运营《春晚》这个超级IP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顾问吴炜华

编辑/刘   颍                            

美编/邵暨阳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