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祥敏 | 改革开放四十年电视主题报道的变革与创新

曾祥敏 唐诗凝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摘要:

主题报道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息息相关,主题报道服务于改革开放,又得益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本文梳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电视主题报道的变革创新,尤其聚焦电视主题报道的样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大型主题报道节目,既宏观分析主题报道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其与社会变迁之关系,也微观解剖主题报道叙事、语态、形态等要素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改革开放;主题报道;变革创新


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和政府的阶段中心工作、重要战略规划、重大活动、社会热点以及典型与成就等所进行的集中且规模较大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主流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舆论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主题报道在意识形态的核心定位和功能上恒定不变,但在内容的民生拓展以及具体叙事语态、表达姿态、传播方式、技术样态等方面在不断变革。


主题报道发展阶段性分析


 1.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零散不成系统 


我国电视事业在恢复中起步,新闻报道相对零散而不成系统,也暂未出现围绕特定主题进行连续、集中的规模性报道。


△ 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闻联播》


 2.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成就宣传中萌芽 


80年代中期开始,“以宣传工作为中心”成为电视报道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与爱国主义成为两大宣传主基调,以成就性报道为主的系列报道在这一时期纷纷涌现,主要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以及对改革开放及其成就的宣扬,可以被视作电视主题报道的萌芽。


 3. 90年代:规模化中正式启航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节目和重大事件的直播开始成为电视新闻业的常态。1997年,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增设“系列报道”奖项。在此影响下,对特定主题展开集中、连续、成规模的报道开始大量涌现。《新闻联播》节目也逐渐将这一报道方式常态化。由此,主题报道真正成型并逐渐规模化。


△ 中国新闻奖奖杯


 4. 新世纪十年:重策划 快发展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理论成果的大众化传播,使主题报道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主题报道的策划开始受到重视,做好策划、靠前指挥是主题报道的重要保证。


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其互动参与的优势,推出主题报道的网络专题,实现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媒体的优势互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为主题报道迅速发展提供宝贵机会,主题报道的对外传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探索。


 5. 媒体融合时代:强化顶层设计 实现大繁荣 


近年来,媒体融合引导电视发展,主题报道愈发重视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我国主流媒体开始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移动直播软件等新兴传播平台,采用微视频等适应“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微传播形式,推出了众多长图动图、H5、大数据新闻、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形态产品。



△ 光明网《全景看改革》


主题报道的对比研究


本文选取《新闻联播》1998年、2008年和2018年三个年度第四季度中庆祝改革开放的系列报道作为样本,从选题、落脚点、报道理念与报道方式、语态等方面具体对比异同,从而梳理总结出四十年来主题报道的变革与创新。


△ 1998、2008、2018年主题报道对比


 1. 选题:从经济建设成就宣扬到回应社会关切 


改革开放以来,主题报道的选题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展开,体现着不同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基调。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联播》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开展“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等主题报道。主题报道的选题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的同时,也直面改革中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探索未来方向。


△ 《新闻联播》“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报道


 2. 落脚点:具象化、民生化 


四十年来主题报道的切口越来越小,逐渐具象化,落脚点回归到普通百姓身上,以小见大,用身边故事反映全局成就,以此让主题报道更有感染力。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以群众视角宣传党的主张,用全局视野反映人民呼声,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是主题报道在未来仍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 《新闻联播》“改革开放40年”主题报道中,以老人的账本表现多年来家庭条件的改善


 3. 报道理念与报道方式:故事化、生活化、可视化 


(1)报道理念故事化发展 

解说词+画面与同期声采访穿插进行是四十年来绝大多数主题报道的主要形式。2008年已很少再出现冗长的段落,解说词与同期声采访的配合得到优化;2018年,解说词与同期声采访进一步精简,而且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讲述普通人物的故事,解说词与同期声采访之间串联互补,信息呈现层层推进,故事化叙事的报道理念大大提高了主题报道的可看性。


(2)百姓采访生活化发展

百姓采访的画面呈现方面,1998年画面相对刻板;2008年群众的表现明显更为放松;2018年采访部分则更多展现老百姓在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中与记者交流的画面,主题报道的表达愈发贴近百姓,逐渐生活化。


△ 向右滑动观看:《新闻联播》三个年代采访画面对比


另外,采访形式也更丰富,根据选题适当地增加互动环节,可以让主题报道更生动。


△ 向右滑动观看:《新闻联播》互动采访形式


(3)数据呈现可视化发展

四十年来,主题报道在数据呈现的方面,愈发重视可视化的表达,努力降低受众理解的难度,使相对复杂的新闻信息更简单易得。


△向右滑动观看:《新闻联播》三个年代数据呈现对比


4. 语态:平等化、生动化、网感化 


总体来说,语态逐渐从耳提面命式的话语方式向平等表达发展,从书面语向生活化发展,从传统媒体表达方式向网感化发展。除了语态本身的改良革新,近年来主题报道也积极融入了很多网络化的表达,以适应社交媒体时代新的传播规律,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的关注。


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提升路径


 1. 创新报道理念 


(1)化主题为人和事

主题报道既要站在时代高度上引领,用大主题、大成就鼓舞人心,又要见人见事,用小人物、小细节打动人心,润物细无声地渲染宏大主题。


(2)化主题为民生

主题报道应该与老百姓的日常痛点、难点相关联,把党和政府关注的工作重点与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合二为一,关照现实,关照社会感受。


(3)化主题为问题

主题报道要强化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并回答问题,从而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2. 创新报道内容 


主题报道不该是一次性的、封闭的战役性报道或者新闻行动,而应是开放式的、持续跟进、持续思考和分析的命题。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用户的能动性,为其提供参与和分享的平台,让UGC(用户生产内容)自下而上地为主题报道注入新活力。


△ 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采用“内容众筹”的方式向全国百姓征集故事


 3. 创新方法手段 


推动融合传播,坚持网络优先,主题报道要在新媒体上着重发力,充分利用好两微一端。主题报道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如大数据、H5、VR/AR、无人机航拍等丰富主题报道的传播形式。在坚持内容为本位的前提下,创新形式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主题报道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适应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对用户进行细分,精准定位、精准传播。面对年轻用户,主题报道更要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并能形成社交分享。


△ 央视新闻移动网联合快手短视频为改革开放40年推出H5《闻声识改革》


结语


主题报道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息息相关,主题报道服务于改革开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与正向传播态势。同时,主题报道又得益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点点滴滴成为主题报道的源头活水。


媒体融合时代,技术变革为主题报道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提升了主题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但新媒体时代,分众化、个性化的用户媒介消费也为主题报道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主题报道还需进一步与百姓生活与社会聚焦的问题相衔接,降低姿态和语态,绝不能形成一方面在主流平台热热闹闹,但在社交平台却无法形成话题。从这个方面而言,主题报道的转型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理念和意识创新的问题。主题报道的破题与媒体的破局将共同构成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命题。



 作者介绍 

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唐诗凝: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2018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原文刊载于《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曾祥敏 | 虚假健康信息的扩散机制与治理研究付晓光 | 群体传播视域下的传统媒体新闻误读
丰瑞 | “接活儿”的劳动——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的人类学考察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顾问吴炜华

编辑/张开妍                            

美编/陈嘉慧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