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中国 |听,穿越2400年的中国之声!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4-1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编钟作为礼乐文化的象征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缩影

今天,学部君将带你走进编钟

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



点击欣赏英文融视频《编钟》



1978年,在中国湖北省随州市境内,考古学家在发掘战国早期大型墓葬——曾侯乙墓时,惊喜地发现了一套神秘的文物——曾侯乙编钟。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型乐器,由大小不同的青铜钟依次排列组成。人们用木棒敲击青铜钟,可以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编钟。它由悬挂在三排钟架上的65枚钟组成,全套编钟的总重量则接近5吨,最大的一枚钟高约1.5米,重203千克。


 编钟总重量接近5吨


曾侯乙编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音律的认知水平,以及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成就。这套编钟非常神奇,敲击每一枚钟的不同位置,都可以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乐音,“一钟双音”的设计拓宽了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使这套编钟可以达到五个半的八度,而音域较广的钢琴则是七个八度。


 编钟体现中国古人对音律的认知


尽管在地下沉睡了2400多年,曾侯乙编钟依然保持着惊人的音准,它的原件曾三次在中国的重大场合中被奏响。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聆听曾侯乙编钟的声音,科学家们致力于复制曾侯乙编钟的研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曾侯乙编钟的制作工艺,复制出了五套还原度极高的编钟。


编钟曾三次在重大场合被奏响


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这套编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套,每天会由专业人士进行演奏。如果您到湖北旅游,一定要来这里,听一听来自2400年前的古老乐音


▲ 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一套大型礼乐重器,音域宽广、音调准确、音色优美。为了更好地展现编钟的音律之美,本期融视频编创团队在音编上下足了功夫。编创团队成员、2020级MFA专业研究生刘瑶说到:“我们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加入了编钟原版演奏的绝版录音,并舍弃了底音和垫音,直接采用原版录音,以此凸显编钟的空灵之感,让观众亲耳听到这闻名中外的古老乐音。


▲ 开头部分加入原版录音


编钟体积较大,并且造型复杂,如何在画面上进行完整呈现便成了难点。“为了能够完整展现编钟的造型特点,我们运用了3D建模技术,”刘瑶说道,“团队对编钟进行了立体化再现,结合镜头组呈现编钟的各个角度,这使得观众能对编钟的结构更了解,画面也更加丰富。”此外,与编钟复制工艺相关的素材较为有限,因此对复制工艺的呈现也是本期视频的难点。“在讲述编钟的复制工艺时,因为素材不足很难表现。最终我们挑选了编钟的三个代表性元素,运用3D建模技术以元素代替整体,完成了这一段内容。”


 3D建模复现编钟


作品工程文件


为打造对外传播的品牌、助力大国形象塑造,中国日报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系列融视频英文节目《行走中国》,以“青春行走,看见中国”为主题,以“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为基调,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展现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前,已推出42部《行走中国》系列融视频,在海内外平台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左右滑动,查看海内外媒体平台上的“编钟”



一钟双音 悠扬动听

这穿越千年的空灵之音

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名片

让我们跟随系列融视频

继续“行走”中国!


猜你喜欢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   《行走中国》编创团队

供  图/中国日报   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

编  辑/夏听雨

主  编/韩   飞   杨丽萍

监  制/丰   瑞


👇点击下方查看《中国日报》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