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是这样做一天,都有望成为一个美妙的人

子衿 好好虚度时光 2018-11-08


经济形势迷雾重重,未来被罩上那么多不确定,许多人唉声叹气,像是人生再不可期。


一个人,想要一生都是黄金时代,只有一个办法,努力让赤子之心元神归位。


文|子矜


▲主播/思婕  配乐/Gala-追梦赤子心



1


我家孩子一岁多时,每天上窜下跳,嘴里咿咿呀呀。


一天,他尝试在大床和小床之间跳跃,之后又跨过小床围栏,爬到飘窗边。


我正斜倚在床头看书,漫不经心喊他,“快回来,天黑了,什么也看不见。”


他根本不理我,一个人歪着脑袋,仰头看着夜空。


过了一会儿,他又翻越小床围栏,过来拉我的手,非要拽我去飘窗边。


他着急的用手指天,“恩恩恩恩”地叫,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一轮圆月。


原来,那几天,我给他读到《静夜思》,告诉他,图画中那个圆圆的就是月亮。


我将孩子抱在怀里,坐在飘窗上,和他一起赏月。


现在想起来,都像是能闻到,那一刻的空气都是清甜的。




2


我们先于孩子来到世上,想当然地认为比孩子更高明。


其实,孩子才是生活的智者,我们的老师。


他们喜欢亲近自然,对万物充满好奇,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身边的一切。


因为孩子,我重新细细地品味世界。


流动的云,飘落的叶,温润的雨,沙沙的风,飞翔的鸟,游泳的鱼,行驶的车,路边的人,都随时可以成为惊喜与感动。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写:


“妈妈每次带安安出门,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


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妈妈和安安不停地交流,“苹、狗、牛、树、海鸥、鹿青花、脚踏车,还有葡萄藤,雪白的鸭子,陶做的兔子,教堂的钟声……


安安仔细而认真地和这些事物一一打招呼。


龙应台感慨道:


“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究竟是什么样的宇宙机缘造就出‘人’这个生命来?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记’。 ”




3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题材多是儿童的视角和生活,他认为“尚未被世尘所蔽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


他观察所得:


“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他们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


一个夏日傍晚,丰子恺领着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伟,到院中槐荫下吃西瓜。


暑气渐退,微风拂过,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快乐。


三岁的孩子,笑嘻嘻摆动身子,尽情舞蹈,嘴里发出花猫偷食的声音来。


五岁的孩子,吟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伟吃西瓜。”


七岁与九岁的孩子,运用散文和数学,将诗句的意义,概括起来,“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丰子恺观察到,“三岁阿伟的音乐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现出欢喜的感情。


五岁瞻瞻的诗已打折扣,尚带着节奏与旋律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


软软和阿宝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



孩子是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可以看透世间万物的本质和真相。


令人痛惜的是,孩子的真率、自然和热情,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削减。生命最初辽阔宽广的世界,也会渐渐缩小。


孩童时期,彻底真实而纯洁,以肝肺示人,属于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只是,“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会暴露。”


走出黄金时代,也意味着将要品尝人类之爱的辛味,“开始遏止自己的要求,忍耐自己的欲望,而谋求他人的幸福。”


在丰子恺看来,孩子同神明、星辰和艺术具有同等的地位,而教养孩子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




4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面对车水马龙,喧嚣繁华,钱钟书先生一家却干净、朴素、单纯地活着,可谓“身处江湖而不江湖,知世故而不世故。”


杨绛先生曾在《我们仨》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钟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


原来,爸爸竟然在女儿屋里捣乱,将阿圆沾满尘土的皮鞋,放在一个小板凳上,一只鞋里塞着一个笔筒,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帚。


阿圆将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钟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笑得都站不直了,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


三个人,像孩子般,笑成一团,欢快的音符在房间里回响。


而此时钱钟书先生已经80多岁,阿圆也已经50多岁。


一家人在分离期间,会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并将这些琐碎之事,称为“石子”。


等再相聚之时,就把“石子”搬出来,一起观赏玩弄。


甚至下馆子吃饭,等待上菜的过程中,他们就悄悄观察其他桌上的吃客。


“那边的夫妻在吵架,这一桌是请亲戚……”


一边吃,一边看,有时一场戏结束,另一场已经开始上演。


我最羡慕的,就是这家人始终葆有明亮澄净的童心,犹如一道阳光,驱散一切黑暗,抵御世间尘埃。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5


提起大师沈从文,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像个孩子一样,哭鼻子的场景。


对于爱情,沈从文喜欢就去追,顽固地爱上学生张兆和,就给对方写情书,一封信打动不了你,二封,三封……上百封,直到对方同意,他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快七十岁时,沈从文下放前夕,姐姐张允和来看他。


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面色羞涩而温柔,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嘴里念叨“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


然后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


晚年,生病之后,沈从文说话也越来越少,流泪越来越多。


听到熟悉的旋律,朋友故去,家乡的声音等消息,他都会落泪。


八十多岁时,一次接受报社记者采访,提及一段往事,对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


他竟然抱起记者的胳膊,呜呜呜地哭起来,怎么也停不下来。


依我见,大师沈从文的哭泣,不是软弱,不是怯懦,不是无助,而是一种至真,至性,至诚的人生表达。


正如张充和为沈从文撰写的挽联: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所谓赤子,就是尊重自己的所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哭得尽情,笑得天真,不谄媚,不讨好,不违背良心,恣意自由,热气腾腾地活着。




6


人活一生,无论任何时刻,都需要拥有一颗童心,怀有一点童趣,秉持一种赤子情怀。


其实这并不难,学着在内心留有一处僻静的空间,去体察幽微之美。


闭上眼睛听鸟叫虫鸣,试着用凝视文件和手机的眼睛,去凝视一朵花,因为你看花时,花即与你同在;


在充满禁锢和规则的世界中练习放肆——


下雨时,偶尔扔掉伞,欢快地淋一场雨,阳光好时,在树下踩着斑驳的光影跳个舞;遇见悲伤时,不作坚硬的伪装,畅快的流泪……


虽然世人大多把这些放肆归为“矫情”,但我们需要时常忽视世人的眼光。


如萨古鲁说的那样——


“像一个婴儿一样看待一切,吸收一切,不要评判任何事物,不给任何人贴好或坏的,是或非的标签,不要把人分成你爱的和恨的。


只是这样看待生命。


即使你只是这样做一天,你都可以有一个崭新的开始,成为一个美妙的人。”



本期作者:子矜  85后女子一枚,法学博士,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相信文字的治愈力,找寻内心的小确幸。


-END-


推荐阅读:

人的生命是个火炉,和吃有关的一切,是使之旺盛的柴禾

宫崎骏:不与世俗为伍,哪怕这是给自己许下的诅咒!

为什么有的女性年纪轻轻,就活出一种磅礴的气象?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紫悦咖啡品选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