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洞察|聂兵:在循环化发展中,探索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双碳实践



导  读


园区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也是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先峰和主力军。“双碳”背景下,园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同样,园区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落实“双碳”战略也是重要关键的问题。

正文共5238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本文摘自《可持续金融前沿》2022年第8期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前沿》月报


聂兵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SDG公益智库专家

高级能源管理师

现任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永之清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双碳专委会主任委员

曾任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广东省绿色发展及低碳节能技术资深专家

广州市低碳产业协会副会长


参与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参与开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及核查核证的相关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设计运营碳普惠机制,参与广东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
领导团队在2010年成为CDM项目的国内第3家DOE,目前已经注册55个项目,签发33次;负责150多项家国家节能奖励的项目的审核及评审;牵头能源审计项目20余项;牵头并成功申报省部级低碳节能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设计低碳城镇、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零碳园区等示范项目、园区低碳循环化改造建设方案编制。
园区作为实践“双碳”战略的关键战场,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园区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在试点示范方面提出的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园区、绿色低碳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园区等,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提出的淘汰“两高”产业、发展低碳产业、产业循环链接等,在能效提升方面提出的推广能源梯级利用、多能互补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在环保转型方面提出的减污降碳协同、绿色产品、循环化改造等,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的智慧能源管理、碳排放智能管理、低碳智能制造等。
目前,对园区具有明确性、强制性、实践性的政策举措是2021年1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1]。按照《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改造[2],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将有2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需要开展循环化改造。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循环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3],预期在“十四五”期间贡献率会更大。因此,在“十四五”期间,这些园区如何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同时践行“双碳”目标,以及那些已经完成了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如何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双碳实践探索性问题。

 

 一、 不同类型园区

     如何实践低碳循环发展    

园区数量庞大、类型多样,截至2022年7月,我国开发区总数为2781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分别为230家和172家[4]。依据承载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化工园区、生产制造型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资源型园区、产城融合型园区等。不同类型的园区差异性很大,其循环化改造的核心要点不同,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实施路径也不一样(如下表1)。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低碳循环化园区案例,归纳总结出园区低碳循环化的方式分为产业耦合型、清洁生产型、资源再生利用3种类型[5](如下表2)。产业耦合型主要是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构建延伸循环经济链条,实现产业间循环链接;清洁生产型主要是采用绿色工艺、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资源再生利用型主要是通过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废物产生、实现资源再生。
表1 不同类型园区主要循环化改造核心要点
和“双碳”主要实施路径分析表


表2 国内外典型低碳循环化园区分类



 


  二、循环化发展

     过程如何实现减碳   

园区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产业集聚载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的集中区域。“十四五”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降碳、推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以及加强污染集中治理[1]。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从而支撑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行集中供气供热供水,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园区内产业补链延链,实现了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循环利用,推动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减少了原料生产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 三是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使用,降低了化石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四是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原型新品的重复制造,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五是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集中治理和设施改造升级,提高了各类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了电力等资源投入,从而减少了基础设施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

图1 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减碳示意图

 


 三、数字化如何助力

      循环化改造深度脱碳     

园区循环化发展需要有低碳循环化项目的支撑在目前政府资金紧缩情况下,资金筹措及信贷指标问题成了制约园区循环化改造、转型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数字化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可助推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实施,助力园区产业实现脱碳转型。
数字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园区内能源消耗、碳排放及碳资产情况的及时掌握、动态监测、实时分析和智能管理,是园区制定碳规划、实施减碳举措、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6]。企业的碳资产随着低碳循环化项目的实施不断变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可动态核查盘点企业的碳资产数据,并快速对企业脱碳路径进行跟踪分析,报告实施成效并诊断提供减碳重点环节,对企业碳资产进行资管策略建议,企业也通过对碳资产的合理分配和交易获得收益,激发实施碳减排项目的动力。
对接数字化碳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碳金融服务平台,为减少或限制碳排放的技术或项目的支持金融服务,如清洁能源项目、余热利用项目、集中供热项目等。以碳排放交易权的核定和交易体系为基础,建设助力产业脱碳转型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信托等全链条碳金融服务[7]。碳金融通过价格机制,更直接高效的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到卓有成效的减碳技术,为掌握关键减碳技术和需要融资推动转型的企业带来加速度以及更大的经济效益,赋能园区产业脱碳结构升级[7]。

图2 数字化碳资产管理平台和碳金融
助力园区循环化深度脱碳示意图
 



 四、减碳循环化

   项目商业模式探索   

目前,园区循环化改造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园区管委会推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运作模式主要采用EPC、BOT、PPP和EMC四种。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处理、固废处置、垃圾处理等项目中应用居多[8];BOT模式即建造-运营-移交商业模式,一般在政府投资的生态环保项目、水处理项目、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用较广泛[8];PPP模式公私合营商业模式,适合有较长后期运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轨道交通项目、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EMC模式即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应用于节能改造和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项目。这些模式可应用于支撑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污染物集中处理、集中供热供气、能源梯级利用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项目和节能改造、清洁能源等项目,但不适用于以碳减排量为直接量化指标的碳减排项目、碳资产开发项目和碳金融项目。可见,创新一种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来支付减碳项目全部成本的减碳投资方式,从减碳投资中所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收益用于支付实施低碳项目的费用,并为碳减排企业进行碳资产开发和碳金融服务的“双碳”服务商业模式,可提高企业实施减碳项目的积极性,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推动园区低碳循环发展。
 


 五、总结    

“双碳”目标引领园区循环化发展,园区循环化发展助力园区“双碳”目标实现。园区低碳循环化的本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和落实“双碳”战略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园区循环化、“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是结合体。通过循环化改造措施实现减碳,数字化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助力深度脱碳,创新“双碳”服务模式助推减碳循环化项目落地,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EB/OL].(2021-12-15)[2021-12-20].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112/t20211220_1308649.html?code=&state=1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EB/OL]. (2017-04-21)[2017-05-08].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1705/t20170508_962956.html?code=&state=123

[3]第一财经.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如何催生新的产业发展机遇[EB/OL]. (2022-07-28) [2022-07-28].https://www.yicai.com/news/101488624.html

[4]前瞻网. 【探索】从零碳园区打造路径及发展基石 看园区“碳中和”之路[EB/OL]. (2022-07-05) [2022-07-05].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20705-9a358b91.html

[5]吴雪莲,王彩云,万迎峰.国内外低碳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05):91-94.

[6]第一财经.【零碳园区系列文章】数字化:碳资产数字化管理、协作、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EB/OL]. (2022-07-15)[2022-07-15].https://www.yicai.com/news/101475598.html

[7]搜狐.【零碳园区之碳金融】加快碳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园区双碳转型[EB/OL]. (2022-04-14) [2022-04-14]. https://www.sohu.com/a/557047356_120070887

[8]宫长星.环保企业商业模式实用研究[J].中国市场, 2017(10):21-23+25.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21.



作者 | 聂兵

编辑 | 蔡亚纯


每月前沿动态实时跟踪,国内外精选内容新鲜送达!关注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casvi2016),每月前沿报告实时跟踪,更有每周精彩快讯内容及时送达,带你紧跟可持续金融市场动态。
扫码可查看《可持续发展金融前沿》电子专栏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可持续金融前沿》。



社投盟已入驻以上平台,欢迎关注!



对我们有任何问题?

长按二维码,扫码添加小盟,和我们聊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CASVI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