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是学刊》2024年第1期目录&摘要

求是学刊 求是学刊杂志
2024-09-04

《求是学刊》2024年第1期目录&摘要

□ 新时代思想理论研究

1 姚毓春   夏   宇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势、困境与改革方略

□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期专题: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4 孙  亮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23 周来顺

列宁文化批判思想基本向度、价值逻辑和当代意义


36 刘   军 潘砚迪

列宁“政治遗嘱”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意义

□ 时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44 张一兵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

——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60 钞小静 廉园梅 元茹静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否改善企业创新效率?


76 张  娟 张翠梅

数智赋能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内在逻辑、可能风险与综合规制

□ 经济理论与现实

90 丛旭文

基于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模式探究

□ 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

101 周尚君 

数字权力的理论谱系


112 张凌寒 贾斯瑶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制度的逻辑更新与制度优化


123 陶朗逍

合规不起诉中的程序出罪理论探析

□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135 梁鸿飞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生成与实践审视

□ 美学研究

148 刘旭光

司汤达症:关于伟大艺术之“伟大”

□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162 刘京臣

数字人文视域中的元代江韵诗研究


174 丁雨晨 胡全章

域外游记中的西剧见闻与晚清戏曲改良思潮



本期论文速读

求 是 学 刊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优势、困境与改革方略

姚毓春,夏宇

摘要

农村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其变革关系到资源配置、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土地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回顾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农村土地制度这一根本性、基础性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适,对不同阶段主要发展任务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五大独特优势,分别是能够在人口规模巨大条件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够以释放土地财产收益为抓手夯实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能够以赓续农耕文明、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载体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耕地污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路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以支撑内生型发展模式为手段保证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困境,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加强农村土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财产性收益提升、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秩序稳定功能。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优势;改革方略


求 是 学 刊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孙亮

摘要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关键词

列宁;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主义;具体化


求 是 学 刊

列宁文化批判思想基本向度、价值逻辑和当代意义

周来顺

摘要

文化问题在列宁的整个理论与实践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基于社会主义实践遭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其进一步意识到文化上的落后与错误文化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构成的深层阻滞力与巨大危害,意识到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社会主义文化探索中,列宁对以第二国际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文化、无产阶级文化派为代表的虚无主义文化及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等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批判,指出这些思想或是扭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或是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或是对俄国文化的未来持悲观论调。通过上述文化批判,列宁进一步意识到夺取与巩固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紧迫性,明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向度、价值逻辑。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文化,本质在于消除文化领域的异化,实现人类文化领域的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常态化、激烈化、隐蔽化的今天,深入思考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文化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虚无主义;文化批判;异化


求 是 学 刊

列宁“政治遗嘱”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意义

刘军,潘砚迪

摘要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个维度: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提出新社会主义观,包括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从系统整体角度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构想。在方法论层面,“政治遗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全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列宁;政治遗嘱;方法论


求 是 学 刊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

——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张一兵

摘要

列斐伏尔断言,相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危机重重的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和垂死性的政治断言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料到的实际情况是: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并且已经真的改变了自己。资本主义却靠着“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获得了自己的新的发展空间——空间的生产,由此获得了有限的幸存。

关键词

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生产关系再生产;空间生产


求 是 学 刊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否改善企业创新效率?

钞小静,廉园梅,元茹静

摘要

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是积极稳妥发展数字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落脚点。依据创新价值链理论理解企业创新效率,结合数字金融的金融属性与科技属性,阐释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市数字金融百度新闻指数与三阶段链式网络DEA模型测算的企业创新效率数据,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意转化、知识凝结和成果实现三阶段创新效率提升,这主要是源于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代理成本降低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金融基础积累充足、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与高新技术行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相关研究结论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金融;企业创新效率;创新价值链;融资约束;代理成本


求 是 学 刊

数智赋能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内在逻辑、可能风险与综合规制

张娟,张翠梅

摘要

国家创新体系场景中,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两者的耦合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引人忧思,需要审慎应对。综合经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及要素优化基础上的整体高效,推动具体管理要素优化以拓展国家层面的统筹能力,推动创新要素智能化并引发新创新点的迸发式发掘,是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立足的现实因素。但法制之缺失确有原因:首先,算法黑箱造成了数据权侵扰和伦理危机;其次,共识缺失引发文化安全的失稳和数字霸权的扩张;最后,现有规则的失效表现为实践中成果版权归属和转化的困难。是故,国家创新体系对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构建应在法制体系内运行:以数据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共识凝练法律制度为补充,以知识产权法律完善为要点,以产业结构法律领域为依托,以人才培养配套措施为辅助。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国家创新体系;法制;数据权;文化安全


求 是 学 刊

基于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模式探究

丛旭文

摘要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生产力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高速流动,在各地区文化元素碰撞、交融下,为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创造了理想的外部环境。因此,文章以文化产业价值链视角研究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模式,针对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助这种方式对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以期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将其打造为当地文化产业新名片,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价值链;文化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


求 是 学 刊

数字权力的理论谱系

周尚君

摘要

权力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从人类社会生产史角度审视,权力并非起源于国家,而是源自具备开展社会生活,实现组织意志和组织技术的社会共同体。从作用机制看,权力不是由实施权力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实施权力的机制和能力决定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摆脱“亚人类”状态的人类社会开始建立有组织的生产模式,依靠稳定的空间建构、社会合作、有效支配,建构集体性社会协作和结构性的权力网络。近代国家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国家化和合法垄断权力的过程。数字权力基于源代码、算法运行的计算网络、作为算法决策基础的大数据,在数字化决策能力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权力形态。这种权力形态强化了权力的网络力量,提升了权力的行动力量,濡化了权力的强制力量,造成一种“超越国家”的理论假象。数字权力并未改变权力的国家属性,但拓展了权力的实施空间,造成了国家对数字社会的技术依赖,将从根本上重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关键词

权力;数字权力;国家理论;技术;数字能力


求 是 学 刊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制度的逻辑更新与制度优化

张凌寒,贾斯瑶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但生成内容的质量良莠难辨。随着用户生成内容时代的分流治理机制失效,标识制度应成为人工智能内容治理的核心,发挥“生成来源+真伪判断”的双轨提示作用。占据信息优势地位的模型开发者、服务提供者应履行内容安全保障义务与信息质量披露义务,主动修正虚假信息引发的用户认知挤压、心理冲击等问题。在具体标识制度优化迭代中,应设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质量光谱标识,要求对生成来源、责任主体、内容质量进行强制标识,以激活标识制度在信息内容筛选的实质作用。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标识制度;内容治理;信息辨认;虚假信息


求 是 学 刊

合规不起诉中的程序出罪理论探析

陶朗逍

摘要

合规不起诉作为赋予涉罪企业出罪机会的诉讼制度创新,其正当性备受质疑,而解决该争议需阐释程序出罪理论这一法理根基。程序出罪是指刑事程序法独立于实体法对罪与责的规定,赋权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将犯罪案件非犯罪化处理,我国的酌定不起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域外的暂缓起诉、暂缓判决制度,都是例证。在积极刑法观的推动下,犯罪圈扩张引发“过度犯罪化”的社会问题。程序出罪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直接式出罪与暂缓式出罪、公诉出罪与审判出罪等多样化的程序路径能弥补实体出罪灵活性的不足。企业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当作为合规不起诉试验的立法选择,通过内嵌限制性机制避免“程序消解实体”的风险,以“暂缓式公诉出罪”应对企业过度犯罪化。

关键词

合规不起诉;程序出罪;实体出罪;过度犯罪化;法益修复


求 是 学 刊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生成与实践审视

梁鸿飞

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意义在于更新治理方式,推求具有风险预防意义的客观法秩序,以及反向推动案件范围的拓展。就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实施而言,在类型维度,包括了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行政行为与事实行为;在空间维度,监督范围超越自然地理空间和行政区域界限;在功能维度,则会导致司法介入的功能重组,激发整序行政的展开,以及开拓法治化治理空间。然而,案件覆盖范围被不当切割、监督对象被不当限缩以及缺乏跨行政区域的专门性检察机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施之隐忧,应当对此提出完善方案。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风险预防;检察机关


求 是 学 刊

司汤达综合症:关于伟大艺术之“伟大”

刘旭光

摘要

司汤达综合症,指在欣赏伟大艺术时由于过于激动而惊悸失神的症状。伟大艺术作为“美的艺术”的一部分,强制欣赏者产生狂喜的能力是它最直接的外显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与“崇高”审美类似的“震撼力”。这种“震撼力”有四个来源:其一,来源于伟大艺术所呈现的超乎寻常的“技艺”,指向经历技能、经验磨炼之后,在自由生产中所达到的突破与统一;其二,来源于伟大艺术中所包含的异于日常的、与形而上理念相结合的情感;其三,来源于伟大艺术生产时基于自由意志的想象力的创造性发挥;其四,来源于伟大艺术所传达的伟大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将艺术作品与人类永恒的价值信念紧密结合。以上四点共同构成伟大艺术的超越性,是它们使人在对伟大艺术的审美中获得提升,并让理性对伟大艺术产生深深的敬重,而这种“超越性”也最终成为评判伟大艺术的根本尺度。

关键词

伟大艺术;审美;超越;精神价值


求 是 学 刊

数字人文视域中的元代江韵诗研究

刘京臣

摘要

在对《全元诗》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全元诗》中共有207位诗人创作的456首江韵诗。通过对韵脚分布、出韵情况、韵脚组合、次韵分韵、诗风与用韵关系等方面的考察,会发现元代江韵诗的情况与唐宋两代相似,也存在核心韵脚、常见韵脚组合等现象。这同样使元代的江韵诗风以平易为主,同时也有篇幅长、用韵僻、构思奇的奇崛之作。明清两代的江韵诗中,应当也有核心韵脚与常见韵脚组合的情况。到了清代,逞才之风发展到极致,三江全韵诗大量涌现。

关键词

《全元诗》;平水韵;广韵;三江韵;四江韵


求 是 学 刊

域外游记中的西剧见闻与晚清戏曲改良思潮

丁雨晨,胡全章

摘要

晚清时期,梁启超发起的文学界革命由诗界、文界起始,后又拓展到小说、戏曲界。曲界革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其影响来源一直模糊不清。对读《西学书目表》所列域外游记,其中有关西方戏剧的记载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梁启超戏曲改良思想的生成。梁启超选取其中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记载加以想象发挥,在遮蔽西方戏剧整体面貌的同时,建构起国人的西剧认知。随后欧榘甲等人的戏曲改良言论亦不同程度受到这批游记影响。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戏剧见闻,实则构成了一道未被发现的戏曲改良风景。

关键词

晚清公使;梁启超;域外游记;西剧见闻;戏曲改良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

http://qsxk.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qsxk

/

/

/ 微信号 /qsxk197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求是学刊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