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这里!怎样煎服中药才有好药效?这份指南请收好!超详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
中药调理成为了现代人
较为常用的养生方式
怎样煎中药、喝中药
才能获得好药效?
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若煎服环节没做好
效果难免打折甚至前功尽弃
所以
赶紧来了解煎服的正确“姿势”吧
超详细
↓↓↓



煎 中 药


煎煮中药前、中、后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煎 药 前

 煎药前选好药罐

以砂锅为最好

铁、铜、铝、锡等金属锅不能用来煎药

因为中药所含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可与上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使中药有效成分减少。

药罐使用后随时洗净,保持清洁。

煎药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为宜。

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宜作为煎药用水。

中草药不需要清洗,以免成分丢失,但在煎煮前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即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

一般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煎 药 中


 煎药时

汤剂加水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

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

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厘米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先煎、后下、包煎、煎汤代水是什么意思——

先煎一般指矿石类的药物,这类药有效成分很难溶于水,因此先煎。除此之外像麻黄也需先煎,一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也需要先煎,其目的是降低毒性。

后下一般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肉桂、荆芥(穗)、鱼腥草、佩兰、细辛、草蔻、砂仁、木香等。最好在煎毕之前5~10分钟,将这类药物投入药锅内共煎至规定的时间为止。

包煎指有些中药需用纱布包起来煎。这类药物有质重的粉剂和含淀粉多的。如:六一散、黛蛤散、滑石粉、益元散以及米、神曲等。有些种子类的药物是颗粒很小,比如:车前子、海金砂、莘苈子等。对带有绒毛、冠毛和星状毛的药物,如:旋复花、杜杷叶、石苇等,防止毛脱落及过滤不净服用时刺激咽喉。另外如:蒲黄、青黛等,因质轻多漂浮在水面上,不易充分和水接触,必须包起来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煎汤代水是指有些药物体积太大,或者杂质太多,如玉米须、灶心土等,需要先煎出来,然后用煎煮的水煮药,这种煎煮的方法现代用的很少。







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火候”,包括“文火”和“武火”。

一般“先武后文”

即先武火(急火)煎沸

然后改用文火(慢火)

保持微沸状态

煎药时间,均从煮沸时算起。煎煮时间一般多根据药物性质而定——

解表药头煎时间为10~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15~20分钟;

滋补调理药头煎时间为30~4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







煎药时间除上述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

如花、叶及芳香药物煎煮时间宜短;

矿物类、骨角类介壳类药物应慢火久煎一个小时左右,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汤剂的煎煮次数,一般需煎煮2~3次。


一般而言,一服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的中药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煎 药 后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喝 中 药


服中药期间,为更好发挥药物疗效,在服药食忌、频率、时间各方面,应注意一些细节,具体如下:


服 药 食 忌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和咖啡。茶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

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

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

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

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会产生“闭门留寇”之患。







服 药 频 率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一次,昼夜不停;

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

峻烈、有毒药剂,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收效即止。







服 药 时 间


针对不同疗效的药物,服药时间略有所差别。

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消食导滞剂也应饭后服。

睡前服:如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如治疗疟疾的蒿芩温胆汤宜在发作前两小时服用。

不拘时服: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

调经药:宜在行经之前开始服用。

西药和中药在服用时至少间隔半小时。







赶紧收藏转发

让更多的人了解~


部分文字源自中国中医药报,图片源自网络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内容就在四川中医药视频号




 来都来了,就“点赞”和“在看”一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