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Dknju2016 Intro 杜骏飞老师,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美国大选中的媒介偏向 Q: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结果?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听课笔记 文/郑师景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胜利作为结束。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为媒体制造了狂欢的话题,现在大选帷幕已落,但舆论仍在发酵,特朗普的当选也引发我们对媒体传播、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思考。 美国大选过程中的媒体偏向 我们对事实进行了解的时候需要多元求证,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传统媒体上对特朗普进行大量的负面报道可能使受众对候选人的看法有一定偏向,事实上传统媒体常对特朗普讲话进行断章取义,偏偏特朗普并非说话缜密讨巧的人,所以“出乖漏丑”难免。如果只看精英阶层的“主流媒体”,就容易忽略大众观点在另一端的平衡。 很多人并没有能力在精英媒体上发表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则可以看到对希拉里、特朗普的看法存在许多分裂。换言之,从大历史观来说,特朗普此时的“政治不正确”,并不是意味着他什么都错,至少,作为承载一半美国人希望的他,其存在必然有着深刻的理由。这一理由,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媒体所认识,也许还需要过很多年才能被媒体所吸纳。 美国大选中民调的失灵 民意调查要求所有调查对象都说真话,但显然此次美国大选的民调调查对象没能完全在调查面前说真话,其中的原因需要探究。 另一方面,民意调查的样本抽取应该和选举的投票结构相匹配,但此次大选中,出现该投票的人最终没有投票、原本不投票的人投票的现象,与美国政治形势和舆论误导有关。 此外,民意调查要求调查对象能够自述观点和立场,但民调的心理时刻截面只能反映选民在当下时刻的看法;再者,非此即彼的选项设置也不能反映民众暧昧不清、变化多端的立场。 美国大选结束后大学群体的强烈反应 特朗普在大选中获胜与此前媒体中的丑化形象对比,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美国主流社会人群信念的打击,尤其是大学。人们难过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当选,更是因为美国公众并非完全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接近50%的美国公众和多数选举人票不支持他们的观念。这形成了一种苦涩的反思:当精英人群站在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高地上时,是否还需要自省能否代表社会福祉的全部? 美国知识阶层不该只考虑政治立场的得失,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反思:特朗普为何能够崛起?为何特朗普的崛起一直在精英阶层的预料和视线之外?如果是要关注对全社会的利益那么,那么知识分子人群就都应该公正看待此次选举,并且一定要作深刻的反思。由此,或许才能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上实现政治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身为未来的传媒人、还是作为今天的大学人,美国大选都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让我们意识到,在一切高头讲章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我们所有意忽略的巨大存在。 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场选举,其实与我们不无相关。多方了解事件能让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媒体传播、社会发展也有进一步的思考。感谢观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视频|代黎明  范德兰  魏安      文案|郑诗景 编辑|郑诗景 责任编辑 | 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