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一的你!(总第137期)

2017-04-06 杜骏飞等 杜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89wtg2jq&width=500&height=375&auto=0

Q: 《新闻与写作》记者高海珍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谈话记录


杜骏飞讲述    刘梦婷记录整理

1

作为一院之长,您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


我以前给我的中学母校写过几句话:“教人成人者,固教之善者;教人成己者,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你教一个人成为人才,固然很牛,但是教他成为他自己,才是最牛的。我的标准,就是鼓励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你自己,这比成为我心目中的人更重要。中国家长总想让子女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种人才,航天员、总理、硅谷精英等等,脑子里就这些。但他唯独没想到,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他自己的天赋所在。


2

您怎么看待当前社会屡屡被提到的精英主义者?


你可以很嘲讽地谈到精英主义,但是我觉得精英本身没有原罪,因为人类社会毕竟是靠精英推动的。历史是靠英雄,而不是靠人民群众。在人类进步的每一个节点上,总是有少数人承担着比多数人多得多的责任。少数人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这些人就是精英。不能否认,精英对人类是非常有价值的,比普通人价值大得多。


但同时,也不能认为作为普通人就没有价值,普通人是参与历史、见证历史的,也是维系历史的。而且每个人的精英程度是一个有灰度的色谱,每个人相对于别人来说有可能是精英,也有可能是大众。所以每个人要争做精英,同时要有谦卑感,找到自己的历史位置。这是我的精英观。


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要成为奥运冠军,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英雄。做自己的英雄,这个最重要。这也是精英观的一种。你有这样的思想,你的人生迟早是幸福的。但如果你天天想:我混不到顶尖就是失败的,那你就很容易抑郁,容易被成功学毒化。


若是排斥做精英的责任感,偏要做自了汉,未免庸碌;若是一味鄙视群众,执意做精英,也未免太傲慢。我认为实事求是最好


3

作为院长您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精英吗?


一般来说,南大这样的学校是追求精英培养机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准时到达自己的终点。有些孩子在学途中没有很快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反而是大器晚成。因为学校给予他的时间不足以实现人生价值。


再者,你把自己做到最好就是精英。比如你想做运动员,但苦于天赋有限,成长环境有限,最后没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但通过运动,让身体非常健康,那么你也是精英。


不是所有热爱运动的人都要成为运动健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传奇,都要成为众人的英雄。做自己的英雄才是最重要的。


尼采说:“每个人直到他每块肌肉的运动都是他自己,只是他自己而且,只要这样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


建议你现在就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件杰作仔细打量!说出你的独一无二的惊喜,肯定你的无限可能,更赞许属于你的愿景。


4

您作为院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观,您觉得您能做些什么呢?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对我们的老师来说,有学校考核任务是事实。但是能写出称得上自己的代表作的好作品,数量当然不是问题,毕竟我们是求价值而非数量

 

对学生来说,我鼓励学生们去大舞台,但若你去了小城媒体,成为骨干,我认为这也很好。再不行,你做一个自媒体,如果做的有价值,那也称得上精英。

 

人是非常容易出现错觉的,若是应了这种错觉走下去,是很难弥补的。只有在错觉还未侵入时让正确的观念深入骨髓,才能让自己有所信奉,有所皈依。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被成功学绑架,认为一着不慎,步步皆错,挣扎在人生的泥淖里,最终无法自拔。



步步走错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小时候没听杜课(笑)。没上过真真正正的人文课,没人告诉过你人生永恒的基准和朝向。


所以我觉得,大学要把意义放在为价值观上寻找当之无愧的标尺。杜课的价值也立意于此,我们不要把工作只放在传播知识,而要努力为求学者立心、立命,为困境寻解脱,为迷惘释悬疑。


横渠四句里的“立心”,是“立天理”之心,是要教化典范的儒家修养,其重点在价值论。“立命”之“命”指人的命运,命定论认为人只能随波逐流,受命运的摆布,但我以为,唯立命者能成命,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精进修持,在精神世界里主宰自己,从而赋予你的生命历程以更高的意义。



我不优秀,我就是我

文 | 刘梦婷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作为耶鲁大学第二位任满20年的校长,莱文认为大学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教育的目的则在于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不是为了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同样的成功人士,而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人们从教育中学习到的不应该是知识,而是独立的思维方式,自我的意识形态。所以正如杜老师所说: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比成为万众期待的成功人士要好得多。

 

我们常常容易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因为看到别人很优秀,所以自己也想变得和别人一样优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己做了很多事,并且每一件都想做好,可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几件事,为了做好那几件事又往自己身上增加了更重的包袱去弥补,如此往复,身上的包袱与任务越来越多,能完成好的事情却越来越少… …渐渐地,在忙碌中变得迷茫,不知所措。

 


当周围的人都很优秀,我们就会陷入一种焦虑:如果不赶上他们,就会被“优秀”拒之门外。我想,这也是杜老师所说的“错觉”中的一种吧。


“优秀”俨然成为了模板,成为了刻板印象,我们明明是和别人不同,却拼命把别人的模子往自己身上套。

 

这种“错觉”来自对自身定位的缺失和攀比心理的作祟。想要变得更好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别人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不要被别人的优秀乱了阵脚,一头热地奔向别人的主场。

 



为此感到不安焦虑的时候,低下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才最重要。

 

我不优秀,我就是我。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谈阅读|(1)(2)(3)课堂鬼故事死亡课三十年,三十首新诗(1)(2)(3)| 百期寄语“听讲座”十大误区幽默随笔(1)(2)(3)(4)(5)(6)


音频:一诚天下动罗尔事件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梦婷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