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人是如何走到一起来的

行政区 2022-04-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我们的河 Author 汜水禾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我们的河womendehe



湖南人是不是英国人的祖先这个我们不知道,但是很多湖南人的确在历史上和江西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湖南简称湘,很明显来源于湖南的半条母亲河,潇湘之水。而湖南这个词成为一个省域专指,则是在唐宋时期的湖南观察使、荆湖南路。荆湖南路一简称,变成了湖南。

 

有荆湖南路,便于荆湖北路。荆指荆州,湖则指洞庭湖。原本一家的楚人(清代湖广行省)就这样被长江(荆州段)和洞庭湖分割为了南北两个后世独立的省份:湖南和湖北。



同是楚根生,南北通道省

 

原本同属一家的荆湖地区都是楚文化地区。这一点从屈原在湖南的足迹便能看出,投江的汨罗江,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沅江、澧水这些都在今天湖南境内。

 

南以南岭(五岭)分水岭,与两广、贵州分界;西以武陵山山脉与四川(今重庆)、湖北恩施州分界;东则是以幕阜山、罗霄山山脉与江西分界。洞庭湖以北则是湖北,是为今天的湖南全境。

 

秦汉大一统之后,处在南岭和长江之间的中国南部地区的湖南,则凭借其特有的南源北流的湘水、沅水等水系成为了中华文明和人口逐步南迁的通道省份。


相比中原南迁开发更早的赣江水系江西省,由于缺乏灵渠(连接漓水和湘水)这样天然的南北水系交通优势,在唐代大庾岭打通之前,江西更多是止于南岭以北的开发,而南北的通道功能则更多是湖南的湘水水系来承担。

 

秦汉的经略岭南,无一不是依仗湖南湘水水系。

 

由于发源于南岭分水岭的湘水,南连接起岭南两广的珠江水系,一路北流注入洞庭湖,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相连,今天湖南东部,雪峰山以东,湘江大通道成为了中国连接岭南和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

 

不止东侧的湘水,湖南西侧,湘西的母亲河,发源于更南,贵州中部苗岭的沅水(上游名潕水,潕阳河)同样一路北流,一路经过雪峰山西侧,同样注入洞庭湖,起到了西南黔滇连接中原的通道功能。

 

但是,由于南岭两侧、湘西武陵山,以及湖南中部北段一直伸到洞庭湖畔的雪峰山山脉,始终生活着苗族、土家族、侗族和瑶族等原属秦汉从长江流域逐步南迁的三苗、武陵蛮的少数民族,明清之前,湖南的开发,更多是在湘水、沅水和资水等河谷两侧。城市也几乎是上述水系交通通道的枢纽性城市。

 

比如,湘水沿途的城市长沙、岳阳、衡阳和永州;以及沅水沿途的常德、芷江。李白的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其中五溪便是沅水及其支流水系。

 

南岭两侧,少数民族剽悍不训,甚至南岭以北,今天觉得还不算很南方的衡阳便已经是古代中原人士的南方心理边界了。衡阳雁,指雁不过衡阳,便是这个来历。

 

更南的永州,更不用说了。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便提到了“列是夷狄”。

 

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直到今天,湘江大通道畔的重要城市、湖南省会长沙和洞庭湖西畔,沅水、澧水相交处的常德市依然是湖南最重要的城市。

 

作为湖南西北的门户,自北向南,湖南西部,沅水流域的开发便是始于最北段的常德。毛主席毕业的湖南第一师范在长沙,粟裕大将毕业的湖南二师便是在常德。

 

直到今天,湖南的地级市以上的大城市,岳阳、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还是密集分别在湘水和洞庭湖等水系附近。

 

对于雪峰山的逾越则是到了明清时期,江西老俵大量移民湖南,开发湖南的中部雪峰山地区,以及南部南岭北峦地区的事情了。

江西老俵移民湖南,开发雪峰山

 

出于地理的便利,明清之前,湖南的开发是自北向南,从荆楚地区沿湘水、沅水水系各自一路向南,形成了通道省份湖南的今天的轮廓。

 

但是,精细化的湖南地域的开发,以及自东向西跨越中部的雪峰山则是到了明清时期,大量江西移民到来之后。

 

江西、浙江等东南江南的开发出于地理的便利(均可沿赣水、浙江等干流水系一路上溯),以及缺乏强悍少数民族的抵抗(浙江、江西和安徽南部的山越等少数民族早已被征服并同化),均要早过湖南。

 

但是,随着明清,甚至南宋时期,江西的人口快速增长,江西的耕地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口需求。明清之际,大量江西人口,以及江西南部的移民(客家人)开始大量沿着湖南和江西交界的萍浏醴(萍乡、浏阳、醴陵)通道,自东向西,翻越罗霄山脉分水岭进入到湖南,尤其是湖南中部的雪峰山地区(湘乡往西,今天的娄底市),以及南部岭南北峦,资水上游河谷平原的宝庆地区(今天邵阳市)。

 

江西人被(湖南人)称为老俵,便是这个来历。湖南的毛氏,便是从浙江江山毛氏的一支先迁移都江西,再进一步进入到湖南湘潭。


谭其骧先生在分析湖南人性格时提到的湖南人身上的蛮的性格特征。便是源于历代江西移民和湖南的汉族人口在经年对湖南中部雪峰山、湖南南部南岭地区的开发中与少数民族的攻占、融合、通婚中形成的。

 

今天湖南姓氏中的大姓文、向、彭、雷等均有着少数民族的特征。

 

类似于美国建国之后开发西部的西进运动中的牛仔们,以及中国漳泉福建人在郑成功的带领下对台湾的垦殖,不断地用战争和商业同化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湖南人学会了善战、尚武。

 

湖南的尚武、家国天下精神因何而来

 

如果说,明清江西移民到来之前的湖南人更像是有着屈原一样诗人气质的忧郁浪漫的南下楚人的话,这之后的湖南人则更像务实严谨家国情怀的军人。

 

放眼湖南,西部,湘西沅江西侧,武陵山腹地,川(渝)湘鄂交界,自古是土家族聚集之地;而再往南,湖南的西南角,湘川黔三省交界地带更是历史上的苗山苗疆所在。苗疆比邻东部,整个湖南南部南岭北峦,又是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尤其湖南中部,南北走向的雪峰山,北通洞庭湖,南接南岭,自古便是湖南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走廊地带。

 

今天的知名旅游景区和农业文化遗产紫鹊界梯田、溆浦山背花瑶梯田等,便是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垦殖的杰作。

 

明清之际,江西迁移到湖南的汉族移民,所能开发的湖南处女地便只能是上述地区。历史上遗留的硬骨头。所遇到的少数民族的反抗之烈,也可想而知。这种抵抗甚至延续到清末,太平军在广西起事时刻。这倒好,湘军、湘勇、湘丁瞬间有了用武之地。

 

南宋元明三个湖南移民开发最重要的三个朝代里,所形成和塑造的湖南人的性格和文化基因对今天的湖南人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每天面对着失去土地的溪谷深处的原住少数民族的侵扰和偷袭,如何安民抚民,对归附的熟民(被同化的少数民族)以文化义利化之,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繁文缛节空谈空洞的宋明理学在这里是没有任何市场的。

 

今天湖南南部、西部及中部地名、县市名中有化(怀化、新化、安化)、靖(靖州)、宁、绥(新宁、绥宁)的字眼,都可以说是历代汉族移民向南向西进军的产物。

 

在战争中才能学习战争,从南宋,到明清,湖南的汉族士大夫阶层在带领桑梓、乡民,与南部南岭、中部雪峰山,以及湘西深入武陵山地区少数民族的攻战交往中学会了尚武和经世致用。

 

这一点,从湖南人所崇尚、推崇的湖湘学派开创者之一张栻(号南轩,后世称南轩先生)、张浚父子,以及早年反清,后世著书立传,成为一代大儒的衡阳人王夫之王船山先生便可看出端倪。

四川绵阳人,张栻的父亲张浚是南宋初年曾经略西北大散关防务的知名主战派,张氏父子逝后均埋葬在湖南宁乡雪峰山东峦脚下。湖南相当于他们的第二故乡,历代也深受湘人所敬仰。

 

但凡思想思潮得以流行必定是当时社会现实现状所急需。不见得张栻与王夫之的思想与同时期的占主流的宋明理学差异有多大,但是能够受到湖南人的推崇认可,得以流行,自然和湖南当时社会所急需这样的思想养分,为我所用有关系。

 

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还是后世辛亥革命中的湖南先驱,以及共产党湖南出身的革命领袖们,文武兼资,经世致用,家国天下情怀,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脉相承。

 

因通婚血缘中的蛮和天生的自由和反抗意识,文化上的尚武,痛恨空谈之风气,使得明清以来,无湘不成军。湘西土家族的竿军、土兵,甚至成为明清平叛广西、赣南和东南倭寇的中坚。

 

甚至,还有种说法,曾国藩的湘军在平叛太平天国之后,能幸存下来发了财的湘军回乡后第一件事便是在桑梓子弟中兴办教育。后世,大革命中湖南的革命者们应该多多少少受到过此种恩惠。这也未尝不是晚清以来中国大时代变局中的一支千里伏笔。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我们的河womendeh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