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北大汇丰智库论坛暨报告发布会圆满举办

点击蓝字关注 北大汇丰智库 2024-06-23

论坛概览

6月18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的2023北大汇丰智库论坛暨报告发布会前海中英研究院举行。时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四周年,本次论坛聚焦 “促进粤港澳融合,助力海上丝路繁荣” 。重磅嘉宾、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齐聚“特区中的特区”,分享前瞻观点,提供多元视角,交流最新研究。


论坛现场

深圳市政协党组成员、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林(左),深圳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王汝津(右)等参加本次论坛


 ⚪  开幕致辞

海闻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北大汇丰智库主任、讲席教授海闻在致辞中指出,“忧国忧民,肩负社会责任”是北大精神之一。北大汇丰始终在行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四个方面践行北大精神,而北大汇丰智库正是学院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具体举措和重要载体。他详细介绍了北大汇丰智库的比较优势、研究重点、特色成果,以及本次论坛举办地——前海中英研究院的相关情况。最后,他希望与会嘉宾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北大汇丰智库,携手打造立足湾区、放眼丝路、胸怀全球的智库“金名片”。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主持开幕式及主旨演讲。


 ⚪ 主旨演讲

唐杰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理事、教授唐杰的主旨演讲题目为《湾区高水平开放和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促使一个以中低端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向国际创新的高地转型,核心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空间规划远大于2+9,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带。湾区着力提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AI、无人机、生物医药等核心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建议城市发展要成圈入群、均衡湾区东西两岸发展,通过深圳制造业的全国布局带动产业均衡发展,打破城市行政边界,重点产业进行跨区域规划。


马晓野


前中国驻GATT/WTO 观察员、美国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马晓野的主旨演讲题目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空间与相关利益方》。“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期倡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产生效益和税收还款四个阶段。建议“一带一路”的产业园区与湾区的制造业出海进行连接,实现“一带一路”项目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有质疑是避免不了的。在质疑声中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底线思维简单变成实施策略,而没能努力区隔经济问题本身和政治干扰因素。“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面临项目本身质量、商业可持续性以及人文社会环境的三大挑战,人文社会环境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建议以史为鉴多了解西方海外殖民做法遇到的历史问题和经验。一些国家NGO在一带一路国家支持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参考,甚至也可以把他们当作以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合作伙伴。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的主旨演讲题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共同打造海丝合作先行区》RCEP涉及到中国和东盟、中国和日韩以及中国和澳新三个经济合作圈。东盟和中国是建立更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中日韩是构建东亚生产网络的核心板块,澳新是成为中国初级产品的供应地,全球经济的重心东移会为这个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的国际环境较2013年提出海丝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海丝面对美国联合国际开发组织、盟国推动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PGII)的竞争。另一方面海丝的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长期维持和平与发展的方向不变。在亚太地区,中美在RCEP的自由贸易协定和IPEF的地缘政治协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谁能够在这些地区赢得更大的影响力。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打造海上丝路合作先行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一:《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粤港澳合作》

第一场圆桌讨论由北大汇丰智库秘书长、副教授岑维主持,五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嘉宾共同探讨湾区三地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沈艳

数据要素流动主要涉及数据产权、数据安全、数据标准三大问题。建议发挥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赋能能力,促进一带一路出海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可考虑进一步发挥多边数字货币桥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教授肖耿

作为中国的离岸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体系的规模非常大,并在过去成功地帮助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海外,这些正是人民币国际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展望未来,香港金融体系可以继续升级,特别是在利用数字金融技术方面,来帮助湾区企业处理离岸融资的痛点,比如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定价及交易的离岸数字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及智慧合约等新型金融产品。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胡伟星

回归后二十多年,澳门经济经历了几次大波动,主要是因为澳门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博彩业。中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2021年粵澳横琴深合区总体建设方案都提到,澳门产业要适度多元化发展。横琴深合区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纵深,也是一种制度创新,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建设大湾区的新高地。


 香港智慧城市联盟会长、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副会长、香港都会大学咨议会成员杨文锐

发展湾区智慧城市群需要不同城市在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有效衔接,目前的要素流动还存在一些阻碍。建议湾区企业将香港作为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助力企业出海发展。


圆桌讨论现场

圆桌讨论二:《海上丝路共商共建共享及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第二场圆桌讨论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投资研究室副研究员潘圆圆主持,五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嘉宾围绕发展中国家债务、大宗商品、RCEP产业链、“一带一路”等话题做了分享和讨论。


 北大汇丰智库副主任、教授林双林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很严峻。据报道,发展中国家有偿还问题的中国贷款占中国境外贷款的比例,由2010年的5%升至2022年的60%。建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谨慎提供贷款;增加进口、平衡贸易;同时,要积极扩大国际贸易。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教授王永中

由于钴、铜、锂、镍、稀等矿产丰富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美西方国家对关键矿产供应链实行本土化、多元化和“去中国化”,中国新能源产业关键矿产原材料供应风险增加。建议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关键矿产原材料领域的贸易投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

RCEP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制度保障,RCEP的机遇在于产业链继续深化,且中国仍将长期维持制造业优势地位。建议湾区企业把握RCEP机遇,在RCEP相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布局。


 前中国驻 GATT/WTO 观察员、美国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马晓野

中国在“一带一路”中承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产业园区,最后需要企业设厂来赋能、激活这些前期投入。考虑到深圳的人均GDP较高,已经处于可向外投资的国际参考标准之上,建议深圳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后半场发挥自身优势,顺势将本地的产业集群外移延伸至“一带一路”沿途国家。


 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

整体来看,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互补性较强。当前越南经济体量还较小,印尼制造业发展较慢。从全球来看,我国制造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智库报告发布

揭牌仪式


本次论坛发布三份智库研究报告


北大汇丰智库秘书长岑维、副研究员邹欣、副秘书长蔡荣依次介绍报告内容


 第一篇:《深圳—香港合作回顾与新时期融合发展》

核心观点:在内外因素冲击下,深港发展动能和诉求出现明显变化,报告提出新时期深港合作应转向“两全一长”模式,以对接国家战略为目标、构建全方位全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报告建议推动深港在制造业、金融、贸易、科创、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展开深入合作,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深港两地的“双向奔赴”续写新篇章。

扫码下载报告全文


 第二篇:《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核心观点:深圳在湾区的经济优势地位不断加强,湾区制造业升级面临内外压力同时制约,珠三角出口的拉动作用下降。报告建议加强都市圈建设,发挥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加快改革推进制度衔接,对标世界一流湾区筑巢引凤;抓住全球政经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积极抢占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码下载报告全文

 

第三篇:《中国—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态势与变化》

核心观点: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显著强于东盟,东盟与中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效率和安全是影响中国和东盟竞争态势的主要因素。东盟是未来中国化工行业出口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钢铁、有色金属企业理想的投资目的地选项。中国与东盟在电机和电气行业、电信设备、原材料制成品等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日益密切,有望扩大供应链合作和直接投资。政府要不断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扫码下载报告全文




部分与会领导、嘉宾和参会人员合影


编辑:北大汇丰智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