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圈丨赛迪观点:长三角“产业飞地”建设新动向及发展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赛迪智库 Author 维松 邵立国 程楠

企研观察每天18:00准时与您见面!

文转载自公众号赛迪智库,作者:维松 邵立国 程楠





推动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产业协同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当前行政区域分割、产业要素自由流动不畅的情况下,“产业飞地”出现了发展新动向: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设“飞地”,围绕产业集群建设“飞地”。实际上,“产业飞地”构建了产业要素流通的通道,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应积极探索“飞地”发展新模式,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01

从政府到市场,“产业飞地”进入双轮驱动发展阶段



01


政府推动是“产业飞地”从无到有发展的原始动力



为推动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些存在经济落差、资源互补的市(区),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共同管理、联合招商、税收分享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出“产业飞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比如,早在2003年建立的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就是由江阴、靖江两地政府共同推动设立的“产业飞地”,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导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产业飞地”作为独特的产业发展平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开创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给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市场力量介入,助推“产业飞地”良性发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或采用“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在周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建设“产业飞地”,或采用“生产基地+科创基地”模式在科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科创飞地”,逐渐成为推动“产业飞地”发展的主要动力。

比如,温州瑞安和乐清市在上海嘉定区设立的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和乐清市•南翔镇科创合作基地,成为面向汽车市场的双向“飞地”,其地点和类型完全由市场主体决定。市场力量主导的飞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飞地”发展的新动向。


02

从单飞到双飞,“产业飞地”建立起要素双向流动通道



01


传统制造型“飞地”旨在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单向加工制造产业的转移



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为满足生产扩张的需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利用输入地的土地、能源和劳动力资源,合作发展产业,通过税收分成或红利的方式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比如,上海到江浙欠发达地区建立“飞地”,江浙发达地区到安徽欠发达地区建立飞地,均属于制造型产业“飞地”。

制造型“飞地”是指资金、技术、管理等产业要素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相结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缓解飞出地产业升级、用地紧缺的压力,同时带动飞入地的产业发展,以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能,实现两地双赢。


02


新兴科创型“飞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借地以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



科创型“飞地”是经济欠发达区将资金、产品需求等要素输出到经济发达地区,与飞入地人才、研发设施等资源相结合,在回馈给飞出地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带动创新资源向飞出地流动,实现产业要素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逆向流动。

浙江、江苏多个地市到上海合作共建了科技或产业孵化“飞地”。科创型“飞地”的建立,弥补了传统制造型“飞地”的不足,可打通产业要素逆向流动的通道,使其在区域间能够实现双向流动。


03

从散飞到群飞,“产业飞地”搭建起产业协同发展载体


01


现有“产业飞地”呈现出互无关联的散飞态势



因各种合作需要,长三角地区功能各异的“产业飞地”散落在各地。最早的“飞地”设立于计划经济时代,土地地理位置与管辖行政区分离。

比如安徽省铜陵市在池州和安庆市内设立的铜山镇和安铜办、上海市在江苏盐城的大丰农场“飞地”等。

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飞地”,土地管辖还是隶属于“飞地”地理位置所在行政区,但产业经营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

如上海在浙江海宁、江苏南通等地直接开发产业园区,浙江萧山和安徽宣城合作共建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

总体上,建成的园区还是各自为政,缺少联动。


02


一体化背景下各地联手推动“产业飞地”群飞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协同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形成与三省一市相匹配的产业分工体系,以提升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生产率。

“产业飞地”作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强化产业协同的载体,江、浙、沪、皖正积极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交流与协作,推动“产业飞地”从散飞向群飞发展。

比如,浙江省印发《关于建设数字经济“飞地”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造“四个一批”产业飞地,以促进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04

几点思考




“产业飞地”发展应扬长避短

早期建设的制造型“飞地”出现了动力不足、效率低下、边际效益降低的趋势;新兴的科创型“飞地”短期内可提升欠发达地区创新成果产出率,但长期则会导致创新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聚集,从而拉大二者间创新方面的差距,有形成“马太效应”的风险。为此,建议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扬长避短发展“产业飞地”。


加快完善“产业飞地”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加快创新“产业飞地”建设主体对外合作机制,破解基础设施共建、市场准入、企业服务、经济数据统计,以及财政税收分配和信息共享等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瓶颈,理顺“产业飞地”管理体制,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为人才、资金等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可靠保障,促进“飞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积极探索“产业飞地”建设新模式

鼓励三省一市有条件的地区,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优势产业园区,结合长三角产业协同需要和各地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借助市场力量,相互设立“产业飞地”,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构建起形式多样的产业转移、转化平台载体,促进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的产业协同。


推进“产业飞地”建设试点示范

探索建立产业协同试点示范“飞地”,积极总结“产业飞地”在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培育、发展规划、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向长三角欠发达地区推广,带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同时,根据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战略,梳理长三角地区“产业飞地”的总体格局,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形式多样的飞地经济,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产业飞地”的整体发展水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CCAD数据库




·END·



星标⭐我们不迷路!

想要文章及时到,文末“在看”少不了!


点击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吧

往期推荐


产业与政策丨“5G+工业互联网”产业政策分析

CCAD | 企业调查如何确定抽样框?8个变量帮你识别异常经营样本

学术圈丨徐奇渊:“双循环”的逻辑与深意

CCAD | 编制指数、写报告、做信用评级?这一张数据表全搞定。

学术圈|娶区块链进家门?工业互联网需准备……

学术圈 | 朱帅:美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五点启示

学术圈丨我们将迎来中国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



来源丨赛迪智库

推荐丨杨奇明





阅读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