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关创新!细数“双十计划”大赛决赛亮点,一切皆为实战!


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颁奖现场


凸显攻关创新 解决“卡脖子”问题

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

大赛决赛亮点解读


“民警白天完成侦查工作后,将采集到的DNA样本放入‘机+智’DNA实验室,设备在夜间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检验,第二天民警上班即可查询结果。这样既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又实现了检验全程可控可溯源,确保了检验鉴定质量。”


在9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决赛上,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民警正在演示介绍“机+智”DNA实验室。据介绍,这项技术经实战检验,已经比较成熟,若在全国推广应用,将有效解决实验室人手不足的难题。


“这项技术在国内刑事技术领域达到了先进水平。”决赛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告诉记者。


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评审现场


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创新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经各地遴选推荐、项目形式审查和初赛初评,40个参赛项目进入大赛决赛。“从入围决赛的40个项目来看,这几年基层刑事技术水平在逐渐提高,各地涌现出不少刑事技术人才。”刘耀说。


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关键技术国产化,实现自主可控、确保信息安全。”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的参赛项目“国产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发及公安实战应用”让众多评委印象深刻。


决赛评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人才培训和服务中心奖励评价处副处长常铖告诉记者,高端质谱仪过去受国外垄断,严重依赖进口,“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项目实现了质谱仪的国产替代,解决了刑事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项目负责民警介绍,该项目突破核心技术难题,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在合肥市公安局理化检验室投入实战以来,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广东省公安厅瞄准二代测序技术,开展重点攻关,研发的“国产法医学二代测序仪、试剂盒、自动化分析工具及应用系统”在大赛决赛亮相后,让人眼前一亮。


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的参赛项目“便携式爆炸物现场快速检测装置”历时4年研制,具有“一体化设计、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结果直观”“绿色环保”四大创新特点,已在上百起涉爆案事件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公安机关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的科技利器。


创新:实现技术改革


“公安队伍近20年在刑侦技术、法庭科学上有了颠覆性革新,进步之大让我印象深刻。”决赛评委、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锦告诉记者,决赛中的40个项目,至少有三分之一在理念、科学、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项目将传统刑事技术与新兴科技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以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的参赛项目“‘天犬’三维现场重建系统”为例,该系统将机器犬、无人机、扫描仪等前端设备融合,能够快速、精准、全面、客观地还原案发现场。在一起重特大故意杀人案中,宜春民警利用该系统第一时间重建案发现场,借助远程指挥、勘查分析等功能,为48小时锁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依据。


“这一类项目并非科技层面的攻关,而是在流程、方式上的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是很好的科技创新。”常铖说。


当前,涉网新型犯罪窝点设备繁多、数据量巨大,但勘查取证却要求快、准、全,二者矛盾突出。福建省公安厅的参赛项目“涉网新型犯罪窝点侦勘一体化设备”,集成了计算机、服务器、网站、手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取证软件和硬件接口,实现一键式采集和提取涉案数据。


“侦勘一体化设备在民警手中如同一把利刃,可对窝点中种类繁杂的设备全面取证。”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在今年2月侦办的一起裸聊诈骗专案中,该设备在3小时内完成了全国18个窝点的勘查取证,办案民警迅速前往关联窝点抓捕,涉案人员全部到案。


应用:一切服务实战


在李锦看来,入围决赛的40个项目中,90%以上的紧贴实战。“有的项目科技含量不算高,但和刑侦实践贴得非常紧密。民警有针对性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点公安部门做得非常好。”李锦说。


这一观点,刘耀院士也有同感:“公安实战中发现的难题,抓紧开展科研攻关,科研解决了再应用到实战,这是很好的良性循环。”


当前,各类传统犯罪加速向网上蔓延变异,各类新型犯罪加速滋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侦查办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恶意URL/APP智能聚类与洞察关键技术”项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数据处理模式,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为技术反制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目前,项目成果已推广到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均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刑事技术民警自主研发了掌上勘验软件,能对涉案数据进行快速提取、上传、解析及出具报告,尤其在操作简便、取证端直接对接后台溯源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北京市公安局的参赛项目“24小时多模态融合响应技术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基于公安内网的多终端、一平台、多系统的“N+1+N”实时比对反馈模式。办案民警仅需一部警务通手机,即可实现各类痕迹随拍、随传、随比。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北京公安机关通过移动警务终端比中案件101起。


来源:人民公安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