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记丨结构方程模型(五)

TIE 萜心话 2022-09-14

啦啦啦,最新又新来了好多小可爱啊,虽然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找到萜妹我的,但是能遇见你们,我就觉得超开心的啊~


这周的推送内容是结构方程模型进阶,嗯,我这几天回顾了一下当时的PPT,结论就是真的毫无逻辑可言啊,所以这篇推送可能也会逻辑性差一点,小可爱们将就着看看哈~


那我们开始啦!


注:以下内容属于我个人笔记,已加入主观理解,如在阅读中存在疑问,可后台回复“2017重庆”获得原始资料。

第 三 天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进 阶

基本概念

这里其实大部分的定义萜妹之前都有提到过了,而且说的都还比较详细,所以这里就不做再次说明了。唯一没提及的是外源变量与内生变量

外源变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被模型中任何变量所影响,通俗的话说就是模型中的单向箭头都是它指向其他变量,而被它指向的变量就是内生变量了。

标准化

通常情况下,mplus中结果会出现三种标准化情况,分别是std、stdy、stdyx。

其中stdyx又被称作完全标准化,指其因子和指标都标准化;而std则是标准化,单纯指因子标准化。

模型修正

输入模型修正语句后,结果因如下图所示:

其中M.I.指加入路径后减少的卡方值;E.P.C指加入路径后的载荷值。

参数设定

两个变量(指标或因子)间没有关系,将参数固定为0。没有设定的负荷默认为0。

因子方差协方差默认自由估计, 要固定的时用@设定。

mplus中,*1指自由估计初始值为1;@1指方差固定为1。

类别变量

类别变量与通常的连续变量不同。在mplus操作时,应在USEVARIABLES语句后加入:CATEGORICAL are XXX

单指标信度

根据CFA原理,可得以下方程:

因为误差不可估计,只有误差的方差才可以估计,因此我们将上述等式进行转化得:

根据信度定义可得:

完全标注化时:

根据上述两个等式,所以载荷等于信度开根,而误差方程等于1-信度。

而对单指标因子的参数设定有两种方式。

  • 使用协方差矩阵时,将负荷 固定为1,并将误差方差固定为(1-信度)×指标的方差(相当于将因子方差固定为信度×指标的方差)

  • 使用相关矩阵时,可以简单地将负荷固定为信度的方根,而误差方差则固定为(1-信度)

举个例子,假设信度为0.85,那么因子载荷就将固定为0.922,因子方差将固定为0.15。

后面单维测验合成信度,由于萜妹还不是很懂,加上我感觉我目前暂时还用不到,所以就先没研究啦,我们就先跳过啦。

多质多法模型

多质多法的研究中有两类不同的模型。(以下示例皆以五种特质、五种方法为例。)

第一种模型为correlated trait correlated method model(CTCM),对不起,萜妹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翻译成中文。它的模型是这样的:

模型的语句为:

F1 by x1-x5;

F2 by x7-x10 x6;

F3 by x13-x15 x11-x12;

F4 by x19-x20 x16-x18;

F5 by x25 x21-x24;

F6 by x6 x11 x16 x21 x1;

F7 by x12 x17 x22 x2 x7;

F8 by x18 x23 x3 x8 x13;

F9 by x24 x4 x9 x14 x19;

F10 by x5 x10 x15 x20 x25;

F1-F5 with F6-F10 @ 0

注:第二行语句中X6放在最后是不想让X6成为被F2固定为1的载荷,这样它才能在F6的语句中被固定;另外最后一行语句意义是五种特质与五种方法互不相关。

第二种模型为correlated trait correlated uniqueness  model(CTCU),其模型如下图所示:

模型的语句为:

F1 by x1-x5;

F2 by x7-x10 x6;

F3 by x13-x15 x11-x12;

F4 by x19-x20 x16-x18;

F5 by x25 x21-x24;

x1 x6 x11 x16 x21 with

x1 x6 x11 x16 x21 ;

x2 x7 x12 x17 x22 with

x2 x7 x12 x17 x22 ;

……

注:这种方式没有将方案作为因子,而是让相同方法之间的误差相关。

双因子模型与高阶因子模型

首先,双因子与多因子模型分别如下图所示:

高阶因子模型

双因子模型

双因子模型又称全局-局部因子模型,其中全局因子只有一个,它影响着全部题目的共同变异;而局部因子具有多个,它指的是控制了全局因子后,每个局部因子可以额外解释部分题目的共同变异。

双因子模型的基础假设包括:

  • 存在一个全局因子可以解释所有题目的共同变异;

  • 存在多个局部因子,控制了全局因子的影响后,每个局部因子可以额外解释部分题目的共同变异。

  • 全局因子和局部因子正交(不相关)。全局因子和局部因子在因子分析中统称为公共因子(common factor) 

双因子模型的应用包括了:

  • 多维量表同质性检验:通过同质性系数和合成信度。

  • 方法偏差检验:从单因子逐步加到五因子,后加入方法因子,拟合指数变化不大,则可以证明方法对结果影响不大。

  • 反向题目表述效应。

而高阶因子的使用前提是必须要符合理论

需要注意的是:

  • 任何一个高阶因子模型都可以转换为一个双因子模型,但反过来不一定

  •  由高阶因子模型转换过来的双因子模型隐含了一定的比例约束:同一个局部因子内的不同题目,全局因子负荷与局部因子负荷的比值相等

  • 高阶因子模型嵌套于双因子模型,可以使用似然比检验(卡方差异检验)比较两种模型的拟合优劣

  • 双因子模型反映了测量水平的“宽度”,高阶模型则反映了测量水平的“深度”。


这一章的内容大概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相比于之前系统的介绍了结构方程模型,这一天的内容更像是课外拓展阅读。


温忠麟老师是一位做方法非常厉害的老师,所以上面提到的很多内容,其实他PPT中都附带了论文指引,小可爱们如果对某部分感兴趣的话,可以专门下载下来看哟~


之后,下周应该会写调节和中介效应,其实之前都有零零散散的提到过,所以下一篇会怎么写萜妹还没想好哦,不过无论如何,下周我们总会再见的呀~


么么么,我们下周见啦。



【萜心话】

研一新生丨健身少女丨电竞迷妹

交流平台丨回忆手册丨神秘树洞

晚上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