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力说|海上新加坡

张力 力说 2023-08-25

现实



我第一次来新加坡是疫情前了,在樟宜机场转机,因为实在太累在休息区睡死,被地勤员工叫醒且一路绿灯带着我在最后一刻登上飞机。疫情前后这几年其实是行业洗牌最彻底的,敏感者很早就不惜一切代价带着核心团队出走,心存幻想者在这两年被打的喘气机会都没有。和朋友聊到出事的AEX,他笑言:“你看,这两年努力的团队就是这个下场。老黄够努力吧,又是挖矿又是搞defi,每个环节他都重仓参与,结果每个环节都是坑。”


还有Hotbit,Hoo,谁能想着创个业把自己搞成法制咖。能说他们不努力吗?Hoo也不惜成本的出海了,但“因为团队本身的凝聚力不高,且熊市资金流紧张,一出海把团队搞散了,业务就难以为继。”这是另一位坚持在香港深圳两地运营的创业者对一些出海队伍的综合评价。但如今,香港也难以成为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那么放眼望去,哪里能收留这些流浪者?我这里只说在国内寻求出路的团队,不包括本身就在欧美的项目。


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国内环境是如鱼得水。一位超过十年的从业者半年前带着团队来到新加坡,感叹:“只能说从前国内太宽松了,任大家瞎搞,创业者当然开心。2017年左右大家还觉得会有一些监管,后来哪里知道一刀切了,后路都不留。”


国内有高效多样的人才,有资本,甚至也有可以讲故事的土壤,在看似无规则的世界里,拓荒者都会感到兴奋。但行业进行到另一个阶段的时候需要被主流接纳,需要寻找一个相对安定的土壤。那么韩国和迪拜如何呢?韩国虽然也是一个区块链行业发展繁荣的地方,但政府监管绝对算不上友好,迪拜同理,且这两个地方如果带着团队一起过去会面对本土化的阵痛。


大家都不自觉的把眼光投向了新加坡。这里华人文化浸润较深,沟通无障碍,国际化程度高,商业环境友好。这里既是无奈之选,也是必然。


傍晚有着温润海风的新加坡平静且井井有条,这里并不卷。来这里考察的一个国内创业者指着阳台的桌子对我说:“你看这桌子,至少三天没擦了还一点灰尘都没有。”


新加坡


新加坡这个国家,为财富积累者提供着最稳定的保障,这里完全法治,且税低。如果你是美国籍,美政府就有权对超高收入者征收高达30%的税甚至还会追溯你过去没有缴纳的税额。对富豪来说,安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


而且这里也为他们提供着全球最高质量的生活,试想一下,你清晨在海边豪宅醒来,游艇就靠在你家楼下,来自菲律宾和缅甸的佣人已经为你准备好早餐,你的娇妻和孩子们在餐桌旁等你吃饭之后出海,你的几百个员工们在最高端的写字楼里为你赚钱。


对,这就是新加坡这个国家可以为提心吊胆的富豪们提供的生活,所以当你问从国内遁出来的OG们对新加坡生活有何感受时,他们用脚投票了还送你一个温暖的微笑,比起在国内真诚的多。


当他们谈论起戴森和腾讯的老板,第一反应是跟你说他们也在新加坡买了好多好多房,说这艘游艇是谁的,这个楼又是谁的,说三箭的房子真无奈不能买。


三箭和LUNA都选择了这里,还有贝宝。这里随口聊下贝宝,大家都说市场让他多活了两年而且好像要翻身的样子。在新加坡的旁观者以娱乐的心态说:“他们的创始人来这里的时候非常高调,怎么壕怎么来,吸引了一帮赌场的老板一起玩。而且他们新找的CEO以前干私行业务,把老钱都拉了过来,这下玩崩了,等着被搞吧。”


再看普通员工的生活,大部分跟随创始人来到新加坡的员工都是核心团队或至少算是忠臣良将的,因为出海的成本并不低。企业中层如果想在一个高消费的国家生活的还不错,只按薪资算的话至少要超过本国平均水平三倍,这部分人在新加坡也能生活的很舒适。首先,能出海到新加坡的企业手里肯定是有充裕资金的,至少都是行业里头部队伍。公司能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其次,新加坡的生活成本虽然排在全球前列,但生活环境还是相对宽松,什么996,007,至少不会那么普遍的存在。


人是环境的动物,从一个通勤动辄半小时堵车半小时地铁挤掉一只鞋准备随时骂仗的地方,到公司就在几公里半径内,走一走就能到海边的地方,身心都会放松下来的。除此之外,随处可见的食档里几块新币一份的快餐,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请一个英文流利的佣人几百新币就可以搞定。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合法红灯区先不说了,各种演唱会展览平价且多质量还高。


那新加坡到底是一个适合什么样团队生存的国家?这里是一个金融国家啊亲们,金融是支撑产业。


所以,传统银行业,或者是跟钱高度相关的产业在这里都能生存的非常好。


有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元宇宙,我暗想:“是啊,一个阶级分化的元宇宙。”


放到我们行业里:交易所、衍生品,基础设施,向上的拓展业务,新加坡是首选。政府对这类企业接纳度高,且监管层会积极的征求意见,部长级会议里神鱼和Vitalik都是座上宾。


还有创新的WEB3团队们,至少政府不会把大家定性为“违背公序良俗”,也会提供一个安全的从业环境。这里有标准的国际化人才,无论是视野还是素养,同样的成本新加坡能招到质量最好的,他们也不用担心这个行业不稳定会不会有一天被政府端掉。如果你想发币,政府也有一个条款给你,符合要求,也行。直接点,至少在新加坡如果想去哪个国家开会或者参加活动,不用留至少一周的时间办签证吧。


更简单的,新加坡不会让大家乌托邦似的集会因“不可抗力”取消,如果连在草坪上喝咖啡唱歌吹牛的自由都没有,这地方就真不适合我们生存了。


开眼看世界


有时候在想,国内一些机缘巧合入行早的人,简直是加入了邪教组织。你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不可分,而且这里也好像充斥着理想和对抗。谈理想,让人迷失,重对抗,让人糊涂。如果不及时抽离,且没有随着环境更新,这种人早晚会随着理想破灭被打趴下。我们是眼睁睁看着梁山好汉们被团灭。


所以清醒者早早的规划好自己的道路,沿袭了我们古老的赚钱行业:赌博和放贷。如果现在还谈“行业颠覆”“去中心化理想”,可能会比较尴尬。


但比较欣慰的是行业的迭代是积极向上的,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像甲板上的移民者看到自由女神像时大喊“America!!”冲进这里,不管结果如何,踏上一片新土地就是希望。



希望我们所有人以后都好。——张力,于新加坡。


(喜欢我,给张力小朋友一个“在看”和“喜欢”。有小群,感兴趣可扫二维码。今日互动:逐渐消失的中国创业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