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力说|年轻人,要下南洋

张力 力说 2022-12-02
这一个多月我知道大家经历了很多,不仅是行业震荡,还有关乎我们亲人好友的其他政策。我们这群人天然逃不开时政和经济两个话题,是金融从业者,又是被赶出家门的“害群之马”。当space讨论**时,尽管主持人是国外的,点进去看90%都是自己人。我曾经抱怨“烂透了”,这一届的创业者很自信的告诉我“没有,这一代年轻人是有希望的”。

上周末证明,他是对的。

我的文章标题从《行业没了》《梨泰院流血事件》到《灾后重建》,到回归现实。退居幕后的交易所老板说:“行业还在,只是换了一批人”。认真想一下,如果说平静退场和刚性兑付的华人交易所是一个时代,那西式精英范式下的他们,又是一个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沙。这些接受过西方精英教育出身中产的从业者,凭借一己之力让一粒沙成为一块砖砸到万千人头上。

梨泰院流血事件

FTX用了不到72个小时就把自己作为熊市祭品献出去了,华人老板们好歹还默默挣扎一下。到了SBF这里干脆在社交媒体给大家直播,危机出现的24小时告诉大家我们要被收购,苗头不对立刻申请破产。这跟以前的政策风暴不一样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FTX把这个行业最真实恶心的一面撕开给大家看以前你相信的“技术““变革”“对抗”“自由平等”,都是脓疮上作画。这是一场宏大叙事下的骗局,连大家认为的聪明钱都承认自己FOMO了,你还有什么资格做梦?

从业者不可能不被这样的系统灾难波及,所有人都被挤到了梨泰院的狭窄巷子里,没有人听得到警察绝望的呼喊,只有“快跑”这一个声音踩踏就不可避免。我再描述形象一点,梨泰院是距离梨花女子大学很近的一个商业区,类似大学附近的小吃巷或者步行街。最宽的地方是一个十字路口,常有练习生或者爱豆表演,围观的人一多就开始挤不动。小巷子边除了商铺还有很多小吃摊,即便没有节日庆典也很狭窄。韩国年轻人又是出了名的不需要睡觉的夜生活动物,不敢想象十倍于平时的人流挤到这样的几条巷子里是怎样的惨状。在这样的场景下,少数几个振臂疾呼的人,大概也像拖着未干血迹剑踉跄跑上景山的崇祯皇帝,绝望到只想自挂东南枝。

但是始作俑者的逻辑又是非常自洽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作恶者承认自己有罪。大家看SUZHU,DK,再到SBF。他们只会认为自己是系统漏洞下的牺牲品,是犯错了或者不那么幸运。更讽刺的是,SUZHU四处点评SBF,DK还会调侃自己被追捕,SBF继续参加公开活动。而且,居然还有人给SUZHU的新基金打钱。

这是公开了光鲜行业下的“恶”。


行业罗生门


好比朱雀大路旁的罗生门,曾经也是刷着朱漆,供养着贴着金箔佛像佛具的,在长久的天灾人祸后变得荒凉破败。逐渐就成了“狐狸栖息,盗贼藏身”的地方。后来甚至连无人认领的尸体都会被丢到城楼上,“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


一个妇人在罗生门的死人堆里拔头发,为了做发髻卖钱。一个外来的仆人见到这幅惨状起先还喝斥这个妇人,但妇人说这死人也是有罪的因为她曾经做骗人的行当,所以我拔她的头发合情合理。仆人当下想,是饿死呢还是当强盗,已经不再是难于抉择的事情了。于是扒光了这妇人的衣服还踹了她一脚,理直气壮的走出了罗生门。当“恶”有了预设,那所有人都有了作恶的理由。


踩踏恐慌大概持续了两周,击破了大多数人关于行业的美好期待。CEX们明明从一开始就可以公开自己的冷钱包,做100%储备金证明,他们非要到收拾残局的时候来秀肌肉。用户也是惨,被PUA的死去活来,到死了才承认交易所的赌场地位,还要挑一个比较公平的赌场。大家不知道吗,澳门公园里的长椅都是不能躺下的。现而今的情况是小赌场无以为继,要么挂靠在大赌场旗下自己开VIP赌桌,大家三七分帐。要么做赌场的马仔拉客户。


下南洋


交易所遮天蔽日,市场流动性被抽干,基金放弃投资,怎么能让创业者不绝望。


“对于我这种小团队来说,要么自己能创造现金流,要么是拿到了交易所或者大基金的投资且还没有被FTX这种波及到的,也许可以苟到牛市。其他的,该解散解散吧,长痛不如短痛”,我在马来西亚见到了某团队的创始人,他算是最早一批出海的项目方。


“我也是考察过许多地方的,大学在美国,华人想要真正的融入西方主流文化几乎不可能。即便把团队带过去,也只是让投资人稍微放心一点,讲故事用的。但创业也要吃饭,员工要养家的。在硅谷招一个程序员我在国内可以招两个了。”


“新加坡也是一个伪命题,上一代的OG们是图一个政策稳定,成本倒是其次。坡政府都是明码标价,真的太贵了。香港同理,香港也不便宜。而且香港是做金融生意的,年轻人有选择,银行券商保险。我们也不是为了一个牌照能花几千万的项目,没必要。”


我问:“那国内创业者就没有其他选择了么?”


他答:“我可能就是犯了一个路线上的错误,一开始我应该就把核心团队放到泰国或者马来西亚甚至是越南,而不是新加坡美国。我们刚开始过于自信,一部分融资的钱都花到了团队国际化上。没有料到后来这么严重的系统风险。熊市还要持续很久,我不能再让团队这样消耗。”


“真的,我建议所有的华人创业团队先把华语区的市场做好,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打到西方市场里。你看现在但凡是华人背景的项目,即便他们的社交媒体和运营做的看上去很西化了,但用户其实都是华语区的,甚至是亚洲区。这部分文化沟壑不要想着凭自己的产品就能突破,你能和WEB2那一批有钱有实力的拼吗?我就举个实例,做借贷的blockfi和clesius,他们也才两三年的时间。国内做借贷的不比他们早吗,但是你看,不同背景的人做同样的产品,用户都是泾渭分明的。”


我说:“那这很像新时期的下南洋,只不过先辈们是做苦力讨生活。现在是万般无奈主动寻找一片可以生存的土壤。至少现在的年轻人是有一点主动权的。”


他答:“对,你看现在槟城海边的姓氏桥,就是从前潮州劳工的聚集地。现在有实力能出来的团队,至少不用做苦力了吧。而且马来西亚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华人文化浸润也深。别说双语人才,招个会英语汉语潮州话粤语的人都不是那么难。”


“当然了,现在行业的门槛是越来越高。已经过了有个idea就干的时期,如果现在还有华人团队想做事情,那第一步还是要考虑长期base的问题。”


我说:“曾经我觉得韩国会是个很好的地方,但其实他们的本土市场已经非常挤压了,加上同样的内卷甚至是排外,成本也不算低。”


答:“韩国年轻人也是惨,被Luna割了一刀,还要被FTX清零。他们炒币的人相当多,大概是因为阶级跃升太难,中小企业长期被财阀经济打击,股票市场又受南北战争影响不景气。真是越努力越没有希望。”


“走一圈下来,北上广深真的是沃土。这一代的年轻人不仅代码写得好,还更能接受挑战,是真正的开眼看世界。如果我做新项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团队肯定还是要放在国内。项目其他人员第一选择是曼谷,然后是吉隆坡。”


“我说的都是没有办法的选择,绝对不是完美方案。曼谷和吉隆坡,也要同样面对文化融合的问题,泰国的员工九点钟来上班已经算是很努力了。但至少人家开放呀,拿个护照就能落地,转长期的签证也不难。至于外界盛传的嘎腰子,排华什么的。你来人家的地盘干黄赌毒,不抓你抓谁?我们是出来创业干正经事的,哪里都有暗面,你不能总盯着背光的地方。”


“吉隆坡相对于曼谷和新加坡的优势是,有华人的文化认同又比新加坡便宜,比曼谷的城市规划要好。至少市中心没有横七竖八的电线,和三公里开四十分钟的瘫痪交通。”


我接着他的话茬:“这俩地方对于拖家带口的人来说也是挺友好的,国际学校多,也不贵。即便不是行业里的朋友,对其他想run的人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身边有不少人已经默不作声过来了。有想做点生意的,选择曼谷或者吉隆坡。图清净的,去了清迈和槟城。还有的去了芭提雅和普吉岛。”


他说:“只要行动起来,出来都不难,难的是第一步。我已经给大家蹚过水了,我的团队是时运不济下的牺牲品,我认。还有想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朋友,一定还有希望,不要放弃。”


上周曼谷有一场demoday,我看到有人这样总结“除了主办方是当地的,其他上台演讲的都是中国人。”带着点调侃的意味,但这确实也是现实。同样也证明了我们的强大生命力,华人就是有这种种族能力,无论到哪里都可以落地生根!


出海的团队未必过的好,在国内的项目有自己的考量。一位做硬件的朋友就坚持把主要团队放在深圳,还有没发币的web3的创业者也在政策夹缝中求生存。可是对华人来说,如今的现实不是围城内外,是必须要走出去。所有在这一轮熊市里活下来的人,“下南洋”也许是没有办法的第一选择。


祝我们都能看到曙光。


(喜欢我,给张力小朋友一个“在看”和“喜欢”。有小群,感兴趣可扫二维码。评论区开放,随意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