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幻世界》2022年3-4月科幻小说评论

刘煜东 星云科幻评论 2023-11-04


《科幻世界》2022年3-4月科幻小说评论


主评 / 刘煜东


(科幻世界2022年第3期封面图)


第二种猴子

墨熊


内容梗概:夏莉的哥哥夏逸是推动卵生人类科技发展的人生赢家,却在27岁时意外身亡。他留给了夏莉一件遗产——一只聪明好养活的猴子小毛,而且是珍稀物种。原来,夏逸所在的实验室用这种猴子做卵生实验,它们的生育周期和智慧程度都最接近人类,而这只卵生的小毛是夏逸调包带出来的。夏莉出于怜悯,将小毛交还给了夏逸生前工作的实验室的高管林莎,因为实验室有野生和卵生的对照组猴群可以做同伴。几天后夏莉得知,小毛先后完美融入了野生和卵生种群,而在林莎找夏莉要到夏逸电脑中的实验录像后,林莎也意外身亡了。夏莉担心地来到哥哥家探望嫂子侄女,却遇到了世界上第一个卵生人克里斯蒂安,得知那二人的死都是卵生人主导的,并进一步得知了卵生人能心灵感应、为自保企图取代人类的真相,但是,无可奈何的夏莉,最终选择了自保。


评论:这篇小说从卵生人类这一生育科技的脑洞着手,讲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结局不仅没有落入主人公挺身而出拯救人类的俗套,而且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不经过十月怀胎的人类还是人类吗?试管婴儿的下一步会不会就是卵生婴儿?这种科技真的出现时会势不可挡吗?多少人会接受或拒绝呢?而这篇小说也在展现一种道理,就是没有只有好处的事物,所谓进步都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和代价,而卵生人类的代价可能是无声且巨大的……本篇小说的语言带有诙谐风格,使得创作不着痕迹,自然流畅,读来轻松亲切,却丝毫不影响读者感到故事本身的细思极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作品。




七月流火

相非相


内容梗概:在地球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代,江东是清道夫号太空垃圾回收飞船的驾驶员。他最得意的事是在月球表面做地球上都能看到的广告,那是他做垃圾回收工作之余的执念,广告是他的原专业,他的心上人当年却死于太空垃圾坠落。可是江东被甲方的合同条款坑害,得不到月球广告的尾款。他为广告牌下家四处奔波之际,接到了温控委员会领导马科的邀请,把那些广告牌改装为“冷云”,成了为地球降温的大空调。江东不仅因此还上了债,最终还不忘在“冷云”上,继续广告位招租。


评论:虽然部分存在口头语和严肃内容的文风交叉问题,但这篇小说无论从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影响,还是星球级别的大广告和大空调,都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贴近现实又不乏魔幻色彩的近未来科幻故事,画面感很强。“冷云”计划又是一个体现世界大团结梦想的科幻脑洞。整体来说是一篇很有趣的小说,只是个人看完后想即时挑个无伤大雅的小刺:既然海平面上升影响板块移动这种地质现象是千万年后才会出现效果的问题,那应该不足以让近未来人担忧(人类或地球很可能根本撑不到那时候…),个人感觉可能是马科拿来危言耸听的。而且他的话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如此程度的气候变暖绝对不可能只影响到一小部分人类,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受灾的肯定已经是全人类了,光沿海低海拔地区的受害者估计就占有相当不小的比例。当然这点仅是个人拙见,挑出问题正是因为看到还能更好,且瑕不掩瑜,这仍是一篇趣味横生的小说。




傻子

苍月生


内容梗概:主人公是一名宇宙巡警,当他在巡逻之余来到一颗冰雪星球上放短假时,遇到了形似蝼蛄的二足生物“傻子”。“傻子”行动迟缓,孤僻,长寿,说话只能用三两词语,而且独一无二。在后来的一次紧急行动中,主人公所在的行动队援救了一个濒死的星际漂流种族,这个形似甲壳虫的种族正是“傻子”的同族,而他之所以变傻是因为这个种族需要利用集体的信息共享能力才能拥有正常的智慧和寿命。当“傻子”回归族人恢复正常,找回名字咖呣,他告诉主人公是他当时所处的船队与当地人类爆发冲突才将那里变成冰冻星球,两败俱伤后只剩下少数幸存人类和他。说完这番话后,恢复正常寿命的咖呣去世了。星际联邦最终决定消灭这个可能构成威胁的种族,由主人公亲自下令执行,但其实被摧毁的地方只是一个空壳。


评论:这篇小说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首先,文中甲虫种族的设定较为有趣。通过集体的信息共享获得脑力或许不够新颖,但通过这一点构成“傻子”身世的反转还是不错的。“傻子”找到族人像是遵循套路的反套路,但离开集体变傻这个脑洞成为了这篇小说的第一层反讽。文中社会学概念的“人类”是一个有趣的说法,它强调自由个体意识、交涉能力、高智能,与其说是社会学概念,从剧情发展来看不如说更像外交层面的概念,这就是第二层反讽。宣扬平等博爱的人类联邦,从想通过帮助甲虫种族树立形象,到视作威胁要求消灭,还要装作意外,这种自大、虚伪和阴损在人类的历史中此起彼伏。这种“人类”概念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权乃至人类的定位,注重个体、智力、语言能力和相应的沟通能力,越发强调个体的思考和行为能力,警惕乌合之众这类集体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傻子”的故事却反其道而行之,远离集体失去智力表面上看来是脑洞,实际更像是有意无意间构成的寓言和警示。我们人类需要个体思考和判断能力,咖呣也是因为自我思考才站到了反侵略反种族灭绝的一边,但是不能忘记,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集体的环境、协助和知识传承。更何况现在,信息时代下的人更难独善其身,处于信息孤岛上的人,或许也就成了“傻子”。所以,个体的独立和集体的资源缺一不可,这就提醒我们要谨慎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文中的第三层讽刺就在甲虫与人类两个种族的关系间。原住民与“傻子”咖呣能和睦共处,至少两不相害,而星际扩张级别的双方,都将对方视作“异形”“怪物”,最终都选择灭绝对方,并冠以己方生存之需要的美名,这每每看来都像是迫不得已的理由,实则恐怖又流氓,无比真实。究竟是你死我活好还是开放包容好,小说只留给我们一个开放式结局,只有两个种族再相遇时,这个选择性疑问句才会有答案,又或许那是下一轮循环的开始,答案永远不会明了。所以,可加强曲折度也只是我个人对这篇小说的一个更高的期望而已,它已经足够优秀,它呈现出的多层对立关系和讽刺效果,让它在构架层面足够精致的同时,带给了我们大量的反思空间。




曾经,小海豹出生后能拖着脐带游三天

【日本】吉美俊一郎 译:田田


内容梗概: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包括主人公在内拥有人鱼基因的人成了公司的天选打工人。公司为了让他们适应在海水中的工作,不仅打出为社会奉献的幌子,还让他们在身体的六成面积上涂抹能形成薄膜的药膏,让他们放任眼球长包、吸水。这些人鱼员工长相变得可怕,家人不愿见他们,他们还要面对海底黑暗等种种心理问题。他们适应在水中看东西后,在一款帮助大脑在眼中为物体着色的软件帮助下,他们发现海中的世界更加绚烂多彩,他们的眼睛也无法正常在陆地上看东西了。于是最后,他们在一个员工的带头下,一个接一个地游向了外面的大洋……


评论:这篇四千字的微小说,却在有限的篇幅内,有条不紊地从我们熟悉的打工人生活引出了架空未来的设定,从海平面上升的世界到人变成人鱼,三两句话就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切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这篇小说的参赛主题是“未来的色彩”,本文却没有就着未来景象和颜色这一常规思路发挥,而是别出心裁,强调色彩是人眼所见,是我们为世界着上的颜色。这样说听起来唯心却也符合生物学原理,这也加深了“色彩”一词的深度,它不只是客观呈现出来的颜色,也是由我们的感官所接受理解的现象,而更深一层就是,色彩是我们的情绪,是压抑与黑暗中看到的希望与光明,正如小说的结尾一样,是无论后果如何也要奔向的自由与远方。看完后,我只有一个问题,我好奇公司老板大量投资真正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制造人鱼然后通过世界对人鱼的需求赚钱?这或许是作者故意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吧。




生如所愿

游者


内容梗概:“蓬莱仙园”是能帮助人满足三个愿望的虚拟空间,主人公司文琪是这里的司门人,帮助顾客登记愿望。她见过想要再见亡夫的女人,想要闹事的男人,她还见过想要重拾绘画梦想、只要一间小屋和一片沙漠的银行家,见过只想听故事的游者作家。现实中,太阳将会毁灭地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这实现愿望的乐园去度过最后的岁月,里面的时间是现实的数百倍。在她的闺蜜小艾和男朋友选择留在现实中而离开她后,在她看过了多少人的愿望和欲望后,司文琪选择了自己的愿望——做一个见证者,一个亲眼见证每个人愿望世界的见证者。


评论:太阳将要毁灭,而这一次,要逃走的不是地球,而是人心,准确地说是在这个平行世界,人选择了逃离现实,而这在作者对小破球的调侃下看起来更像是会变成现实的可能。而且,人们沉迷于虚拟现实而现实世界人烟稀少的景象不由得让人想起疫情时的光景,令人感慨万千。看这篇小说开头时,我以为它的结构会是一个脑洞下的短篇故事集,但看到后面发现它不是这种章节间故事彼此独立的结构,无论是愿望与愿望间还是虚拟与现实间,本文都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递进逻辑,以及相应的主人公塑造与合理的心理变化,对欲望的描绘也足够真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借此机会解释了笔名“游者”的含义和他身为作家的骄傲,非常有趣。小说从对几个愿望的描写到所有人的欲望,是个从特殊到普遍的过程,又从看尽他人的愿望到主人公寻找自己的愿望,实现了愿望主体的转换。小说的结局像是把这个脑洞推到了尽头,主人公的愿望是做一个斯坦·李式的观察者,是旁观每一个愿望世界,是愿望的愿望,这种对故事核心概念的发掘,既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也非常打动人心。最后提一个接地气的细节,司文琪说仅仅过去了八个小时读来真的心酸,即使里外有很大的时间差那也是八个小时啊,这就是打工人呐……




天国温泉疗养院

凉言


内容梗概:星际殖民时代,在信风号客船将要跃迁到杜古德星球前半小时,仿生人主人公被一个少女困在了VIP客房里,她是传闻中的犯罪组织蜘蛛帮的一员,但对方却是来告诉他关于他人生的真相。主人公这些在小行星上采矿的仿生人,自豪是为人类开拓宇宙的事业而奉献,实际是被脑中的欲望管理器控制了愿望,加上他们自出生就被洗脑教育,所以对剥削毫无察觉。他们工作了十余年,病痛缠身,表面上杜古德公司让他们退休,有一大笔退休金,还送他们前往天国温泉疗养院疗养,实际上,他们会在固定的时间走进疗养院,在欲望控制下选择安乐死,之后杜古德就会重获那一大笔疗养费还有他们自愿捐献的器官。这颗星球上所有的人类都有这个公司的股份,都是剥削者,只有成立蜘蛛帮的这些未成年人曾试过救十几个仿生人矿工,却因他们一心求死而只得杀掉他们。主人公半信半疑,最终还是来到了杜古德星,他还有个想见却其实从未谋面的女友。他刻意想躲避那家疗养院,却在兜了一大圈后发现自己正站在它面前。他摸着口袋里少女给他的手枪,转身走向来时的方向……


评论:开篇我首先被作者的文笔惊艳到了,个人感觉这是科幻作品中不多见的优美而细腻的文笔。进入正文后,疗养院假象与主人公走到疗养院的脑洞并不难猜,作者也没有在这上面多做掩饰,这个故事的重点是引发我们的思考。首先是对自由意志的思考,这也是这个故事细思极恐的所在。仿生人自信满满地鼓吹自己的奉献与觉悟,实际却是内外控制的结果,本文的开放式结局下我们仍不知道主人公在最后的五分钟里是否真能反抗,而我们人自己呢?我们的自由意志会不会是天注定?或者是生物器质如机器般运转的结果,有一天AI能计算出每一个人的下个举动?我们的意愿又有多少实际上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熏陶?还有对自由的思考,即使是古代拥有一整个国家的国王也是自己欲望的奴隶,人首先就为自己所困,即使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未必就是自由。再者,本作中,人类的自由探索建立在对仿生人的剥削、欺骗和消耗之上,而现实中自由也往往是伴随代价的。从这个故事看,仿生人一旦觉醒,人类也将会付出自己作为代价,所以这种自由也只是相对的、不稳定的,又或者说根本没有绝对的自由。总之,这些有益的思考是这篇小说的另一大亮点,也是科幻小说的精髓所在。




关于一个夏天的回忆

蔡烨怡


内容梗概:主人公是通信科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通信公司上班的他遇到了性格开朗的王哲,进而成了合租的舍友。在两年单调的工作生活后,王哲请主人公帮助他女友李琴的神经科学研究,因为王哲自己不喜欢这种将思想量化的学科。李琴在脑器官干细胞生长成的类脑器官样本中检测到了一种协调信号,她怀疑这可能是意识产生的特征,所以请主人公帮忙分析。主人公从中分析出了三种信号——主意识、属意识和下属意识,强度依次递减,三者互不干扰,可能会在边界有所冲突,这就或许意味着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脑中可能也有多个意识并存,只是我们能察觉到的多为主意识。与此同时,主人公在生活中有时会在自己的降噪耳机里听到杂音,王哲修理后发现不是耳机的问题。后来王哲的脑部肿瘤导致他昏迷不得不手术,术后他性情大变,更冷漠且易怒。听了他二人的研究后,王哲竟然表示了理解,他自己的大脑可能也受到主属意识并存的影响,并说降噪耳机中的杂音可能来自主人公的属意识信号。主人公想通过给予刺激来进一步研究类脑器官的信号时,遭到了伦理关切的限制,直到王哲病情恶化,在医院坠亡,听闻噩耗的李琴将镊子掉在了样本上,剧烈的信号才第一次却也是最后一次从类脑器官中出现在主人公面前……


评论:从标题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如此硬核的科幻故事,描写面对未知事物的文风让人想起洛夫克拉夫特。硬科幻作品,需要在专业层面上看起来有足够的说服力,又不能过于生涩导致非专业读者无法接受,这并不容易。作者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专业、才情、生活经历和创作水平都不负清华的盛名,很值得鼓励。她对科幻脑洞迫真的描写让人不禁感觉确有其事且可以看懂,主线与辅线故事的设计和编排自然、不生硬,没有惊心动魄的桥段却长在令人毛骨悚然,到底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我,到底有几个我等问题都会涌入读者的脑海,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心理恐怖科幻作品。




交换

吴庸


内容梗概:在某座城市里,掌握基因和资源优势的中央区人和靠体力劳动打拼的低端区人彼此对立和共存。主人公程天词是中央区大科学家程有朝的单生子,即通过父亲个人的细胞引导成精子和卵细胞后受精在体外人工子宫生下的孩子,是更为完美的克隆人,因此程天词背负了大科学家后代的所有压力。科勒是一个低端区的工人,表面抗拒而内心十分向往成为中央区人。程天词厌倦了中央区的生活,便看中了科勒,与他达成交换生活的交易,限期五年,并给了他一个可以伪装成自己的黑色手环。这手环是三年前他去世好友的成果,他也用同样的手环伪装成科勒,只有需要给手环换电池时他们才会在实验室见面。第一次再见时,科勒询问程天词收藏一张剪报的原因,剪报上报道的是三年前低端区人陈翩杀害两名中央区人的案件,程天词只是说因为他也讨厌中央区人他才留藏。五年期至,程天词回来时科勒却拒绝换回身份,但程天词竟以矫健的身手控制并杀掉了科勒。卸下伪装后,站在镜子前的程天词正是杀人犯陈翩。


评论:初读这篇小说,像是真人秀《变形计》般的交换生活故事,但读下去就会发现果然没有这么简单。故事最终的反转得益于前期细腻的线索铺垫,让主题“交换”多了一重,无论几重交换,变不了的是本性,是人性。作品的问题正如编辑在后记中所言,人物动机构建不足,或许是出于篇幅或神秘感的考虑,陈翩和科勒的源起都只有留白。还有暗线的交代不足,结局虽不出人意料,但故事的真相还是需要读者将前期铺垫的细节如案件的时间和人数串联起来才能在脑海中补充完整,不知这是否是作者有意为之,我个人还是比较能接受这样的处理,这样的作品需要爱动脑的读者……总之,这是一篇情节上有精心设计、脑洞和内核上有很强思辨性的科幻作品,值得鼓励!



(科幻世界2022年第4期封面图)


鄢红

杨健


内容梗概:主人公顾凯旋是一个功成名就的画家兼绘画老师。一天,他在旧日的画作中陷入了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当年准备艺考时,有个叫马大志的穷小子总在他班上蹭课蹭用品,才华平庸却真爱绘画,画的画色彩奇特,但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他们还结识了离家出走到这里当人体模特赚钱的鄢红。他们最初因为练习课相识,后来因为一次打架而成为铁三角,大志居住的废弃水塔成了他们的大本营。鄢红欣赏大志,对他大加帮助,后来成了男女朋友。直到艺考时,他们才知道大志是绿色色盲,通不过考试,大志却执意要进美术学院,鄢红不得已做出了通知他家人的决定,大志痛哭还有作品没完成却被家人绑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三人几乎互无音讯,直到凯旋当了老师,从学生口中听说大志办了画展,才看到了重逢的希望。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大志在那之后去当了维和兵,在一次护送任务中,是大志看到了埋伏在树后的敌人才让全队得救。但后来,他请假去山上采茜草,遇上火山爆发牺牲,这场画展是完成他的遗愿。凯旋这才意识到,大志不是色盲,只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视觉发生了进化,虽然对绿色不敏感,却能看到紫红色之间更多的颜色,能看到红外线紫外线,能看到因波长长而折射的光线,这种视觉对人类探索深空尤为可贵。同样赶来画展的鄢红,说大志没有死,他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引导我们,她选择去追寻他,凯旋也是,他教导自己的学生也是……


评论:四月刊的第一篇作品带给我的是长久的感动。我认为《科幻世界》发表并让这样一篇作品打头阵是又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是一篇看起来更像青春伤痕文学的小说,虽然让人看到艺术生也可以硬核的那份骄傲,那读来令人发麻的专业性,但不禁又令人想起关于科幻文学的那些老生常谈却没完没了的争论。早年间,科幻文学一度被认为低其它文学一等,因为它主打科幻元素,脑洞吸人眼球,文字却不够细腻,人物塑造易呆板,“不走心”。后来诞生了“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人们发现科幻不一定都要有诘屈聱牙的理工科概念,不一定都像是全副武装的机器人,而也可以讲一个科幻脑洞下人的生活,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就像这篇《鄢红》。我认识几个艺考生朋友,我自己也有点艺术生成分,所以深知艺考生的不易,而且这几个朋友都是出于对艺术真诚的热爱,这对我也是一件幸事,他们给了我不小的力量去坚持热爱电影和科幻。加上明显的时代印记,《鄢红》让人读来倍觉亲切,更易动情。而脑洞方面,虽然并不难猜,但视觉进化带来的感官差异和意义被作者点明。我联想起刚读完的三月刊中那篇日本科幻微小说中,习得了视觉着色能力的人鱼们看到了深海中更缤纷的色彩,于是头也不回地奔向远洋,《鄢红》中因视觉红移看到多彩世界的愿景与之何其相似。这种从个体人生的伤痛与美好到人类整体的未来与可能,这种源自个人阅历的真情实感,通过作者优美又偶接地气的文笔,将科幻文学也染上了醇厚的浪漫色彩。看完这篇小说后,我不仅找来了羽泉的《叶子》,用心地感受了歌中对颜色与青春的描绘和问答,那“喜悦的伤感和忧伤的欢乐”,而且不知为何,我还想起《庆余年》主题曲《一念一生》的几句歌词,脑海中是李健诗意的嗓音:“你可曾听说过雪山悬崖 曾让人魂绕梦牵 传说中 有宝藏在上面 也藏着万丈深渊 …… 聪明的愚笨的善良的人 都是你熟悉的人 在山坡在悬崖 在巅峰云端 在这人世间”。




模型

张蜀


内容梗概:艾丽西亚是一个普通的白人全职妈妈,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潘妮,丈夫杰克是家庭经济支柱。一天,她梦到了爆炸,真实地不像是梦。早餐后,她热心地给街对面的流浪汉拿吃的,却被对方告知自己其实叫派蒂,而他才是她的丈夫,还提醒她千万不要看电视,不看就能想起自己是谁。最近正值大选季,这个亚纳谷小镇里的大小电视屏幕都在播放竞选节目,还时不时会有人来做民意调查。之后,流浪汉又两次找到艾丽西亚提醒她,她也终于开始怀疑这一切,并在镜子碎片中看到了有着墨西哥棕色皮肤的自己,却在转天早上看电视后再次忘记了那一切。她去寻找失踪的潘妮,却因自己是墨西哥人被围追堵截,危难时刻又是流浪汉救了她。她得知流浪汉叫罗恩,他在寻找自己的女儿爱玛。罗恩与艾丽西亚发现了小镇里出现的白大褂,跟踪后来到一个像是医院的地方,那里在把人的大脑取出放入缸中。他们没有找到出口,绝望之际,罗宾斯教授带着两个助手出现在他们面前,告知他们无法逃走的命运,因为他们为保护女儿已经死于火灾,女主也终于想起自己就是派蒂。原来,亚纳谷是一个基于人的自由意志运转的模型系统,这些死人的意识和记忆被保留,他们除了被在世家人看望的时间之外都是活在模型中的虚拟居民,不知情地参与竞选实验,身份背景在每周的刷新中都会更改。派蒂这样的人尤为重要,因为女性选民的比例已经占到了56%。他们能够自由地生活、做出选择,却记不得自己本来是谁,亚纳谷让他们的自由意志成为了可操纵的商品……


评论:小说的开头马上就让我想到从《旺达幻视》到《楚门的世界》等等一系列同类型的作品,都是小镇情景粉饰反乌托邦的故事。最后迎接读者的是一个不出意外令人绝望的结尾,自由意志哪怕在人死后也是炙手可热的商品,想永生就得搭上自由意志做代价,令人叫绝。这还是一篇充满译制味的作品,我阅读时全程在脑补英文台词和电影画面,全文没提漂亮国却处处贴脸明示,对墨西哥人的歧视很难不让人想到特朗普,更别提还有“橡树街”这样的街道名等等。这种创作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本人不才进行过类似的创作尝试却不成功,但作者给了我信心,中国人讲出像样甚至好莱坞般的西方背景故事看来是可能的,这当然建立在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文笔功力的基础上。最后想指出一个文字错误,如果我没理解错情节的话,教授讲解时对两个年轻人说“他们是活在‘亚纳谷’里的虚拟居民”一句中的“他们”被误作成了“你们”,我看的时候真的懵了一下,这两个听讲的人也是虚拟居民的话那岂不是更乱了吗?所幸这个小错误不影响对结尾的理解。最后有个小想法,想一想我们周围现在的生活,这边把看电视会忘记自己是谁改成看手机平板真就完全没问题……




维缪斯

【智利】莱奥纳尔多·贝纳维德斯

 译:顺心


内容梗概:罗塞斯和她的好友帕梅拉等一众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变异。他们为纪念因白血病早逝的罗塞斯的弟弟而聚在一起,搭乘火箭前往太空。他们的目的是到一个经观测和计算将会出现光线变化的坐标去进行实地观测,那里的色彩变化只有罗塞斯一人能看清全貌。回应了记者的质疑,经过等待,他们登上火箭,到达指定位置,怀着对逝者的思念,全队开始了最终的工作。不久后,现象准时开始了,罗塞斯已眼含热泪。一个光点,放缩、旋转、变色,不仅让罗塞斯享受了一场壮丽的视觉盛宴,还为她再现了她过往的人生,尤其是她与弟弟的点滴,它为她的这段人生染上了更加绚烂而完全的色彩。


评论:这又是一篇关于视觉和颜色的作品,或许是因为《鄢红》和《曾经,小海豹》先入为主,这篇脑洞类似的作品没有再带给我惊艳的感觉。只有结尾依然能够带来感动,我不禁再次想起了《你一生的故事》,想起了当时看电影《降临》和后来阅读这篇原著的那种震撼与感动,人类好奇并担忧外星人的种种,“外星人”却只想让你以一种新的高度再次审视你的人生,既感人又有趣。感谢译者翻译出的颜色名,信达雅,体现出了中文的美。我愿意因为罗塞斯回答资金投入问题这一段给这个作品加分。在探索、文化等领域投入的资金不应被苛责,它们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对它们的投资实际上总是不足的,人们质问这些项目的开销为什么不投到教育等方面上时,却总是忽略其实某些所谓“更实际”却也造成更多问题的领域才是吸金的黑洞……




观测

苏伐


内容梗概:2020年,唐悠回到西安的一家酒店,调查自己两年前失去的记忆。她当时的目的地是骊山天文台,那里侦测到了一次宇宙异常辐射,她却在驻留期间在深夜的街道上遇袭失忆。经过调查,她找到了一个叫陈寅的男人,西安天文中心的研究员,他当时结识了唐悠,是抢走她电脑手机的第一嫌疑人。陈寅想将量子论从微观世界推至宏观世界,认为地球在宇宙角度看也是微观的,那么宇宙就可能存在巨型观测者。经过警方审问后,陈寅的嫌疑排除了,但当时二人确实在一起做研究。唐悠终于想起,她当时发现那个来自夸克大小源头的辐射信息竟然是倒放的生日歌,源头是好奇号火星探测车,更重要的是,这次发现本来能成为消除测不准偏差的机会,并且是存在其他生命作为巨型观测者的明证。为了寻找宏观世界在微观中的对应点,唐悠发现城市就是原子,人是粒子,而疫情期间的静态居然才是原子的基态。但在唐悠第二次撰写这篇论文时,她终于发现,当时和现在袭击她的人就是陈寅,还有她舍友在背后的辅助,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止唐悠发表成果导致进一步实验,地球暴露,被观测到的他们就会面临坍缩毁灭的风险。唐悠最后放弃了上传论文,不是因为她想拯救世界,而是观测可能早已发生……


评论: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完成度够高,够接地气,读起来流畅有趣的小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就用悬疑情节吸引读者,主人公失忆的开局故事我们或许见过很多,但如此聪明的主人公并不多见,性格塑造得够鲜明,那溢出字里行间的天才的嚣张……情节发展不疾不徐地将破案情节和科幻脑洞相继展开。舍友参与其中是个有趣的设计,陈寅没有早点再次动手可说是情节需要了……生日歌的情节设计让我经历了从离谱到可信的观感过程,够巧妙。而关于宏观与微观、相对大小世界的脑洞,好理解不“硬核”,让我想起了《黑衣人》和大刘的几篇小说。或许这脑洞并不新奇,也难说足够科学,但至少从情节、从逻辑上能顺理成章,足以在几分钟内让读者怀疑人生,直到结尾处不寒而栗,怀疑世界随时都会毁灭,这就足够了。




代驾

允翰


内容梗概:韦恩在金色的海滩上休息了三分钟不到,就通过头上的蓝帽子进入了下一个任务。他的上一个任务是代替孕妇承受生产之痛,下一个则是替孩子承受烧伤。这,就是人体代驾,是通过精神互换进入他人身体替人受苦的工作。由于知识填充技术可以让孩子一个小时就能获得如爱因斯坦的知识储备,韦恩的女儿海莉从班上的尖子生变成了被嘲笑的对象,韦恩需要在一年内为海莉挣出做知识填充的五十万,否则海莉成年就不被允许接受这项技术了。韦恩在工作中找到了捷径,挣到了五十万,海莉通过知识填充成为了百事通,过上了光鲜亮丽的人生,与父亲的联系却越来越少。直到她看到一个电视节目中,父亲以公司高管的模样出现,她打电话询问,才得知了真相,韦恩代替这位瘫痪的高管卧病在床三十年,才一次得到了如此高薪。悲痛的海莉找到了父亲所在的医院探望,并告诉了父亲自己现在的工作。原来,海莉也做了人体代驾,只不过她的工作不是替人受苦,而是替人动脑,应付场面,他们被称作“白帽子”。听了这些的老父亲,只能在别人的身体里,流下一滴泪……


评价:或许精神互换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脑洞,我们在很多科幻片和其他类型片中都能见到,但是,想到把这种技术变成工种,我认为算是难得新鲜的脑洞了。从情节上看,本文对亲情的描绘做到了直接而有力,但这篇小说好就好在没有仅仅停留在感人的父女情上,而是透过父女从事的不同种类的人体代驾来直达人性的深处。替人受苦体现了人自己或为亲爱之人逃避痛苦的本能,而替人动脑则体现了人的生性懒惰,不是身体的懒惰而是思维的懒惰,甚至是人与人之间思维能力及素养的极大差距,而文中的另一个脑洞——知识填充则配合“白帽子”暗示了这种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有多少直接来自阶级的断层。所以,这篇小说用两个并不新奇的脑洞组合成了一个足够新奇的科幻故事,这得感谢作者点石成金的创意创作能力。最后要说,看到“高学历的人满大街乱跑”这句直接破防了……




金的巫术

光乙


内容梗概:在人类与AI的大决战后,AI前往深空,地球上幸存的人类则退回原始社会。被遗落在地球上的机器人金被一个女祭司意外激活,女祭司误把重启的金当作被她召唤回来的儿子,于是,她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于金,金也以为自己就是她的人类儿子。女祭司认为去世的人的灵魂都去到了叫“乐园”的地方,而生者想进入“乐园”,只能通过“网”,即失落文明的网络,所以女祭司带着金到处游历寻找进入“网”的途径。直到有一次,他们走到了一个生长黑色三叶草的地方,也就是核辐射区,女祭司不久后就因辐射去世。真心认为自己是人并将女祭司看作母亲的金,也想通过她教给自己的巫术把她召唤回来,于是它就有样学样,找到一个女性机器人的残骸进行仪式,许久之后,残骸的眼睛亮了……


评论:这篇小说更像是描绘后科学时代废土世界的散文,加启发自弗雷泽《金枝》的探讨巫术与科学关系的人类学议论文,有后末日与废土的画面感,有关于文明的启发性,故事性却实在不足。说实话,我看出本文的故事风格后,有希冀看到对金和女祭司跨物种亲情的细节描写,但可惜的是我没有看到这些,取而代之的是有关那个世界和理论的长篇累牍。虽然描写亲情仍不免俗套,但或许至少比这种文字更具可读性,更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在脑洞并不新鲜的情况下。但这个故事并非没有巧妙之处。结尾时,金从女祭司手中接过了巫术的循环,仪式再次奏效,这颇有点亚当夏娃的味道,只不过这一次,上帝是女性,上帝已死,是亚当主动用自己的“肋骨”创造夏娃。这个结尾预示着新一代生命的曙光,一代坚信自己为人却保有钢铁之躯的AI,究竟是新新人类还是另一种人工智能呢?我其实更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二次接触

无何有


内容梗概:陈为所在的种族似乎不受能量守恒定律的束缚,他们只需要在鼻下的洞中放一种白色药片,便能一整天行动无忧。直到他和伙伴莱辛偶然发现一间弃置的屋子,屋子的原主人是三十年前离奇覆灭的“神农”教。屋中资料上的一句话说不用摄入白药片,叛逆的二人就照做了。起初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容易昏迷,实际上是睡觉。陈为在梦中见到另一个自己后,他才知道什么是吃,知道鼻子下面是嘴。他们通过量子纠缠连接在一起,对方有四个胃,要吃两倍的饭,睡两倍的觉,从而让这边的自己可以无休止地工作,而白药片是为阻断他们的精神连接。纵然知道吃的感觉是虚假的,陈为还是上了瘾。他继续拒吃白药片,通过睡梦到另一边享受吃的感觉,这样还能让另一个自己省去一半吃睡的时间。但到最后,虚假的吃已经不能满足陈为。他找到了通往另一半世界的“门”,走过去想要寻找真实的食材。在荒芜的土地上,他找到了当年“神农”教的尸骨和尸骨上的绿叶,终于明白他们是用自己的身躯来滋养土地。能量不能凭空出现,生长万物的泥土也不会,于是陈为也选择了死在那里,成为泥土,结出新的果实。


评论:我知道“校园之星”总能带给我惊喜,但是这么大的惊喜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三千字,仅仅三千字,却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架空设定的清晰轮廓,足以讲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足以由浅入深直至终极的生命大义,这绝非易事,这位作者创作本篇想必历经了推敲打磨,还得有相当的创作灵感和天赋,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的不常见脑洞,这就更为这篇作品加分。我们或许多多少少都想过,要是不会总犯困就好了,要是不用停下手里的活儿去吃饭就好了,吃饭睡觉多麻烦。但,为什么“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结局中,即使自由了,很多人还是选择留在“矩阵”中?因为那牛排红酒进入嘴里的感觉是如此真实美妙。吃饭睡觉让我们感到自己活着。而又为什么尼奥等人选择在现实中战斗?是为了自由,为了理想,是像本文的主人公和“神农”们一样。现实是残酷的,但这现实才是吾等之生命与存在的真正根基,总要有人为之而战,哪怕只是为将来有一天能吃到不是电信号的真正的牛排。


【作者简介】

刘煜东,天津人,爱丁堡大学电影研究硕士毕业,从小热爱电影,本科开始从事以科幻为主的影评、小说、剧本写作,至今有数篇影评和书评在“蝌蚪五线谱”平台和爱丁堡大学《The Film Dispatch》杂志上发表。




2023年10月号

主编:三丰  

执行主编:汪彦中 游者

编辑: 罗夏 郝振岐 李雷  

监制:贤四


2021年2月号(总第2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1年2-3月号(总第21期)目录

2021年1月号(总第2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2月号(总第20期)目录

2020年12月号(总第1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2月号(总第19期)目录

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1月号(总第18期)目录

2020年10月号(总第1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0月号(总第17期)目录

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9月号(总第16期)目录

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8月号(总第15期)目录

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7月号(总第14期)目录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目录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