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制造业增长中的结构变迁与效率演变

江飞涛等 中国工业经济 2023-10-24
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902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江飞涛,雷泽坤,张钟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12期,原标题为《制造业增长中的结构变迁与效率演变——对“去工业化”问题的再探讨》。



研究背景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比重和现价增加值比重均在2006年达到高点,随后进入持续下降的通道,而从制造业实际增加值比重自2013年开始下降,仅2013-2018年就下降了1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及政策部门对中国是否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广泛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已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趋势,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近年来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是由于购买力平价下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高度后制造业消费逐渐饱和的产物,这与高收入国家的经历并无差别。判断判断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现象是否为“过早去工业化”或者“恶性去工业化”,有两个重要考察因素:一是该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还不高的时候是否出现了制造业实际产出比重的下降;二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出现显著放缓甚至恶化的情况,而后者更为重要。同时,还有一个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去工业化”现象紧密联系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动力机制是如何演进的。近年来,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速放缓被认为是“去工业化”最直接的原因,探讨制造业增长的动力结构转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去工业化”问题。然而已有文献较少从结构变迁与效率演进的视角去探讨现阶段中国去工业化问题的特征与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弥补这一研究中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


江飞涛、雷泽坤和张钟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2年第12期的论文《制造业增长中的结构变迁与效率演变——对“去工业化”问题的再探讨》基于改进的总生产可能性边界(APPF)核算框架,放松了行业间产出价格变动同质性假定,同时充分考虑行业间的Verdoorn效应,本文对1985-2015年间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迁和效率演进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

第一,2008-201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大幅降至0.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TFP年均增长率大幅下降,中、低技术产业TFP则呈现负增长的态势,高技术产业名义增加值占比提升有限且资本投入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拉低了TFP增长率。这意味着制造业内部行业内升级、行业间升级的缓慢与行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的恶化,带来了制造业内生增长动力的迅速减弱。中国2007年以来的“去工业化过程”,是制造业效率与内生增长动力恶化的结果,更接近于“过早去工业化”特征。

第二,2008-2015年期间,服务业TFP呈现显著恶化态势,TFP显著提升的少数行业占比提升不明显甚至反而有所下降,因此中国的去工业化过程不太可能是服务业效率提升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国的去工业化过程更加接近于“过早去工业化”。


研究启示


应对“过早去工业化”问题的相关政策不应片面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并试图以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方式来保持制造业比重的稳定,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容易导致效率与内生增长动力的进一步恶化。为防止“过早” “过快”去工业化,应将政策重点放在促进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促进生产要素在制造业内部各行业间更有效率的配置,以及促进制造业内部行业间结构的升级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体系,加快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二是借鉴新加坡生产力促进中心、日本注册咨询师等制度,帮助中、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升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进而提升企业效率;三是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与完善破产退出机制,通畅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制造业配置效率的提升;四是顺应产业、科技与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各类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提升劳动的产出效率与配置效率;五是在战略性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积极支持相关基础科学、基础技术与通用技术的发展与扩散,并建立更为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助推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发展,助推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升级。

对于制造业与服务业,无论采取何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即片面强调提升服务业比重或者片面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的政策),都是不可取的。放开对服务业的各种管制,增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性,强化高技术服务业的技术研发及扩散服务体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或融合发展,理顺房地产领域的相关制度,降低经济增长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依赖程度,以此提升服务业的效率、改善资本的配置效率,并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对于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论文数据公开情况:
论文附件已在《中国工业经济》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公开,清单如下:
公开数据处理文件、Stata文件
程序DO文件
文未报告部分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
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刘守英,熊雪锋,章永辉,郭贯成.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34-53.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刘守英等(2022),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3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



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11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2)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

http://ciejournal.ajcass.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