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诗词中的“还”字怎么读?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报 Author 刘新宁

 编辑说

“还”是个多音字,它不仅在现代经常被用到,而且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捣衣砧上拂还来”“夜深还过女墙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但由于它有huán、hái、xuán三种读音,人们读的时候就比较纠结,到底哪一个才是它的正确读音呢

刘新宁对上述诗句中的“还”字读音作了细致分析,并认为“还”字读何音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解释角度。请看——






读古诗文,常有一个字让人纠结,即“”,读 huán还是 hái,让人颇费心思。这个字在名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孟浩然《过故人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要想确定它的读音有两个前提,一是明确“还”字不同读音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弄清楚作者使用这个字时要表达的意思,即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情况。
还,读hái时是副词,有“重复”“加重”“勉强”等意思;读huán时是动词,表示“回归”“回报”等。在古汉语中,它还有同字和通假现象——同“环”,通“旋”(读xuán,表迅速的意思)
那么,在具体的诗文中,“还”字应该如何读呢?
先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来”。是写月光照进女子的闺房,也照在捣衣砧上(引起女子愁思),卷之不去,拂罢又来——事实上也无法拂去。
这两句诗实为互文,只是为了避免诗句呆板,运用了变文辞格,把“拂‘不去’”变成了“拂还来”。这里的“还”强调的是月光照射的状况没有改变(仍旧的意思)——而不是离开又回来。因此,读成hái更确切。
与之类似的是刘禹锡《石头城》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过女墙来。”这个“还过”,有人解释为“返回”和“环绕”的意思,读huán。
但是,按诗的整体逻辑来解析,这是在说旧时的月亮仍然照耀着石头城的墙头,世事无常而月亮千古,今月曾经照古人,两相对照,令人不胜感慨。
作者是借月写心,因此,笔者认为这里应该读成hái。而且从“旧时之月”照耀“当今女墙”的意思来看,把“还”释为“仍然”强于释为“返回”或“环绕”。
再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樽酹江月”的“还”。一般的译文对这句基本上是意译,并没有译出“还”字。常见的翻译有:“人生如同一场梦似的,举起酒杯祭奠这万古的明月”;“人生就像一场梦,不如举起酒杯邀江上的明月共同一醉”;“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等等。
由此可见,“还”翻译成“姑且”“还是”的较多,也有意译成“不如”的,意思似乎都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景,他心中苦闷,举杯邀月,酾酒临江,感而赋诗。如此,“一樽还酹江月”,意思就是用一杯酒来祭奠江中的明月。这酒肯定不是自己喝的,而是倒在了江中。那么,他是怎么倒的呢?是直接一洒还是划个弧形?
如果是绕一圈画个弧,则应读成 huán,通“环”;如果是直接一倒,则宜读成 hái,意思是,还是用一杯酒祭奠一下江月吧;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诗人曾多次这样祭奠过,这次仍然这样做,如此也应该读成 hái——有白居易的“往往取酒还独倾”之意。具体的情形,只有苏轼自己知道了。
贾岛有《题李凝幽居》诗,其中出了“推敲”的典故。我们不妨来推敲一下其中的“还来”。诗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来此,幽期不负言。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暂时离开(这里),还会回来,和你约好隐居的事儿,不会食言。“还来”,表示还会回来;和前面的“暂去”相连,还可以表示很快就会回来。如此说来,读 hái、huán、xuán都可以解释得通。
综上所述,“还”这个多音字在古诗文中大致有三种读音,读何音要看具体语境和解释角度。另外,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流变是适应新的交流需要而出现的,因此我们不能泥古不化,弃今音读古音并无必要,否则将影响表达,甚至使人无所适从。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1年12月22日文章《“还”字读音需斟酌》;作者:上海市/刘新宁;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推荐

1. 为什么“110"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依依零”?

2. 商伟凡:中国地名罗马化的困境与出路

3. “壹佰圆”还是“壹佰元”?

4. “阖家幸福”还是“合家幸福”,搞得清吗?

 语标 

Yubiao_BLCU 

扫码关注我们


本期责编:小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