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不舍昼夜”的“舍”当读shě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郑妞


作者简介

郑妞,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


(1)《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孔子说的话,作为《论语二十章》中的一章,入选部编版语文七年级初中教材。因新冠疫情肆虐,上海大多数中小学都开展了网课教学,有些收听“空中课堂”的师生发现,对于《论语》这一句,空中课堂的老师是读成shě的。这和中学文言文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舍”字注音不同,字典在shè字注音列举的义项“休息、止息”下,正引用了《论语》的这句话作为例证。这种差异原因何在?究竟孰是孰非?我们试着进行分析。
根据注解,《论语二十章》的内容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所以课文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应该也是以《论语译注》为参考。但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对于“不舍昼夜”中“舍”的注音是“上、去两声都可以读。上声,同捨;去声,也作动词,居住,停留。”对应于今天的注音就是shěshè。从词义来看,读shě时,为舍弃之舍,后来又写作“捨”;读shè时,有停息、止息之义。
“不舍昼夜”一词还见于《孟子》:(2)《孟子·离娄下》: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对于《论语》《孟子》的这两处“舍”字的音义,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争议了,主要也是上去两读的不同。


第一种看法认为当读上声,以唐陆德明为代表。《经典释文·论语音义》注云:“不舍,音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孟子》两处,皆注“上声”。杨逢彬先生《论语新注新译》也持这种观念,并从“不舍”的音注以及当“舍”后接抽象名词一般读上声两个角度进行了考证。


第二种看法认为当读去声,以唐颜师古为代表。《匡谬正俗》卷八“舍”字条:“舍字训止训息也,人舍屋及星辰次舍其义皆同。《论语》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谓晓夕不止息耳。”洪兴祖《楚辞补注》:“《论语》曰‘不舍昼夜’,谓晓夕不息耳。今人音捨,非也。”王观国在《学林》卷九“舍”条下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言川流无止息,逝者已往,愈远而不可追,犹川流之无止息,孔子所以兴叹也。舍当读音赦。”


 看似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放到《论语》中,实际上并不冲突。在《论语》原文“不舍昼夜”中,“昼夜”作“舍”的宾语,此处当读上声,意思是不放弃昼夜,持续不断。但这个意思也可以换一个说法,即“昼夜不舍”,昼夜都不止歇不停止,这个时候,“舍”字当读去声。认为读去声的学者是站在这一句话的大意上进行分析的。我们认为,如果落实到“不舍昼夜”这个词当中,这是还是读上声更合适一些。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依据:


第一,对于《论语》《孟子》中“不舍昼夜”在后人的引用中,我们看到一些将“舍”写作“捨”的例子:

(3)《法言·学行》:“或问‘进’。曰:‘水。’或曰:‘为其不捨昼夜与?’曰:‘有是哉!满而后渐者,其水乎?’”
(4)《法言·问道》:“或问‘道’。曰:‘道若涂若川,車航混混,不捨昼夜。’”
(5)《文选·张华〈励志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李善注:“《论语》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
(6)《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李善注:“《论语》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
(7)《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故吏某甲等,感逝川之无捨,哀清晖之眇默。”李善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

当“舍”字写成了“捨”,“舍”显然读上声,我们可以说杨雄《法言》、王俭《褚渊碑文》和李善注引用的《论语》中的“不舍昼夜”都读上声。


第二,在化用《论语》此处典故入诗词,有“舍”字作为韵脚字的例子:

(8)晋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化、谢、夜、舍”押去声韵。
(9)晋挚虞《观鱼赋》:“既欢豫而不倦,愿穷昼而兼夜。独临川而慷慨,感逝者之不舍。惟修名之求立,恋景曜之西谢。惧留连之败德。遂收欢而命驾。”“夜、舍、谢、驾”押去声韵。
(10)唐张九龄《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闲宇尝自闭,沉心何用写。揽衣步前庭,登陴临旷野。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舍、下、者、寡、马、假、写、野、洒、把”都是押上声韵。

张华《励志诗》中的“舍”字,其实已经不是《论语》中“不舍昼夜”的“舍”字了。《文选》李善注云:“言逝川之流,不舍日夜,亦当感之以励志,何得晏然自舍哉?”敦煌本《文选》写卷注:“舍,不学。”即“不学习、停止学习”的意思,所以读去声。挚虞《观鱼赋》也读“舍”为去声,这句话中的“不舍”显然也是重新分析过的,“逝者之不舍”作为“感”的宾语,这里的“不舍”是不停留(止)的意思。而张九龄的诗直接化用“不舍昼夜”,“昼夜兹不舍”即“兹不舍昼夜”,“舍”所接的宾语仍然是“昼夜”,读上声。因此上文三个韵文的例子,只有张九龄的“舍”字是真正对应于《论语》原文的,而这个“舍”字正读上声。


后人对于《论语》这句话的理解,如果着眼为“止息”,常常理解为“昼夜不止、川流不止”等,这时候“舍”是不及物动词,如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頌篇》: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皇侃《论语义疏》引孙绰云:“川流不舍,年逝不停,时已晏矣,而道不兴。所以忧叹也。”还比如前文提到的王观国的“言川流无止息。”也就是说,这种理解下的“舍”并非“不舍昼夜”之“舍”,而是“昼夜不舍”之“舍”。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舍”字下注解:“《论语》‘不舍昼夜’,谓不放过昼夜也。不放过昼夜,即是不停止于某一昼一夜。以今俗音读之,上去无二理也。古音不分上去,舍捨二字义相同。”他前面的分析是对的,不放过昼夜,则“舍”本读上声。但后面又解释说“不停止于某一昼一夜”,则是分析为“昼夜不舍”,这时候读去声。因为段氏认为古音上去不分,所以两者没有差别,但综合我们前文的分析来看,上去二声是别义的。我们认为,既然《论语》和《孟子》原文都是“不舍昼夜”,则当还是“舍弃”之“舍”,读上声,对应于今天的读音shě

参考文献:

王力、岑麒祥、林焘等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往期推荐


浅谈“大咖”“大牛”“大神”的功能差异

“家”字底下为何是“豕”

“光棍”考

关云长的“长”怎么念

再话大闸蟹的得名







本期责编:迟早早语标 YuBiao

扫码关注

你的语言风向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