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语”和“中文”到底怎么用?

语标 2023-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文字周报 Author 周智婉


作者简介

周智婉,上海财经大学。


2022年9月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中将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类别更称为“国际中文教育”,并增设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将“国际”一词前移,并用“中文”替代“汉语”。学位类别名称为什么用“中文”取代“汉语”?两者的语义内涵和具体用法有何不同?本文旨在通过回答上述问题窥见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新方向。


“汉语”和“中文”是两个重合度较高的概念,民众在日常使用中不加区分,诸多辞书也把二者混同,将其作为意义相近的词语互引解释。“浑言则同,析言则异”,将二词对举时有必要辨明二者异同。事实上,二者的概念内涵和指称重点有所不同,在正式场合和官方文件中需要依据特定语境斟酌使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中文”的义项设置为:“1.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2.中国语言文学,特指汉语言文学,例如中文系。”对“汉语”的释义为:“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内各民族之间用以沟通交流的共同交际工具就是普通话,即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不仅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是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以及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


参照词典的义项设置可以明确,在概念内涵方面“中文”和“汉语”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中文”比“汉语”囊括的范围更广。广义的“中文”指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及中国语言文学,我国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和苗语等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均被包括在内;广义的“汉语”指汉族的语言和文字,其中语言主要分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七大方言,文字指汉字。就广义的“汉语”和“中文”而言,“汉语”从属于“中文”,“中文”既包括汉族的语言文字,也囊括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而“汉语”仅指汉族的语言文字。狭义的“汉语”和“中文”均专指现代汉语标准语及其文字,意义基本等同,二者的混同使用正由于人们多取其狭义。


显然,广义“中文”的内涵比“汉语”更丰富。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二十条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如今“对外汉语教学”经过“汉语国际教育”的更迭,已然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我们可以合理推断,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各国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未来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就狭义的“中文”和“汉语”而言,两者首先在表义重点方面有所区别。以往人们普遍视“文”作书面语、视“语”作口语,认为“中文”侧重读写,“汉语”侧重听说,因而将“中文”框限于文字及书面语范畴。如今“中文”和“汉语”中的“文语”之分已相对模糊,二者均不单指书面或口头一方而能够指代文语整体。例如“中文水平”也可用来表示中文学习者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可见“中文”和“汉语”二词中对“语”和“文”的区分并非泾渭分明,然而“中文”仍与文字及书面语有更深的连结。例如“中文”以“中文报刊”“中文文本”“中文域名”“中文字幕”“中文编码”“中文译名”“中文信息处理”“中文笔画顺序”以及“中文译写规范”等术语的形式出现时,均是取用了“中文”能够指称汉字的语义内涵。李泉(2020)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在泛指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寓意新时代的学科建设将着力发展中文书面语教学和研究,这是促进汉语深度国际化的客观需求,也是学科发展方向的一个重大转型。学科名称中“中文”对“汉语”的替代顺应了这一转变,相较于“汉语”一词,显然“中文”更能凸显语言教学中书面语教学的部分。


如果说“语”与“文”主要影响教学内容取向,“中”和“汉”则更能凸显使用语境的不同。回溯“中文”一词的诞生背景可知,“中文”大约出现在晚清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多在中西对比的环境中使用。2018年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对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名称表述规范化的问题表态时也提出“对内尤其在民族地区,应在正式文件、正式场合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表述;对外,建议统称’中文’”。由此可以明确,在与它国语言并列的国际语境下,宜用“中文”指称中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文”一词能够凸显国别之分,带有强调国家语言主权的意味;当讨论语境框定在国内,则可用“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共举,表示汉民族的标准语,也即现代汉语普通话。因此从适用语境的角度来说,李泉(2020)认为,与“国际”一词词序前移的意图相匹配,“中文”对“汉语”的替代也意指促进汉语教学在国际社会的深度发展,有助于集成海内外华文教育力量共同助推学科实现深入且多元化的发展。


综上所属,广义“汉语”从属于“中文”,为“中文”所涵盖。狭义“汉语”与“中文”的内涵具有一定交叠性,有各自的表义重点和适用语境。“国际中文教育”相对“汉语国际教育”在凸显语言国别性、表明国家语言主权的同时,作为事业和学科名称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有助于中文及中华优秀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往期推荐


新给予义复合词“给到”

“上班”为什么叫“上班”?

“家”字底下为何是“豕”

寻找欧洲和南亚的“语言之母”

“一个时期”有多长







本期责编:迟早早语标 YuBiao

扫码关注

你的语言风向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