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透视历史的“真实之眼”,从钱币中理解政权的衰亡与更迭

王永生 少数派文库 2022-10-04


透视历史的“真实之眼”
从钱币中理解政权的衰亡与更迭

文:王永生  编:昭昭


钱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品,但是,除了购物,平常我们可能很少会想:钱币还能干什么?


实际上,钱币除购物之外,还能发挥很多其他的作用。它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它所承载、记录、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却是博大精深。


更为重要的是,钱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它是社会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可以说,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钱币也是能透视历史的“真实之眼”,比如王莽政权的灭亡是由于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仁义之君”刘备,实际上是一个利用铸币大肆敛财,搜刮百姓的高手、国民党甚至发行过面值60亿元的纸币,然而其却只能买到半盒火柴...



▌被钱币“玩砸”的王莽改革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钱币中,有一种刀币形制非常特殊。它既不同于先秦时期齐国的大刀,也不同于赵国、燕国那种由实用刀具演变而来的小型刀币。

它的体形较小,制作精美。虽然被称为刀币,但是它的头部是一枚圆形方孔钱,外形看上去更像是一把钥匙,这就是王莽铸造的刀币。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及其有争议的人物,他曾经以“禅让”的方式取得汉朝的天下,最后又因币制改革失败而身死国灭,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小小的钱币斩断了王莽的改革大业。

王莽所铸的刀币总共有两种款式:一种错有黄金,称 “金错刀”;另一种未错黄金,称“栔刀”。

▲王莽所铸造的金错刀

首先看王莽刀币的面值,“栔刀”铸有“五百”两个字,表示一枚 “栔刀”的面值为500枚五铢钱。金错刀”则铸有 “平五千”三个字,这里“平”字表示等于的意思,即“错金的一刀” ,等于5000枚五铢钱。

也就是说,无论是栔刀,还是错刀,两种刀币实际上都是虚值大钱。王莽发行这两种形制特殊的刀币,目的就是搜刮社会上的黄金。

当时一斤黄金值五铢钱10000枚。因此,按照面值,金错刀2枚或是栔刀20枚,就可以兑换黄金一斤。实质上,王莽就是要用错金的33克铜,或者是没有错金的330克铜,从老百姓手中兑换一斤黄金。

这哪里是发行货币,完全是公开掠夺。

不过老百姓手中的黄金肯定有限,王莽这样做主要针对的还是贵族富商。


因为王莽的改革,总体是要废除私有制,实行国有的政策。除了土地实行国有,物价、借贷由国家管控,更重要的是他还想将黄金也实行国有。

因为土地、奴婢这种大额交易需要用黄金来完成,只有将贵族和富商手中的黄金都收归国有,才能消除他们兼并土地,买卖奴婢的可能。

为此,他曾经颁布法令规定列侯以下的人不准拥有黄金。这一政策对于手头上本来就没有黄金的老百姓来说,虽然不算什么好事,但也称不上是坏事。

但是,书生气十足的王莽没有考虑到,栔刀和错刀因为面值太过虚高,一经推出就引发了民间各种盗铸现象,且益发不可禁绝。

王莽虽然第二年就废除了这两种刀币,但是因此引发的私铸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此后王莽的币制更是越改越乱,荒腔走板,直至最后崩溃。

从这个角度,刀币没有斩断经济乱麻,反而斩断了王莽的改革事业,也使王莽最后走向身死国灭的下场。

▲王莽

▌透过钱币看“真实的”刘备

刘备与作为野心家的王莽不同,他的目标是“匡扶汉室”,重新恢复刘氏的天下。因此,刘备在戏剧以及影视作品中展示给世人的始终是一个体谅百姓疾苦的明君形象。

这主要是受 《三国演义》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按照儒家正统观念塑造的小说人物的影响,与真实的历史相差很远。

实际上,刘备不但不是一位体谅百姓疾苦的明君,而且与王莽一样,也是一位通过货币手段搜刮百姓的高手。

《三国志》记载,刘备占领成都时,因为军用不足接受了部下刘巴的建议,铸造了直百五铢钱。它的重量虽然仅有当时流通的蜀五铢的3倍,作价却是100倍。

▲直百五铢钱

这意味着,刘备凭借手中的刀剑,强买强卖,用6.4克的铜去兑换百姓手中原有的200克铜,这样就等于多换取了民间三四十倍的物资和劳务。一下子就解决了军队的给养问题,这让刘备初次尝到了铸造虚值大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好处。

且民间传说,刘备当时为了铸钱四处寻找铜料,甚至收取民间百姓家里挂蚊帐用的铜钩,然后将这一类的铜器,甚至是铁器销毁之后,直接都铸成了钱。因此,直百五铢钱的颜色五花八门,规格并不统一。

当然,以上还只是刘备铸币的一次小打小闹,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

赤壁之战后,东吴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曾将荆州借给刘备。但是战争结束后,刘备不但失约,还派关羽驻守在荆州。东吴大将吕蒙设计杀死关羽后,致使刘备大怒,为了报仇,决定发兵讨伐东吴。

▲赤壁之战

打仗当然需要经费,刘备自然就想到了上次帮他渡过难关的直百五铢钱,于是又开始大规模地铸造。

《三国演义》中的夷陵之战,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但是书中只渲染了刘备如何重情重义,明明知道蜀汉的国力不如东吴,但是为了给结拜兄弟报仇,身体有病的他依然执意御驾亲征。

但书中并没有给读者交代,刘备的这次出征是通过大规模地铸造虚值大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筹集军费的。百姓为了刘备一己私欲所付出的代价,被小说深深掩盖。

且这次铸造的直百五铢钱与上一次铸造的相比,数量更大,对蜀国及东吴甚至曹魏的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引发了一场三国之间的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是把双刃剑,在孙吴、曹魏强力的反击之下,刘备搬起的这块石头最后还是砸了自己的脚,蜀汉最终就是因为通货膨胀而被搞得财政破产、民生疲惫,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政权。


所以,钱币虽然很小,但却事关重大,从宏观上,钱币能直接决定国家的强弱、政权的安危,微观上更是与每个家庭、任何个人都息息相关。

因此,货币政策必须要稳健、适中,最要防止的,就是走极端,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在三国历史上的表现一目了然。譬如:最先铸造虚值大钱的蜀国,受害最深,也最先亡国;中途废止大钱的东吴,受害相比蜀国要轻;而没有铸造虚值大钱的曹魏受害最少,这为西晋的最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刘备

▌纸币,国民党政权的颠覆者


虽然上文的例子,最终结果都导致了其统治政权的灭亡,然而统治者却最愿意铸造虚值大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只因实行这类政策,是从社会上聚敛财富最快的手段。

金属货币虽然可以通过铸造虚值大钱或是减重小钱,被统治者利用来搜刮百姓的财富,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限度。等到发明使用纸币以后,对统治者来讲,敛财就更容易了。


纸币出现以后,南宋、金、元等朝代,最后都是因为无节制地发行纸币、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而灭亡的,失控的纸币最后都成了政权灭亡的助推器。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发行过面值60亿元的纸币。

这张面值夸张,天文数字一般的纸币,实际能买到的却只有半盒火柴。而6000亿元才能兑换一枚银元。如果按照1939年最初发行时,面值一元的纸币能够兑换银元一枚来计算,则十年间实际已经贬值了6000亿倍。

纸币快速贬值所造成的恶性通胀,源自国民政府的财政及货币政策,根本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国民党发行的60亿元的纸币

国民政府无视财力的限制,持续维持战事,财政赤字只能以印钞票来支付,造成纸币的急剧贬值。

因为不能控制货币发行,就试图用违反市场规律的行政命令去维持物价和币值,最终导致金融混乱,市场崩溃。其纸币天文数字般的发行量,实为中国货币史上所罕见,更是人民空前的一场经济浩劫。

因此,国民党政权虽然收割了数亿美元的外汇及金、银,但是却失去了国内原本支持他们的城市民众。其仅存的一点民心和士气也都丧失殆尽,这也是造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钱币。


上文仅仅列举了王莽、刘备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关于钱币的三个例子,而历史上这种事例随处都是,历朝皆有,毫不新鲜。
透过这一枚枚小小的钱币,我们了解到王莽、刘备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政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重温历史,了解时代变迁和古人的日常,看清朝代更迭的本质,看见它所折射出的历代制度和思想文化。看见到底是哪枚钱币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崛起和衰落。

甚至可以说,一部钱币史就是一部朝代更替史、古代政治史、一部另类的经济史,更是一部承载文化的思想史。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王永生先生的新作《钱币上的中国史:器物、制度、思想视角的解读》(全三册,含签名)。


◎100种钱币,讲述朝代兴衰

著名钱币学家王永生,精选100种钱币,讲述历史,也讲述朝代兴衰,讲述钱币背后那些我们不一定了解的故事:哪枚钱币承担了秦统一六国的使命?哪枚钱币斩断了王莽的改革事业?哪枚钱币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而被铸造出来的?哪枚钱币预言了明王朝的失败?哪枚钱币见证了一个被尘封近千年的王朝?
◎众多彩色插图,一览珍贵钱币真面目

中国历史上钱币众多,因其有文物与收藏价值,伪币也众多,很多时候真假难辨。本书则精选众多彩色插图,让读者一览珍贵钱币真面目。读者不仅能将其当作认识古钱币权威的参考,更能读懂钱币背后的深层故事,看见历史的另一面。


◎权威、好读,众多名家学者推荐

本书作者王永生老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钱币研究专家,这部书虽然部头甚大,呈三本套装,然而其内容文笔通俗易懂,专业不失直接,其中更涉及很多钱币冷知识,配以插图,读起来酣畅淋漓,兴趣盎然。

马未都:一部中国钱币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民生、艺术,无所不包。此书以专业精神通俗讲述,值得阅读。

林梅村:王永生先生的新作以古代钱币为切入点,讲述中国金融货币的前世今生,尤其是补充了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的许多缺憾,推陈出新,承前启后。该书文笔生动,引人入胜,娓娓道来,令人忘卷。

先知书店有幸获得王永生老师亲笔签名,使本书更具特殊意义。签名版数量不多,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3册中第一册签名)。

来源 | 本文摘编整理自《钱币上的中国史》,标题与小标题为编者所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