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樟树:文明之下大民生

江西宣传 2024-04-18
↑点击上方“江西宣传”关注我们


  草溪河蜿蜒曲折,沿岸绿荫如盖,昔日的“龙须沟”正逐渐成为当地景观河;

  横亘中心城区的“黑伤疤”江盐铁路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江盐大道;

  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流动摊位安置点井然有序,放学的孩子排队走在斑马线上,过往车辆耐心驻足;

  ……

  2021年11月7日,江西省樟树市召开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要以‘行则将至,做则必成’的决心,锐意进取,为高标准建成省级文明城市、乃至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场全民行动中,樟树市上下齐心,探索文明城市创建之道,以时不我待的气魄、精管善治的理念,让文明慢慢融入景观的变迁、街巷的日常、市民的自觉。

  每处景观的变迁:“民心工程”构筑城市气概

  创建目标摆在面前,樟树市底气虽足,却也有顾虑——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市民素质等诸多“短板”,要如何一一完善,逐步达标?

  “缺什么补什么!”樟树将目光首先对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久攻难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草溪河主河道长达26.5千米,自西向东几乎贯穿整个城区。经年累月,河道淤塞、岸滩杂乱等问题层出不穷,沿岸群众反映强烈。20世纪90年代开始,樟树市委、市政府对草溪河展开多轮治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质,但始终“治标不治本”。

  “因为管网规划等历史问题,不少生活污水、城市废水直排河道。要进行根本性治理,不仅要整治水系,还要改造市政排水工程、整治堤防、修复生态等,难度非常大。”樟树市水利局局长罗海群说。

  啃硬骨头,向难处进。樟树市耗时两年多,反复修订治理方案,并邀请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专家团队进行反复论证。

  “这看似是一个‘面子工程’,实则是个‘里子工程’。从截污、清淤、引水到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构建人工湿地、景观建设等一系列流程,整体拿下来起码需要十几亿元。”论证过程中,不少专家认为,一个县级市拿出这么多资金去治理一条河,所要面对的阻力可想而知。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樟树市拿出“必成”决心。

  2023年3月,草溪河综合治理项目启动,计划对21条市政道路、56个小区、31家企业、11个城中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河道全域进行清淤护岸、引清入河及景观建设。项目将于今年6月基本完成,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樟树城区雨污水排放困难、河道生态污染等问题,岸滩还将全线贯通,打造成为一个标志性生态公园。


  草溪河沿岸

  文明城市,看“颜值”更看内涵。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规划,聚焦城市建设短板,樟树市推进一系列“大手笔”民生工程——

  改造横亘中心城区的江盐铁路,新修江盐大道;三年内建设并升级改造学校20余所;高标准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及新城区人民医院;预计3年内投入3.3亿元,实施城区道路绿化、公园及广场品质提升等11个改造提质项目……

  “我们始终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聚焦薄弱环节,狠抓问题整改,注重长效机制,力争在创建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樟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卓玲说。

  每条街巷的日常:精细治理感知文明力量

  过道宽敞明亮,摊位井然有序,地面不见污渍,墙角没有垃圾。抬头一看,智慧显示屏上摊主信息、今日菜价写得清清楚楚;手机一查,小程序里农贸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标得明明白白。

  清晨,樟树市福城街道邹家山农贸市场以整洁清新的面貌,迎来新一天为一日三餐忙碌的老主顾们。一些顾客说,买菜的体验好了,一整天生活的幸福感都上去了。


  改造后的邹家山农贸市场

  “这种幸福感,其实来之不易。”福城街道龙溪村党支部副书记邹玉军说,以前市场内常常异味扑鼻、污水遍地,附近居民都不太愿意到市场买菜。直到去年,全市逐步启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一切才开始改变。

  事虽小,不为不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樟树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能仅满足于重点区域的光鲜亮丽,还要深入城市角落,更加公平地惠及百姓。

  如今,漫步樟树大街小巷,新风扑面——

  群众“心上事”当成“上心事”。实施11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6841户居民;修复老城区道路破损路面4.36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4.89万平方米;新增机动车泊位3610个、非机动车位20437个。

  “烟火气”更有“文明味”。完成4个农贸市场改造或异地新建,2个市场正在改造中,将逐步实现全覆盖;拆除违规招牌479处、违法违章建筑156处;对流动摊贩开展柔性执法,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1389处,规划26个流动摊点安置点。

  一系列“微治理”“微服务”,让市民在细节中感知文明力量、共享文明成果。“在樟树,文明城市创建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群众身边难事发生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樟树市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傅云如说。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境,樟树市创新“街居点单、部门接单”机制,网格员在日常巡查、入户走访过程中,将涉及民生的问题,用手机拍下来上传至综治信息平台。综治中心根据诉求类型,派单给属地或职能部门办理,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尽早解决。

  “创建工作不看‘一时’看‘平时’,要让文明成为每条街巷的‘日常’,就要从细节突破,抓住治理末梢,通过创新手段,不断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傅云如说。

  每个市民的自觉:文明风尚融入城市肌理

  在樟树市福城街道盐城社区,有一条“最美上学路”。

  城市主干道仁和路最南端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建设之初,考虑到车辆人流较少,并未规划人行道。随着时间推移,周边新建学校和小区,人来车往逐渐增多,给孩子们上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校门口车子、人都挤在一起,不时还有电瓶车从远处突然蹿过来,简直防不胜防。因此我们学生家长联合向社区提出了意见。”张新强家住在离学校仅200多米远的兆丰花苑小区,却要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才放心。

  社区接到反映之后,立即与学校协商,并迅速报批,一条两百余米的人行道很快动工了,路边种上花草绿植,两端还设置了石桩,各种车辆无法驶入。

  如今,这条铺着黄棕相间小石砖的人行步道已经建成,由北向南延伸,成为守护孩子们上学的“安全路”。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人改变了环境,环境也改变了人。邹家山农贸市场运营负责人袁刚说,在新菜场里大家说话更和气了,摊主和顾客口角纷争少了许多;盐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邱佳希说,社区居民之间凝聚力明显增强,通过线上平台招募志愿者往往是“一呼百应”;樟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晗说,樟树凡人善举更多了,捐款捐物活动总能得到最快响应……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樟树市志愿者已进村入户开展需求登记12万余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18场,覆盖群众30万人次。近20万名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劝导、河湖沿岸垃圾清理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者正在引导交通

  交通出行更加顺畅。“如今车让人、人让车,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佩戴安全头盔已成为樟树市民安全出行的一种习惯。”樟树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刘建军说。

  “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城市文明的一大步。”樟树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刘志刚对此深有感触,市民从最初的被动配合,到如今的主动支持,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群众从中看到了城市的进步、共享了发展的红利,从而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城市的文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座城市,需要自己的“精气神”。“樟树人孜孜以求、笃定前行,不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通过创建,切实为百姓办实事,促进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黎卓玲说,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创城的核心不是城市,而是市民。





来源:新华社


推荐阅读
从高冷到受捧,博物馆热如何“保温”
▶网文网剧网游,正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文化传承看石城:石城灯彩 千年客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