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否也曾向往“边城”

果叔 果叔的杂货铺 2021-07-13

    

初识《边城》,是在中学时期,因小时候也有过乡村的经历,便觉得那书中的淳朴显得并不真实。乡村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正巧也曾有过一条黄狗伴我,前几日和母亲吃饭时说起时,她惊讶那时我那么小居然也还记得。提起黄狗,回到卧室忽又想起那本内容已经忘却大半的《边城》,kindle不在手边,正好书架上有这本书,便又拿起来再读。


中学之后已经过去十几年,经历了读书、工作和感情,薄薄的一本,却是又读出了不同的体会。年少时觉得翠翠太过腼腆,天宝大老的死和傩送二老的出走都归咎于这个还不谙世事的女孩。想来翠翠其实什么都没有做,爷爷是心急了些,尤其在大老淹了水之后去找顺顺意图询问二老和翠翠的事确实不那么妥当,可时间也确实等不得他,果真在一个雨夜里也走了。这些年过去,读书,也少了些戾气,多了份理解。茶峒景美,情也美,碧溪岨山水清透,却得不到一个好的结局。亦如“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少时喜欢happy ending,如今也懂得,凡事尽到努力,无愧于心,也就听从世事的安排。


书中并无一个“爱”字,却无不体现了一个懵懂女孩的情愫,和那要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的痴情兄弟俩,这大概是我读过最不“正经”的情感小说。由此也联想到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虽是磕磕绊绊走到一起,中间也曾有过分居,经历过那十年浩劫,但终是感情占据了上风。沈死后,张在其夫墓碑上写下“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我想,若是两人早些相互理解,或许他们的感情会更平顺些。但,这就是生活。对素人,抑或也是一种启发。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不曾去过湘西,听说现在的凤凰古城也已经极度商业化,也不再有老船夫塞着烟叶给甩下钱两的渡船人,夜里酒吧的传来的音响也盖过那月下兄弟俩所唱的歌。但还是想去一趟茶峒,去碧溪岨,去吊脚楼,去看看那个被雨水冲坏了又在冬天被修好的白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