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立书院:兼顾中英文、东西方文化的教育探索|领航名人馆

领航者于盈 于盈Carol 2019-11-01


(点击查看精彩视频)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基础教育中双语并重对孩子一生的积极影响。


在2003年,创立的弘立书院就希望兼顾中英文、东西方文化的教育,可以说是香港创新型基础教育的一个代表,希望培养根植中国文化,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用国际学校的体验式教学、兴趣教学的模式去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领航名人馆

黄惠君:弘立书院校监、校管会主席

查永茂:弘立书院总校长



1

创新传统中文教授方式

探索中英并重双语教育


弘立书院的校长查永茂(Malcolm Pritchard)是一个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澳大利亚人,他和弘立书院一起在中英并重的教育上已探索多年。他们有一些违反直觉的发现,比如在语言学习上,他要求学生参加了一些英语标准化考试,那时这些学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在校时间是学英语的,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中文。但是查永茂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但不低于,甚至还高于同龄的只学一种语言的孩子。



查永茂表示,这证明了不是说花更多时间就一定会学得更好,而是说要让学生对知识有兴趣,用语言来创造一个世界观。大脑不会说这个东西是用中文学的,所以你不能在英文中应用它。所以双语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励孩子们学习,不需要太担心用什么语言来教。如果能创造一个让学生提出很好的问题并且寻求答案的环境,不管这是用中文还是英文教的,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查永茂说如果学生把学习一门语言当做学习的目标,那其实只学到了语言。而把那种语言当做一种学习的工具去探索世界,效果会更好。这样学生才能真的掌握那种语言,因为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不只要去了解语法、词汇,也要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等。



弘立小学70%为中文教学,30%为英文教学;中学则变成70%英文,30%中文,为学生创造浸入式的学习环境,希望学生使用语言作为镜头,作为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语言创造不同的世界观。 



双语教育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英文阅读比中文阅读更容易入门。弘立书院选择了打破传统的中文教育模式,借鉴了英文学习中的自然拼读法(Phonics),观察到孩子们口语词汇远远超过书面词汇的特点,推出了一个叫小麒麟的能预测词汇如何发言的认字计划去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培养阅读中文的兴趣。


2

仔细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并包也是弘立书院的创始人黄惠君一直努力想在教育中实现的事情。她早年留学美国,在投身教育之前曾在商界打拼多年,对未来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有很多思考,对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有很多研究。



学校会让学生们在练武术的同时背诵一些中国古诗词,他们研究了,记忆与肌肉运动相结合的方法会增强他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她力求学生们能以最好的方式从两种文化中学习,比如数学,学生在中文数学课会学更多的计算内容,而在英文数学课中会学更多的概念知识。 



除了阅读、写作等在学校学习的传统技能,弘立书院同样强调社交、情感技能,比如坚韧,善良,团队合作,好奇心,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设计思维、跳出框框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将世界性议题、当下社会热点与个人相结合。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黄惠君希望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素养,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去做出抉择判断,抱着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能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



为了最大限度支持学生兴趣发展,培养求知欲,弘立书院设有“书院项目”,希望给学生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去读经典、学科学、做机器人,参与成人世界的国际会议、比赛,和海内外专家交流,给予空间和资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之所在,相信自己的能力,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可以参与。



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老师会提供相应的指导,但项目由学生自己来实施。学校有过百个不同的书院项目,比如说文言文、拉丁文、基因检测、编程和机器人、天气、大米水稻的种植、到制作家具、城市重建等等,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就可以自己提出,学校会匹配相应的资源支持,像配备一位专业辅导老师,这位老师可能是大学的教授、业界人士等专业人士,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总觉得小学生、中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十分有限,可做出的贡献也非常有限。但弘立并不认同,他们觉得学生反而可以从更单纯的出发点、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往往能有一些惊喜的突破。比如,试过有中学生解决了一群博士后都没有想到的方向;也有学生在研究马的时候,发现一匹刚刚因为体重过轻被迫退役的赛马肠道微生物上有问题,最终这个学生尝试给这匹病马做了手术,将微生物从健康的马身上转移到了病马身上,成功把这匹马给治好了;有学生写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等等。




这种经历增加了学生的自信,也让学生经历真实世界,意识到自己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同时培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了学生超越学校的更广阔的视野和天地。而这不是为了在竞赛中取得成绩而采取的强迫式学习,而是基于学生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学习的成果只是一个副产品,不能本末倒置。


3

强大的价值观和坚强的性格最关键


从本质上来讲,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服务的,优秀的教育应该放眼未来,去适应未来的世界。面对我们现在这个飞速变革的世界,培养终身学习的热情与能力是教育的一大目的,而培养终身受用的价值观又是教育的另一大目的。弘立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八德一智」,智忠孝仁爱礼义和平,希望这些可以成为他们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基石。



查永茂认为品格教育在21世纪经常是缺席的,所以他对弘立书院的期许一直是不仅仅要教学生解方程,还要让学生有强大的价值观和坚强的性格,让他们勇于克服挫折,做好战胜失败的准备。



学校每个星期都会给学生创造机会跟社会接触,比如去养老院做义工,去野外集体露营等等。


他们试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里他们看到的问题,让他们不只是看到树木,而是看到森林,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且,人生最高级的任务就是要同情别人,为别人服务,而不是追求自私的目标。儒家的教育理念对查永茂影响深远,他喜欢这句格言:人为己任。


我们的下一代确实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和家庭无微不至的保护,但查永茂还是希望学生可以早点吃一点苦,培养抗逆境的坚强精神,他说这种体验除了有利于塑造品格,也会让学生在课堂内表现更好。



查永茂认为小学中学的教育就是逐步帮学生“打预防针”,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让学生跳出自己的固有圈子和舒适区,面对各种程度的挑战,让学生冒适当的风险,甚至是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那他们在毕业后进入社会要自己应对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和挑战时,就不会不知所措。在真实的社会中是没有永久的保护伞的。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育不是生活成功的工具


所谓“赢在起跑线上”,但这个比赛是谁的比赛,谁规定的起跑线,谁定的方向?查永茂希望家长对孩子能适当放手,不要让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控制,不要完全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套在学生身上。


毕竟未来的世界日新月异,究竟怎样才算成功,还需要孩子自己探索。



查永茂的座右铭是孔子的另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他希望帮助学生弄清楚,到底是要获得好的教育,还是把教育当成一个获取成功的工具,意识到不是说名牌大学毕业就注定着成功,而是找到学习自身的价值与乐趣,在哪里都能学习,跟谁都能学习,终身学习。


5

奖励失败纳入评估体系


优越的生活条件往往会使一个孩子失去动力与对社会有各种不适应。如何让一个从小众星捧月的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是弘立书院在教育中格外强调的一点,他们做出的一大创新是把奖励失败纳入评估标准里。



弘立书院奖励失败,黄惠君不认为失败是坏事。 课程也有意识地去创造一些难免失败的东西。



世界在飞速变革,学校的教育系统却跟不上这种变化,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陈旧的。这是因为人们觉得,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育成果是最容易、也是最没有争议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参与标准化的测验,用分数来排名,这是最“公平”的,也是最容易执行的。但这是否最好的方式呢?



弘立从评估体系着手。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由最终结果——分数来决定的,而是看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如何与团队合作、怎样寻求帮助,是否把项目坚持到底,如何讲述他的失败等。这与我们之后走上职场所得到的评估也是类似的。


黄惠君说,这才是培养学生时真正重要的事情。



编辑 |  胡雪曼 爱美丽



留言说说:

你如何看待双语教育呢?


《领航者》中学教育系列


探索华语世界基础教育的未来,从香港出发,深入香港拔萃男书院弘立书院,北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上海市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和海峡对面的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一起来看看华文基础教育将往何方?





观看节目视频


查看完整101集节目

扫描以下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arolyuying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