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无人车的世界,为什么滴滴的前途比Uber更光明?滴滴未来的敌人又是谁?

2016-08-08 田鸿飞 浩哥说

<写在前面的话 >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今天特别邀请我的合伙人,国内互联网金融首屈一指的专家田鸿飞,以全新视点来跟大家聊聊出行市场蕴含的巨大变革机遇。



几个预测:


1、未来无人驾驶的世界里面,汽车厂商等同于今天的华为,Google、MobilEye就像今天的手机操作系统,滴滴和Uber就是今天的中移动。


2、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实际运行数据,滴滴和Uber拥有最多的数据采集车辆。


3、Uber离开中国是不得不作出的明智决定,否则Google很可能切入运营商市场,端了Uber的老窝。Uber和滴滴停战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滴滴,两者都面临无人驾驶运营商的颠覆。


4、相对于Uber在国外面对Tesla,MobilEye,Google和Apple的竞争,滴滴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只有百度。所以Uber的压力更大,主动投降。而滴滴在国内的市场空间更大。


5、百度将会有机会弥补错过的手机操作系统机会,因为无人驾驶的本土数据优势将远远超过中英文搜索的区别。


6、在无人驾驶车时代,所有关于车的早期投资,包括汽车服务后市场,新车二手车交易,甚至汽车保险和UBI车险,未来都将面对的是一个萎缩的低pe的市场空间。只有汽车操作系统提供商Google有买保险的需要了。


7、虽然汽车厂商奔驰、宝马提前布局汽车分享网络,但是由于汽车出行强大的网络效应,它们最多成为配角。


8、滴滴最大的敌人会是谁?请看文章末尾。:)


以下是正文

 

现在汽车厂商们都在忙着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和汽车共享网络:


比如奔驰和宝马早就建有car2go和ReachNow汽车分享服务品牌,来服务消费者;


美国通用不仅推出了名为Maven的汽车共享服务,同时还通过投资打车应用Lyft意图建造自动驾驶汽车网络,他们还斥资10亿美金收购了无人车初创企业Cruise;


更具野心的是埃隆·马斯克,通过Tesla纯电动车+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巨大的电池工厂,“钢铁侠”的胃口同样是在出行市场。

 

汽车厂商们对无人驾驶和汽车共享网络如此“热心”,是因为他们怕未来有一天会沦为“打工者”。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在未来汽车厂商,Uber、滴滴们和Google、MobilEye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汽车比喻为手机,自动驾驶技术就是未来汽车的操作系统,Uber、滴滴们则是运营商。汽车厂商出产的汽车,可以安装由Google或者以色列MobilEye提供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再通过Uber、滴滴们等运营商的调度,来服务消费者。

 

长期来看,虽然很多汽车厂商已有危机意识,正在奋力布局自己的共享汽车网络。但由于消费者很难安装那么多厂商官方的叫车服务软件,并且出行服务具有很强的双边网络效应,更多的传统汽车厂商们还是不得不面临沦为滴滴和Uber的基础设施硬件供应商的可能。滴滴和Uber会变成最大的出行服务提供商。



届时,滴滴和Uber将会利用积累的城市动态交通大数据和用户个人出行数据,来提高匹配和出行效率,建立自己相对于汽车厂商的竞争优势。比如:滴滴可以提供成熟的像Google Now一样的服务,不用叫车,你准备出门的时候,滴滴已经提前预测到你要出行,已经提前派车到门口接你了。滴滴和Uber甚至可以和其他服务提供商形成联盟,来调度奔驰、宝马、福特的汽车。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Uber及时从中国市场的鏖战中抽身而出,是非常明智和不得不作出的决定,否则自己就会在未来被无人车颠覆。他们不仅通过合并一跃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同时避免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更可将省下的弹药专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抢滩这个万亿级市场。

 

目前Uber除了积极在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自组无人驾驶团队外,他们还接受了丰田汽车的战略投资。除汽车共享项目外,两者已计划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展开合作。



作为出行领域世界级独角兽,必须说Uber和滴滴格外重视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是因为目前他们并没有构建起真正的商业壁垒。对于现在的出行模式,依然靠的是“人海战术”,也就是如果一个人想打车出行,就必须有一个司机前来服务。司机网络是Uber和滴滴提供的服务核心所在,他们再如何努力扩大市场,也无法降低边际成本。


而一旦有一天,无需人力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普及,就会跳出人力制约这个陷阱,其对滴滴和Uber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是可想而知的。通过汽车共享网络,直接让闲置汽车加入运营商的整体调度之中,汽车自己完成不受司机制约的出行服务。那将会给全球出行市场带来根本性的革命。



所以在搞定Uber后,中国出行市场的独角兽滴滴,也非高枕无忧。未来威胁将来自两方面:一是无人驾驶技术已发展到商用前夜;二是P2P去中心化,正在孕育极具破坏力的种子。

 

上次我的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先生,已经讲到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创业公司和汽车厂商在出行市场弯道超车的可行性。预计未来5年到10年,无人驾驶汽车就会被汽车厂商广泛普及应用。

 

所以我们认为滴滴的未来要比Uber更远大这是由于Uber在美国研发无人车,需要面对强大的谷歌、Tesla和MobileEye的挑战。运营领域还有Car2go,ReachNow和Lyft的竞争。这是一片要打旷日持久消耗战的红海。

 


但是在中国,除了百度是明确威胁以外,滴滴目前的商业规模体量已大大超过了其他竞争对手。在他们已提早布局进入无人车研发领域的当下,众多的快车、专车、出租车会成为滴滴的数据采集工具,从而生成自己的高精地图。这会成为滴滴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也就是他们在国内拓展无人驾驶,要比Uber在世界赛场的阻力小很多。

 

那么除了无人驾驶技术的颠覆,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有谁?他在哪里?


不是他,而是它?滴滴面临的潜在威胁是,基于P2P去中心化和车联网的自组织分享系统。

 

每辆车加入一个P2P网络,通过车联网向网络广播自己的运行状态,包括多少空座位,在哪里?收费多少?当有乘客需求广播的时候,就像文件P2P网络上一块数据需要从一个PC搬到另外一台PC,P2P网络自动找出最优线路和匹配的汽车,搬运结束后,自动结算,乘客下车前通过电子支付才能打开车门(哈哈)。

 

这样的P2P平台将避免了由于滴滴平台的存在,而造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毕竟谁知道滴滴中间加价多少呢?



 

这样的平台并不是梦想,因为美国的家庭太阳能发电网络已经通过区块链自动将剩余的电量加入电网,卖给别的城市的用户。基于区块链的汽车分享项目也早就有以色列的创业公司La’Zooz在尝试。


同时在美国,因为Uber不断扩张全球市场,把成本转移到司机身上,已招致很多不满。目前已有很多司机决定自建合作社,他们准备开发一款叫做Swfit的P2P去中心化软件,以更民主的方式分享市场

 

对于滴滴和Uber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跟司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稳定的。如果有这样完全去中心化的平台,极少的抽成、没有派单任务,再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在去中心化后的保存和安全问题,对司机和消费者都将是极富吸引力的。

 

所以,未来的变革一定比我们想象来的更快。无人驾驶车和P2P去中心化,也许将引领下一次出行市场的颠覆浪潮。


关于作者:

田鸿飞,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硕士学位,博士休学,后去硅谷Oracle工作。田先生曾就职于SIG海纳亚洲,负责互联网金融、SaaS等领域的投资,在这两个领域有超过17年的行业积累和创业者人脉积累。

(欢迎关注飞翔鸟的投资笔记)



➤如果你是创业者,欢迎发BP到我的邮箱:steve@ivision.vc 

➤如果你对浩哥的基金感兴趣,请通过steve@ivision.vc联系浩哥 

➤如果你想看更多浩哥说过去精彩的文章,请猛戳:

颠覆巨无霸“滴滴”的机会在哪里?

程浩的干货分享:内部创新的难点和机遇

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研究报告

“美的”30亿欧元收购,KUKA到底多厉害!

技术制约是伪命题,VR滞后是缺爆款内容!

Pokémon Go:一曲AR乍起的战歌!

你被人工智能“洗脑”了吗?

脱欧后黄金大涨,黄金理财行业创业机会在哪里?

泡沫涌动:VR行业热炒背后的几点冷思考


文章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DEAR2MA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