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写书记录中国发展的法国作家:多次到访深圳见证日新月异

南方都市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2023-09-25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法国作家塞尔日·贝尔蒂(Serge Berthier)经常来中国旅行,曾多次到访深圳、北京等地,亲眼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充满特色的国家,并积极推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贝尔蒂曾创办咨询机构和《亚洲事务》杂志,还曾作为专家受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著有《在香港生活》等书籍。去年9月,他的新书《被西方误读的中国》(Chine: Comment l'Occident se fabrique des ennemis)发布,书中运用了大量资料和案例研究,谈及很多西方媒体鲜有报道的关于中国的真相,并通过必要和有益的澄清来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 

前段时间,塞尔日·贝尔蒂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观察者,不做任何评判。他希望通过撰写与中国有关的书籍,向世界讲述当今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法国作家塞尔日·贝尔蒂。

见证了中国发展日新月异” 

去年9月,法国作家塞尔日·贝尔蒂新著《被西方误读的中国》发布。该书旨在为中国向西方世界进行必要和有益的澄清,重现事实的真相,从西方媒体鲜少关注的视角出发,引用大量史料、案例分析,深入阐释涉及中国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外交政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新疆、西藏、香港、台湾等问题的事实真相,回应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对华偏见,破除关于中国的种种虚假叙事。 

《被西方误读的中国》

据了解,贝尔蒂曾担任阿尔及利亚政府交通部民事行政官。他1986年定居香港,著有《在香港生活》等作品;1997年,他创办了季刊《亚洲事务》杂志,以犀利眼光分析地缘政治;他曾多次前往中国内地城市。 

谈及与中国的缘分,贝尔蒂告诉南都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他被外派到新加坡工作,新加坡华裔成为其团队的主要成员,那是他第一次与亚洲结缘。“我发现,团队成员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方式都非常独特,对我来说,那段在亚洲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仿佛是打开了我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非常新奇。” 

不久之后,贝尔蒂在香港经营一家私人咨询公司,客户主要来自西方跨国公司及政府附属机构。那时,一些客户总是重复向他询问关于中国的问题,却不曾认真聆听他的回答。“总而言之,他们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他们只关注如何赚钱,却对中国一无所知,更遑论认可。” 

于是,贝尔蒂开始深入钻研中国事务,为客户撰写关于中国及中国市场的行为手册,希望解答他们对中国的疑问。 

1986年,贝尔蒂第一次去到深圳。他向南都记者回忆,那时,深圳还只是一座小城市,从火车站到市中心的道路尚未铺砌完全,与它如今的模样相去甚远。一个月后,他又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在他的印象中,自行车和行人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见,汽车却很少,整座城市都出奇地安静。“那时我还不知道,北京的冬天原来会这么冷,我只好到商店买了一件厚夹克。这件衣服便宜又暖和,质量极佳,如今我在瑞士山区过冬时,还会时常穿着它。” 

自那时起,贝尔蒂便经常来中国旅行。在最近的一次公路旅行中,他开着车,从老挝经过云南去到西藏,最后在越南结束旅程。中国的乡村风景美不胜收,桥梁雄伟壮丽,堪称世界之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多年来,他在旅行中亲眼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中国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国家” 

中国在不断往前发展,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却停留在过去。贝尔蒂告诉南都记者,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他们仰仗部分西方媒体来认识世界,而这些媒体又以市场为导向。“少数来中国的西方人并不了解这个国家的现状,却又厌倦中国国内形势大好的欢呼声,于是选择炮制负面观点用以自洽。” 

据新华社报道,另一位法国学者也持类似观点。对于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失真,法国学者罗弘(洛朗·米舍隆)在书中将其总结为一些西方记者的“失明”,即对中国发展的正面报道总体上都不会被编辑播发,因为这些西方媒体不希望受众真正了解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对西方媒体描绘的中国形象表示怀疑”。 

三十多来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贝尔蒂对中国的真实面貌有着客观的了解,也令他对部分西方媒体所描绘的中国现状并不认可。 

在他看来,西方人一直被灌输“西方乃世界之最”的观念,无法接受中国后来居上的事实。在习惯纵向思考的西方人的观念里,世界就像一个金字塔结构,万物总有好坏高低之分,而西方位居不可撼动的顶端,其他国家则必须处于服从地位。“我则喜欢横向思考。在我看来,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发展逻辑,多样性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有趣,也有助于维持平衡。” 

贝尔蒂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社会观察者,不做任何评判。“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国家。”他所看到的是,中国正在推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都遭遇重创,大量火车站、铁路线被关停,更遑论修建新的道路、水坝或隧道。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贝尔蒂向南都记者表示,中国以及许多国家有着与法国、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而种族主义根植于西方的思维模式之中。在他看来,真正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容不下按制度来划分的种族主义。 

写书向世界讲述当今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贝尔蒂曾出版多本与中国有关的书籍,向世界讲述当今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在《冲击:中国前行》这本书中,他希望探讨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一些西方人从未真正了解中国?是纯粹的信息错误,还是西方误解了中国? 

而在《在香港生活》一书中,他写道,多年来,在西方媒体的镜头下,香港是一座遍地财富的城市。“当我告诉他们香港存在着极其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时,他们都不愿意相信——因为我几乎是唯一一个这么说的人。早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我便通过实地采访,得知大多数来自香港的人和中国内地有着频繁的生意往来。可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经济就已经高度依赖中国内地。”

为了完结《在香港生活》这本书,他曾给法国一家出版商寄送了最新一章内容,希望覆盖2019年至2020年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以推出全新版本,但被无情拒绝了——“因为我在文章里指出,发生在香港的暴乱与中国内地无关,而与英国殖民统治时埋下的种种祸根有关。” 

“总而言之,一些西方政客以假新闻为手段,形塑西方人的观念,企图抨击中国。而我所做的,就是揭穿他们的真实面目,并呈现我对文化和制度多样性的包容。”贝尔蒂告诉南都记者,曾经,他也因为描述真实的中国遭到不同程度的诽谤,庆幸的是,有来自葡萄牙的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后向其道谢,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贝尔蒂曾公开表示,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思索,要驱散西方对中国的误解,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书籍翻译也颇为重要。贝尔蒂表示,目前中国作家的书被翻译成法语的数量不足,而在法国的书店里,被翻译成法语的美国图书甚至比法语著作还要多。他还看到,如今法国人对于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在一些流媒体播放平台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优秀纪录片。

贝尔蒂认为,除了相关纪录片,希望看到更多中国电视剧出现在流媒体播放平台的法语频道中。 


推荐阅读

国际时讯 | 法国作家维瓦斯等人推出新书《法国反华势力的谵语》

法国作家揭露美国对华挑衅政策背后的谎言手段

法国作家点赞西藏发展

法国作家新书《中国:西方如何制造敌人》

法国知名作家发起联署,呼吁公正评价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