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号主VS买号人,游戏账号数据谁来“继承”?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相应地,游戏账号、道具、装备等虚拟财产的归属、交易、继承等问题进入大众视野。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网络游戏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新型法律纠纷。


关于游戏账号交易、所涉游戏账号内的个人信息保护、账号内游戏进度等数据归属等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下面要分享的案例就是关于游戏账号内数据迁移过程中涉及的格式条款效力、账号交易、数据权属、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问题。


案情回顾

涉案游戏原系K公司在线运营的一款网络游戏。李某和葛某均为该游戏玩家。李某曾在K公司运营的网站注册涉案A账号,并绑定其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后李某因自身原因,有一段时间未登录涉案游戏。葛某于2019年12月通过第三方网站购买了A账号,并将账号绑定的身份证号变更为本人身份证号,但未变更该账号绑定的手机号和邮箱号。


2020年7月起,Q公司和X公司从K公司取得授权,正式开始运营该款游戏,并在登录页面公示了《甲服务器玩家账号数据继承至乙服务器数据继承规则》,根据该规定,用户如果想继续在乙服务器上使用涉案游戏及相关服务,并且保留在甲服务器现有账号中的所有游戏进度和成就,需要将现有的甲服务器上的账号数据继承至乙服务器的账号中。


涉案游戏运营主体变更后,李某根据Q公司和X公司开放的数据继承通道试图将在甲服务器上的A账号数据继承到其在乙服务器上的B账号中,操作未成功。李某提出“数据迁移账号争议申诉”,经平台判定申诉成功,李某将涉案A账号数据继承到其B账号。后葛某也向平台提交了数据迁移账号争议申诉,要求找回A账号数据,平台又判定葛某申诉成功,故封停李某的B账号。


李某以Q公司和X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称其不认识第三人葛某,对自己涉案账号被买卖不知情,要求Q公司和X公司将B账号解封由其使用,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Q公司和X公司表示,李某在先继承了原账号中的数据,葛某随后提出申诉,并提交了与涉案账号一致的实名信息和近期的充值消费记录,平台基于实名认证信息判定账号数据归属于葛某并无不当且已经尽到了平台的应尽义务,封禁李某账号的行为也具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葛某表示,其与李某并不相识,自己并不存在盗号行为。其于2019年通过第三方网站购买A账号,花费了一千余元。购买账号后同时获得了该账号中李某认证时的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邮箱号等信息,并将账号中的姓名和身份证等信息变更为其本人的信息,此后一直使用该账号进行游戏和充值,游戏账号继承数据和使用权应当归其所有。


法院经审理认为

一、涉案A账号使用权仍归属李某


网络用户与平台之间签有网络服务协议,系网络服务合同关系,用户因签订协议而取得授权使用服务,在其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相关规则。李某和葛某作为涉案游戏玩家,在注册、登陆游戏账号时,应遵守K公司公示的《某网络游戏用户协议》,该协议条款明确了账号权利人的唯一性,且不支持账号进行售卖。


本案中,A账号的绑定手机号码和个人邮箱均为李某实名注册持有并长期使用,而且李某的充值记录最早于2016年开始。按照涉案游戏注册协议,李某应为A账号的初始申请注册人,享有A账号使用权。虽然葛某于第三方网站购买了A账号,同时获得该账号所认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但李某、K网站均并非出卖方,且协议明确约定账号使用权禁止售卖,因此 A账号使用权主体并未发生变更,仍归属李某。


二、李某有权将A账号数据继承至B账号


2020年7月起,Q公司和X公司从K公司取得授权及原甲服务器中的账号数据及信息,并为玩家提供甲服务器账号数据继承至乙服务器的数据继承服务。根据Q公司和X公司在平台内公示的数据继承规则,李某注册申请了B账号,其在同时拥有A账号和B账号使用权的情况下,有权按照数据继承流程将A账号数据继承至B账号中。


三、Q公司和X公司封停李某的B账号的行为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无论是K公司或是Q公司和X公司公示的游戏服务协议均明确规定,游戏账号不得有赠与、转让或出售等行为。本案中,虽然葛某购买了A账号,但李某与Q公司和X公司均不是出卖方,对此不应承担相应责任。


李某按照与Q公司和X公司之间的协议约定,在同时拥有A账号和B账号使用权的情况下,可按照数据继承流程将A账号的游戏进度、成就等数据继承至B账号中。葛某提交的数据继承申诉材料中包括A账号买卖交易的订单截图,而Q公司和X公司作为原甲服务器玩家账号数据服务器实际管理者、涉案游戏实际运营者,在明知葛某系通过买卖方式取得A账号的情况下,仍认定A账号使用权归属葛某并封停了李某的B账号,其行为对李某构成违约。


裁判结果

鉴于李某已将A账号的游戏进度、成就等数据继承至其B账号中,2022年8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Q公司和X公司七日内解封涉案游戏B账号并由李某使用。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李文超)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为所有人支配和控制且能带来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数字化、非物化财产。网络游戏账号、道具具有财产利益属性和一般商品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是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第一次被写入民事基本法律,且规定在民法典总则篇“民事权利”一章。该条宣示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并为后续特别法的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民法典》只是原则性规定,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范围、权利人及权利范围、权利的行使及侵权保护等细节问题今后仍需进一步完善细化。


对于虚拟财产的归属问题,游戏运营商与玩家用户在格式合同中关于游戏账号、游戏道具等虚拟财产归属的约定,在不违反格式条款法律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原则上应认定其有效。一般认为,玩家用户基于游戏软件格式合同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用户凭借其游戏账号使用游戏软件、获得运营商提供的游戏服务等。禁止或限制账号转让、出租、出借等要求本身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游戏服务的情况下,也并非属于排除用户的主要权利的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玩家用户对其所创建的账号、角色和获取的虚拟财产也享有权利,该权利亦受法律保护。例如:在服务期限内,游戏服务商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删除或者修改用户数据,不得干扰用户对数据、虚拟财产的使用、继承。同时,游戏服务商作为网络服务平台方,还负有维护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禁止提供法定货币逆向兑换等方面的法定义务。


网络游戏账户中如果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以及“师徒”“盟友”等玩家关系,还可能成为具有人身和财产属性的复合型账户,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这需要具体到场景加以判断。对于人格和精神利益特征较为明显的网络虚拟财产纠纷,还需要谨慎处理人身依附性财产的转让问题,注重作类型区分处理。



非法获取虚拟物品的司法认定

齐晓丹:涉虚拟货币合同纠纷的司法裁判路径辨析——以政府监管政策导向与民事法律规范适用的衔接为视角


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附全文+答记者问)90后夫妻离婚,两人婚内共同运营的抖音号如何分割?诱导游戏代练被申请诉前保全,法院是否支持?




声明:本文转载自“北京互联网法院”微信公众号,在此致谢!




编辑:彭力军

排版:王   俏

审核:刘 畅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和“在看”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