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到茶馆说理去!

安徽政法 2024-05-02

编者按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部署,近期,我们组织多家中央驻皖、省直主要新闻单位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我省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方面的新经验、新成效。


今天,“安徽政法”推出第三篇报道。




灶堂上炭火烧得通红,铝壶里开水翻滚,泥瓷碗冲泡起袅袅茶烟……几位村民围坐一圈,咂摸着碗里的“棒棒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房间里茶味酽酽、气氛热络。


▲临涣特有的“棒棒茶”,不是茶叶而是梗


在濉溪县西南方向有个临涣古镇,老街上茶馆林立,当地人宁可三日不饮酒,不可三餐无茶饮。


临涣人饮茶的习惯已经有600多年历史,老百姓因经济来往、房产地边和婚丧嫁娶等事发生纠纷后大都到茶馆评理,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的诉说,一边自发地评断是非曲直,调解矛盾纠纷。久而久之,也就流传下“不去衙门去茶馆”“有理进茶馆说”的习俗。


▲临涣古镇的茶客们正在茶馆里品茶、聊天


近年来,淮北市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持续挖掘临涣镇独具特色的“有理进茶馆说”的民间调解传统文化,将人民调解工作与茶馆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馆调解工作模式,总结提炼出“一杯茶调解法”,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之路。


“走,到茶馆说理去”


走进怡心茶楼,青砖粉墙、重梁飞椽,屋里摆设也都是老物件。每天早晨5点起,茶馆里就有了动静,捅开老虎灶,烧上龙须泉水。6点左右,茶馆就开始陆续上客,泡壶“棒棒茶”,抓把馓子,听听戏文,时光都凝固在酽酽的茶香中。


▲茶馆灶头上,铝桶内龙须泉水热气沸腾


“走,到茶馆说理去!”


在临涣,除了喝茶,茶馆还兼顾着民间调解和事的功能。有呛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老百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茶馆评理,自有处事公道的“茶人”来评理、说和。


今年已经60多岁的王士宏是茶客,也是茶人。


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涣人,上世纪80年代,25岁的他被聘为当地的调解员,自此,他与调解正式结缘,而后一干就是30多年。


2011年,王士宏在临涣镇怡心茶楼成立了临涣茶馆调委会,尝试将茶馆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以茶为媒”巧解百姓纷争。


“来来来,先喝口茶,冷静下来,咱心平气和慢慢说。”走进茶馆调解的第二年,王士宏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结合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创新推出了“一杯茶调解法”。


▲近日,怡心茶楼和谐茶室内正在调解一场纠纷


第一步,以茶暖人心,这杯茶是暖心之茶,在泡茶、敬茶、添茶中传递出真诚、热情和尊重,增添了几分信任。


第二步,以茶说人生,这杯是醒心之茶,不是说服而是引导,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故事。


第三步,以茶述纷争,这杯茶是知心之茶,通过喝茶叙事,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


第四步,以茶找支点,这杯茶是懂心之茶,也是调解纠纷的关键环节,针对当事人的陈述,从不同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支点。


第五步,以茶拆面子,这杯茶是清心之茶,遇到“得理不饶人、无理硬到底”等难调解的当事人,关键是打破影响矛盾化解的障碍,拆除当事人的假面子、假自尊。


第六步,以茶置梯子,这杯茶是连心之茶,当事人坚决不愿意丢了面子时,要巧置梯子,破除当事人的赢家心理,才能息事宁人。


“面红耳赤地进了茶馆,出来时又和和气气。”王士宏总结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当事双方喝下一杯欢心之茶,以茶达成协议,表示谅解和尊重。


茶客提壶安民化纠纷


“来找我的老百姓越来越多,现在大家都知道去茶馆,不写状子、不交费用、不限案由,就可以解决矛盾。”在临涣镇任何群众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去茶馆找王士宏帮忙。


随着“一杯茶调解法”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找王士宏调解纠纷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


“就是你的种子有问题,才导致我收成惨淡,现在还好意思扣我车。”


“是你自己不按农时,提前播种,还拖欠我的农资。”


2019年,夹河村村民张云义和种子店老板李兆梅在街头偶遇,起了冲突,想到张云义拖欠自己农资8年之久,李兆梅一气之下将对方的电动车扣下。


在王士宏的主持下,调解员们明事实、讲道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端起茶碗签了协议。


这次调解让李兆梅触动很大,她主动找到王士宏,加入了临涣调解团的“街嫂团队”


古有医者悬壶济世,今有茶客提壶安民。


由新老乡贤组成的“闻风到”团队,活跃在大小茶馆,评理说事,排忧解难;由退休村干部组成“老支书”团队满怀热情,威望甚高,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兵哥”团队由一群退役军人组成,工作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充当调解110;“姊妹花”团队的妇女志愿者们则发挥女性优势,主调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如今,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已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55人,吸收了一批老党员、老支书、老教师、老乡贤,培育了“街长”“百事通”“茶博士”“闻风到”“德爷”“贤爷”“铁嘴”“姊妹花”等众多民间调解能手,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500多件,95%以上都得到圆满解决。


▲茶馆里,一群茶客正在对一起矛盾“评理”


几张小方桌,铺上蓝花布,摆上几大碗,倒满热气腾腾的“棒棒茶”……一个小小的移动茶馆就此成形。2011年,濉溪县司法局又探索创新移动茶馆工作模式,推动“一杯茶调解法”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现在,移动茶馆走到哪里,纠纷化解在哪里,“一杯茶调解法”就宣传到哪里。


“百姓说事点”说出一团和气


“我几乎每天都到这里来喝茶、拉呱,来这评理的人多。”


今年74岁的前海孜村村民赵晓是怡心茶楼的老茶客了。作为临涣镇10个“百姓说事点”之一,这里每天都有人谈大情小事、评家长里短,像赵晓这样的茶客,喝着茶、听着事,关键处也爱评上几句,因为身份中立,态度客观,当事人也乐于接受。


▲赵晓和他的“茶友”们正在喝茶、拉呱


传统文化氤氲下的临涣老茶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一个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树正气、共和气的“小社会”,逐渐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民间新闻发布地、干群连心桥、心理减压处、才艺展示馆、纠纷调解室。


如今,濉溪县不断拓展茶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设立“百姓说事点”,为群众“全方位”服务。在茶馆开设人民调解微课堂,宣传“一杯茶调解法”,用编排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人民调解相关法律法规、茶馆调解典型案例向广大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扩大了“一杯茶调解法”的社会影响力。


沈家大院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茶馆,走进其中,只见一排排方桌长凳错落有致,一壶几碗再泡上热茶,茶客们围桌而坐,聊天、喝茶、下棋......闲适自在。


▲沈家大院茶馆


大院西边有一处“百姓说事点”,附近居民有矛盾都可以组织到这里进行调解。评理时,茶客们驻足围观,再评上几句,无形中也受到熏陶。大院内还设有“兵哥”调解室,由“兵哥”调解员兼任信息员和评判员,收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咨询,让老百姓有了固定的地点“说事”,畅通了百姓利益诉求渠道,让大事小情在谈笑间化为乌有。


农村农忙时,村民们大多在田间地头,没时间进茶馆,濉溪县就利用夜间休闲娱乐时间开展“调解夜话”活动,茶馆调解员们走进老百姓中,讲政策、话民生、促和谐、拉家常,面对面交流,发挥着贴近群众、知根知情的优势,成为维护基层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


如今,大运河、古道边,依托茶馆开展的农村基层治理生动实践不断释放出蓬勃生机,茶香、法韵、文化的有机融合,摆正了群众需求,调动了群众智慧和力量,让群众有苦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时时见法、处处学法。




来源:安徽法制报

作者:徐奥萍

编辑:杨思淼



 李克强同志遗体11月2日火化 天安门等地将下半旗志哀

 张韵声同志赴省档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1月1日起封闭!涉安徽两处高速路段

 分布20余省份!国安机关查处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