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力于科研但是被学业压垮的学渣做题家 │ 疾病书写

症状网络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2022-04-07

编者按:改写一段《存在主义心理咨询》68-77页的一个产后抑郁和可疑被害妄想的案例,致敬被压力压垮的学渣做题家。



真实性(authenticity)源于希腊语,是自我准备、自我奋斗的意思,真实的人(anthentes)原意是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后来引申为是能够主宰和掌控一切事物的人,拥有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认识心理咨询中的authenticit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authenticity】



真实的生活要求个体能够认清并坚守属于自己的生活,拒绝并放弃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个人过真实的生活必须清楚选择的含义,了解选择的后果,明确选择后果要承担的责任。真实的生活不随波逐流,不附庸风雅(海德格尔),更不会每天纠缠于做什么、不做什么的矛盾之中。


一个生活中真实世界中的人,按照自己的处事原则处理生活事件,他们能够按照人生规划和本真的想法行事。所以一个要想活在真实的世界中的人,必须能够面对自身的局限性,能够面对不可避免的失败,甚至死亡,必须能够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一切偶然因素。



以下分享一个案例:一个人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抑郁焦虑,失眠,觉得周围人要害她,不让周围人靠近,因此,被四周的人带去看精神科,她觉得四周人合谋要害她,因此更加被认为她有被害妄想,学校认为她需要休学养病,好好休息。但是她觉得自己没病。


她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学习好,但是现在却感觉自己很没用,而且这种没有的感觉似乎要伴随她的一生。她产生了深深的无助感。无论无助感从何而来,她周围人都劝她好好养病,是在说服她接受疾病的安排,这让她感到周围人在和疾病合谋,剥夺她学习的权利,她不愿放弃,要和命运斗争,努力学习好的想法支撑着她。


她努力学习,但周围人认为她大病该休息,这让她觉得她孤军奋战,因此更加身心俱疲。她感到,要摆脱目前的烦恼,必须学习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坚持。咨询中,咨询师要做的是让她明白坚持对她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命运抗争给她带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尊严。






在探索内心的过程中,无论多么糟糕,她始终认为学习很重要,这让她更加坚定,但是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她想得要困难得多。她的想法太简单美好,正因为想象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她幻灭,现实成了苦不堪言的折磨,她必须褪去幻想,面对平庸乏味的生活。


在认识到学习和科研必须付出艰辛的代价之后,她想过放弃或逃避,但她并不想为此放弃,尽管学得好比想象要难,她还是想要走科研这条路,这世界上没人能剥夺她学习的权利。她有权利也有能力学习以及走上科研这条路。


在过程中,她发现,要做科研不一定要绩点高、本科学校好,尽管她一直认为这是必须的,其实很多科研人员绩点并不高、甚至是专升本,她过去一直没意识到这些,她太过于专注梦想的幻灭、身体的不适、在很多没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她一直在纠缠医护人员和家人,希望通过与她们的抗争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让她浪费了更多时间,甚至降低了自己学习的愿望,直到人们暗示她不适合学习,生病了该休学去养病,她才意识到她热爱学习和科研,与此相比,其它没那么重要。



在找到authenticity之前,她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幻灭的现实,就是自己本科学校不好、绩点不高,这已经是无法挽回的现实,其次她找回初心,唤回喜欢科创的动机。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绩点低学校差,而是不愿意在自己最看重的事情上失败。


当发现人们误解她,她很痛苦,她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误解,习惯对命运失控。某种程度上,学习给她带来真实感,让她觉得自己可以掌控命运,正因如此,她才能在近乎崩溃时抓住最后理智,在别人都反抗把她想要学习好做科研作为人生唯一追求时,不顾一切反抗。


逐渐认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并不意味要放弃,而是体认到把某事物当作人生追求的时候,她要全心付出,即使疲惫不堪和失望,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面对挑战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感,让她有勇气克服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困难。



她的经历诠释了Jasper(一个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真实的生活的定义:

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能认识自我。人们常常把真正的生活误解为随心所欲,真实的生活意味个体要明确自己处境,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本人真实意愿前进。这不意味人生道路一帆风顺,只是告诉人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会感受到真实的生活。


本文改写自《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第68-77页所分享的案例,改案例提到的当事人是一名产后抑郁、过度关注孩子、不让别人接近孩子的母亲的心理治疗过程。本文将该案例中几个关键词代换为学习、读书压力。(手动狗头)




抑郁与焦虑 精神科亚文化观察

2021


【症状网络精选】

1. 抑郁焦虑还是双相,我究竟得了什么病? 

2. 关于抑郁症的诊疗,这些误区你了解吗?

3. 精神症状:与之共存?还是消灭它?

4. 解构对谈——症状与人

5. 抗抑郁药就是人造的安慰剂!?

6. 有病治病,没病适应

7. 心理咨询起到疗效的因素

8. 科普能够改善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吗

9.“这里痛那里痛”在“躯体化”之外的意义 

联合传播伙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