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在焦虑是什么焦虑?需不需要治? │ 文献导读

症状网络 症状网络 Symptoms Network 2024-05-28





存在焦虑是一种类型的焦虑,人们挣扎于去理解自己生命的焦虑。


//Existential anxiety


三联生活周刊:喜欢独处又迷恋信息,是年轻人的存在性焦虑

存在性焦虑:社交媒体是让我们摆脱孤独还是逃离自我?


导读文献:

https://www.choosingtherapy.com/existential-anxiety/

《存在的勇气》Tilich,第二章 存在、非存在与焦虑,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焦虑的历史分期。第三章:病理性焦虑。

Hurd, S. (2017, March). Existential anxiety: A curious and misunderstood illness that affects deep thinkers. Learning-Mi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learning-mind.com/existential-anxiety/

《主体的在世之在:宾斯万格研究》p138焦虑内疚与死亡


作者:一棵树








Paragraph   1



在本体论(ontology)谈论焦虑,存在主义心理学将焦虑(anxiety)由于“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而造成人的心理状态。焦虑并无确定的对象,或者用一句自相矛盾的话来说,焦虑的对象是对每一对象的否定。


焦虑与恐惧的区别在于,焦虑并无确定的对象,而恐惧有确定的对象,特定对象能够与人相遭遇,因此人总可对之做出某种反应。前者无具体对象,因为发出威胁的正是威胁本身即“非存在”。“焦虑”总力图转化为恐惧,但由于焦虑根植于“存在”之中,这种想通过转化来克服它的努力是徒劳的。



本文纲要


“焦虑”有两种:病理性的和存在性的。病理性焦虑(如神经症性质的焦虑)只是存在性焦虑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态,即自我未能把焦虑勇敢地承担起来的结果。



延伸阅读:保罗·蒂利希|焦虑的历史分期




Paragraph   2 病理性焦虑与存在焦虑


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 1886-1965)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这位德裔学者曾于1911年世界大战中任随军牧师,此后在马堡、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法兰克福等大学教授神学和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被解除大学教职,受尼布尔之邀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任教。后又任教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其主要著作有《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系统神学》、《文化神学》、《根基的动摇》、《永恒的现在》、《新的存在》等。保罗·蒂利希熟稔存在主义思想、精神分析理论等,他的学说观点无疑是一种终极关怀理论,对宗教、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深远。


什么焦虑是病理的?存在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区分


(1)病理性的焦虑:关于属于反常状态的“病理性焦虑”,蒂里希也结合人格理论和精神病学作了论述。罗洛梅指出,神经症患者的人格与健康人的人格的区别在于:

神经症患者对非存在之威胁更为敏感,焦虑更深,从而退守于一种固定的、有限的、不真实的自我肯定之中;而健康人的自我肯定虽然也有分裂,但却通过勇敢地应付恐惧的具体对象而远离了极端情况。

健康人通常意识不到蛰伏于自己人格深处的非存在和焦虑,他以比神经症患者更多的取向来调整他同现实的关系。在广度上优于面在强度上不及神经症患者。

健康人的自我肯定不脱离现实,也不固守于某一部分。

健康人在广度上占优势,但却缺乏强度,这种强度能使神经症患者富于创造性。

健康人的焦虑没有驱使他去构造想象的世界,肯定自己时并不脱离他在现实中碰到的那些部分;而这些部分还没有受到确定的限制。

健康人比神经症患者健康,其原因就在这里。


神经症患者需要治疗,只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与现实起了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他受到现实的伤害,现实持续地穿透了他自卫的城堡及其背后的想象世界。神经症患者那有限的、固定的自我肯定,既使他们免受一种难以忍受的焦虑的冲击,又通过使他与现实对抗并产生出另一种难以忍受的焦虑性冲击来毁灭他们。


病理性焦虑尽管具有创造性潜能,但是危险,这种病态和危险借由被纳入有深度和广度的“存在的勇气”之中,从而得到治愈。


(2)存在性的焦虑


罗洛梅(Rollo May)对于焦虑作出三种区分,基于“非存在”对于人在:1.本体上的自我肯定、2.道德上的自我肯定以及3.精神上的自我肯定的威胁。由于这些焦虑属于人的存在本身(“人之生也,与忧俱生”),而不属于心灵的反常状态,所以蒂里希称之为“存在性焦虑”。



词汇解释:


•存在:“存在”是生命,是绵延,是创造;而“非存在”就是包含在生命中的死亡,包含在绵延中的停顿,包含在创造中的毁灭。“存在”不是僵死抽象的同一,而是肯定自身的不断追求,是克服“非存在”的永恒斗争。


•非存在: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对“存在”的否定,对生命的瓦解。非存在不在别处,它就包含在“存在”本身之内并通过“存在”而显露出来。


•Existential anxiety is a type of anxiety encompassed by the struggle to understand your life. It can cause feelings of discontent, distress, and unease that can be hard to pinpoint, and it can be highly uncomfortable. Feeling existential dread can lead to all-encompassing doubt and deep questions about your purpose and your future.


•自我肯定:使每一存在物(包括人)成为其所是的那种肯定。如果此努力消失,存在物便不再能保其所是而趋于瓦解。这一努力是从“存在”那里获得支持的,因为“存在”就是使一切存在物存在起来的那种力量。所以,“自我肯定”也就是对“存在”本身的肯定。


•勇气: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焦虑的能力。




Paragraph   3 三种焦虑



焦虑的三种类型及对应阶段


第一类焦虑: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


死亡可以夺走生命,毁掉人的存在,因此被称为“非存在”的极端表现。“非存在”从字面来看即“不存在”或对存在的否定。由于“存在”(Being或Sein)除了“在”之外,还含有“是”、“有”等基本意思,所以说人受到“非存在”威胁,就不仅意味着他随时可能死去,而且还意味着他随时可能不再是他自身(例如一个舞蹈家可能由于偶然的事件而成为瘫痪者)。


显然,这种“非存在的威胁”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导致了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按蒂里希的解释,它是人的存在的组成部分。


庄子尝谓“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其意与此相通。称雄中原的曹操曾悲歌“人生几何”,曾慨叹“譬如朝露”,他虽常“慨当以慷”,却不免“忧思难忘”,他虽自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却又深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采菊东篱的陶潜纵然是“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但当他为“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而欣喜,仍不免为“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而忧伤。曹诗所言,乃死亡;陶诗所言,乃命运;曹操之“忧”,即蒂里希所谓“焦虑”;陶潜之“恐”,即蒂里希所谓“恐惧”。


蒂里希说,焦虑是从生存角度对非存在的意识,对非存在乃人自身存在之一部分的认识,它被体验为人自己的有限。恐惧与焦虑不同,因为它有确定的对象,人可以对之采取行动以克服它。焦虑却无确定的对象,它的对象是对每一对象之否定,是威胁本身而不是威胁之源,因为威胁之源乃是“非存在”,乃是“虚无”。


第二类焦虑: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


主要为“后悔”的焦虑。详见:终于快看懂“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s”以及在心理治疗的应用 │ 文献导读


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以及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从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常见的这样一些事例,如因羞愧懊悔而自杀,因良心谴责而发疯等等,不难理解第二类焦虑。自认该遭天打雷劈而不能自持,以及自觉愧对天理良心而精神分裂,分别是这种“非存在之威胁”的极端与常例,或曰绝对情况与相对情况,但二者都可使该主体不复为其自身。良心的审判或对罪过的焦虑,可以把人驱入自弃的境地,驱到对自身使命之失落所感到的绝望之中。


第三类焦虑: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


关于第三类焦虑,我们从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关于“空虚”、“无聊”、“多余人”、“没意思”以及“人生如梦”、“人生如寄”等等说法更常常见到。对空虚的焦虑,来自精神生活受到的非存在之威胁。“一种信念在外部事件或内部过程中坍塌,一个人被中止了对某一文化领域的创造性参与,感到在自己热烈肯定的某事上受到挫折,由于信仰的对象丧失意义而变得冷漠”,这些东西造成的对空虚的焦虑,“把人驱往无意义这一深渊”。然而,人的存在是不能脱离意义的,所以我们常说人的生活应该有意义。用蒂里希的话来说,“人的存在包括他与意义的联系。只是根据意义和价值来对实在(包括人的世界和人自身)加以理解和改造,人才成其为人。”


存在主义怎么看人生的意义 │ 文献导读



深入理解什么是存在的焦虑?

存在焦虑是一种围绕着对自己、生活以及你想从中得到什么的挣扎而产生的焦虑,它会引起不满、苦恼和不安的感觉,这些感觉很难确定,而且会让人非常不舒服。存在主义的恐惧会导致全方位的怀疑,以及对你的目标和未来的深刻质疑。


存在主义焦虑的一个特征不是仅仅有一种普遍的担忧或想法,而是更深入地思考并审视其意义。这种审视可能会变成对生命本身意义的焦虑,涉及日常生活的普通方面之外的情感和精神体验。


其根源有四个关键概念:死亡的必然性、无意义、孤独隔离、自由和责任。


终于快看懂“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s”以及在心理治疗的应用 │ 文献导读




Paragraph   4




存在焦虑与存在危机的区别:有无具体明确的可识别原因

存在主义焦虑通常感觉相当模糊和不具体。虽然存在焦虑确实有原因,但它的根源不是单一的事件或情况。


一个相关的概念是存在危机(existential crisis)包括质疑生命的意义和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更多了解存在危机:你“存在主义危机”了吗?


然而,存在危机往往有一个可识别的原因,可以发生在重大困难时期,如重大损失或创伤。存在危机发生在不同的时期。除了发生在失去亲人之后,它还可能发生在人生的重大转折期间,比如刚步入成年、失去亲人、面临空巢或退休。任何重大的生活转折都可能是一个高度焦虑和困惑的时期,通常与一个人的身份感有关。


存在主义焦虑的迹象对其他人来说并不总是可见的,而是内在的症状。从表面上看,经历存在主义焦虑的人可能看起来很平静、镇定。然而,在内部,他们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动荡。


可能正在经历存在焦虑的五个迹象包括:

1.挣扎感增加(例如难以做出决定)

2.痛苦的情绪,如绝望或后悔

3.从活动或人中退出

4.质疑长期持有的世界观、信仰、信念,包括但不限于宗教信仰

5.恐慌



存在焦虑带给我们的好处

存在主义焦虑并不总是会导致负面结果。事实上,这种斗争可以是积极的,并可能带来显著的好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的焦虑并面对他们的挣扎时,他们就能正确地看待他们的生活,发展一种方向感,接受他们的死亡,这样他们就能追求意义,创造一种目的感。


面对我们的存在主义焦虑有可能增加积极的体验,比如


1.自我意识(不只是我们的局限,还有我们的潜力和优势

2.成长和改变

3.自我实现(理解和发展我们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员的潜力)

4.充实而有意义

5.此在(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用心生活的能力,并与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意识互动,提供我们完整的存在和自我到我们完整的生活经验)


更多了解此在:什么是“此在”?



一些专家断言,存在主义焦虑可以缓解无聊,创造一种健康的紧张感,激励我们前进;事实上,抑郁的产生可能不是因为存在焦虑,而是因为缺乏它。没有这种焦虑,就没有挣扎和突破的潜力/动力。这种缺乏可能是无意义的最终形式。


更多了解存在主义的无聊:遭遇无聊:制造意义还是寻找意义


存在焦虑带给我们的坏处

不受抑制的存在性焦虑会带来心理健康风险。除了伴随焦虑的不适迹象和症状外,它并不总是会导致其他问题。然而,如果人们忽视他们的经历,否认它,或避免面对它,存在焦虑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存在焦虑的健康风险包括:


1.抑郁

2.焦虑

3.感情问题

4.不安全感

5.感觉没有意义,缺乏尝试事物或承担健康风险的动力

6.绝望

7.对生活深感沮丧

8.空虚

9.感觉不知所措

10.缺乏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在极端情况下,存在焦虑可能导致自杀。


五个触发存在焦虑的原因

存在焦虑可以来自常见的或意想不到的来源。重大的生活事件和不可感知的生活变化会刺激一个人重新思考他们的价值观、信仰和目标,让他们对生活的走向感到焦虑。


以下五件事会引发存在主义焦虑:


1. 至爱之死

2. 新的责任和重大的生活变化

3.变老

4. 失去一份工作或陷入一个你不喜欢的职业

5. 任何让你质疑生命意义的事情


十个应对存在焦虑的策略


1. 接受不确定性

很多存在主义焦虑来自于你的不确定性。考虑接受和拥抱生活中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不明确的元素。放松对控制的需求可以是一种解放的体验。


2. 反思焦虑的想法

找出那些你感觉不那么焦虑、更有活力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你如何创造更多这样的体验?你可能希望记录下你的情绪,并记录下当你感到焦虑时和不焦虑时你在做什么。


3.把你的大问题和烦恼分成小块

不要因为这些问题看起来令人生畏而逃避焦虑,而是要把它们分成小块直接面对。列出你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后,选择一个现在最困扰你的问题。把它单独写下来,并把它分成更小的部分。然后,你可以制定小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行动步骤来解决每一个问题。


4. 练习正念

正念可以帮助你积极地应对存在主义焦虑,让你专注于每一刻的生活,这样你就可以采取行动创造意义,而不是仅仅思考问题和担心你的选择会带来什么。


5. 写日记

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写下你当天经历的积极的事情。你可以把你生活中的人和环境也包括在内,你也可以为一些小事情表达感激之情,比如你院子里盛开的一朵漂亮的花,或者附近公园里孩子们玩耍的声音。通过这样做,你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既能暂时提升你的情绪,又能长期改善你对生活的看法。


6. 通过寻找挑战和刺激你的活动来找到心流状态

心流是一个来自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状态,你完全沉浸在你正在做的事情中,所有其他的想法、情绪和分心都消失了。当你处于心流状态时,你会留意你现在的时刻,而不是迷失在焦虑、消极的想法中。

心流发生在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又提供了适当的挑战的时候——没有困难到让你感到沮丧,也没有简单到让你感到无聊。尝试新的爱好和活动,让自己有机会发现新的激情,让你处于心流状态。这个过程本身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并有助于减少存在焦虑的无目的性。


7. 通过探索你的价值观来寻求成就感

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只有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采取行动,你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考虑做一个网上兴趣清单来更多地了解自己。其中很多都与职业选择和方向有关。你可能会找到一条与你的价值观相符的新职业道路,或者如果这是不可能的,你可能会发现导致志愿工作的激情,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如果你的主要担忧之一是生态焦虑,考虑一下你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价值观,并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做出一些支持积极变化的小改变。


8. 找出并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

我们都有独特的性格力量,如果有意地使用,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试着做一个优势调查来更多地了解你自己,你的优势,以及你每天如何利用它们与他人联系,创造有意义的生活。


9. 找到焦虑的积极面

存在主义焦虑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沉重,被压力和不安困住。不要让焦虑控制局面,试着把焦虑看作一种你可以用来做好事的动力。利用焦虑来完成简单的行为目标可以帮助你将消极转化为积极。


10. 与治疗师交谈

治疗师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和处理困扰他们的客户的存在主义问题。然而,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拥有创造积极改变的教育和经验。治疗师可能会认可你的焦虑,同时提供新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和你在其中的位置。


什么时候你需要为存在主义焦虑寻求专业帮助?

独自应对存在焦虑是有可能的。然而,有时候,积极地使用你的应对技巧并不足以帮助你度过难关。当你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无法应对存在主义焦虑时,可能是时候寻求专业帮助了。


以下这些迹象表明,是时候去看治疗师治疗你的存在主义焦虑了:


1.你的焦虑正在恶化,并开始影响你执行基本任务的能力

2.你不能再享受生活了

3.你越来越心烦意乱

4.你经常易怒或暴躁

5.你会感到疲惫不堪

6.你很难做决定,因为你担心潜在的结果

7.你越来越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或者你没有目标


存在性焦虑是一种普遍的人类体验。你不是一个人,其他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可能会提供有用的见解来帮助你度过难关。


存在性焦虑的治疗

唯一能减少存在主义焦虑的就是面对它,审视它,探索它,接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治疗师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克服焦虑,有几种类型的治疗师可以很好地帮助你。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咨询师/治疗师有良好的关系。


与治疗师合作可以有效地克服许多障碍,包括存在主义焦虑。当你的治疗师倾听你并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时,你就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经历,这样你就能知道自己想要改变什么,如何改变,并接受存在主义焦虑的其他方面,并与之共存。


一些特别适合帮助人们应对存在主义焦虑的治疗类型包括:

1.存在主义疗法

2.意义疗法

3.接受和承诺疗法(ACT)

4.认知行为疗法(CBT)


更多了解意义疗法:存在主义怎么看人生的意义


药物治疗

药物通常不会用于治疗存在性焦虑。然而,如果焦虑症状开始扰乱睡眠,妨碍人们工作或完成其他日常生活任务,有时会开抗抑郁药或苯二氮平类药物来恢复神经化学物质的正常水平,帮助人们放松。对一些人来说,药物可以产生必要的生理变化,这样他们就可以面对和克服存在主义焦虑。



存在性焦虑转向(病理性焦虑/神经症):勇气or绝望


保罗·蒂利希(1886-1965)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存在的勇气》完成于1952年,这是一本专论勇气的著作,作者认为“勇气”这一论题能揭示出人类的现代处境。通过对“勇气”进行本体论上的深入论析已远远超越伦理学的范畴,为我们带来对思考“存在”本身的全新意义。


了解Tillich的勇气:人为什么活着?读了《存在的勇气》你就知道


勇气是自我肯定,并带有”不顾“的性质,勇气是把对不可消除的存在性焦虑纳入自身后,仍能进行自我肯定的能力。面对非存在的威胁自然能够确认自己的勇气,就是存在的勇气。


对于普通常人来说,他凭借片面的勇气控制着那已习惯了的、令人恐惧的对象,但是当那他已适应的现实发生变化而威胁到他的勇气时,他的自我肯定就会变成神经症的。


如果这一情况发生了——这常常发生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自我肯定就变成病理性的。与变化、行将来临的事物的未知性质、未来的黑暗等相联系的危险,把常人变成一个既存秩序的狂热护卫者。有一种强力驱使他去保护这种秩序,正如神经症患者保护他的想象世界的城堡一样。他失去了向现实相对敞开的能力,他体验到焦虑的未知的深度。但如果他不能把他的焦虑纳入自我肯定之中,他的焦虑便转变为神经症。


这就是通常在一个时代结束时要出现大量神经症患者的原因所在。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存在性焦虑与神经性焦虑紧密交织在一起,以至于历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划开。


勇气把对非存在的焦虑纳入自身之中而抗拒绝望,另一选择是绝望。  


这一分析提供了理解病理性焦虑的钥匙。那些未能把焦虑勇敢地担当起来的人,靠遁入神经症而避免了极端的绝望。这种人仍在肯定自己,但只是在有限的水准上。神经症是一种通过回避存在来回避非存在的途径。


焦虑、宗教和医学:共同应对焦虑应当是一种合作关系


在解释人的存在的问题上,神学医学和哲学相互渗透融合,临时或制度化产生了多重合作形式。


牧师与医生均在应对焦虑,正如本体论分析表明,神经症性的焦虑是没有能力把人的存在性焦虑承担起来,所以心理治疗是把存在的勇气与自我承受存在性焦虑的力量结合起来。在这样做的时候,他可以成为对终极自我肯定有所帮助的人,因而也发挥着一种类似牧师的职能。


对与存在性焦虑与病理性焦虑的分析引出以下原则:

(1)存在性焦虑具有本体论的性质,它不可能被消除,而必须被纳入存在的勇气。

(2)病理性焦虑是自我未能承担焦虑的结果。

(3)病理性焦虑导致建立在有限、固定和不真实基础上的自我肯定,导致了对于这个基础的强制性保护。

(4)与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相联系的病理性焦虑产生出一种不真实的完美感;与对怀疑和无意义的焦虑相联系的病理性焦虑则产生一种不真实的确信感。

(5)病理性焦虑一旦被确诊,就是医药治疗的对象,而存在性焦虑是一种需要牧师帮助的对象,无论医学功能还是牧师功能,都不专属于从事该职业的人,牧师可以作为治疗者,医生也可当牧师,但是有些功能不应被混淆,行使这些功能的人也不应该越俎代庖,两者的目的都是要帮助人达到完满的自我。




Paragraph  End



勇气与【参与&个性化】


勇气是自我肯定,并带有”不顾“的性质,勇气是把对不可消除的非存在性焦虑纳入自身后,仍能进行自我肯定的能力。


“存在的勇气”,就是不顾非存在之威胁而进行的自我肯定。但这绝不是自我中心或自私自利,恰恰相反,只有超越自我,才能克服种种焦虑。在这方面,蒂里希表现出同萨特的重大区别。在谈到人的生命力时,他写道:“生命力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使人超越自己面又不失去自己。一个存在物超越自身的力量愈大,它所具有的生命力就愈强。”他尤其强调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依存性:“在与现实的每一接触中,都有着自我结构与世界结构的相互依存。”


存在的结构是自我与世界,相应的存在论原则也有两种对立的性质:个性化和参与。“倘若把勇气界定为存在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进行的自我肯定”,那么有两种肯定的方式:一种是“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另一种是“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


“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涉及到参与,有诸多表现形式:集体主义和半集体主义的,如僧侣团体;有新集体主义的,如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有民主顺从主义(conformism)的,如美式的哲学,“它把人作为他所属的整体的进步的一个部分,作为这个民族、整个人类的进步的一个部分。”


“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则涉及个性化。“勇气与个性化”考虑了作为自我而存在的自我肯定。这有近代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和当代存在主义等表现形式。尤其在对存在主义的讨论中,Tillich论述了诸多的文学和哲学文本。


勇气与超越


Tillich说,为了真正克服非存在,单单的参与或个性化都不足。必须转向存在自身,把存在的根基作为存在的勇气的源泉。而对于Tillich而言那就是宗教和信仰:“每一种存在的勇气都或明或暗的有着宗教根源,因为宗教正是那种被being-itself的力所控制的存在状态。”信仰是被存在-本身的力量所攫住时的存在状态。存在的勇气是一种信仰的表现。“产生绝望的勇气的那种信仰,就是对存在的力量的接受,即使这信仰还受制于非存在。”

存在的勇气植根于存在本身。要克服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只有“参与到永恒之中”,但为此“你必须被他接受,你必须已经接受了他对你的接受”。第三种也是当代最严重的一种焦虑,即对“无意义”的焦虑,蒂里希写道:“甚至在对意义的绝望中,存在也通过我们而肯定了自己。把无意义接受下来,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行为。这是一种信仰行为。”有勇气把怀疑和无意义纳入自身的信仰,乃是对存在的力量的体验,对非存在依赖于存在的体验,对接受的力量的体验。


唯有具备确信之勇气的人,才能从绝对精神上超越非存在,突破非存在的威胁。敢于承担起对无意义的焦虑的勇气,正是存在的勇气所能达到的边界。


参考文献:

Hurd, S. (2017, March). Existential anxiety: A curious and misunderstood illness that affects deep thinkers. Learning-Mi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learning-mind.com/existential-anxiety/


May, R. (1938). The discovery of being.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Seligman, L. (2006). Theorie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Ackerman, C.E. (2020, October). Existential therapy: Make your own meaning. Retrieved from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existential-therapy/


Andrews, M. (2016). The existential crisis. Behavioral Development Bulletin, 21(1): 104-109. Retrieved from https://psycnet.apa.org/fulltext/2016-29917-010.html


Burton, N. (2015, September). A philosophical cure for anxiety.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existential-therapy/


May, R. (1996). The meaning of anxiety (Revised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Price, M. (2011, November). Searching for Meaning.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onitor, 42(10):5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a.org/monitor/2011/11/meaning


Viktor Frankl Institute of Logotherapy. (n.d). Logo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viktorfranklinstitute.org/about-logotherapy/




作者:一棵树






联合传播


症状网络精神病学互动社区2周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