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课史”看张祖庆老师教学主张与实践变革

文/阿健 阿健老师说 2021-10-24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的祖庆老师,总是在变。一会儿从体重200斤的油腻大叔,变成150斤的帅气小哥;一会儿从学院的副院长,变成谷里书院的主人。

如今,在我捧着祖庆老师的新作《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阅读时,竟从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中,发现他的语文教学主张,也在发生着变化!
  
1.评价好课的标准变了
  
从之前将“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洒脱不羁、诗意盎然”作为好课的标准,变成了现在,以“真”为一堂好课的标准。祖庆老师在向简简单单教语文、返璞归真的方向转变,逐渐回归到了真正的语文学习本身。
  
好课,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眼中,就是祖庆老师以前认为的那样:行云流水、诗意盎然、耐人寻味、有趣好玩。我们曾经就是这样认为,没有多种教学手段的课,不是好课。
  
于是大家想方设法,在教学设计中,加些佐料、添些色彩。课堂上纷纷响起音乐、争先恐后地角色表演、忙不迭地开展小组合作……课堂上形式多样,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可此时,老师们却忘记了自己语文教师的身份,我们本应该踏踏实实抓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本该静心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行好文的啊!
  
不知几何起,老师们认为不展示一下自己,就证明不了自己的优秀。于是,纷纷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在课堂上大展才艺。有的激情朗诵,有的大展歌喉,还有的把自己变成了演说家……

精彩的表演震惊了四座,赢来了掌声,震撼了学生,也感动了自己……而台下的学生们,则成了欣赏节目的观众。
  
长此以往,浮躁了心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荒废了语文的习得,必是偏离了语文教学正确的航向。

张老师正是敏锐感受到了这一切,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并真诚地告诉我们:我们在意的形式的浮华并不重要,“真“,才是一节好课的新标准。
  
这里的”真“指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让我们都少一点花拳绣腿,少一点形式创新,多尝试上回归语文学习本体的好课,让语文课早日回复她纯粹、美丽的模样吧!
  
2.仿课的角度变了
  
从最初模仿名家、大家的形,逐渐变为“悟其神,探其道”,转变成今天的“学其格”,祖庆老师的仿课三部曲,揭示着他认知和思想上的巨大变化,他已探得了“把人做好,课自然会好的人生真谛。

是啊,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归根到底是人学,所以做好人、有好品,永远是我们做教师的第一要务!
  

平日听课之后,我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我上课用的是名师的教案,为什么还会有问题啊?”


我想说,你只仿了名师的教学设计框架,模仿了名师的点评语言,并没有完全明白这份教学设计的理念和用意,离其中的“神”还差得有些远。

  
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探讨和追究,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名师教学设计真正的价值,我们又怎么会从中获取营养,获得成长呢?

仿课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仿课的形,不去究其神,探其道。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名师的品格,这也是张老师,对我们最殷切的希望。
  

我曾经仿过祖庆老师的幻想小说读写结合课。自认为已经深入领会了老师的设计意图,前面的环节,轻松流畅。


但在学生们交流仿写片段时,我发现他们写得并不尽人意:不是情节高仿生活片段,就是想象得不切实际……评点后,效果也不尽理想,这让我在课后郁闷了很久。

  

后来,通过反思我发现,问题出在了写前的方法指导上。写之前,我没有给足条件支架,让学生得到仿写的明确方法。


即仿写的人物应该具备:遇到困难——说出口令——发明神器——克服困难——并保证现实生活中做不到。这是在预设和方法指导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啊!

  
教学设计是死的,但使用设计的教师是活的。普通教师与名师在知识、经验、能力、品格方面相差得不少,所以,同样教学设计的课,经常上出不同的效果。

而我们若想进步,就要持续不断地向名师深度学习,坚持不懈地积累与磨炼。
  
3.上课的形式变了
  
曾经受益于学校轻松、畅所欲言的氛围,张老师在磨课中飞速成长,他因此非常感恩相关的学校,感恩那段磨课的经历。
  

我也曾经历过磨课。一堂课,教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次一次地修改,试上,修改,重来……


磨课的过程痛苦又漫长。这磨课的每一天,哪里是在磨课?分别是在磨我的耐心与意志!那种感觉叫煎熬。

  

但是,在打磨的过程中,我收获到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展示完这堂课后,获得了掌声和自信。


但同时我会感觉,这一节节打磨光鲜的课,如同一种新的课型,总是孤独、闪亮地立在那里,与日常的语文课并无多大干系。

  
磨出的课如流星,光彩转瞬即逝,价值有限。当祖庆老师觉察到这一切时,他果断决定:不再磨课,改磨自己,开发新课程,痴迷上裸课。
  

请别误会,这里的“裸课”,不是裸着身子上的课,而是未经试教的公开课。你知道吗,上裸课对于老师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挑战与考验!


它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多种能力:设计、预测、应对、对学情的把控、自我反思能力等等。

  
上裸课的结果,不是成功,就是失败。成功了,肯定能给上课老师带来信心和高峰体验;失败了,没关系,至少可以提醒他人——此路不通,这也就成为了一种有价值的经验。
  
祖庆老师现在就是这样,把最好的、最坏的结果都想好,什么样的结果都坦然面对,越活越敞亮。
  
4.败课后的思考角度变了
  
从之前理直气壮地与人狡辩,找他人原因,到现在的静心思考,张老师开始反思自我了。 

祖庆老师从自己的败课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上课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要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立在课堂的正中央,以学情出发,协助学生学习和体验,要做报春者,俏也不争春。

公开课的精彩应该来自于学生,教师应该少一些幽默语言,少一些精彩导语,少一些出彩环节,像祖庆老师那样,要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朴素,越来越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身。 

败课,我想所有的老师都经历过,失败的过程和感受让人不堪回首。但不是所有的人,能够从自身找原因。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上完败课的老师,会埋怨学生的不回应、不配合,表达出对学生的不满和愤怒。 

但我觉得,不能一味沉浸在谴责学生的心境里不能自拔,换个角度思考,也许,我们就能找到失败的原因了。

可以问问自己:备课时考虑学情了吗?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是不是我们把问题设计得太难、不具体?或者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们为他们搭建支架了吗?降低难度了吗?调整应对策略了吗?成为他们的帮助者了吗?

我们主动调整了角度,向后退退,让孩子们走到课堂的正中央,成为他们的学习协助者,不断地帮助与鼓励他们时,孩子们一定会在课堂上获得成长,我们的课也会走向成功。其实,一堂课的成功,既是教师成就了学生,也是学生成就了老师。

5.期待内心的精神之变

从祖庆老师的变化中,我看到了一个大步走在人生路上,不惧风霜雨雪的勇者;发现了一个稳步行在教育教学路上,不断调整着方向,用生命去拥抱语文,诠释语文教学的智者!

尼采曾提出“精神三变”,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不断变化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者。期待着自己与有着自身成长需求的老师们,一起实现那来自于内心的精神之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