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泪的英雄——赵括和长平之战(上)

2016-11-03 ·橡树 流浪的橡树


微信朋友圈最流行什么?鸡汤。第一次对鸡汤认识,那时候还没微信,电脑。鸡汤主要是出版社熬制,专门灌小朋友们稀里糊涂。其中有本《上下五千年》,堪为用故事,神话和造假以及正能量合成的鸡汤经典门祖。


如今,熬鸡汤的更多了,出版、网站、企业乃至个人。


每日里,朋友们端着鸡汤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你不端两碗鸡汤礼尚往来,在朋友圈几乎就没法做人。咱们是聊历史。今天端一碗历史的粉汤去逛朋友圈,有点寒惨,凑合着,我们继续的,还是历史话题,一个多年前的战斗故事。故事的主教,是史上最委屈最失败的英雄。这位英雄,长得帅,死得惨。不仅死得惨,2000多年过去,还被人论为草包、弱智、狂妄、无能。



长平之战关于赵括突围的战场油画。


他是谁?赵括。


都知道司马迁,凡是个中国人掰历史,都习惯把《史记》顶在脑门上:劳资(劳动工资简称,少儿不学)读过《史记》,服不?


其实这也不是服不服气的问题,两千年前的地球自转比现在快。所以,坐在斗室里码历史赚稿费的司马迁,可能也有晕菜的时候。《史记》是本好书,但《史记》也是被机枪打成的蜂窝煤——到处都是窟窿。当资料学习,可以;当真理崇拜,弱知(非智)。


长平之战和赵括被冤枉的源头就源自《史记》。

 

长平之战历史书几乎采取的都是司马迁的记录。长平那地,司马迁去没去过。两说。和古希腊的历史比较,差距忒大。区别在于,古希腊以修昔底德为例,他是将军,甚至一方面统帅。同时,他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以及史学家。被现代史家引为信史予以高度评价的《伯罗奔尼撒战史》,其客观性,肯定是史记无法企及的。


这也是中国人的悲哀。赵氏孤儿的私仇被《史记》演绎成义烈,被袁腾飞非常抒情地挖苦和演绎了一把。《史记》号称无韵之离骚。这句很妙。这是对《史记》文学和抒情的高度表彰。


但,历史不纯粹是文学和抒情。

 

长平之战,先秦战国后期的两大军国,秦国和赵国的大决战。这两国当时在当时诸国,均以军事为主体,搞了先军治国并且取得成效的强国。区别在于,秦国有点类似希特勒,搞洗脑、愚民,在政治体制上,下了强大军国的功夫。赵国有点类似捷克,没事专门整改军事技术,著名的胡服骑射改革,就他们玩的,走的是技术强国的路线。


两国在诸多列国里脱颖,两国朝野官民都纷纷议论:秦赵之间,必有一战。


其余诸国吃瓜关注,偶尔,架秧子起哄。赵武灵王在芈月当太后的时候,亲自入秦当了一把间谍,考察秦国物产、人民、地形,制定出一个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大迂回灭秦大战的计划。可惜,这个足够震惊世界起码2000年的计划,因为赵武灵王挂了,没实现,更少有人领略当年这位赵武灵王之绝代风采。可惜了。


秦赵继续竞争。终于,赵国忍不住了。忍不住的原因,是秦国把赵国的兄弟国韩国给揍了,逼韩国把上党地区奉献秦国。上党是探入赵国庭院的红杏,落入虎狼秦国手里,对赵国意味什么?正好,赵王正愁,上党官民公投,一致认可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看到没有?那时候,就有公投了。虽然不是现代化的公投,但就那么个意思。


赵国野战军主力出发了,和秦军攻击上党的精锐王龁集团军在上党一带开始交战。赵军主将是廉颇。廉颇占了中国人尊老的便宜,算是战国十大名将之一。但,真要找这位先生最大的事迹,也就是他和蔺相如联手发明了成语负荆请罪,以及一出折子戏《将相和》。司马迁是非常崇拜蔺相如的。蔺相如则非常认可廉颇。所以《史记》里码字,多少也带了人情世故。


决战序幕拉开,赵军一部按照廉颇意图进行试探性进攻。但是,这部赵军被秦军统帅王龁干脆利索彻底的消灭。赵军一看,输得这么痛快?于是全体投票赞成廉颇,深沟壁垒,咱们防守,耗死这帮孙子。


上党靠赵国近,给养方便。秦军千里迢迢,张嘴喝西北风?廉颇自鸣得意。这消息传回邯郸,赵国邯郸,一票军事高人如乐毅,田单震惊了。


前面说了,秦国的军国主义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秦国的老乡们和柬埔寨的红色高棉差不多,劳动,训练,打仗,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赵国的军改,无非就是加大当时的高科技,用铁,多打几副马蹄铁。开展射箭全军大演武等等,赵国的老乡,喝酒,经商,谏政。该干嘛,干嘛。



      长平之战大致示意图


所以,当年的秦国国情,被廉颇这老小子忽视了。两三年一下来(参考《吕氏春秋》记载的时间),国力在战争的重要性就彰显了。赵国存粮就成问题。反之,廉颇准备耗死的秦军,每天络绎不绝都是秦国来的慰问团,好吃好喝,油光水滑。


赵国前线官兵看着秦国官兵嚼肉包子,自己短斤少两啃杂面窝头,憋屈了。后方大本营,大家也七嘴八舌。最后,乐毅,田单两位牛人在赵王问计的时候,终于推荐马服君二世赵括。


这里,应该要了解一下,赵括怎么当上马服君。赵括的爹赵奢,是赵国税务总局局长。在赵括少年,秦国进攻赵国阏与。廉颇、乐乘等军方都不愿意出兵,赵奢得知就对赵王进言:窄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非常提气,赵王大喜,得,赵奢,你当司令。


阏与,赵奢带着儿子赵括,指挥赵军野战秦军精锐,把秦军打得屁滚尿流,血流成河。


是役,赵奢名震天下,回国后,赵王即封马服君,世袭。后来,赵奢死后,马服君就传承给他的儿子赵括。再往后,再往后,他们这一大家子的后裔,都以称号姓马。这是老乡们马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史记》说赵括上任取代廉颇,是秦国的计策。这说法很不负责。当然,现在人营养好,脑子灵,有人就相信另外一个说法,赵括取代廉颇,是乐毅的强力推荐。我赞成后者。


乐毅是什么量级的角色?足够牛逼!


在当时,赵国乃至列国,敢于和秦军主力野战,并且一鼓作气打得秦军狼狈不堪的将领,也就是赵奢。而且,当时赵括在场。赵括在阏与大战里,和另外一位无名小校许历,是取得大战胜利的绝对重要的决策的策划和参与人。这些,秦赵两国军界人士都是非常清楚的。说秦国人不怕赵括?谁信?


再说阏与大战之前,赵奢率部攻打麦丘,赵括分析敌情,提出作战方案,不仅很快时间取胜,而且伤亡很小。赵王后来得知,赞赏不已。如此者者,乐毅这类狠角色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关键时刻,他举荐赵括,也不耽误后世诸葛孔明对乐毅的崇拜。


按照赵括参加麦丘战役和阏与大战的时间推算,参考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的日历考究,赵括挂帅前往长平,大概年龄应该在33岁——43岁左右。年富力强,充满斗志。

 

至于《列女传》传说赵括母亲找赵王,代子辞职。这个当故事看就好。《列女传》和《山海经》差不多。神话传说,不可以当科学。故事当历史,这个习惯是横店电视干的事情。咱们不干。


和《列女传》相反,赵母非常了解儿子的才华与品德。赵括挂帅,赵母即与赵括会商,以赵王厚赏,并且不分封手下来自污。后来,王翦灭楚国也玩这招。和王翦名利双收相反,赵括这次突如其来的自污,因挂帅到后来兵败身亡时间不长,真成了后人栽赃的要点。这点非常适合愤青史家的落井下石。

 

赵军优势是军事技术和战斗力的优势,秦国优势是政治上的战时经济体制的优势。两相比较,赵军最适合莫过于赵奢当年的战法,速战,决战。如廉颇这样的战法,把赵国甲天下的铁骑,摁在堡垒里每天啃窝头,和嚼肉包子,擅打阵战的秦军交手,只要不昧良心,都知道这是廉颇的错。


廉颇才是高级黑,漫不经心就打几个小败仗,顺势困守长平,耗尽赵国钱粮,甚至于赵国不仅军粮,连后方老乡们都在嚼半生不熟的窝头了。赵国不得不低声下气派使臣到处借粮食,然而未遂。赵括一到,老小子屁股一拍,走人。长平终于没让他在《史记》里身败名裂,没他的事了。


一晃,三年!等到赵括换将廉颇,他接到的,是一副烂摊子。


廉颇已经无意间配合秦国,把军事竞争全方位转换为秦赵两国的国力竞争。其时,赵军存粮不过三日。长平当地尚有廉颇以土装仓,瞒天过海耗日子的传说。面对三日粮,速战,是赵括唯一的选择。


于是,本来只是两军战役决战秦赵两国的长平会战,陡然间,变成两国你死我活的战略大决战。



 人性崇尚自由。加关注,关注历史,关注文艺。本号为原创公众号,感谢转载,但需注明源出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