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战,1979,中越战争检讨(下)

2016-12-25 橡树 流浪的橡树


开战,1979,中越战争的非专业检讨(下)



感谢关注和支持本文的朋友。很多朋友在公号回复了若干意见,还请在本文后面回复栏回复,便于回应、交流互动。


1979年的中越战争,发生不算久远。但是少有比较系统记述了中越两方参战官兵的英勇、顽强作战的全面纪实、检讨。尤其,关于这场战争的进程、成败、得失的客观评估。本号争取以抛砖引玉之恳切,引朋友们对这次战争的关注,思考。


《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到今天完成。这类纪实比较小众,还望各位朋友予以大力推荐、支持为谢。


本号才疏学浅,不到之处恳请方家见谅。如有参加该次战争的前辈,不吝赐教。不甚荣幸。



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系列》以开战、进攻、撤退三部分,分别独立成文,尽可能就笔者的知悉与判断,回顾那场比邻国之间的战争。本号将于即日起,分:

《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完成)

《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待续)《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待续)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



越南人不是白痴。越南人明白自己国力上的差距,当然也不可能主动越境对中国发起战争。然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在1978年和1979年之交,中国媒体有凭有据,图文并茂指责越军特工越境袭击中国边防,国内舆论和民族情绪为之涌动。


怎么回事?这些频繁发生的边境武装袭击和反袭击事件,按照军事逻辑分析,最大可能就是:越军高层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中越战争,需要摸清中国军在两国边境的主要部署和可能的攻击位置,甚至可能进攻的时间。


既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军方的中越1979年战争的战前分析,越南军高层当年同样可以知道这个分析,而且,因为苏越是友好军事盟国,前苏联的侦察卫星和情报系统会详细梳理中越边境情报,为越南军决策提供依据。中国大军压境,越南军高层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除却越南媒体强硬发声之外,中越边境的越军侦察部门自然要开始战区的现场军事侦察。


1978年秋冬开始,越南情报机构开始派出特工,对云南广西境内可能驻军和进攻的地区,进行密集侦察。没有高科技的高空侦察机,越南军队在侦察体系上,完全套用前苏联和内战时期的中国军队经验,会,且只会越境武装现场侦察,诸如搞点目测,抓点俘虏。这种非常不含蓄的粗鲁的军事侦察,在敌对国或者内战当然有效可行。然而,当时中越是正常邦交国。


如此不含蓄,越南军特工越境武装侦察,目的当然是担心重兵集结的中国军的入侵,做法上肯定违章国际法。荷枪实弹粗手粗脚进入他国,难免弄枪舞棒发生小规模实战。这种行为,往小说,是不懂法;往大说,当然就是侵略。



在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前、后,很多平民装束的越南军武装侦察人员实际参战。越南军的“人民战争”论导入这场战争,使得战争殃及和平居民。堪为这场战争的悲剧。


若干越南频繁武装入侵中国的直接证据,为中国军方发动战争冠名“对越自卫反击战”提供了依据。


可见,为了刺激越南军加大越境武装侦察密度,中国军有预谋在1978年和1979年之交,更加频繁在野战军部署的中越边境进行大区域的调动、演习。事实证明,这段时间,好奇的越南军武装特工不得已而自觉上当,越境频率加大。直到临战前夕,越南武装特工越境侦察,两军在中国境内发生武装冲突频率急速上升,有披露这类响枪响炮响地雷的冲突达到数以千次计。


中国报媒即刻发声表示,对越南军的武装侵略已经忍无可忍。习惯被号召抗美援越专业散步的中国人民,随即,各地次第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声讨越南“小霸”的散步。中国军民民族情绪空前高涨。


兵不厌诈。越南军有苦难言。


越南军武装侦察人员进入中国境内武装侦察,无疑,这就造成事实上的侵略,在舆论上为中国军提供了随时进攻的口实。虽然付出代价,越南军还是摸清了中国在广西、越南边境部署的野战军较为清晰的轮廓。越南军方认为,中越边境能够即刻投入战争的中国军队超过20个野战师,以及大致的可能攻击范围。


然而,中越1979年战争让很多关注者感到困惑:越南既然知道中国大军压境,战争一触即发。那么,越南军在整个越南北方六省,为什么仅部署1个主力师(316A)、1个二类师(第3师)、3个隶属越军经济建设局的农垦师(类似中国建设兵团),以及一个番号为325B师的空架子师?


当然,当时披露,中越战争中,大量的越南武装民兵、公安屯实际参战。这些参战队伍是什么性质的武装?大致有多强的战力?


中越战争的前夕,越南军在基本清楚中国军即将进攻态势下,自中越边境摆开为数不多的正规军,以及为数不详的业余武装。越南军似乎完全没有从柬埔寨和老挝调主力军应对的计划。实际上,到最后战争爆发,主要和中国军近60万野战军正面直接作战的越南正规军,也只有这几个师番号的部队。


难道越南军高层就这么自信?



集结中的中国军坦克。由此可见,越南北方战区地形复杂,坡度大,植被茂密,既影响大兵团运动、展开,也限制了坦克类近战重武器的射界。


1979中越战争毕竟是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级别的战争,而远不是一次攻城拔寨的战术战争或者一役定成败的战役战争。这要看两点,第一,外交;第二,军事。


在中苏交恶的背景下,越南为抗美战争,称前苏联赫鲁晓夫为“老大哥”,称中国红太阳为“老大姐”。越南在抗美战争中虽然得到老大哥老大姐几乎是争先恐后的军事、经济支援,但到1965年后,越共武装已经被美军特种战打得精疲力竭,几乎无力再战。


迫不得已,越共同意在前苏联国际关系框架内,由前苏联斡旋,开始和美国谈判。


越共初期以美军撤出越南作为和谈条件,此后要求美军声明停战作为和谈条件,再后要求以美军声明停止轰炸北越作为和谈的条件。等到筹备巴黎会议,越共只是请求美军事实上停止轰炸北越即可。这在“老大姐”看来,简直就是投降!而且,最关键是这次“投降”,美苏越三方居然非常阴险地抛开了自尊心破强的,自认世界共运领袖的“老大姐”。


在遭遇“小弟”冷落的同时,这次谈判,以北越共军大踏步让步为基础,在前苏联外交框架内进行。对应的是,“老大姐”正在高喊“世界革命中心由莫斯科转移北京”宣言。越南抗美战争,正是这个实现宣言的核心依据。在援助世界革命的大问题上,“老大姐”操碎了心,甚至不惜以输出共运作为国策。经过韩战和中苏论战进入1960年后,整个输出共运的大策略已经逐步由北上(日韩)改为南下(越南、柬埔寨、老挝等)。眼看“南下”革命进入高潮,然而,越南突然刹车。“老大姐”的革命南下大计立刻遭受巨大挫折。


由于冷落和由于禅精竭虑实践的世界革命一盘棋的棋盘突然被抽走,以世界革命领袖自居的“老大姐”如何愤怒至极,可想而知。


1968年4 月,范文同在越南发表接受和谈的声明后访问中国,专门就越美和谈向“老大姐”解释。周恩来在会晤中按捺不住怒火中烧,重复挖苦越南妥协和放弃胜利。尤其谴责越南不该和苏美打得火热,破坏世界革命进程。最后,周恩来声色俱厉,神来一笔:路德·金在4 月 4 日被暗杀,就在你们发表声明的第二天。如果你们的声明(指接受美越和谈的 声明)晚一两天发表,暗杀事件也许不会发生。


越美和谈和路德·金遇刺挂钩?范文同当时立刻晕菜。


其实周恩来这番话,倒也不算是离题万里去联系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件。这句话认真理解一下,不难发现“老大姐”确实是真心实意在下一盘世界反美的大棋。路德·金是一颗革命的棋子,越南也是一颗革命的棋子。这个角度过于刁钻,范文同当然看不到。不能理解也就必然了。


随后,1968年越美巴黎和谈的越方副代表黎德寿专程取道北京返越,和陈毅在机场会见,并通报巴黎和谈相关事项。陈毅再次重复周恩来的声色俱厉后,以近乎绝交的言辞表示:你们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了苏联修正主义提出的妥协和投降的建议。所以,中越两党和两国政府已经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这句话,被黎德寿原封不动带到河内,越南党政军高层为之哗然可想而知。



周恩来迎接黎笋(右二)和范文同(右三)。


当时,胡志明是越南精神领袖,处于多病晚年。实际军政领导人是黎笋。黎笋可谓越南罕见的干才,是非常典型的务实的民族主义者。在亲历越南独立和统一战争过程中,前苏联对越共的前倨后恭,中国对越共的前恭后倨后,颇有主见的黎笋,开始逐步调整越共外交率先于中苏,摆脱主义,走向务实。


在中苏的世界共运领袖和东南亚盟友的赛跑里,弱小的越南一时间成为中苏竞赛的裁判。越南从不拒绝中苏的任何支援,而中苏为拉拢越南也不断加大援助。中国在军援比不赢苏联,则在细到花露水和蚊帐,大到汽车、拖拉机等,对越南经济予以全面支援。也就靠着中苏支援,越南才得以在世界头号强国的压力下,把抗美战争坚持到最后而实现了统一。


然而,中国的支援附加了越南当小弟,承认北京是世界共运领袖的条件;前苏联的支援则立足与越南结盟。两相比较,无论对越南国策的干预,或者援助越南的实力,越南人毫不犹豫最终选择了苏联。


由于周恩来等过于干涉、抗议越美的巴黎和谈,督促越南抗美到底,黎笋等越南军政最高集团的民族自尊心反弹,1978年,越南狠揍“老大姐”一手一脚扶持起来的,确实也非常不成器的职业杀戮混蛋小兄弟红色高棉,标志了越南对中国“南下”革命策略的强烈抵触,以及联合苏联,和中国彻底决裂的决心。


远交近攻的精髓,越南也懂。当然,中苏越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这么简单。大致可以认为,越南在完成统一后,越南军政的独立的国家意识空前高涨。前苏联在认识这点上比较清楚。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剥离对越关系中的意识、主义和外交、主权。


既然下了和“老大姐”分道扬镳的决心,越南军政就会在外交和军事上重审考虑毗邻中国的北部地区的价值。这个地区,多山,多河,交通极为不便,气候多变复杂,经济非常落后。随着抗美战争结束和中越关系破裂,这个地区不仅丧失背靠中国的战略价值,而且直接暴露在中国军威胁之下。



中国军集结、运动中的坦克。由此可见,越南北方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交通不便,非常不适应机械化大兵团作战。事实上,也就是中越战争后,中国军的山地作战、特种作战才为职业军人们高度重视。


平心而论,我们审视这个地区的卫星地图,不难发现,越南军如果把这个地区作为国防核心云集重兵,那么,不仅大兵团不易调动、集结、展开,驻军连起码的补给都极端困难。反之,这个地区正对的中国境内,中国早就在抗美援越时代已经做了若干战备基础建设。野战军有相对完善的后勤保障。


假设越南军重兵非要在这个地区临战中国军,一旦发生战争,后勤此消彼长,国力悬殊过大,越南军非常容易被中国军一鼓作气而扫荡。


所以,在战略和战役层面分析,越南军不在北部六省重兵布放以预备中越战争,是非常正确的决策。后来战争进程观察,越南军主力虽然失地退却,但基本上面临强敌,没有出现成建制的被围歼。所以,临战前的越南军部署应该视为成功。


越南正规军建设虽然仿中、苏军制,但是越南军脱胎于游击队和武装民兵,其编制和火力配置更适合班、排、连、营四级的战术动作。受制于国力限制和“人民战争”论的影响,越南拥有编制繁杂的地方业余武装。比较出名的“公安屯”,则是一种类似“武工队”的武装单位。此外,还有省队(类似中国地级市武装基干民兵,一般为团单位)、县队(类似县乡两级武装基干民兵,一般为营、连单位)。紧急状态下,省队和县队也可以参加部分野战。


由此可以推断,北方六省地方部队大致6——7个省队(团),20——30个县队(营、连),合计兵力大致在3——4个师。



1979中越战争前期,中国军的半自动步枪在复杂山地的战术作战,显得非常被动。


1979年战争前后时期,中国军在班、排、连、营四级火力配置上,都远逊色越南正规军,甚至不如个别的越南业余武装。关于这个问题,在《开战,1979,中越战争检讨(上)》的读者里,有不少朋友在磋商交流里表示质疑。这里专门做较为详细的解释。


实际上,中国军的班配置56式冲锋枪3支、56式半自动步枪4支、56式班用轻机枪1挺。与之对应,越南军的班配置自动步枪或冲锋枪6支(AK47或56式冲锋枪)、班用轻机枪1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1具、B40/B41火箭筒1具。中国军连配置冲锋枪约30支左右、半自动步枪约40支左右、轻机枪9挺、40火箭筒6具。对应的越南军连配置自动步枪或冲锋枪70支左右、轻机枪9挺、重机枪2挺、美式M79型40榴弹发射器9具、B40/B41火箭筒9具。


两相对比,对于1979年中越战争的中国军基层作战单位在战术上屡屡吃亏,可以理解到,除却地形、单兵素质、指挥、后勤保障等等之外,临敌火力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限于篇幅,仅举列班、连两级(后面,在《进攻,1979,中越战争检讨》里,会有营、连、排的等战术实战再进分析),足以看出两军基础作战单位的火力悬殊。反之,在团一级以上,中国军则有坦克、重炮数量远超越军。这也是中国军后来在浅纵深、宽正面发起突袭的作战思想的基础。



越军一般每个步兵班编有1具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源自越战缴获南越军队的美援。这种榴弹发射器的射程为31-400米,使用M406高爆杀伤榴弹和M433破甲杀伤弹,还能发射霰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可每人带弹20-30发,可以游动射击,作为战术火力支援。精度好,每颗榴弹的威力相当于1颗手榴弹,榴弹破片杀伤半径达到5-7米,可以有效弥补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隙。


越南军在北方六省战区仅部署一个主力野战师作为战备值班部队,即号称“白颊鸟师”的第316师,这个师是3个步兵团,再加强炮兵1个团的7000余人的越军主力师。在对中国可能发动的战争部署上,这个师和另外一个次等的野战师,号称“金星师”的第3师。该师是3个步兵团(其中两个新建),再加强炮兵1个团的5000余人的越南主力师。基本上这2个师为机动支撑,贯穿于中越边境至凉山纵深的战备。


这两个师支撑的,则是密布在整个战区的各个火力点,哨位,游击队,特种作战小分队。而越南北方复杂的山地和喀斯特地形,正好利于这些为战役服务的战术小分队的藏兵、运动和发挥。更为便于越军的,是越南在后期主要正规军配置苏联军援。而大量的中国军援物资,用于北方六省的业余武装。更多的弹药、军火、粮食等战争物资均分散储备在北方六省复杂的地貌下的山洞里。


正是这些部署和客观地形、物资,使得整个中越战争中,越军的各个火力点,哨位,游击队,特种作战小分队均有自己独立的后勤保障,于是,他们得以广泛的展开四面游击、阻扰、破袭和特种战。这使得保守和不善应变的中国军中高级指挥官频繁乱指挥,致使非常多的英勇的热血士兵和底层军官不明不白伤亡。后来,我看到一篇记述文字,上书一位对越作战的高层将官大谈越军不是解放军对手,不如国民党军之类的豪言壮语,不禁喟叹。


1979年12月6日,中国军在数度演习、运动、集结惊扰越军预警之后,组建的两个战役突袭集群开始临战运动。


由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不含149师)在广西方向组成了东集群。由惯饮茅台、擅长武术著称的“名将”许世友担任最高指挥官。由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在云南方向组成了西集群。由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和有援越军事顾问经历的杨得志指挥。


此刻,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战前的事实。中国军战前情报主要依据侦察卫星和被越南驱逐的华侨。可能因为保证战争的正义,战前,尚未看到中国军哪怕一次以侦察机、侦察兵等,越境对战区实地侦察的记载。很显然,按照当时中国军参战主力军的装备和后勤保障,以及战区地形地貌限制,包括战争爆发和进程等等情况综合分析,这是一次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正面突袭战和反突袭特种作战的战争。正是战前侦察准备的欠缺,使得中越战争开战初期,中国军遭遇了巨大的伤亡。



中国军的152加榴炮阵地。这些重炮在1979中越战争中,承担了出色的火力支援、打击。


1979年12月6日晚9时到10时,东集群一部在越过中越界河红河后开始作战展开,由于新兵战术动作粗燥,不慎被越军边防所发现,两军早于预定总攻时间而开火。


1979年2月17日4时30分,两个突袭集群完成临战集结和展开后,中国军若干炮群开始大规模越境炮击,做火力准备。


战争开始。



1979中越战争是中国陆军首次大规模坦克投入实战。在坦步合同实战上,泛泛可陈。类似图中显示,因为这场非对称战争没有前线和后方,很多无战场经验的步兵(新兵)乘坐坦克在集结、运动中多次遭遇越南军游击,狙击。


中国军参战计有9个齐装满员的野战军,20军第58师。以及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另1个边防营、云南省军区4个边防团另3个边防营等地方部队。隶属两个集群直接指挥的炮1师、炮4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高炮72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多兵种部队,合计总兵近60万人。同时,不可思议的是,这场战争还调动了广西、云南两省的近百万武装民兵、支前民工,担负作战后勤保障——至今看来,全然不可思议。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中国军大致进攻态势和战区地势图


1979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这是事实上开战的声明。战争爆发,两国仍然是邦交国家,没断绝外交关系。在这样大规模的边境战争已经爆法的背景下,邦交不断,这自然就为战争注入浓厚的政治与外交的元素。


战后,关于中越战争的中国军的作战方针是: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于是,我们再审视越南军在战前的战区部署,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其实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两军各自实现自己的战役战术打法,在各自频道里,实现自己的作战目的一场非对称战争。


(长按识别添加本号,更多精彩原创与你分享)


人性崇尚自由。加关注,关注历史,关注文艺。本号为原创公众号,感谢转载,但需注明源出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