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珍宝岛到铁列克提,1969年

2018-01-18 橡树 流浪的橡树


娱乐解读:西安双十二

杨虎城将军被逮捕始末

黑色的羁押与暗杀——杨虎城将军最后时光

双十二,侧目一瞥张学良

鸣谢各位朋友对《流浪的橡树》原创的支持。

远征军系列连载中:

第一次远征军《中国远征军,出战国门》《临危赴难》血战同古(上)血战同古(中)血战同古(下)

腾冲会战系列《血战高黎贡山》《浴血来凤山》《腾冲涅槃》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断章

抗战,记住蒋经国

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刀——戴笠将军

翁达,黄埔四期的抗战名将

抗战战略魂——蒋方震

八岔岛,鲜为人知的知青们边疆保卫战

重庆的解放碑的故事——抗战往事钓沉

独立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

诗人穆旦,和他的抗战


铁列克提冲突事件中国军人殉国的纪念碑。


文革期间,普遍街坊好事者茶后饭余,流传一个似是而非的玩笑。


坊传,珍宝岛事件后,苏军若干机械师悍然入侵新疆,我军抵抗不及。危急之下,高层神定气闲,运筹帷幄——中国宣布,成功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苏军机械军团顿时灰飞烟灭——由于试爆原子弹是在中国境内进行,所以,苏联哑巴吃黄连。


传者绘声绘色,听者眉开眼笑。八大样板戏外,民间娱乐倒也是丰富多彩。


不过,这一庄严肃穆的娱乐模式,倒也流行直到现在——高层神定气闲,运筹帷幄,把美、日等当场“吓尿”的坊传,在网络随处可见,坚信不疑的人也是很多。


其实,所谓娱乐坊传虽然荒诞不经,但也可以由此侧见当年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外交、军事博弈的丝毫踪迹。


现在来看,珍宝岛事件后,苏军确实调整了战略方向,自东向西,在中苏边境线新疆段,大作文章。


只是,中苏交恶的这段往事,珍宝岛事件历来高调传播。人们注意到珍宝岛冲突,而不太注意和知道新疆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中苏边境冲突。


铁列克提冲突事件,便是新疆地区中苏边境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边境武装冲突事件。


多年以后,铁列克提冲突事件依然少为人知。


当然,也有很多资深军迷们喜欢专注这场中苏边境战术冲突事件。


铁列克提冲突事件虽然是一次规模不大的战术冲突。却和珍宝岛事件一样,同时对中苏外交、冷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政略、战略影响。


一般来说,关于铁列克提冲突事件在发生、进行、结束的军事角度上的论述,目前主要汇成两个观点。


一个是苏军报复伏击说。


主流媒体,以及网络泛见相关文章,绝多采信这一观点。


大家认为,苏军为珍宝岛事件,精心设伏报复,我军一支巡逻分队中伏,苦战三个小时,官兵全体牺牲。


主要责任追究,是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官僚保守,以及外交部在中苏协调问题和反应上,对军队的通报存在疏忽等等。


一个是中苏边境两军巡逻路线重叠冲突说。


这一说法非常小众,但是,这一说法得到当年新疆军区的参战老兵和资深军迷论述,


真相到底如何?


铁列克提冲突后,参战人员合影。


说到1969年8月13日的铁列克提冲突,首先,得知道,早在1969年3月,中苏已经在东北边境爆发了珍宝岛冲突。


珍宝岛冲突,中苏直接冲突参战部队,均是两国正规野战军,战斗战斗规模较小,烈度却很大。


当时,中苏直接参加冲突人数不多,但是,两国俱在珍宝岛后侧,部署了野战军相当规模的装甲集群、远程炮群,甚至战机群。


事件爆发后,很快冲突变为对峙。表面看似双方剑拔弩张,互相警惕。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冲突,不过是中苏“论战”淤积的政治分歧的相互怨恨的一次释放。


当时,国际共运风起云涌,对苏联“修正主义者”而言,可能也有对北京“南下”政略的牵制。


在世界冷战的大格局下,苏联与美国的竞争重点在欧洲而不是亚洲。所以,苏联明明在和美国摔跤的态势下,主动加码,激化中苏关系,看似非常弱智。


同样,中国要摆脱苏联影响,立足社会主义正宗,在筹划和运作共运“南下”的关键时刻,也是主动加码,和苏联百万机械化兵团对峙,也不算太明智。


其实,中苏高层都知道:一旦中苏冲突加剧,激化成两国战略冲突,这对中苏两国,都是非常不利和危险的局面。


所以,一场因为政治观点分歧激化的珍宝岛边境冲突,反而,使得中苏两国高层面对现实,开始冷静下来。


当然,一般的老百姓被各自的报纸感染,情绪激昂——须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下一盘大棋的王者的心思。


很快,双方在各自报纸愤怒的斥骂中,悄悄开始了密集的边境谈判。


中苏密集的边境谈判,标志中苏两国已经较为理性地把政治分歧激发的边境冲突,开始引向外交轨道解决。


但是,两国政治分歧和淤积的“论战”怨恨,依旧不时刺激着中苏边境谈判。


同时,双方低级别的边境谈判中,有限权限的谈判官员也无法即时决策谈判,沟通困难。


再加上双方为谁才是正统论战,在当时已经把话说绝,积怨太深。


所以,在外交轨道解决中苏边境冲突的谈判,断断续续,几无进展。


按照惯性,《真理报》和《人民日报》继续高调单挑。


《人民日报》果断使出绝招,在多篇评论中苏边境的文章里,高调展示了珍宝岛冲突中,中国缴获的一辆T-62型坦克。


T-62型坦克和中国官兵。


为了这辆由冰面沉没江底的T-62型坦克,在4月2日到5月2日持续一个月里,中国出动了海军青岛重潜水队,在野战军特种部队(当时编为特务连、侦察连)配合下,不惜血本抢捞。


苏军发现中国意图,自然想方设法予以阻扰。


苏军在坦克沉没的沿江,部署了大功率探照灯和红外线夜视。


随后,苏军以3挺14.5毫米机枪,包括苏军野战师属的远程火力152榴弹炮、240迫击炮,不分昼夜对中国军方打捞坦克,进行猛烈火力阻断。


炮袭多次越过传统的中苏分界线。


对苏军激烈反应,中方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在珍宝岛后侧,中国三个野战师属的重炮炮群并没有组织还击。


4月以后,中国军队再次调动六个炮兵营(85加农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三个高炮营进入珍宝岛战区加强戒备。


双方并没有发生炮战。


当然,苏军猛烈炮袭在后来,也逐步也约束在江心的坦克沉没处。表现出相对的克制。


等到5月2日,中国军队冒着苏军炮火前仆后继完成打捞作业,为此伤亡各30余人。


截止这天,中苏边境冲突,两军伤亡相当,实际上各有得失。


T-62型坦克打捞成功后,被火速送往北京“献俘”——铁板钉钉的苏修侵略的物证,世界舆论立刻为之哗然。


不仅T-62型坦克,冲突现场被击毙冲突双方最高军衔指挥者苏军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的照片,也被一并展示。


有图有真相。世界人民都相信。


于是,本来是双方互有伤亡和收获的边境冲突,隐隐然,变成了中国以弱抵强,在珍宝岛痛殴苏联入侵的单向“打教”。


西欧等媒体乐得顺手采访、转载、评论,一时之间,一大块奶油蛋糕抹得苏联嘴脸不是,欲诉无言,一塌糊涂。


自视甚高的勃列日涅夫为此恼怒。由苏联军队发迹的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军队支持者格列奇科元帅、崔可夫元帅等,同属苏联强硬派。


被世界舆论一激,他们恼怒之余,情绪几乎为之失控。苏联企图“手术式”打击北京的战略,就此出台。


北京人和莫斯科人,历来没有少打交道,他们太熟悉莫斯科的情绪了。


在一面边境谈判,一面声讨苏联的同时,周恩来亲自牵头,指导、制定了对东北边境的较为完备的国防预案。


在文革前对印度作战,以及后来的中苏边境冲突,周恩来是事实上的总负责人。而不是“林军神”,或者其他那位。


周恩来在军队拥有超过诸多元帅的绝对权威,却安然无恙,这也是一个文革历史有趣的现象。


东北边境的较为完备的国防预案非常庞大,并且很快就热火朝天地落地了。


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等战争动员下,全国很快进入临战状态。各大城市连续几年大搞地下坑道、人防工事。重要军工厂根据“山、散、洞”的原则,向大三线山区转移。军队训练重点转向“三打”(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三防”(防空袭、防原子、防化学)。“兵民是胜利之本”,是那时最时髦的口号。


预案介绍起来啰里啰嗦。简要概括就是:


一、在中苏、中蒙边境耗费巨资,抢修国防工事。尤其在蒙古俯冲一马平川辽西走廊和京畿方向,人造不少的“防坦克”山。


这些山,突兀在草原、戈壁——相比海带打航母,造山防坦克也是发明。直到现在,一马平川的当地,多有荒草萋萋的混凝土永备工事,以及此起彼伏防坦克土山。


此外,中国边境军民在中苏、中蒙边境方向的警备区域,重要交通地段,埋设了天文数字的防坦克地雷及其他地雷。


二、沈阳军区根据相关批示,迅速成立沈阳军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这个半军半民的集团,对外(包括对民间)主要任务是屯垦戍边,实则,他们是在边境实施戒备苏军装甲军团的前敌主力之一。


一旦战事发生,他们将配合边防军,第一批投入战场,成为配合沈阳军区主力作战的滞缓、消耗苏军机械化军团攻击的作战部队。


到1969年8月19日,铁列克提冲突爆发,中苏边境局势加剧紧张,该建设兵团组建六师为止,兵团职工总人数达到60万。


再加上边境民兵动员,沈阳军区除却正规野战军之外,在东北地区中苏、中蒙边境,动员的非军队编制的民兵和建设兵团“战士”,远超100万人。


这个人数,也含蓄表达了北京将“兑现”一贯的“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誓言。


在那个年代,远超100万人的人数,无论想在怎么去理解,都无疑对苏联是一种震慑。


此外,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腹地的民兵,也有较大数量的动员,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当地的人们,大多都有“枕戈待旦”的经历。


人民战争,就此深入人心。


三,中国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活动遍及全国,坊传,当时有1.5亿人以上,直接参加活动。


群众喊口号,群情激昂。新老沙皇被中国工农兵狂扁的漫画刷得漫山遍野,人民群众扬眉吐气。


在中苏密集进行边境谈判的同时,中苏、中蒙边界附近军民,也就此进入了战备状态。


北京把皮球踢到苏联人脚下——那之后,中国军队见好就收,开始约束、控制中苏边境的巡逻。稍微摩擦,中方也立刻退让。


我们不称霸,不侵略,就看你们怎么办。


珍宝岛冲突战事后的东北边防部队。


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苏联人傻眼了。


世界舆论都幸灾乐祸在说,苏联被中国单向“打教”了。甚至,连苏联“有限主权论”震慑下,一贯服服帖帖的东欧卫星国们,对中苏冲突也颇有微词。


此情此景,好面子的勃列日涅夫不找回场面,似乎无法向群情激昂的苏联群众和支持他的军队交代。


打吧,苏联冷战时期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不是远东。同时,中国首都北京和中苏边境线远东段,存在客观上的特殊的地理关系。


一旦中苏在这一区域的边境战术冲突不及时控制,那么,战术边境冲突极大概率会激变成中苏战略冲突。


如今,中国做了上百万军队和上百万的民兵的预备,一旦爆发中苏战略冲突,那就不是简单的几天可以解决的事情。


而且,一旦战事演变成中苏战略冲突,也不会再是中苏可以闭门谈判的事情。


珍宝岛边境摩擦宣传画。


两难之间,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军队支持者们还是咬牙决策,决定在中苏边境谈判进行中,对中国发起以牙还牙的边境战术摩擦。


不过,苏联绝不会选择中苏边境线远东段。这个地区和北京有着特殊的地理关系。风险太大。


于是,苏联选择了新疆的中苏边境段。


新疆广袤、辽阔的自然环境,是最适合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战场。


中苏边境西段,自沙俄、二战到中国内战以来,俄军、苏军长期经营,其军备交通、设施都很完善。


——对中国新疆军区而言,如是沈阳军区一般,要在漫长的中苏边境线面面俱到,无论装备、兵力、运输、后勤均是捉襟见肘。


这里距离北京遥远。


苏联解体,有资料认为,当时,苏联分析决策认为,即便万一战术冲突激变成战略冲突,莫斯科和北京也有相对的斡旋余地,风险较东北地区小了很多。


同时,边境苏联一方有国防铁路,距离边境线不到100公里。万一战事激化,调兵进出和后期支撑,对苏军也有优势。


珍宝岛边境冲突之后,中苏东北边境雷声大,雨点小,有惊无险。


中苏边境冲突最后的高潮,终于也就由珍宝岛,转移到了遥远的西方——中国新疆边境铁列克提。


(敬请关注铁列克提事件边境战事后续)

神仙打战——珍宝岛战事之前随谈

 珍宝岛战事,临战前的暗战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