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再看李鸿章,历史更沧桑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前言
本篇为历史杂文,设置95%部分可以阅读,全文6000字左右。属于基本免费阅读。 剩余如是阅读完毕,觉得可以支付,请支付。橡树问好朋友们。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切·格瓦拉,卡斯特罗兄弟书写辉煌事业的不朽的2B铅笔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武汉会战系列之波田支队详介——从半警半军的杂牌守备队到日军甲等师团

最新: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全境简述

从老街,谅山到高平: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解析

由兄弟,到仇敌——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起源

晚年李鸿章。


今天说李鸿章。


前几天我写了张之洞一篇,很多有留言询问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


再三思考,撰文如下:


李鸿章因行二,故合肥民间老乡称他李二先生。


他与张之洞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同样是洋务运动主要发起人和推手。因为教科书的原因,李鸿章在近代史上纯属网红级别的人物,知者甚多,所以,本篇文章仅仅说点不被人注意的往事。


传统历史定位,李二先生铁杆的大汉奸,卖国贼。


然而,随着近年史料解密、普及,人们看到了更立体的李二先生。


李二先生那些手创淮军,致力洋务,直到甲午战争之后,他为满清海军、外交操心,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间,以孤老疲病之躯,尽力与列强周旋。


满清裱糊匠的苦情形象跃然纸上,渐渐深入人心。


于是,如今媒体评论再说李二先生,理解和包容之间,诸多评论文章也多了一些当时名人对他的评语。


比如,当时日相伊藤博文点赞李二先生那句,更是家喻户晓: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相传,当年日本报纸视李二先生为满清王朝第一能臣,评价甚高: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这些既找不到出处,也无法证实其客观性的评论,往往会在人们急于纠偏历史思维的节点,引导人们顺势延伸一种非常美好的思维。


原来,历史真的不尽其然……


于是,当年世界各国美誉李二先生的故事,也就越来越多,多出了亚洲,多到了美洲、欧洲。


记不清那本国产出版物里,浑然记载了美国人对他的评价:


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


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


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


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评语一气呵成,读完评语,是不是有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回肠荡气?


遗憾。熟悉现在传媒文风的朋友们相信都清楚,这种句式,脱胎于英语语法,似真似假,排比罗列一旦抡开,层层推进,颇有排山倒海气势。


这种写作的效果,自然要让读者不由得不信。


这也是近几年网络上说历史名人的主题文章的惯用句式。


当然,近年来坊传对李二先生的最巅峰的褒美,还是借势与他同时代的德国海军大臣俾斯麦的那句流传极广的评语:


远东的俾斯麦


——同样,这也是找不到准确出处的评语。


这句评语不论我信不信,至少,将李二先生等同俾斯麦,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


深受晚清被动挨打的苦逼历史熏陶,喜欢在这段历史较真的朋友就特别愿意将李二先生比作俾斯麦并列,以晚清我们也出过铁腕的牛人而聊作安慰。


稍微一想,就是幽默。


甲午战争结束,李访问欧洲会晤俾斯麦。



俾斯麦何许人?


俾斯麦出身荣客贵族家庭,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在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任上,他领导普鲁士赢得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全胜。


此后,他推动德国统一,是德国统一后的首任总理


正是在俾斯麦执政期间,四分五裂的德国得以跃进发展,跻身世界一流强国。


——他既有铁血总理之称,更是德国进行现代文明改革的强力推动者,自然为德国近代史重量级人物。


年,俾斯推动德国的度设计和改革,不仅使德国受益,甚至对欧洲,对世界,都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现在世界各国颇为流行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制度,早期正是源自德国的俾斯麦改革。


可见,李二先生俾斯麦虽然作为时代,然而,如同乾隆与华盛顿也是同时代人一样,因为在史书里,起点不同,李二先生和俾斯麦根本无法在同一本史书里,并驾齐驱


这是历史留在中国十九世纪末期的最大的遗憾。


作为顶层人物,当时,李二先生确实控制满清顶层政治资源,是能够影响、左右满清王朝顶层重大决策的重磅人物。然而,这位看似了不起的重磅人物,却又对未来少有正面的影响。


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能力与责任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必然联系,便一直是历史演化的最根本的游戏规则。


当年,李二先生这般名不副其实,想想,也确实难堪。


当然,如果放弃力与责任这个底线,换一个角度,在国产传统、世俗的成王败寇的刁钻视角,辅以达尔文进化观再看李二先生,他的一生,荣华富贵,福荫子孙,确实时史上经典的、顶级的、辉煌的成功者。


一人两面,李二先生无疑是非常有趣的历史人物。



1847年,出身寒门的李二先生考中进士。


1861,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李二先由入湘军幕中主持机要开始,步步扎实,从编练庐州团练组织淮军,到平定太平天国在1868年任湖广总督,不到二十年间,他既由进士而步入帝国顶层。


李二先生这般发迹线路清晰,少有曲折。


而后,他再江总督、湖广总督而直隶总督,由协办大学士到北洋通商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实为近300年的满清官场罕见。


查阅清史即可发现,李二先生不仅是满清一朝所有汉臣任职最高的一人,同时,也是实权在握的汉臣第一人。


这份在满清朝廷混人生的本事,李二先生相比金庸小说里的韦小宝,端是毫不逊色。


因此,在我看来,李二先生如是在近代史闹得最有出息的动静,可能还是他在满清王朝创造的当官奇迹。


——李二先生办洋务,办北洋海、陆军等政绩,其实不提也罢。


洋务运动,是史书和现在人们评论李二先生的重点。


显然,历史给出答案,仅凭清廷和洋务大臣们信奉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八个字,洋务运动由兴起,就注定必然失败的结果。


这场满清末期轰轰烈烈的闹剧,对清廷和包括李二先生等洋务大臣们而言,固然是一次尝试。然而,国家也好,民众也罢,在这场数十年的闹剧中枉自折腾岁月,终究在甲午战争留下更大的遗憾。


一个人,又有几个几十年?


所以,当时,也只有像李二先生这般高居庙堂的牛人看得清局势,才可以在操盘那场关系帝国国运的洋务运动中,将"自强"的洋务运动,转向为"求富"的洋务运动。


现在看来,洋务运动也好,李二先生也罢,实则与推动中国近代化、现代化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自强"的洋务运动转向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浑如把戏,满清既没有为之自强,也没有为之致富。


当然,唯有李二先生等湘淮洋务权臣例外。


在洋务运动中,自兴办上海洋枪三局开始,李二先生主持督办、兴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以及更多近、现代化企业。


洋务群臣里面,他操办的实业最多,遍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行业,眼花缭乱。


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新式工厂。


当然,像李二先生这般捏一副好牌的聪明人,自然有自己办洋务的心得和套路。


当时,在李二先生麾下的洋务实业,模式多多,却又万变不离其中:


不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便是商为官用、官商一体


于是,中国自鸦片战争被大炮轰开国门开始,期间经历内乱、内战,列强入侵,最终,满清上下终于看透、明白了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家形态。


改革,众望所归。


然而,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千年未有之大契机的改革运动,却又在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展开,预备迎接现代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曙光的关键时刻,为李二先生这批洋务运动名人们误导,带进了泥淖。


就这么简单的二选一,洋务运动即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一场难得的改革尚未开始,便已哑火。


李二先生这批洋务运动名人们启动的洋务运动,推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为官用、官商一体,事实上断绝了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东渐,中国本该迎接的希望。


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李二们左手捏官印,在衙门发计划下命令。右手则操作企业制造、销劣质产品后,闷声数钱。


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李二这批洋务运动名人们在洋务运动期间,收入暴增,吃香喝辣。


追随他们的各路心腹商人,同样发财致富,顶戴花翎。


洋务运动借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为官用、官商一体,最终使得西方工业文明文明的生态,由登陆满清开创,即受到致命的污染。



客观而言,洋务运动极为有限地发展的垄断性民族工业,不过是李二为了圈钱养兵而筹办的官场游戏。


洋务运动终究与西方工业文明文明东渐全无关系。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为官用、官商一体贯穿的洋务运动中,李二这批洋务运动名人们操控官府和洋务衙门严密控制企业资金、生产、供需、技术。


既无市场竞争,冗员废材充斥其间,久而久之,李二先生等洋务名臣们固然可以发家致富,然而,为洋务运动吹泡沫吹出来的北洋海、陆军,却为此终于吃了苦头。


当时,按照李二先生垄断的洋务实业运营设计,在世界排名第九,远东排名第一的北洋舰队需用燃料、军火、维修等业务,均由指定国内洋务企业承接。


如无李二先生亲笔批条,北洋舰队关系训练,甚至作战所需要的的优质煤炭,根本无法得到本该保障北洋舰队的开滦煤矿的供应。


开滦煤矿,这个名为海军保障燃料用煤的煤矿,为洋务运动主要项目之一,自然也是李二先生及其兄弟们的私家摇钱树。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开滦煤矿自然不会保障北洋舰队用煤。


煤炭匮缺,便是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一败涂地的原因之一。


此外,兴办民族工业之外,洋务运动推动江淮商帮崛起,培育了江浙最早的民族资本。


不过,在洋务衙门庇护下,真正在洋务运动赚钱盈利的民族资本,实则也是背靠李二先生等洋务名臣,深度介入其主导的洋务运动,在与民争利中闷声发财,索取富贵而已。


这是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与生俱来,就在洋务运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为官用、官商一体的环境里,养成了顺从官府权力的习惯。


学而优则仕,继而实现由寒门而豪门,李鸿章可谓传统市井价值最认可的赢家。


其实,洋务运动无论对满清帝国,或者对中国那段历史而言,均是没什么正面价值的一场满清的官府经济游戏。


换言之,洋务运动可能没有太大的正面的历史价值。


无论满清、民国,中国只要有了充分认识,需要发展民族工业、商业,只要开放市场,几乎随时都可以进行。


然而,洋务运动率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始洋务运动了,民族工业、商业在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里落地了,与满清国情、官情融为一体了,于是,民族工业、商业终于与满清衙门搅浑不清,演变成官商不分的官僚资本。


洋务运动致使工、商业变得畸形,很难校正。


李二先生在当年洋务运动,凭借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为官用、官商一体的套路,自己赚钱虽然心满意足,可惜,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终究是让被耽误的整整三十年。


洋务运动三十年间,世界各国发展日新月异。


其中,日本在这三十年里完成明治维新,绝尘而去。


当然,换在清廷的视角,这倒也是李二先生鞠躬尽瘁为清廷当裱糊匠,裱糊、延绵满清国祚的三十年。


慈禧发自肺腑去盛赞李二先生再造玄黄,确实非常应该。


只是,清廷延祚三十年,对满清民众而言,毫无关系,毫无价值。


延祚三十年使得清廷受益,就李二先生裱糊匠本人而言,在这三十年,他顺势发财,终于使老李家赚得泼天的富贵。


洋务运动之前,李二先生父、祖辈是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


等到洋务运动之后,李二先生发家致富,已然登顶清廷富贵榜,升级为首屈一指的钟鸣鼎食的大户。


长江杂谈:流浪的橡树备用号,欢迎添加。


由温饱小康之家而爆发晋级豪门,李二先生及其儿孙,可谓名不虚传的人生赢家。


显然,洋务运动虽然对国家、民众没有太大的意义,然而,洋务运动终究成就了李二先生等人发家致富。


在传统、世俗的角度去看,发家致富,当然是一种成功。


不过,李二先生取得娇妻美妾、公侯万代这般的成功,无非仿佛韦小宝,庸俗附带滑头,确实没什么人文价值和励志价值。


在古代当官,最讲究什么?


自然是养好脾气,闷声发财。


所以,和韦小宝在《鹿鼎记》四面讨好类似,李二先生同样颇有心得: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李二先生这句亲笔书写的升官发财秘诀,可谓厚黑学、菜根谈等鸡汤界大师们至今犹在啧啧品味的经典。


正是靠着官场养成的内春功的官场真本事,李二先生既能够望风使舵缓和朝廷政敌矛盾,在风云突变时刻,更能够带伤签署《马关条约》,以及再庚子国变之后,北上北京,甘愿背负骂名而与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终结洋务运动,自然终结了李二先生发财之路。


——目前,史书少有对李二先生资财作出评估的记载。


遥想李二先生当年,在洋务运动赚钱发财,家产富可敌国,合肥李家由此开枝散叶全世界,确实让人唏嘘。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访美。


1900年,清廷西逃,东南互保。


由此,中国的近代史确实再次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李二先生的身上。


这时的李二先生年过古稀,已经不是早年红眼杀降,关门赚钱的李二先生。


在电影《走向共和》里,有李二先生准备去北京谈判前的一个桥段,说得清楚。


电影里,梁启超拜见暮年李二先生,希望借李二先生之名发动革命。


梁启超言:


目前局势,大人有上、中、下三策可以选择,乱世出英雄,晚生为大人计,摆脱朝廷,当拥两广自立,而后挥军北上,为亚洲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国


李二先生问道:那,谁来做那个新皇帝啊?


梁启超回道:光绪可做皇帝,大人可当总统。


李二先生喃喃而语:谋反呐?


历史给出答案,李鸿章即便富贵至极,却没有为亚洲创建一个君主立宪国的本事。


他选择了奉诏进京的下策。


这一剧情出自电影,但是,东南互保运动时期,史料记载,如梁启超、孙中山等思变志士和欧美列强,确实曾经把中国改良的希望寄托在了李二先生的身上。


可惜,荣华至极,富贵落袋,这时的李鸿章全心自保富贵,断然无法接受任何风险,涉身改良了。


——谋反,不仅可能掉脑袋,而且可能要掉荣华富贵。


史书记载,李鸿章在北上途中无限唏嘘:


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


吾尚有几年?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


这番唏嘘,不难看清,李鸿章像似为庚子国变而感伤,实则更像似一位暮气沉沉的爆发富家翁。


在弥留之际,他打起最后的精神,恋恋不舍的,无非看着身边的子女,看着这一辈子挣来的大院、牛马、田地、银牌,患得患失,而又无限伤感……

文章主题基本结束,剩余一点感慨。有闲有钱,不妨1元支持。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95%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