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缩小版的顿巴斯战场的态势与方向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6-17


俄乌战争综述系列: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俄乌战争观察系列:

俄乌战争全境观察:哈尔科夫攻势和黑海航道的底线

俄乌战争观察:五月,俄乌攻略全镜推演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的胜利日阅兵的信号

俄乌战争观察:澳门赌场与俄乌战场比较说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的逻辑和俄国的“投降”

俄乌战争观察:马里乌波尔的战争变局

俄乌战争观察:泛谈俄乌战争对中、美、俄的影响

俄乌战争观察:粮食、黑海航线和继续缩小的顿巴斯战场

俄乌战争观察:从红利曼到北顿涅茨克,一个“缩小版顿巴斯战场”正在形成


顿巴斯战场,俄军“Gvozdika”自行火炮。


2022年5月30日,俄乌战争持续第96天。


这两天偶感风寒,胆战心惊处关门闭户,盖上厚被,哆嗦祈愿……


老天悯人,今早起来,虽然身体疲倦,精神欠佳,但是好在风寒退却。于是翻阅微信和开机查看后台,看到并感念诸君微信、后台留言,于是继续分析、综述俄乌战争。


今天讲述的核心,依然是俄乌战争的核心战场顿巴斯战场。


文前,解释一下:


我写俄乌战争综述和观察系列,基于温和、理性、技术和友谊的底线。


每天写作,需要查证诸多战报、新闻、态势图和卫星图,然后耐心分析、推演、作文。


我的文章多以分析、推演为主,朋友们可以全文随意截取百度,绝少细微类同。


当然,也可截取经常看的其他类似文章,不妨参考。


在嫁接洗稿为主题的网络时代,文章叙述为辅,为点缀,文章以分析、推演为主,这是我的写作较为辛苦与麻烦的本质原因。


我非在意名利者,却是非常爱好自己羽毛,因此还望朋友看完,无论认同与否,同样能够基于温和、理性、技术和友谊的底线,有所理解、交流。


但凡背离这个底线,无论写作、交流,都很麻烦。


希望得到朋友们的理解和认同,遥祝新周顺利。


打扰诸君,言归正传:


从五月中旬以来,我在下列多篇文章里面分析、推演了顿巴斯战场可能的走势,认为俄军受前期战况困窘、进展缓慢、兵力不足、兵源紧张等等不利因素影响,将会继续收拢战线、集中兵力。


最终,俄军可能将俄乌战争规划在新的乌东及顿巴斯战场、黑海沿岸战场。


战事走向大同小异。


(请重点参考如下文章:


俄乌战争观察:战争的逻辑和俄国的“投降”

俄乌战争观察:马里乌波尔的战争变局

俄乌战争观察:泛谈俄乌战争对中、美、俄的影响

俄乌战争观察:粮食、黑海航线和继续缩小的顿巴斯战场


不过,回顾俄乌战争初期至今进程,颇感这场战争在战略面上确不高明,甚至颇有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


最初,俄军在北线分路围攻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等地,在东线围攻哈尔科夫,从伊久姆和顿涅茨克合围顿巴斯战场,闪击并占领赫尔松进攻尼古拉耶夫,奔袭围攻马里乌波,摆出全面灭国大战阵势,气贯河山。


可惜,现实非常骨感。


2、3月间,俄军作战效果全如鲜衣怒马、口嚼海参的国足男队大战越南队。


战至4月,俄军攻势全面受挫。


这时,俄军高层对“特别军事行动”战略有了相对理性的调整,较为果断地放弃了基辅、切尔尼戈夫及苏梅等北线战场,集中兵力,收缩战线,将主要作战方向转移到了乌东及顿巴斯战场、乌克兰南方的黑海及亚速海沿岸战场。


而后,俄国外交和军队宣称俄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作战。


当时,俄国外交高调宣称俄军必须成功、必须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作战的战略目标:


即完全“解放”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控制乌克兰南方黑海及亚速海沿岸地区,打通从顿巴斯地区往克里米亚,甚至往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陆桥……


还是可惜,实战近二月,俄军进展非常有限。


截止5月30日,俄军在俄乌战争包括10位将军在内,伤亡官兵超过3万,损失坦克1349辆、装甲战车3282辆、火炮系统643套、防空系统93套、飞机207架、直升机174架……


俄军消耗极为惨重,后续战事确属堪忧。


显然,如是参考俄军在4月、5月攻势消耗、战果、进展,俄军要坚持完成俄国外交声称的“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作战的战略目标,确属艰难,且近乎难以实现。


为此,俄军理性决策,只得继续收拢战线、缩小战场,驱动俄乌战争进入混合战争模式,在相对浑浊、模糊的态势下,维持乌东及顿巴斯战场的攻势作战。


(具体诸多理由我在前面多篇文章有所阐述,读友可以翻阅前文参考,本文不作赘述。)


2022年5月28日,俄军经过10余日攻势作战,既在伊久姆方向发起牵制性攻势的同时,加强其南北集群兵力,在顿巴斯战场相继占领了南线波帕斯纳、北线红利曼等两个要点。


就此,俄军在理论上对乌军顿巴斯防区的南线、北线各得一个突破点,因而对乌东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地区形成了钳击态势。


这里,仅是态势,尚不是战果。


相对应这个态势,简中网络广泛流行的,将俄军夺得南线波帕斯纳、北线红利曼等两个要点,即视为俄军取得顿巴斯大捷的热文,可能更像网络小说。


我在《从红利曼到北顿涅茨克,一个“缩小版顿巴斯战场”正在形成》专门分析顿巴斯战场态势。


文章认为,俄军在没有明显增加兵力的前提下,继续在顿巴斯战场维持攻势作战,并且夺得了波帕斯纳、红利曼等战役要点,对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地区形成了南北对进、钳击合围的态势,实为俄军在战略上对顿巴斯战场的又一次战略调整。


如图1系列所示:


(图1-1)战争初期,俄军对乌克兰全面进攻态势图。


(图1-2)俄军在“第二阶段”作战的乌克兰南方、乌东及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图1-3)5月16日《俄乌战争观察:战争的逻辑和俄国的“投降”预判、推演的5月下旬的俄军调整、压缩顿巴斯战场的区域图。


(图1-3)目前顿巴斯战场实战态势图。


俄军在俄乌战争的战略目标连续降低、缩小,战略路线清晰可见。


战端开启至今,俄军为何持续持续调整战略目标、转移作战方向、压缩战场规模?


站在不同角度,即可得到各类合情合理、花花绿绿的解释。


不过,最标准的答案,只能藏在实战和如图1系列的地图的战场事实和战争逻辑里面。


即俄军受兵力不足,装备不足,以及作战进展不如预期等影响,既要坚持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第二阶段目标,就只能继续收拢战线、缩小战场,以便己方集中兵力,重点出击。


现在,俄军已经通过5月中旬以来的作战,在波帕斯纳、锡韦尔斯克、红利曼、赖西昌斯克和北顿涅茨克地区,形成规模更小的顿巴斯战场。


这将是俄军设定的俄乌战争的主战场。


这个“缩小版的顿巴斯战场”,将承载俄军“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作战”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


首先,假定俄军在后期战事得以顺利进行。


俄军最大程度集中兵力在波帕斯纳和红利曼方向南北对进,以求截断乌军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集群后勤线,最终合围、占领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地区。


就此,俄军完成“解放”卢甘斯克,有了在专属己方频道,宣布取得了“特别军事行动”的胜利。


而后,俄军将在卢甘斯克地区全面转入防御态势,逐步完成俄乌战争的收官作战。


其次,假定俄军在后期战事进展迟缓,继续形成相持、相耗态势。


这样,就算战场态势不太理想,俄军已经完成了俄乌战争的战略调整,压缩乌东及顿巴斯战场规模,即可在顿巴斯地区及赫尔松、扎波罗热南部地区等实际控制地转入防御态势,进行最低限度的持久战、消耗战。


相比俄军早期的针对乌克兰全境战略、针对顿巴斯全境战略,俄军在持久战、消耗战形成战场崩盘风险概率大大降低。


无疑,俄军新的“缩小版顿巴斯战场”的战略显得务实、聪明。


鉴于2022年3月4日俄军占领扎波罗热核电厂,当日即火速与美军互建热线,可知俄美军方及外交实际必然在桌面下,就俄乌战争焦点问题必然进行着密切接触。


此后,当俄乌战争核心战场离开基辅转向顿巴斯地区,北约、美军在乌东及顿巴斯战场以高科技战争资源助战乌克兰和军援乌克兰,都有所保留。


如上等等情况,也可看作美军从利己战略出发,为以持久战、消耗战长期放血俄国,同时减低俄乌战争升级风险,应该也认同了在“缩小版顿巴斯战场”将俄乌战争继续下去。


美军不想速胜,俄军不能速胜。


因此,至少短期之内,网络沸传美国将以“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等远程打击武器军援乌克兰,可能不会变为现实。


——比较幽默的是,虽然美国大概率不会向乌军援助“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但是,在最近几天的简中网络,基本已经“代美国决策”,将“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近日援助”了乌克兰……


因此加上热血、口号,就是一篇高流量的网络热文。


然而,很少有人发现,美国是否向乌军援助“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实则正是美国对俄乌战争的一个战略信号。


就像美国援助乌克兰90门M777榴弹炮,以及北约及欧美多国援助乌克兰榴弹炮,总数不到200门,相比俄军在顿巴斯的每一个战役方向,都会配置榴弹炮约500门甚至更多,火箭炮80门甚至更多,以及俄军战机、直升机火力联合作战,乌军火力弱势非常明显。


这也是很多挺乌朋友写了、看了激情文章,信誓旦旦声称乌军能够很快反攻、决胜俄军,而我至今尤持保留态度的根本原因。


现代战争,科技与火力是决定战争的根本前提。


好在,乌军还占有科技高地的优势。


(参考: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得到美军提供的战术通讯系统,事实上在桌面下纳入了美军全球战略系统,能够最大效率优化、整合己方战力,堪堪与俄军形成相持、相耗战局。


然而,当俄乌战争转入阵地战、战线对峙态势,乌军失去以高科技作战在巷战、近战、机动战争取优势的机会,俄军远程火力优势陡然凸显,使得乌军在顿巴斯战场陷入被俄军自70公里以外距离实施火力覆盖,无策应对的窘境。


大规模的欧美军援的远程打击武器和地面突击武器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


看似,乌军在顿巴斯战场显得岌岌可危。


(相关分析在《俄乌战争观察:粮食、黑海航线和继续缩小的顿巴斯战场》等往期文章,请参考阅读)


"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主要由M270火箭炮的一组六联装定向器、M1083系列5吨级中型(6×6)战术车辆底盘、火控系统和自动装填装置组成,为美军现役最强火箭炮系统,在纳入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及智能数字控制远程打击系统,能够根据弹种不同,射程在数公里至300余公里区间,对目标予以精确打击,威力超过俄军同类火箭炮。


5月27日,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以远程炮火精确打击俄军一个前敌指挥所,指挥部约20多名俄军官遭遇袭击,伤亡不明。这是乌军在顿巴斯战场次数不多的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战例。同日,乌军在战机掩护下,向赫尔松地区俄军发起战术性攻势,有限破坏了俄军的防御体系。


5月27日,俄军第104空突团空降突击营的营长亚历山大·多西亚加耶夫中校被乌军远程炮火袭击阵亡。这是乌军在顿巴斯战场次数不多的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战例。


然而,乌军自有乌军的优势,俄军5月底在顿巴斯战场形成的局部优势,极难在短期之内转为真正的战役胜利。


自2015年以来,乌军在北约国家及美军顾问指导下,重点营建顿巴斯地区国防工事,进行军队改革、整编,已然将第聂伯罗、巴甫洛格勒、斯拉维扬斯克、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建设成有着东西走向近乎250公里纵深的、乌克兰目前最大的对俄国的防御体系。


其中,位于这个体系最东端的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战场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


目前,乌军仅在这个局部战区,即部署有国民警卫队第4旅、第17独立坦克旅、第111国防旅、第118国防旅、第79空中突击旅等主力部队约3万余人。


综合兵力、地域、后勤、装备等等战场数据,以及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的乌军兵力,都是5倍优于马里乌波尔乌军。


同时,乌军驻防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能够得到乌军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群的支撑,继而也可以源源不断接受来自乌西及利沃夫地区生力军和新武器的供应。


显然,仅就双方投入战场数据比较而言,俄军想要拿下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就已经远比攻克马里乌波尔更难。


此外,以机械化战争作战的俄军想要拿下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还存在机械化战争的战略上的困难。


即俄军必须遵循机械化战争逻辑,必须要完成三条占领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的军事前提(如下图(图2)所示):


其一,俄军必须能够组织足够兵力、火力形成南北两个突击集群,从波帕斯纳、红利曼方向实施对进,真正完成对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的合围。


说实话,在高科技战争时代,缺乏空中突击、精确打击配合,仅以地面推进,钳击合围目标,行动纯属掩耳盗铃,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纯属非常“土冒”的作战计划。


好在,乌军在顿巴斯战场仅仅受到美军有限的高科技作战支持,同时处于火力、兵力弱势,因而俄军看似尚有冒险求胜的机会。


但是,考虑美军对顿巴斯乌军的高科技作战存在极大的变数,北约及欧美多国军援乌军的力度同样也存在极大的变数,因此,俄军如无速战速胜可能,即要面对战场巨变,陷入苦战。


5月底,俄军花费血本勉强夺得了缩小版的顿巴斯战场的主动,必然不会冲动决策,冒险速战。


俄军在波帕斯纳、红利曼两个方向没有太大动静,这也意味缩小版顿巴斯战场会继续处在相对平衡的态势。


其二,俄军如要合围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还必须从伊久姆方向发起攻击,在战役上牵制斯拉维扬斯克、巴甫洛格勒等乌军。


5月30日,俄军持续往乌克兰东北苏梅边境调动部队。


5月30日,乌军声称,俄空降部队第76空突师一个排偷袭利沃夫被歼灭。


目前,在空中力量、导弹、机械化远程打击武器、重型突击武器等等方面,乌军远不如俄军。


然而,乌克兰实施总动员、源源不断得到西方国家军援,乌军常规部队数量激增,作战部队和人数已经超过俄军。


乌军在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及战术通讯系统支持下,能够进行网络中心行动,以单兵便携武器实施分散式、扁平化的主动防御型作战,有效克制俄军机动集群进行野战、城市巷战等等。


这令俄军十分头痛。


自基辅攻势、马里乌波尔攻防战及顿巴斯战场,俄军每每遇到乌军发起这类作战,损兵折将之外,除却收拢兵力,以空中火力、远程火力予以压制、反制乌军,就再无有效战法可以反制。


即便在俄军为设定“压缩版顿巴斯战场”发起多处攻势同时,截止5月29日晚间,乌军在俄军兵力较弱,处于防御态势的赫尔松及扎波罗热战线发起攻势,即以缺乏地面突击火力和远程火力的情况下,仅以少量战机掩护,以连、排级战术群实施分散作战。


俄军应对无策,被乌军平推8-10公里。


其中,乌军在赫尔松地区的别列斯拉夫方向进行反攻,推进9公里,击碎俄军刚刚设定的第三道防线。


俄军稍微“结硬寨,打呆仗”,防线却如此不堪一击,制空权更是形同虚设,最后,还是依靠收缩战线,靠着强大炮火压制,挡住了乌军攻势。


可见,现在的俄军,离开其重炮和导弹,几乎不会打仗了。



(图2)红利曼、波帕斯纳及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区域的“缩小版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因此,俄军如要从伊久姆方向发起牵制性作战,就会忌惮乌军以扁平化、分散式作战反制,其作战范围必然为俄军远程火力覆盖范围确定,出动兵力和作战规模有限,无法完全牵制斯拉维扬斯克乌军对乌东地区的策应。


不过,综合最新战报,俄军在南线德河左岸地区、东北苏梅方向、白俄罗斯边境地区、甚至往利沃夫地区,都有相应的带有明显震慑和牵制意味的军事行动。


5月30日,俄军仅以第76空突师第104团的一个排兵力,全无逻辑地偷袭乌克兰西部军事要地利沃夫。


战果毫无意外,俄军遭到全歼。


这一战事与白俄罗斯对乌克兰组建野战指挥部的性质类似,应该为俄军对乌克兰的牵制性军事行动。


其三,在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这个缩小版的顿巴斯战场,俄军如要继续维持战场优势和攻击态势,就必须组织精锐集群打掉锡韦尔斯克,完全截断斯拉维扬斯克对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的策应和后勤。


打掉锡韦尔斯克,说起简单。


然而实战却并非如此。


显然,俄军在顿巴斯的作战主要为机械化作战,必须要遵循机械化作战的基本原则,即作战部队必须依靠铁路、公路及其他硬化道路进行机动、展开,不能冒险在阡陌纵横的黑土莽原越野乱撞。


6月,乌东地区多阴、多雨,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


尤其锡韦尔斯克,扼制数条铁路、公路,城市周边多是黏性极强的黑土农田、荒原,不宜坦克、装甲车机动。乌军在2015年夺回锡韦尔斯克,即依靠城区修建大量永备工事。


锡韦尔斯克城市不大,地处平原,却势同要塞,易守难攻,实为军事外行极难注意。


就“缩小版顿巴斯战场”态势而言,俄军如无法截断截断斯拉维扬斯克对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地区的策应和后勤,那么,未来的顿巴斯战争将大概率继续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因此,综上分析可见,无论战场环境、气候、后勤、交通、路况和双方兵力投入、预备队,以及战场必须的作战条件、战略等等,都限制了俄军无法在短期之内,在缩水、打折的“顿巴斯战场”,取得突破性战果。


各位司令官,本文综述结束。


还望三点一转,我很感谢。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感谢三点一转及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5月30日晚22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