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漫说冬季战争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俄乌战争观察:“核列车”的段子和赫尔松反击战
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俄乌战争观察:核威慑的句号和克里姆林宫的隐忍
俄乌战争观察:解说赫尔松战场和扎波罗热战场
俄乌战争观察:十月,解说战争的节奏和新方向

(图1)2022年10月13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乌军声称,在10月12日-13日之间,俄军对乌克兰全域进行了32次导弹、无人机、直升机袭击,乌军击落了俄军4架直升机和26架无人机。同时,乌军也向俄国别尔哥罗德市区发起了远火袭击。

2022年10月13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32天。

这里重申一下,我仅就俄乌战争态势、进程进行分析、推演、综述。

非常荣幸能够与朋友、读友进行理性温和的交流。但是,谨请过路朋友留言自重。

从9月21日实施“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到9月30日公开宣布吞并正式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占领地区,再到10月10日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攻击,克里姆林宫可谓昏招叠发,自居窘境。

12日,联合国大会召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参会国家对俄国“公投入俄”进行投票,最终,以美、英、乌等143个国家投支持票,俄、白俄等5个国家投反对票,印度等35个国家投弃权票,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未进行投票,通过了一项否决俄国公然宣布吞并乌克兰顿涅茨克等四州地区的决议。

这份决议实属最后定性俄乌战争的一份国际法文件,加速了俄国“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的彻底破产,对俄乌战争有三点直接影响:

一,乌克兰可以合法地向俄国占领的顿涅茨克等四州地区继续进行解放战争。

二,北约、美国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可以合法地支援乌克兰的解放战争。

三,俄国失去“将用一切力量和手段保卫”新吞并地区的合法理由。

同日,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等11国总统也发表联合声明,认为俄国无差别轰炸乌克兰行为已经构成战争罪,“要求俄立即停止对平民目标的攻击”,“将竭尽全力将犯下如今罪行的人绳之以法”。

同时,11国总统联合声明对“俄代表公开威胁要使用核武器”表示不可接受。

就此,可以肯定克里姆林宫的“公投入俄”、“核威慑”、无差别全面轰炸乌克兰等战略,已经全面失败。

10月13日,美国继续投石已经落在水中的俄国,声称“俄实施核威胁表明莫斯科不仅是华盛顿的对手,也是世界的对手”。

显然,乌克兰再次得到了最好的“政治战机”。

坦克机动受到冻融影响。

10月,俄军向赫尔松战场部署的重型武器。

不过,乌克兰将在10月-11月转入冬季,气候将使乌军短暂失去军事上的战机。

乌克兰在10月中旬已经临近冬季,气温将降至-5°С到+3°C之间,受湿冷天气和冻融作用影响,乌克兰野外地面处于无法干燥、冰冻状态,遍地泥泞翻浆,正常道路交通也是受到较大影响,路况极差,极不利于大兵团军队机动及发起攻势。

可以预测,现在俄乌双方的战略的部署、调整,必然会围绕冬季作战进行。

受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决定,对俄乌双方而言,高科技作战和后勤保障将是决定俄乌战争的冬季战争走向的两个要点。

显然,乌克兰方面得到北约、美国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支持,明显抢夺了这两个要点。

乌克兰主要依靠西方援助物资、武器及其他后勤保障,得到战术通讯系统支持及被纳入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已经在俄乌战争中趋向强大,形成不俗的战斗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贴牌轻装美军”。

显然,乌军能够继续得到强大的物资后勤保障,得到北约及美军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装备了诸如先进的夜视仪等装备,更能够在昼短夜长的冬季,继续编组地面战术分队联合远程炮火实施分散式作战,以及实施常规化地面突击作战。

因而,如要评估冬季对乌军的影响,可能多在湿冷气候及冻融作用塑造的地形、路况方面。

湿冷气候及冻融作用将较大影响战场交通、路况。

这时,乌军作战分队在泥泞道路出击,极难组织轻型火炮或者迫击炮进行近距离支援。同时,乌军绝对的王牌战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在湿冷天气和冻融作用的恶劣环境下,也难以快速机动。

此外,乌军在野外作战必须的通讯设备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乌军应该不会在己方战力受到较大影响的自然环境下冒险发起攻势。

当然,在10月-11月期间,天气变化对俄乌战争的三个主战场的影响还是各不相同。

相比交通及路况较好的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在地势低洼,溪流纵横,路况较差的尔松战场实为最不适合乌军发起攻势的战场。

——这也是我在此前的《俄乌战争观察:解说赫尔松战场和扎波罗热战场》《俄乌战争观察:十月,解说战争的节奏和新方向》等多篇文章里,推演认为乌军在近期不会选择尔松战场作为地面主攻方向的理由之一。

可是,如是到了2022年12月以后,或者2023年1、2月份,第聂伯河下游低洼湿地、溪流、湿地完全封冻,那么,乌军也就有了机动反攻赫尔松战场的条件。

关于俄乌战争的冬季战争,在网络上有很多军迷想当然引用俄军(苏军)冬季战败拿破仑、希特勒等战史,认为俄军擅长冬季作战,并且预判俄军如果组织“动员兵”到位,即可高呼乌拉发起冬季攻势,一战推平乌克兰。

然而,现实与这类网络“横店神剧”猜想完全相反,俄军将在俄乌战争的冬季之战中迎来战争最大的风险。

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在俄乌战场的俄军,既无当年库图佐夫统帅的近代俄军,可以仅凭俄国农民提供粮秣补充保障后勤那样轻松。又无得到美国在二战提供“租借法案”物资源源不断援助的保障。

如今,作为一支加强升级版机械化军队,俄军战场消耗极大,后勤负担极重,同时赫尔松战场的后勤线漫长且受乌军远程火力威胁。

如此分析,可见俄军更像当年的法军、德军,更容易在冬季面临乌军以卫国战争在主场发起高科技“降维攻势”和酷寒袭击的双重打击。

可以推测,这个冬季,赫尔松俄军后勤线及后勤保障如有所闪失,那么,俄军即可能在赫尔松战场遭遇无法挽回的崩溃性的战场灾难。

俄军基于机械化战争的多重防御阵地体系。在现代战争,这类老款部署,如被高空拍照,实为乌军远程精确打击提供点杀的“靶子”。

当然,如是战场转移到交通条件更好的顿巴斯战场或者扎波罗热战场,在冬季到来以后,在正面对峙的态势下,俄军同样会遇到比乌军更大的冬季困难。

乌军有着优厚的后勤补充,有北约及英美军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因而可以将攻击部队部署,相对宽阔战线,以轻型作战分队实施地面分散式作战,协同远火精确打击,择点突击俄军。

然而,俄军却没有这个条件。

俄军作为一支庞大的机械化军队,往来突击,都需要动用各型笨重武器和装备。

现在,俄乌战争的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和赫尔松战场都是基本形成了对峙、消耗态势。

在这个态势下,俄军处于高科技作战洼地,至今依然没有在军事上找到反制乌军“烟头攻势”的战法。

无奈之下,为对抗乌军远程火力精确打击,俄军只得沿袭机械化战争的战法,用狂轰滥炸和地面突击,予以对抗。

从文前图1可见,为对抗作战效率极高,消耗物资极少的乌军的远程精确打击,俄军只能以更多的弹药为代价,实施低效率的狂轰滥炸,勉力维持战场平衡。

然而,俄军在以狂轰滥炸的机械化战法无法对抗乌军精确打击之时,只能组织机械化战术集群,冒险脱离阵地,主动突击、驱逐乌军远程攻击部队。

俄军这类作战,与战争初期俄军动辄以机械化集团摆开几十公里的长蛇阵、以营级作战群发起机械化集团冲锋不同。

战争初期,俄军以炮火狂轰滥炸协同机械化集群出击,虽然屡遭重创,战损极大,但也可以依靠火力、兵力的体量和数量优势,实现一定的战役目标。

现在,俄军武器消耗极大,同时也深知机械化集群再如何庞大,遭遇尖端武器截杀,无非徒送牺牲。因此,俄军在基本全面转入防御态势情况下,偶尔发起地面突击,主要是以坦克、装甲车组成的战术集群,欲图以此反击、驱逐乌军远程火力,缓解被动挨打局势。

这类俄军战术集群脱离阵地,全无火力优势,又无高效火力掩护,因而很容易被美军战术通讯系统高效统筹的乌军远近火力列为目标,逐一点杀。

在网络上频繁可见的俄乌战争视频,其中诸如数辆俄军坦克、装甲车行进荒原、公路、田野、丛林之间,突然遭到毁灭打击的视频,几乎都是这类作战的结果。

纯粹的“降维猎杀”。

这就是信息化、智能化作战对机械化军队的典范战斗。

这是俄军在俄乌战争遭到极大战损、伤亡以来,兵力火力已经不再具有开展初期优势的情况下,也无法找到有效战法对抗乌军远程精确打击的情况下,必须面对的现实。

就现代战争的冬季作战必然受到后勤保障和高科技作战影响这个前提来看,俄军现在面对的这些现实问题,将会在这个冬季继续恶化。

众所周知,俄军投入在俄乌战争的庞大的机械化军队,装备了大量自行火炮、坦克、装甲车、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这些重型设备看似威武雄壮,实则在高科技战争中不仅消耗极大,正常机动、日常保养更是需要大量的电子零件、电气部件、专用油料等等保障。

在全面遭遇西方世界制裁的情况下,受冬季的雨雪、冰霜、冻土、低温、云雾、白昼时间更短等等自然影响,俄军先进的机械化设备、飞机、无人机等等在冬季作战效率势必大幅降低;俄军官兵受冬季防寒物资匮缺,地面部队缺乏夜视设备等等限制,单兵战斗力也会大幅下落。

综上所述,可见俄军在俄乌战争的冬季之战既有后勤保障之深忧,又无高科技作战优势,因而,如此态势发展下去,俄军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绝无在冬季发起攻势完成翻盘的可能。


望朋友能够阅后三点一转,支持鼓励橡树坚持后续。

2022年10月13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