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三八线的来历……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11-22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9月9日)

塔山系列文集(1、2、3、4)

南宋抗蒙最后一战,血战凌霄城,宋人最后之骨气……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从天而降的“威尼斯商人”…… 

中国驻印军反攻密支那79年纪:抗战胜利的曙光投在密支那…… 

9月3日,中国抗战的光荣终点……

俄乌战争外篇:满洲里战役和韩光第上将殉国……

王甲本将军殉国79年纪: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

俄乌战争观察外篇:张鼓峰之战与喀秋莎之歌……

俄乌战争观察:“烟头攻势”,指向塞瓦斯托波尔造船厂


俄国在2022年10月遭遇哈尔科夫-利曼反击战惨败之后,克里姆林宫心慌之下,祭出“部分动公投入俄”“核威慑”等三大战略。


其中,我分析认为克里姆林宫如要践行“核威慑”战略并非简单、直接地用在实战,而是有着如下多种复杂选项:


其一,否决和推诿国际核武协议,在俄国境内重启核试验、核武器军演。


其二,炮制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


第三,通过伊朗和朝鲜外溢“核风险”。

一年过去,克里姆林宫践行“核威慑”战略确实没有超越这个框架。

俄乌战争硝烟袅袅飘向远东,再看朝鲜对战争应策也是扑朔迷离……

那么,朝鲜会成为克里姆林宫外溢“核威慑”的一个主要窗口吗?

不得而知。

这样,回望二战结束至朝鲜战争爆发前夜,苏联与英美在欧洲“降下铁幕”,开起冷战,全面对峙斗法,却处心积虑为保全欧洲安全将热战引向亚洲及远东地区等等往事,尤其深感万里之外的战争阴霾之压抑和威胁。

现在,观察俄乌战争胶着、消耗和持久战态势,我等平民无法明了全球大国和政治强人们隐在桌面下的国际政治的走向和游戏规则,也就唯有转身历史,对比往事,思考端倪。

今天文章,漫说“三八线”往事。

“三八线”,家喻户晓,这条长约248公里军事分界线横亘朝鲜半岛北纬38度附近,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既有特殊、重要、现实的政治、军事意义,更是定格了冷战历史、世界格局、国际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国家与民族之文化流向和爱恨情仇等等。

简言之,“三八线”既一段历史,直至今天,同样也微妙并深刻地影响全球。


那么,“三八线”来由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1895年,随着甲午战争惨败,清廷势力黯然息影朝鲜半岛。


这样,日本势力深度和全面地进入朝鲜半岛。然而,日本尚未消化“朝鲜战果”,几乎同时,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升格驻朝机构和人员为标志,积极介入朝鲜半岛,扶持本土势力,并且。


俄人东渐,日本心惊。


1895年10月,日本人精心策划“乙未事变”,杀死闵妃,驱逐朝鲜“亲俄势力”,扶持成立亲日朝鲜政府,意图全境控制朝鲜。这时,沙俄毫不手软,派兵百余人冲破日本浪人围堵,武装接应朝鲜国主李熙撤退沙俄驻朝使馆。


次年2月,日俄几番外交试探,俄国急与日本争夺朝鲜利益,即唆使李熙返回王宫夺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馆播迁事件”。


日俄争夺朝鲜及冲突摆上了“桌面”。


作为朝鲜正统的高宗国王及亲俄势力与亲日政府势同水火,俄国传媒满天吹风,日本当然陷入外交被动,也就只能主动示好,建议“日俄联手共同保障朝鲜独立”。


1896年5月14日,日俄就朝鲜问题开启谈判,磋商达成《日俄关于朝鲜问题的备忘录》》,开始通过长线谈判方式,瓜分朝鲜半岛。


谈判期间,日本首相和明治维新著名政客山县有朋即提出以“三八线”瓜分朝鲜。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三八线”概念。


日本清楚沙俄国力强大、对朝鲜半岛野心勃勃,所以提出“三八线”概念,无非表明自己的利益底线和希望形成战略缓冲区。


为此,俄国坚决拒绝。


俄国理想狂野,其远东战略核心,首先为夺取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温水海港,以其次才是为联络这些海港,必须夺取满洲土地。


1898年3月,也就在日俄谈判期间,德国异军突起,籍口“山东教案”,强迫清廷签署《胶澳租借条约》,继而不战夺取胶州湾及山东半岛筑路权、开矿权等等。


俄国眼红,即在3月27日,在毫无理据情况下仿照德国行径,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派出舰队入侵旅顺大连,强行签约租借旅顺、大连25年。


就此,俄国鉴于得到辽东半岛及旅顺、大连,利益丰厚超过朝鲜半岛,故而为从容“消化”这笔“收益”,也就敷衍性局部与日本达成“满汉互换”交易。


1898年4月25日,日俄签订第三次《朝鲜问题协定书》,声明日俄皆不干涉韩国内政;日俄相互商量保护韩国安全;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的经济优势等,形成了日俄联手侵掠、殖民朝鲜的态势。

转眼,就是1900年,庚子事变。


在八国联军侵华狂潮中,俄国最为狰狞,派出10多万大军侵入中国东北,势力大张,意图将日本势力遏制在朝鲜半岛之外,也就索性干脆否决“满朝互换”。


俄国谈判和协议如此毫无国家信用,日本朝野极为愤怒。


就这样,日俄剑拔弩张,战争危机潜伏。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奇迹般以弱胜强,击败了沙俄帝国。


就此,日本以战胜国姿态,对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不仅夺得辽东半岛俄军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他利益,大连、旅顺港口等等,更是夺得了对朝鲜“政治、军事、经济上均享卓绝利益,如指导、保护、监理”的权利。


朝鲜正式沦为日本殖民地。


1910年8月29日,《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日本吞并朝鲜,使之成为与俄国及苏联争霸远东,侵略中国东北、全面发起侵华战争的战略跳板。


同样好景不长。

1943年,日本战败在即,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签署《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明确表态, “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很快,这个意见在德黑兰会议得到了斯大林认同。

也正是基于这个意见,1945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斯福与斯大林关门再谈朝鲜问题,达成了美、中、英、苏派出代表托管朝鲜, “托管期愈短愈好”的大致意向。

然而,历史遗憾。

斯福与斯大林达成这个意向没有明规定托管地域、如何托管等等事项

此后,这个问题拖延至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就苏联对日作战,应在朝鲜半岛划定作战界线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还是限于意向性约定,同样没有清晰的文字表达。

这样,随着原子弹投入实战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际及远东局势几乎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急剧变化。

美、中、英、苏派出代表托管朝鲜的计划也就旋即搁浅。

如此等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和结束战争,苏联百万大军发起“八月风暴”作战,三路围攻势如“真空”的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库页岛等地区。

这时,苏联大军兴致勃勃继续南下,美军尚在千里之外的冲绳战场。

局势紧急之下,美国旋即以政府和军队两个渠道向苏联紧急提议,要求美苏双方分别就占领朝鲜半岛和接受日军投降问题,划定明确、具体分界线。

就此,“三八线”呼之欲出。

现在综合多家资料,尤其参考沈先生说法,关于“三八线”为美苏在朝鲜半岛分界线来历,大约有至少三种说法。

其一,尔为遏制苏军在远东行动,紧急召见作战局长赫尔和林肯二位准将,命令他们马上划出苏联攻入朝鲜半岛的最南界线,同时制定美军进军朝鲜半岛计划和通报苏军。

就此,赫尔和林肯参考当时《纽约时报》刊登的苏军在“三八线”以北的战况图,遂依据划出了“三八线”。

其二,日本突然投降,美国 陆军部作战局迅速开启接受日本投降 “第一号总命令”计划,确定在远东若干区域受降,同时明确各大受降区域的地理界线。

这样,负责这项工作的博尼斯蒂尔上校鉴于“三八线”几乎从朝鲜中部穿过,同时分开朝鲜半岛两个主要城市平壤和汉城,故而以此作为南北朝鲜分界线。

其三,美国电讯侦听得悉日本决定投降和苏联意图大举进军朝鲜半岛,即在810日深夜,由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等机构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占领朝鲜和受降问题。

当时,出席会议的助理国务卿邓恩提议美军应该尽量北上以争取占领更多的朝鲜半岛。但军方代表认为,美军缺乏立即投入使的兵,再加上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抢先苏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纵深区域。

最后,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 麦 克洛伊要求参会的两位上校拉西克、波尼斯迪尔前往“第三休息室”,按照邓恩提议,划定一个美军切实可行的“推进”位置。

就此,两位美军上校比比划划,匆忙间抛出了“三八线”方案。

那么,上述三种说法孰真孰假?

其实,我们既然知道以上综述“三八线”往事,大可忽略“三八线”来历逸闻真假,转而侧重认识“三八线”之所以出现的理由和对后来的影响。

1945年8月14日,美国军政正式通过“三八线”计划,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此专门致电斯大林,明确美、苏军队以三八线为分界线,分别在朝鲜半岛受降日本。

816日,苏联方面接受了美国主张

92日,麦克阿瑟在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之后当天,就朝鲜半岛划分占领区问题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

命令要求:

“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98苏军越线向汉城运动的部队向北方撤退;首批从仁川登陆的美军第7师则是向“三八线”开进……

就此,“三八线”在事实上得到双方认同和明确。

晃眼看去,苏军费尽心机向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在占有优势和大举南下朝鲜半岛之时,却接受美军“三八线”计划,颇有亏本嫌疑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回望历史即可发现,随着欧战结束,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没有了共同敌人,相互也就开始演变为敌人。

这样,鉴于欧洲承载着美、苏两国核心利益,美国和苏联都会将主要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资源用于欧洲。

因此,苏军作为相对弱势一方,急于将主要军事资源部署到波罗的海沿岸及东欧、东南欧等地区,而不是闲置落后贫瘠的朝鲜半岛,当然就会顺水推舟,全盘接受美国的主张。

隐然间,“铁幕”呼之欲出,正要升起。

总之,美苏两国已然心照不宣,“三八线”作为他们在欧洲对峙转移到亚洲缓冲区,也就为后来他们在欧洲相继爆发柏林危机、希腊危机和全面冷战之后,随时可以在亚洲引爆“热战”的导火线。

沙俄、苏联擅长将欧洲的问题和危机外溢远东,这是历史。

那么,现在的俄国是否意图借朝鲜外溢战争,向远东转移欧洲危机吗?

但愿历史不会变成现实。

秉笔书写事实,还望诸君三点一转支持更新。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9月16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