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干货|地理经纬线知识的解读

2016-06-03 全品大讲堂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



中考地理经纬线知识的解读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拐杖“,是学习和获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


经纬线是地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认识和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经纬线知识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难于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内容。为了学生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现对初中地理有关经纬线的知识加以解读。


一、经纬线的特点(如下表)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关系

经线

半圆

都相等

南北方向

相交于南北极

纬线

圆圈

由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方向

互相平行


由上表可知:


1.两条相向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圆圈,即经线圈。


2.度数越大的纬线,其长度却越短;度数相等的纬线,其长度则相等。


3.沿某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走,最后能返回到原地;而沿某条经线一直向北(或南)走,最后不能返回到原地。站在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南:而站在南极向四周看,所有方向都朝北。


二、经纬度的判断


1.经纬度的特点


(1)纬度的特点(如下表)



起点范围

度数大小(度)

度数增大方向

北纬

赤道以北

0~90

向北增大

南纬

赤道以南

0~90

向南增大


(2)经度的特点(如下表)



起点范围

度数大小(度)

度数增大方向

东经

本初子午线以东

0~180

向东增大

西经

本初子午线以西

0~180

向西增大


2.纬度的判断


由上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纬向北度数是增大的,南纬向南度数也是增大的;东经向东度数是增大的,西经向西度数也是增大的。


反过来其结果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度数向哪个方向增大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具体地说有这样的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


如上图示:A点的经度──和纬度──A到B到C的度数是向东增大的,则A点就是东经了;而C到B到A的度数是向北增大的,则A点就是北纬了。至于度数是多少度一看就知道了。(图1)


三、经纬线中的“十线”


1.赤道(即0度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3.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是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


4.北极圈(北纬66.5度):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


5.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此线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


6.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也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


7.180度经线: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这两条经线是重合在一起的,合称180度经线,因此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也相应地合而为一,其中央经线就是180度经线。


所以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钟点是相同的,但日期相差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80经线还是著名的国际日界线,即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此线西侧是今天,则东侧是昨天。


如下图所示:假如由东十二区向东跨越日界线到西十二区,那么日期就要减去今天,由5月1日变成4月30日,但钟点9时没有变化。(图2)


8.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国际上规定,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准确地说,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的范围属于西半球。


四、半球划分的判断


1.南、北半球的判断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也是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所以,北纬一定分布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分布在南半球。


如某地(北纬40度,西经15度)就很容易判断是分布在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断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而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


所以,西经不一定分布在西半球(小于20度的西经<图中阴影>是分布在东半球),东经不一定分布在东半球(大于160度的东经<图中阴影>是分布在西半球),下图所示。


例如前面所说的某地(北纬40度,西经20度)很容易判断是分布在东半球。

(图3)


        

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