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萱思享:这些孩子到底为什么非自杀不可?我们的教育到底缺了哪一课?

东山书院 2021-12-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哲萱思享》个人专栏•第6期
文|方哲萱
深度好文:10177字|26分钟阅读

编者按:

东山书院开办线上书院以及大医传承班以来,收到许多家长咨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挑选了一些重点进行解答,同时继续搜集问题。读经教育步入新时代,我们需要随时清明思考,源泉滚滚不舍昼夜。




大家好,欢迎回到东山书院线上书院,我是方哲萱。
 
在哲萱思享的这个专栏当中,我们上周进行了读经教育的解惑,这个星期我们就关注一些社会话题。今天关注的这个话题,最近一段时间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有很多的评论。



从教育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疫情过后学校陆续复课,但是很多的孩子却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新闻出来之后,大家都非常的痛心。

有很多人发表自己的评论,很多言论都会指向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太脆弱太敏感,或者是情绪太容易冲动;有一些评论是现在的老师不懂得如何去教导孩子;有人说现在的游戏非常骇人;还有人说家长太过于忽略孩子,或者是平常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把孩子逼上了死路等等。
 
每个人都在分析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我们的孩子非用自杀的方式来强烈的抗争。那么不管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父母,我们都会非常关注这样的话题。因为我们如果完全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的话,那么未来我们心里都会存在着某种恐慌。所以今天我也希望从我个人的经验角度来分析一下如何从教育上着手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说它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绝对也不是虚言。在中国儿童自杀报告里面有这样的一组数据,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经闪过自杀的念头,也就是每四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而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了15.23%,而且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过自杀,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这其实是挺令人震惊的数据,每100个中小学生当中就会有将近两个孩子试图自杀。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当中,12岁占第一位,有40.3%。其次是14岁,22.7%,11岁和13岁分别是13.6%。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脆弱,容易走向极端,我们小时候或者是古代很少有孩子会这样脆弱,听不得打不得受不了挫折,好像没有这样的情形,所以认为这是现在孩子的特别现象。我们就要想一下,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也很好解释。


自杀现象的原因


现在的物质生活非常舒适,在物质生活欠缺的时代,人为了要生存下去,或者是为了过更舒适的生活,已经占用了他大部分的经历。而且因为生活不便利,电子化还没有那么强烈没有很多人工智能,那么人们要生活,要付出很多的体力。我们小时候,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我们上学都要骑自行车,甚至步行,很多的时间其实都花在了体力上,它不一定是劳动,但它一定是体力活。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去付出体力付出活动的机会已经非常的少,我们刷碗有洗碗机,洗衣服有洗衣机,出门有汽车,不太需要我们去动手,这个时候有更多的时间想事情。
 
当人开始有时间思考问题,哪一类人又比较容易走入死胡同?是那些比较聪明,比较擅长思考的人。他思绪很多,想象力很强,并且真正去探求一种人生真义人生真相,他反而可能会更容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可能想到另一个世界去探求真相,当然他探求人生方向的方向和方法都用错了。想要去探求人生的真相,这本来是他的优点优势,或者是特长,正是他的这种特长杀死了自己。
 

我在最近一段时间讲课,经常会讲到因材施教的课题,讲到用人类图来实现因材施教。之所以特别强调因材施教,是因为每一个孩子他的类型和天赋特长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认出,对于一些孩子来讲,就会是成人的社会偏见,会把他推到十分恶劣的深渊里。
 
但是如果我们认出了他的这种特长,如果我们能够从正面去引导他,就反而可能让这个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生命能够绽放的人。真的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我们不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还会不断有悲剧发生。
 
从人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孩子他很难抗压,哪一些孩子容易受到别人情感的控制,哪一些孩子容易陷入自卑,哪些孩子非常容易迷茫,哪一些孩子会很敏感,哪一些孩子在追求人生意义方面产生一种困顿挣扎。



非常准确认出孩子的特质

 

假如我们能够非常准确的认出孩子在哪些方面很容易遇到困境,那么我们就能够协助他走出困境。会使他陷入困境的那个点,也有可能反过来成为他最大的智慧。

比如一个孩子他很敏感,敏感好像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别人说什么他都会胡思乱想,但是同时这种敏感又可能会成为敏锐,他很容易去捕捉世界万物点点滴滴的变化。那当他用好了这个天赋的时候,他可能就知道每个人的需求是什么,每个人的情感是什么。像前一阵常州自杀的9岁小女孩,她因为一篇作文被语文老师认为是传播负能量(可能还有其他事情),结果就跳楼自杀了,那她属于心思特别敏锐。
 
懂得作文的人会看到作文里的心灵之光,可是这样有灵气的孩子所写的东西在社会规则之下(小学生作文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却不一定能够被包容。很多人都去指责这个老师,非常同情她的父母。在这个新闻的描述当中,我们发现她父母长期让孩子听从老师的学业指导,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细节,这个老师掌掴小女孩,可能长期以来这个女孩都觉得自己被不公正对待,日积月累产生了这样的悲剧。

哲/萱/思/享

认出并肯定

 


实际上父母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认可老师对孩子体罚,也试图转校。因为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学校并不想让她转走,进行了一番调解之后最后还是留了下来。当时父母跟孩子说,如果老师再有这样的行为,你一定要告诉我们。从这里看,家长也做了他们一定要做的事情,老师也道了歉,这个事情就过去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缺失导致这个孩子再次受到不公正待遇,打击又再次重现的时候变成了这样的悲剧?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只关注到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而没有去关注到这个孩子被老师不公正对待。父母没能够在孩子的写作、灵性方面能够给予肯认,知道这个孩子的需求去认可她。孩子的需求并不是让老师每天都夸赞她,而是她希望获得身边的人对她这部分的认可,但孩子完全感受不到身边的人对她特质的认可。同时她没有学会去排解,就很可能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很敏感,或者追求生命意义的时候一定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从调查报告来看虽然很多人都闪过自杀念头或者认真想过自杀,但是真正实施的人还是比较少,这个比例是较少的。那么真正实施的人,他到底是接近什么样的状态,才让他选择这样决绝的方式?


最近新觉醒父母课堂我会特别使用霍金斯博士的能量等级来说明整个人的生命状态问题霍金斯博士实际上是用一个代表频率的数字来代表的人的能量等级这个数字是从01000来分布200以上就代表正能量200以下就代表负能量越接近0就代表一个人的状态越接近死亡越接近1000就代表整个生命状态越接近开悟

 


大家可以看这张表,在这张表格当中最接近死亡的等级就是20,这个等级就是愧疚。在分析的所有案例当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自杀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拥有这种愧疚感,或者说是一种负罪感。

比如他会觉得我做错了,我一定会接受严厉的惩罚,或者我一无是处我什么都做不好,或者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爱我,我也不值得别人爱。像这样的心理,其实都是愧疚,当一个人陷入这种愧疚,整个能量状态就瞬间急速下滑接近0,就是接近死亡,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
 


前几天还有一个新闻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在上网课时间是5点多,她给妈妈打电话说还剩25分钟老师要求多作文这个作文要写一页半纸这个孩子只写了一页多一点,她说我25分钟肯定完成不了这个作业老师肯定会批评我我完了妈妈当时在电话里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呢,就安慰了一下不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但是等到6点钟妈妈回家就发现这个女孩已经跳楼自杀了而这个女孩最后留下的就是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行
 
我还看到两个新闻,这两个新闻比较类似。有一个就发生在苏州园区离我们非常近。男孩女孩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同样是在玩游戏的时候进行了大额的充值,大概充了六七万。一开始没有被发现,而在父母发现的那一刻,他们都立刻选择了自杀。在那一刻,他们都同样陷入愧疚罪恶的情绪当中。

哲/萱/思/享

200以上是正能量

 


我前面举的几个案例,孩子们都比较听话,比较乖比较好学,甚至是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比较开明开放,同时也不放纵,做的比较好,所以在孩子选择自杀的这件事情上,就完全百思不得其解。
 
那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孩子非常优秀,他从小一定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一旦遇到挫折他就受不了就要自杀,这个孩子吃苦吃的太少,受挫折太少,我们要进行吃苦教育要有挫折教育。
 
那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很多人会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制造机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比如孩子做的不错你也不要轻易表扬,不然他就会太骄傲,你要经常打击他,让他在这种打击中也能够再次站起来,让他不断体会、接受挫折的挑战。还有的人小时候很少给孩子买零食,很少给零花钱,不让看手机,就是严格管理孩子的生活,以免这个孩子走向贪图安逸的方向。


在这样的严格管理和呵护当中,这个孩子可能也表现的比较优秀,比较听话,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优秀的孩子又选择跳楼自杀。
 
真正分析的时候,孩子的父母也从小给孩子挫折,那为什么这个孩子扛过了这么多挫折,但是他扛不过最后一次?其实是因为以前的挫折他还可以承受,但是在某一刻他觉得到了顶点,他真的无法完成了,所以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刚才说的挫折教育其实不叫挫折教育,它是一种批评教育,或者是一种否定教育。你不让孩子自由伸展,当这个孩子的生命越来越成熟,他开始思考更真实的人生意义的时候,他就会用反弹的方式来解决。
 
那反过来说,我们不该给孩子否定,不该给孩子太多的禁锢,难道我们就要放纵每一个孩子,就要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吗?其实也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去吃很多的苦,总是讽刺挖苦打击让他感受挫折,不是。而是我们要给孩子解决摆脱挫折,去应对挫折的强大心理能力。


孩子怎么能够拥有这样的抗挫能力?其实就是当他的内在东西足够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抗得住所有的挫折,所有的磨难。
 
其实人间天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传统社会天灾人祸很多就是挫折,在今天的社会,人生无处不是挫折。你本来在家里生活的很舒适,到了学校集体生活当中你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想的去做,这就是挫折。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呵护你,到了学校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之间会闹矛盾,这也是挫折。
 


人生当中自然而然、一定会产生挫折,它跟物质生活丰不丰富,跟生活舒不舒适没有关系的,跟时代没有关系。任何的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苦难,挫折已经不太需要人为创造。那我们怎么能够拥有抗挫的能力?其实也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去反推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平时在社会交往,在工作在人际关系当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挫败。今天我们跟上司吵架被上司批评了,心情很沮丧很委屈很伤心,这个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希望我们的配偶,家人给予我们什么?是给予我们家庭的温暖呵护安慰,还是希望他们不断的打击我们连这点工作都解决不了,这个事都处理不好。我们是希望得到什么?其实我们作为一个成人,是希望家人能够给我们安慰,给我们陪伴,给我们关爱,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内心更强大去面对生命中的挫折。
 
其实一个孩子的需求也是如此。
 
比如他这一次成绩没考好,这是一种挫折,那他怎么能够有足够的力量说我下次能够考好?其实当他回到家,他需要的并不是父母再次打击,甚至是冷嘲热讽,他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认可和鼓励,然后他才有足够的力量去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变得更好。
 


当然父母和孩子沟通也不只是鼓励打击这么简单的描述。我们去分析苏州的男孩跳楼的案例,这个父亲声情并茂写了他在孩子去世之后,他回忆和孩子相处的所有的环节,他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他觉得他已经是一个很合格的父亲,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不错,而且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很希望能够向父母老师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父母也从来不去操心他的学业。

这个孩子总体来说也比较自律,父亲也允许他玩一些手机的游戏,看一些动画片,给他进一些要求规定,孩子一般也都能遵守。在这个父亲看来,孩子也很优秀很自律,他也懂得如何面对手机。父亲也没有过于严格,也没有过于放纵,对孩子一直都是给予深深的期待。他完全不明白中间到底哪里出现问题。
 


如果说父母经常批评打击孩子,那我们就知道这是父母在这个环节没有做好。或者是父母太过溺爱放纵孩子,我们也知道父母在这个地方没有做好。或者是父母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去陪伴孩子所以导致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像这些我们能够分析出来就能对症下药,最怕的就是一切都很完美,但是这个悲剧发生了,这个时候最令我们恐慌。所以我们就想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父亲他缺失了什么,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到底缺失了什么?
 


看更广阔的天地,人生有更庄严的意义所在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所有的话题还只是围绕着孩子的现实层面,学习成绩怎么样,在家里和父母相处怎么样,和同学相处怎么样,还是在非常狭窄的范围看待这个孩子。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题可能也非常狭窄,没有机会跟孩子讨论生命的议题,没有机会和孩子谈谈理想和志向,没有机会和孩子看世间有着更广阔的风景。
 
因为孩子从来都没有看过更广阔的天地,他也不知道人生有更庄严的意义所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特别严重的事情,比如老师如何看我父母如何看我,我会不会受到惩罚,我会不会受到嘲笑和排挤等等这些只是跟个体生命相关的事情,在他看来就已经是天塌下来的事情。


所以到这里才是我想说的重点,现在社会上所有的评论文章,我刚才所表述的一些观点,别人也会表述,比如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比如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更优秀的老师,比如家长应该如何更好的去看见孩子陪伴孩子等等都有人在评论。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文章几乎都只是在心理学层面去分析问题,而并没有拔高到更高的层面上,这让我觉得更加可惜,是痛心所在。因为评论文章已经达到了10万家,后面的跟帖也非常的多。这些也是社会的精英,可能都是教育学者,教育专家或者心理专家,研究儿童问题专家等等,但是大家的讨论依然只是在现实的层面。



从6层次看问题


大家要知道自杀话题,它是关于生命的话题。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触及到生命意义的层面?我再谈六层次规划这个课题,就已经把很多现实层面的东西拉高到一个更加超越的层面。所谓六层次规划,是指我们的人生要完成某个目标,或者是要达到成功,或者是拥有幸福感等等,有一个6层次递进的划分。那看我们现在的视野是在哪个层次上,就决定了你的生命状态。
 
这6层次从下往上,下面的三层是环境、能力和行为,这属于现实层面。那上三层是信念、价值观、身份以及使命(系统)。

在谈这6层次的时候我们常常说如果只是把视野眼光放在下三层,去改变环境,改变能力,改变行为,其实问题很难解决,或者说很难永久性根除。

但是如果能把眼光放在上三层,就是信念、价值观、身份和使命层的话,可能很快这个问题的关卡就一下被打通

 


我们回到孩子自杀问题,如果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去考虑下三层,我们来分析一下。

下三层,第一层是环境,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当中环境很重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要改善这个孩子环境,要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家庭环境就是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他能够用到最正确的态度,给孩子安全感,给孩子自信心等等;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什么孩子会自杀,因为他玩了游戏,那游戏就是社会环境带给他的所以我们要削减最好取缔游戏公司;那再来我们要给孩子良好的学校环境,他身边的师长老师都非常好,我们要去择校,要去选择老师。这就是在环境层面上考虑问题。

那如果再上一层,我们在能力层来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自杀因为他抗挫的能力太差他太敏感情绪太容易激动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更好的住压力那这就是在能力层上思考这个问题
 



那再来在行为层上,我们也要在行为上发生一些改变,比如说我们要给孩子去上一些课程,让他有一些具体的行动,我们自己也要修改教育的法规,我们要减少孩子的压力等等,我们可以做很多的实行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关于自杀的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年,在我的印象中应该也有十几二十年,每年都在讨论,无非还是环境如何改善,能力如何增长,行动如何跟上,就是在讨论这些问题。真的有人去做这些事情,那自杀的人数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显然是越来越多了。因为你从下三层去堵它去防范它,其实是事倍功半的。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来看看上三层。上三层首先是信念价值观,我们有没有给到一个孩子正确的良好的信念价值观?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现在所希望孩子具备的品德品质,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比如老师批评你,如果自己没有做错的话就可以不去在意别人的批评,那这就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显然自杀的孩子他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他只是想一昧地逃避。
 
那为什么他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就是他之前的教育并没有给他输入这些价值观。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说,我怎么没有输入?思想品德课也在讲,这些道理都在给他讲。但是信念和价值观的输入并不是用讲道理的方式,而是他身边有人活出这样的信念价值观。


这就回到我们刚才的那个话题,就是父母平常要跟孩子做哪些交流。如果交流的内容过于狭窄......读经的父母老师跟孩子的交流话题依然狭窄,说这个书你有没有会读有没有会背,很少真正讨论经典里面的内涵和价值观,或者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活出这些价值观,再来跟孩子进行讨论。
 
当我们生命的互动交流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即使我们身上有一些品格,也很难被孩子看到,或者很难让孩子也接收这样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个其实是成人的主动选择。

  
再来信念价值观以上的一层是身份。我们给孩子定位了什么样的身份?其实大部分时候,父母和老师和社会都给孩子定位为学生,学习好就行,要好好学习。如果定位为一个学生,孩子自然会在意老师家长的评价,同学的目光,成绩好不好,我有没有在这个地方被打击,我有没有在这个地方感到无力挫败。
 
假设我们把他定位为家族的传人,代表了家族生命的延续,他具备这个身份的时候,他就要会想我这个生命的延续不只是我个人的,是整个家族的延续,那在生命要做选择的时候,他就会多一种的想法出来。
 


如果你经常跟他说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华夏的子孙,你带他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去看国庆的阅兵式,给他讲述历史英雄豪杰的故事,讲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故事。你也可以给他讲国家曾经经历过多么大的创伤耻辱,但是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在今天的世界格局当中,其实我们也是在忍辱负重。你也可以给他讲任正非的故事,他是一个企业家的身份,为了保卫国家牺牲小家庭,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我们常常能够给孩子讲更高身份的故事,给他定位更高的身份,那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他就不会只想一点,只有狭窄的视野。当然你还可以定位的更高,在国家之上还有整个世界、全球的视野,那至于还有整个宇宙的视野,甚至连宇宙都打破进入空无的更高的开悟的状态都可以。



身份的定位越不同,孩子所展现出来的整个状态就越不同,就越不会钻在小地方考虑鸡毛蒜皮的事情。
 

而这个身份的定位怎么来?其实取决于再上一层,也就是最高层,精神层面,或者说使命层、系统层。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系统,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相应做出这个系统的选择。

比如说是家庭的一员,这个家庭就是这个孩子的系统。是班级的一员,这个班级是这个孩子的系统。是姓李,那李氏家族是这个孩子的系统。是中国人,那中国是这个孩子的系统。是一个世界公民,那世界就是这个孩子的系统等等,一个孩子会在他的系统中完成他的身份。
 
系统就代表了一个人的胸襟和视野。我们怎么能够让一个孩子胸襟开阔,视野眼光长远?那就要让孩子的眼光在一个大系统中,他站在同等的系统当中。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够知道有什么样的系统,有什么样的身份?其实我们就要有一个参考对象,这个叫榜样。
 
我们就可以去看历史上,或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谁堪为这样的榜样?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这样的榜样人物存在,如果这些榜样人物,他还能够留下一些书籍,留下一些文章一些作品,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这个系统这个精神层这个身份到底是什么样。


大家可能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我们怎么能够给孩子这样的大系统,好的身份定位乃至于让他拥有正确的信念价值观?——给他榜样,让他读文章。这个榜样就是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圣贤,文章就是被称为经典的那些书籍。

而经典之书,你只要读着,甚至不需要去了解里面的意思是什么,你也不需要知道时代背景是什么,这个作者是谁,他具体写了什么,他具体的事迹是什么,可能都不需要。你读着,你的心胸,你的眼界就会开阔起来。
 

我们翻开中庸,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我选取了一段读,可能大家完全没有明白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只是听到了一些字眼和这个天地之道,万物、月、山水等等这些字眼。但是你读着,它是有气势的,这样一读气息一出来,心胸就开阔了。

这种书常常读,你就会发现这个人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气息一直在流动,流动着就易扩充,易流动就不会钻牛犄角。
 

不只是读着经典,经典的一些句子很好懂很容易就应用到生命中。比如老师骂了你一句,让你觉得很耻辱很委屈,如果读老子,老子有这样的一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每个人遇到宠辱的时候,都好像被震了一下,内心起了一个伏,受辱是如此,受宠也是如此。所以为什么很优秀的孩子会选择自杀,就是因为他那个宠也是若惊的,他是惊不起的。
 
贵大患若身,一旦遇到大患,这个忧患失败,人生的困顿来临的时候,身体被打击了。人本来都是这样,但是老子说“几乎无身,吾有何患”。如果把自己的身心都完全淡化掉,一个箭射过来,你这里什么都没有,那个箭又能打到哪里去呢?所以如果把身体淡忘掉,老师一句恶毒语言发过来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洒然一笑,几乎无身,吾有何患了。

哲/萱/思/享

长期酝酿中被能量充足

 


一个人怎么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不是说教出来的,不是老师骂你然后回去跟父母说,然后父母说老师骂你怕什么,你就当他没说。不是这样的。而是要在长期酝酿中不断的被能量充足,才真的拥有这种能力。一个孩子不一定马上拥有这种能力,我们刚才说,孩子完全是看成人,如果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师长身上有这种能力,有经典所传输的这种精神,有这样的信念,那么这个孩子也比较容易习得。
 
而当你真有的时候,这个时候所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状态?就是孟子说的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就是从你的面相上,哪怕是从背后走过来,就觉得你全身都充斥着丰盈,你不用说,你的身体就可以把它表现出来。

所以在这里就引出今天主题中想提出的问题——我们教育的缺失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其实就是缺失在上三层上面。上三层的建立并不是随口的说辞,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要用我们的生命去体验去实证。



回归传统教育


因此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传统教育。古人为什么不自杀,一方面社会时代背景不一样,古人没有那么多时间胡思乱想,同时因为古人受着圣贤的教化,受着传统的教育,他本身四体不言而喻,他的整个身心状态不一样,大部分的中国古人都很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能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这句话或者认同这种理念,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生命是在整个天下的笼罩中。而中国人也完全认可天人合一这样的理念,人和天地同在,和宇宙融为一体,在整个系统层面上,是整个中国人的信仰。

当我们的生命真的能够和天地宇宙相比较,愿意通于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小委屈小耻辱,我们还不能化解?还一定要用极端的生死方式去解决它?
 

我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准备乐道悦心系统的推广,希望在全国建设1万家悦心馆,让经典教育触及到千家万户。我今天讲自杀的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建立悦心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感受到现在很多的教育问题是莫衷一是,没有根源的解决方案,每个人都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并不能适于每一个人的身上,这个问题就在于只是在下三层上谈论,而没有触及到上三层。
 
那么谁能够去做上三层的教育?我认为未来的时代非常需要这样的教育机构出现。那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和可以和我们线上书院的辅导员老师联系,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共同来做这样的事业,我觉得这是未来时代的真正所需。今天的话题我们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联 系 我 们

END


好文推荐:


光头叔叔萧剑雄: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深深激励了爸爸,变成了我愿意为你的目标,为你的理想付出勤奋和汗水。

向珍:你是一个公平的老师,喜悦的老师,慈爱的老师,你就是道义的化身,你让枯燥的经典在孩子的心中活了起来!



点亮 ,传递能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