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试》2024年第4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2024-09-04



目   次



论  文  摘  要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路径协同创新探究


摘 要: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启动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在改革实践中,注重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效,通过优化招生录取配套信息系统、省级考试机构投档规则、高校录取规则和高校专业分类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在春季高考、统一高考综合评价等项目中,融合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深入探索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的协同创新路径。高考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相关探索深化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丰富了中学教育教学内涵,调动了高校精准招生积极性,创新了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对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综合素质评价;人才选拔与分类培养;协同创新


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理论、实践与成效


摘 要:高考内容改革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作为主要任务。十年来,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坚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高考立德树人机制,研制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探索完善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实践中坚持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为方向,探索形成了向全面育人载体转变、向解决问题转变、向考教衔接转变三条基本路径,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实践路径,有力推进了教育考试现代化。


关键词:高考内容改革;高考评价体系;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


试论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三大价值转向


摘 要: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张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应得到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在教育需求、教育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迫切要求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实现三大价值转向:科学选才观由单一高考总分标准转向以高考分数为主、兼顾多元标准,公平选才观由片面追求形式公平转向更加注重实质公平,高效选才观由一档一投录取转向一档多投、智能匹配。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专长特长与高校多样化特色专业的稳定匹配,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价值转向


教科书认知负荷评价方法探析


摘 要:教科书认知负荷现象受到高度关注,并成为以学生视角研究教科书编写的理论依据之一。对教科书认知负荷的评价主要有静态、动态两大视角,静态评价关注教科书内容本身,动态评价重视教科书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基于评价视角和评价类型两个维度,可将教科书认知负荷评价方法划分为静态—主观、静态—客观、动态—主观、动态—客观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包含多种具体评价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对深入研究教科书认知负荷水平、提升教科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教科书认知负荷评价研究一方面要整合教科书认知负荷评价视角,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借鉴认知负荷评价结果,优化教科书的内容组织编排。


关键词:教科书;教科书评价;认知负荷;分析视角;静态评价;动态评价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制度: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


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承担着选拔艺术类专门人才的使命。随着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深入推进,总结梳理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对于新时代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艺考制度发展经历了探索与奠基、停废与恢复、改革与发展、深化改革与不断完善四个阶段,总体呈现出考试形式向统考推进、选拔程序注重公平导向、文化要求逐步提高等趋势,同时也存在制约艺术人才精准选拔、对综合素质考查不足、考生专业课学习功利化的问题。为规避改革中的潜在风险,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应通过对不同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兼顾不同价值取向的考试公平,探索多元协同的录取机制,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选拔艺术人才。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高考;艺术类专业;艺术类专业考试制度;考试评价改革


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生科学能力测评工具的开发与检验


摘 要:学习进阶不仅能反映学生能力发展的轨迹,还可以细致地揭示学习进程与认知路径,其测评工具的开发备受关注。立足学习进阶理论开发初中生科学能力测评工具,探索其科学能力发展路径,包括建构初中生科学能力进阶的理论框架、基于IRT理论组建测试题目、采用Rasch模型检验测评工具信效度、验证科学能力进阶预设四个步骤。结果表明,初中生科学能力的学习进阶理论假设与初中生能力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开发的测评工具能够为了解学生能力发展和改进教学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关键词:学习进阶;科学能力;测评工具;Rasch模型;锚题


基于书签法的学科关键能力水平划分研究


摘 要:对学科关键能力的水平划分是研制和应用学业质量标准的基础。相比安戈夫法等传统水平划分方法,书签法在扩大评价工具适用范围、降低专家判断负担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大型教育测评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本研究聚焦科学教育领域的模型认知与模型实践能力,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确定能力维度和水平预设,随后在实证研究中使用书签法厘定分界分数、描述表现水平,并据此提出七维度五水平的模型认知与模型实践能力表现框架。研究过程展现了应用书签法对学科关键能力进行水平划分的技术路线,对书签法的应用实践提出遵循规范流程、简化供给专家数据、平等讨论作出决策等操作建议。


关键词:能力评价;水平划分;书签法;学业质量;模型认知;模型实践


美国大学招生标准化考试的有效性问题探讨——基于加州大学的研究结果


摘 要:加州大学于2020年取消在本科招生中对SAT和ACT成绩的要求,不再将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招生评价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加州大学对标准化考试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估其在招生和学生学业预测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化考试成绩与学生的族裔、家庭收入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与高中成绩则呈现中度相关性;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大学学业成绩的预测力较弱,尤其是在考虑高中成绩后,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大学学业成绩的预测力增幅较小。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加州大学决定在本科生招生综合评价中不再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取消标准化考试成绩要求后,加州大学的招生结果及入读学生的学业表现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对大学招生和学生入学第一年的学业表现也并未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招生;标准化考试;整体性评价;加州大学


新加坡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及启示


摘 要:考试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重视基础教育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在其教育体系中发挥了改进教学、衔接学段、引导教育方向的作用,但也带来考试分流加剧应试教育、考试等级划分造成标签效应等问题。对此,新加坡进行了考试评价的系统规划与综合改革,包括改革小学毕业考试评分体系、推进全科目编班计划、规划新的中学阶段国家统一考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小步调评价等。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可从新加坡考试评价改革中汲取经验,通过考试评价使学生获得更合适的教育,以考试评价为桥梁进一步加强各层级教育的互通,使升学渠道更加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加坡;基础教育评价;考试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发展


课外补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吗?——基于21项实证研究的元分析


摘 要:“双减”政策实施三年来取得初步成效,但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仍然是影响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为探明课外补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真正关系,寻找关键调节变量,对21项原始研究,涉及54个独立样本、79个效应量、242601名被试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课外补习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低相关,采用剪补法修正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在9个调节变量中,学生性别、学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所处地区、补习科目、补习时长、补习班类型等变量对课外补习效果均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课外补习作用的片面认识,为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教师、家长及学生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外补习;学业成绩;元分析


父母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摘 要:考试焦虑是一种情境特定性的特质焦虑,在面临大量考试情境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考试焦虑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作为对儿童和青少年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环境因素,在考试焦虑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行为和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家庭功能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考试焦虑的形成。未来研究应从纵向发展和病因学视角探究父母对考试焦虑的作用机制,并聚焦于父母在考试焦虑的预防和干预中的作用。


关键词:考试焦虑;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期望;家庭功能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需要本期杂志可长按二维码识别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考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