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波法师:我死的时候会和自己说这四个字

觉悟号 觉悟号 2021-02-06

“生命是修行的下手处,没有生命,就不可能有慧命。因为生命是我们真正完成认识佛教、践行佛教的一个过程”


“佛教对待生死是一种当机立断,因为生本身就是死,死本身就是生。出家人在训练自己,不驻足在生死之上,这是一种解脱。”


“过度的治疗并不能挽回一个人的生命,其实是让他遭罪,正是他不能解脱的因缘,就是我们好心在办坏事。”


“缘聚缘散。就是缘聚了,我存在,缘散了,我走。”


2020年12月19日,“都市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生命与医疗对话”在广州大佛寺举办,这是一场有关生命的对话。
 
在对话开始之前,凤凰网佛教对话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在谈到生命教育时,静波大和尚所流露出的智慧和悲心,感人至深,其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发人深省。
 
接下来,请看完整视频和文字内容。

点击观看视频

凤凰网佛教:您为什么关注生命与教育这个话题?
 
静波法师:因为有生命,才有慧命。因为生命是修行的所缘境、下手处,没有生命,就不可能有慧命。

生命是我们真正完成认识佛教,然后践行佛教的一个过程,没有这个过程,那我们的信仰就没有着陆,没有下手处,所以我们应该认识生命。
 
凤凰网佛教:我们今天探讨的生命教育跟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生命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静波法师:应该不同。因为大家现在探讨生命教育,是试图让自己的生命延长。比如养生,比如有病了,怎么去关怀,怎么去用心理或者其它的一些辅助疗法,怎么在自己生命不再痛苦的状态下把它改善或减轻,会不会把生命延长。
 
但是佛教对待生死是一种当机立断,因为生本身就是死,死本身就是生。出家人在训练自己,不驻足在生死之上,这是一种解脱,但解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所以我们姑且可以从生命教育开始,大家关注延长生命,减少疾病。

 
但终究你还是要告别这个世界,你到哪里去?

我从哪里来,不知道是可以的,但我要到哪里去,我们应该知道。不过有(佛教)信仰的人,知道所有的人都不会永生,真正的永生是解脱。

凤凰网佛教:出家人真的不怕死吗?还是出家人有什么方法能够让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心生欢喜心?
 
静波法师:佛教是不怕死的。出家人不怕死,是需要训练的,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怕死的。真正死得其所、能解脱,当然不怕,可是他不知道死到哪里去,当然他是害怕的。
 
所以人的修行的质量、因缘是不同的。我不敢说所有的人都不怕死,但是出家人要学着不怕死。这需要一个过程,他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不怕死,所以得给大家一个机会、一个过程。
 
凤凰网佛教:一个人将死,如何让家人放下执着?
 
静波法师:佛教说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层波,一个人过度的治疗并不能挽回他的生命,然后你用氧气来延长他的生命,其实那正是让他遭罪,正是他不能解脱的因缘,就是我们好心在办坏事。
 
为什么好心办坏事呢?因为我们一厢情愿,希望他多延留一段时间,但是多延留能解决他解脱的问题吗?不能,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所以这个时候佛教讲随缘。就是如果不能活了,就应该放下。并不是放弃治疗,而是实在不行了,要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我觉得这就是理性的。


并不排斥说我要尽孝,我要治疗。但是实在不行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做呢?这种坚持有效吗?没效。
 
所以如果有信仰,是不应该过分地坚持。需要有度,佛教是不走极端的,可以治疗,但实在不行了,应该放下。
 
凤凰网佛教:如果让您跟临终的自己讲一句话,您会说什么呢?
 
静波法师:我想就是缘聚缘散。就是缘聚了,我存在,缘散了,我走。
 
其实这个走了,他不是断灭。生命可以升华,也可以沉沦。我如果问心无愧,那我就不会怕去换一个新的频道,或者是解脱。如果我自己所造的恶业,那我也得自作自受。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我要对我的信仰负责任,就要福慧双修,就要修福修慧修解脱,因为不再生不再死才是学佛的终极目标。

在没有完成这个终极目的之前,那每个人肯定都是怕死的。
 
所以,弘一大师讲“悲欣交集”,这是楞严经里的一句话,就是我告别这个世界,我很伤感,但是我的解脱又令我很高兴。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生命的升华。

就是因缘散了就散了,聚了就聚了。聚了要珍惜,散了要放下。大家都自在。
 
生命需要乐观,为什么要乐观?当你悲观的时候,你就痛苦,就是束缚。弗洛伊德说,如果你想长寿,你就不怕死,不怕死会使生命延长一些。但不能不死,你可以乐观。
 
最终你要死亡的时候,那你就得放下,只能放下。


今日推荐

🔗一位寺院住持和4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 真实故事
🔗谨慎,这样的佛像千万不能供奉,后果严重!
🔗佛门常用咒语大全,转发收藏功德无量!
🔗冒充寺院住持招摇撞骗!安徽名寺怒揭骗子


欢迎关注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