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慈法师行者日志 | 千年走一回:从湖北黄梅到粤港澳大湾区

​正慈法师 觉悟号 2023-11-30


又是一个日常里,秋晨的梦醒。这次前往香港参加由广东省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澳门佛教总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禅宗六祖文化节”系列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组委会以大湾区的形式来展现这次活动,以弘扬六祖禅宗文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临行前请随行的法师把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文章中写到香港、广州的游记部分,打印好随身带上,好备我在一路上写游记时备用参考。早晨醒来,正好脑子里生出带上《六祖坛经》的念头。我有意识地准备着,一直保留着想写感受的想法,《六祖坛经》的档案袋子里也储备了一点资料,正好也随身带上。苏轼曾云:“欲见本来真面目,焚香终夜读《坛经》”。因为此次行程中,还有云浮的国恩寺以及韶关的南华寺。我也正好把莲池大师笔记《竹窗随笔》中写《六祖坛经》的一段文章,翻出来再读了一番。文里主要说的是“《坛经》皆他人记录,故多讹误”的几处“其不足信”的经上的讹传一事。


千年走一回


一路上,六祖惠能的故事在我心中萦回不去。


我来自湖北黄梅五祖寺,而六祖,最初就是从广东到湖北黄梅五祖寺请法。


《六祖坛经》里的经典故事,耳熟能详——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里的经典语录,本是家珍——


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好生地惭愧,我是50岁过后,才渐渐发现《六祖坛经》对于我有了多一些的自受益、自受用。在《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中讲到,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五祖传的法是一部《金刚经》,没想到第一个受益的人,竟然是六祖惠能。这也就是验证了一句话,无巧不成书。千年前的一个青年小伙子惠能,就因为在客栈听到了一位从黄梅回来的人在念诵《金刚经》(湖北黄梅五祖寺的五祖弘忍大师,一改四祖所传《楞伽经》而传授《金刚经》),读经的人没开悟,听经的人开悟了……因为听到《金刚经》上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语,惠能不远千里赶到黄梅。大字不识一个的广东年轻人,一个打柴卖柴的樵夫,不远千里,就是为了一部经上的一句话,后来竟然成就了一个平凡人的,最不平凡的一段千古佛教佳话。由此也可见,甚深的因缘,因缘的甚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当年六祖惠能由南方来到北方,而今我等由北方来到南方。有谁曾经想到,千年以后今天的我们,竟然在如此繁荣、如此现代的号称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如此隆重地来纪念、学习、缅怀这位千年前的广东人,就是我们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佛教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因此号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当然,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中国本土历朝历代的高僧们。


2019年4月寻访梅岭古道


古往今来不谈,就说我们这个时代里,在六祖曾经走过来的梅岭古道,又曾经有多少人驻足停留。曾经有幸,我到过韶关南雄的梅岭古道。多么有内涵的两个字“梅岭”,如今还可以看到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壁刻大字,十分的醒目。梅香梅花依旧依然,在这里也可以看到遗留的一座衣钵亭。古道依旧古味十足,山坡上建有一座很破旧的小庙,里面住着一位出家师父,生活十分艰苦。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如今的那个小庙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走到江西的那头是个什么样子,很想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一回这么一次的行走。前些年里,我在黄梅的五祖寺曾经接待过,从广东走梅岭古道过来的法师一行。这一路段的梅岭古道,也成了千百年来,历代的佛教徒们,找寻佛教圣道的一条千古沧桑古道。有生之年,找到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会来走上一回。


湖北黄梅五祖寺


千年等一回,千年走一回。千年前的年轻人从千里之外的广东大深山中,走了过来;千年之后,人到中年的我,从湖北的黄梅来到广东瞧一瞧。千年的时空,时空的千年轮转中,除了瞻仰怀念,还有思考……“南粤南禅”,岭南的大汕禅师说,“卢祖归庾岭,宗风日向南”。


我在文字中神游!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坐在车上前排的小和尚,发出熟睡的鼾声,一阵阵地传过来。想起50年前睡不醒的我,如今到了睡不着的年岁了。岁月不饶人,我如今也不曾饶过岁月了。你睡你的去吧,我继续写着我的游记——《一介书僧的行者日志》。


每一次有目的的远足,是能够激发我有一种想写的动机的。是不是只有走出去了,跨越了山门,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才能发现有一种新的目标?一个新的地方的出现,总会能够激发一个人许许多多的想法。




亲切香港行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飞越内陆之地,跨过山海之间,停留在香港,似乎有另外的一番宁静之气。我仿佛是在一种似曾相识,又近乎陌生的一个城市里穿越。香港佛教远在南北朝时期就由内地传入。此地最早的佛教史迹为南北朝时期杯渡禅师驻锡的道场,有杯渡庵与灵渡寺,到今天还有杯渡洞、杯渡井等遗迹。



10月31日晚6点,在香港富豪机场酒店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禅宗六祖文化节暨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78周年会庆”欢迎晚宴。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于1945年,是由四众弟子共同组织而成,是香港较有代表性的佛教团体,现有会员逾二万人。佛联会创办宗旨除倡弘佛教信仰外,并推动慈善事业以福利大众。


因为六祖文化节主办单位有香港佛教联合会这样的一个因缘,我们在香港逗留了一天。


香港慈山寺


时间很紧凑,也很短暂。按照日程的安排,11月1日上午参观慈山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邀请我们也到西方寺去参观一下,所以我有缘再次来到西方寺。西方寺以前我去过,也让我想起了永惺长老。西方寺为长老创建,多年来以菩萨心肠利乐有情,弘法利生,热心公益,系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长老在香港佛教界,包括在内地对我们这代人影响是蛮大的,他创办的《菩提》杂志。在学生时代我们就开始接触,就开始知道永惺长老了。如今长老已经圆寂,宽运法师也接过了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的位置。


永惺长老


再次来到西方寺,宽运法师请我们在慈恩亭里头喝茶。亭子靠山,有一放生池。宽运法师很有意思,让我们用鱼饵来喂鱼。池子供奉有观音菩萨,还种植有鲜花。我们面对青山宝塔,巍峨殿堂,在香港来说,这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了。坐在清风徐来的亭子,听宽运法师讲香港佛教的历史,很是惬意。有一种身在香港,似乎又有内地寺庙感觉的韵味在里头。


香港西方寺


还有杨勋居士,看到他让我想起来,我在中国佛学院1990年读书的时候,他们兄弟三个就开始发心供养三宝,修建寺庙。杨钊先生在中国佛学院为我们做过演讲。杨洪负责慈善,他已经往生了。如今,杨勋大居士夫妇两个人都在这里做水陆,依然这样虔诚,依然这样的充满着激情,依然不失对佛门的这份赤诚之心。杨家在香港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几十年来,对香港佛教,对内地佛教,几十年如一日在发心,捐建各地道场,发心供养三宝,资助各种研讨会,始终如初。这样的发心,这样的护法,在两地都太难得了。这是大家一致的看法。


中午,宽运法师请我们吃了特色的打边炉,就是我们的素火锅。其实我是不太吃火锅的。但是吃了各种青菜、豆油皮、粉丝的火锅之后,让我也爱上了这个打边炉。的确,他们做得很好。在一起吃饭的还有福建社团、广东社团的侨领,他们也是来参加水陆的,同时也可见宽运法师与社团的关系不同一般,我们也为他高兴呐。


吃过午饭,就又回到我们安排的日程上来了。


瞻仰宝静法师纪念塔


我是第一次到观宗寺,一进门没看到我们团队的人。但是我看到了宝静法师的纪念塔,这让我真的是很意外,也非常地开心。总算了了我的师父常乐老和尚一个心愿(师父曾经在宁波观宗寺追随宝静法师学习,给我讲过宝静法师在香港弘法的故事),现在到香港终于看到了宝静法师的纪念塔。我毕恭毕敬地磕了三个头。很是感动,所谓人有所想,也有所应吧。


后来听说我们的团队在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慧小学。我就赶到正慧小学。他们说我走错了,我说我没有错啊。因为我是第一次到观宗寺,虽然很匆忙,但是,我终于很惊喜地看到宝静法师的纪念塔了。


下午,我们在香海正觉莲社交流。宏明法师现在是观宗寺的住持,向我们介绍了香港佛教联合会和观宗寺的历史。1935年,宝静大师在香港弘法时决定启建静庐以备将来静修之用。静庐于1936年落成,然而宝静大师却于1940年在上海圆寂。因种种原因静庐日渐荒废。1945年,觉光法师回到香港并住静庐。其后,觉光法师着手重修静庐,将其改建为佛教宝公纪念堂,以期永远纪念宝静大师。1978年,觉光法师决定将佛教宝公纪念堂改建为香港观宗寺。


香港观宗寺住持宏明法师


宏明法师表示,创业难,守业也难。现在香港很难看到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的大和尚到来。僧团建设不容易,僧人太少了。我在想,佛教发展南北发展不均衡,供与需求也不对称。他也幽默地讲道,现在的法师一半是开会,一半是开示。有一部分的时间是参加各种会议,像香港还开董事会;一半是给信众讲开示等。法会也很多,每年既定的像菩萨圣诞等法会已经是一年前就安排好了。“爱国爱香港,爱教爱众生”,是觉光长老传下来的良好家风。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大和尚也做了一个开示,讲到六祖文化节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形式举办,由香港佛教联合会承办,这是一种融合创新。


我也有幸说了几句。宏明法师说得蛮好,创业很难,守业也不容易。香港佛教是一个缩影,见证了觉光长老他们过去70年来的弘法利生。香港佛教在这方面的确做得很好,我们也非常地赞叹宏明法师把这个家业也守得很好。因为我们看到了宏明法师他们从老法师过渡过来都非常的平顺,也做得非常好。借这个机会,祝福香港的佛教明天会更好,香港佛教联合会明天会更好。


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


交流之后,我们就直奔大屿山。2014年10月31日上午,我参加过香港宝莲禅寺万佛宝殿落成仪式。再次来到大屿山,总体感觉山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山上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因为范围只有这么大。但是这里那种古道场、老丛林的范儿还在,道气十足啊,用今天有位领导讲的话叫清澈空明。这是一个修行清净之地。据资料介绍,“宝莲禅寺最初名为大茅蓬。1906年,大悦、顿修及悦明三位法师由江苏省来到大屿山建立道场。自此,十方云水僧闻风而至,香港的禅门渐见规范,至1924年正名为宝莲禅寺。纪修和尚出任第一代住持,迄今百多年,净因大和尚为现今第八代住持。”





11月2日晚上,我们迎来了这次六祖文化节最重要的主题——纪念六祖惠能的交响合唱《惠能颂》。《惠能颂》是广东省佛教协会精心打造的中国佛教文化特色品牌,“旨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魅力,用创新形式讲好佛教中国化故事,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祈福、为世界的和平安宁祈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生于岭南,是佛教光大于中国承上启下的重要推动者,更是佛教中国化的集大成者。交响合唱《惠能颂》藉西洋音乐传唱东方禅宗文化,共分序曲《闻经开悟 礼拜五祖》、谐谑曲《论动风幡 剃度显身》、柔板《登位六祖 开演新篇》、行板急板《语录坛经 一花五叶》、终曲《创立南宗 遍润五洲》等五个篇章。《惠能颂》通篇贯穿六祖惠能传奇的一生,情境、歌词全部来自《六祖坛经》。


交响合唱《惠能颂》



永怀大德恩


重来香港,不由回想起与香港佛教界的许多缘分。


说句实在话,我对于《香港佛教》杂志,可能比对香港佛教联合会的认知了解,还更多一些。当然,在香港更重要的是因为觉光长老。


当我在住下来的酒店里,还能看到《香港佛教》杂志的时候,好生的亲切,感觉到好生的难得。翻开杂志就看到了觉光长老的开示,真的令人怀念不已,“教育的目的,并非完全是知识的累积,而更需要心智的培养及道德的养成”。长老的善言法语,值得每一位佛子细味和学习。觉光长老卓锡香港七十余载,几十年来,长老领导佛教四众,兴学育人,安老慈幼,以文弘法。长老为《香港佛教》创办人之一。1960年,香港佛教联合会觉光、元果、松泉三位法师发起合办《香港佛教》杂志。主编为秦孟潇居士。


1970年,佛教书院的创设人洗尘法师创办了《内明》杂志。此刊是香港佛教界颇具学术性的刊物之一,文章都很专业,在海内外学术界和佛教界有一定的影响,主编为沈九成居士(1915—1989),法号熙如。上海蔡惠明居士为《内明》杂志的“法海拾贝”写专栏,我们在中国佛学院学习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的文章。冯冯老师的“永忏楼随笔”,也是我们常读的专栏。“阅字如读人,从不以寂寞为然”,令人受益颇多。


1985年,永惺长老主持的香港菩提学会创办《菩提》杂志也开始发行。


这几本杂志,对我们当年在中国佛学院就读的学子而言,都是很珍贵的、好难得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了解佛教在香港,乃至海外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因为那个时候的信息还是相当闭塞的,当然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恰恰正好相反。当时我们感觉很奇怪,因为看到杂志上说,香港的比丘少得可怜,比丘尼很多,比例相差都是一比十左右的概率。几十年过去之后,佛教发展到今天,再想起这个数据,也就不奇怪了。这就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现象,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居士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久闻大名,读过他的《心经与现代管理》。


我曾经多次到过香港。2005年四月中旬,由中佛协组团,我曾经参加香港宝莲禅寺开山百周年纪念活动暨方丈升座,当时智慧法师升座为宝莲禅寺方丈。



在我的《出家人的样子》一书里记录了这次活动,尤其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见到圣一老和尚的情形:

在晚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圣一老和尚出现在宴会上,我的心情一下子显得格外感动。只见老法师慈祥的面容,双眼透出亲和的眼神。虽然坐在轮椅上,也许是不能讲话,但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他不用开口讲话,我也一样在他身上强烈地感受到,有一种高僧大德所特有的那种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宴会上,大会组委会能够安排圣一老法师与大家见面,真的让人很感动,也让人真的很感激组委会如此精心的安排。



我还记得有一年,我们上大屿山香港宝莲禅寺之后,后来又专程到宝林寺去拜会圣一老和尚,那个时候老和尚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没有办法开口说话了,但是庙里很慈悲,安排我们一行人见到了老法师。虽然老法师什么也不能说了,但是我还是从坐在轮椅子上的老人家,依然深深感动于老人家如祖师爷一般的俨然德相,很有摄受力。至今,只要我回忆起来这段往事的经历,我还能想象得出老人家和蔼可亲的样子,具足祖师风范,俨然没有什么改变。我们随行的果忠法师是他的弟子,她跪拜在老人家跟前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哭出了声!想一想,老人家的确是了不起、了不得!他的行持、禅修、讲经说法,都能做得这么的好。他当年到武汉,亲自到宝通寺禅堂坐香,还到处讲经。宝林寺近乎简陋的寺庙建筑,在我此行的印象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反差,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内地的佛弟子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人,我们的老法师,圣一老和尚。永远不要忘记了这个名字,因为他反哺内地的功德,建庙安僧,慈悲摄受的内地弟子,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内地的佛教,经他老人家捐资善款,受益的地区,也是太多太多了。


老法师可能是我这一辈子当中,在佛门这么多年经历过来的,听到过的、见到过的,可能是最慈悲的一个老和尚了。


那个时候的香港已经非常的发达,内地的经济发展,一切才刚刚正常起步,真要说发展的话,还不知道是哪,八字都没有一撇。那才叫困难,那年头真的是好艰难的。就是香港,当年还是有个别的法师,对内地这边是不看好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当年的圣一老和尚,为了内地的佛教恢复重建捐款捐物,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那真是雪中送炭。他不遗余力,发挥他在香港的特殊作用。今天的中国佛教发展得这么好,也饱含着香港大德的贡献。



圆满功德海


记得2012年4月25日至4月27日,我还参加过由中国佛教协会、香港佛教联合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暨佛顶骨舍利供奉活动,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同愿同行”。当年,觉光长老、永惺长老他们都还在。

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再赴香江,老人家们都已作古。忆及这么多年香港佛教的许多往事,让我不能忘记的仍然是当年香港圣一法师、觉光法师、永惺法师等长老对内地佛教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永远感恩的。我是很想有这样机会,想在香港的庙里待上几天,对香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佛教讲,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随机,缘分呐。


如今广东省佛教协会与香港佛教联合会、澳门佛教总会举办这个文化节,我觉得是一个新的契机。为粤港澳台佛教界法谊,弘扬禅宗六祖文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的这次活动,我觉得对未来佛教的发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可能就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新的特色。


六祖文化节这次在香港的举办,我觉得的确是对粤港澳佛教融入大湾区,融入祖国大家庭,是值得肯定和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对今后粤港澳的人心清明,社会进步,祖国繁荣,应该是会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开局。真的衷心祝福大湾区的发展越来越好,衷心祝福粤港澳以六祖文化节这样的一种形式,来架起粤港澳佛教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发挥得当,应该真的是一件造福粤港澳功德无量的大喜事、大好事。正如明生会长在致辞中所讲,真正构筑一座新时代都市佛教人居的“心灵菩提”。



这件佛教界大好喜事也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中联办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所以这次活动办得非常的成功圆满,体现出中华民族和谐共生这个共生吉祥的大好气象。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同样的一颗“中国心”呀!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我们拥有一样的文明,我们佛教界拥有同一个“六祖”!我们共同拥有“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净耀长老专程从台湾赶到大屿山,参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禅宗六祖文化节暨交响合唱《惠能颂》世界巡演香港站”在香港宝莲禅寺的启幕。


憨山谒六祖诗云:

曹溪滴水自灵渊,流入沧溟浪拍天。
多少鱼龙从变化,源头一脉尚泠然。
樵斧才抛石坠腰,黄梅夜半寂无聊。
自持一钵南归后,从此儿孙气日骄。


今日,再读六祖惠能之《无相颂》: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我知道,祖师的教诲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最后我还要感谢澳门佛教总会副会长宽静法师对我们旅行的接待与关照。


从香港再飞回湖北,回到道场。院子里,在光影的照射下,满地金黄,好有秋天的气息。正好今天是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之日,感觉一切如此的美好,静美。静美无限啊。


湖北黄梅五祖寺


我始终还在想着,数十年间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来感恩、缅怀,回顾、回味这些老的先辈们呢?我想我们共同拥有的,都是一颗“中国心”。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答案。


早上起来,正好抽出了竺摩法师的《篆香室诗集》,其“港澳吟唱”诗里有《敬悼脱山长老歌》,里面写道:


山隐隐,水迢迢,暮鼓晨钟破寂寥。
寄语红尘逐物者,僧家生活不无聊。


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


原标题|一介书僧的行者日志·香港行:粤港澳共聚,同心怀六祖


作者|正慈法师


今日推荐
🔗佛源老和尚狠怼徒弟,凌厉禅机太过瘾了
🔗千年云门耀佛光:云门山大觉禅寺建寺1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
🔗云门铁汉越千年:云门祖庭云门山大觉禅寺隆重举行建寺1100周年庆典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禅宗六祖文化节暨交响合唱《惠能颂》世界巡演香港站启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