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摘要

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理论依据、实践逻辑与现实启示

双传学(新华日报社,研究员)


摘  要: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协同推进“两个革命”的前提与基础。从理论逻辑层面看,“两个改造”相统一的辩证原理构成了“两个革命”辩证统一的深层哲学底蕴;从实践进程层面看,统筹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从现实层面来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党的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进一步协同推进“两个革命”需要把握基本的经验原则。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哲学意蕴;经验原则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权力监督道路新探索


徐家林,等(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  要:权力制约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前提,权力监督是权力制约的基本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加强权力监督、如何加强权力监督进行了新思考和新探索深化思想认识从权力的本质在于人民性、权力运行二重性权力作用重要性等方面厘清新时代强化权力监督的逻辑理路明确监督路创建全面立体、目标导向、权威高效的权力监督体系坚持多措并举以党性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以法规制度建设刚性规范体系、以民主权利构建权力约束系统、以权力配置优化权力运行机制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权力监督;道路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逻辑


刘希刚,等(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进程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理论逻辑,其本质特征集中表现为具体化结合、时代化发展与主题化集成,对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先后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具体实践形态的具体化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提供实践内容与历史基础;我们党依次回答时代之问,凸显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挖掘活力动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并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我们党创新完成理论继承发展的主题转换,集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承一脉的主题化理论成果,不断提升党的理论思维水平,走向理论成熟状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结合;时代化发展;主题化成果;理论逻辑

基于新理论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构


孙其昂,等(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摘  要:随着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推进,人们需要运用新理论框架,重新认识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由此而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具体运行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呈现为由以相依性共存为逻辑的内圈层、以相互性关联为逻辑的中圈层、以复合性关系为逻辑的外圈层构成的圈层结构。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优化发展,这就要求着力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认知,加强系统的多层次互动与协同,建设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新理论框架;圈层结构;现代转型

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综合经济损失评估研究


李廉水,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授)


摘  要:随着气候变暖,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有效地开展灾害预防和灾害应急管理需要全面了解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CGE)引入灾害综合经济损失评估,以我国2008—2016年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为例,构建灾害情境下的DCGE模型,测量每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轨迹。实证结果显示:从当期来看,每年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2008—2016年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总产出的损失值区间为[3525.652,40536.761]亿元。从长期来看,灾害的累积效应更不容忽视,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当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对后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若某一时期的灾情较重,后期社会经济所受影响甚至会高于当期灾害会经济系统的冲击。


关键词:一般均衡模型;暴雨洪涝灾害;综合经济损失

风暴潮灾害救助保障体系的构建


张鑫,等(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  要:基于风暴潮灾害发生时间集中、地区差异显著、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频发等自然特征,分析群众、政府、经济组织等救助对象的需求特征,从时间维、空间维和逻辑维剖析风暴潮灾害损失及灾害救助关联的协同机理,设计并构建包括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层次体系以及服务体系的风暴潮灾害四维救助保障体系。通过加快风暴潮灾害救助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风暴潮灾害救助财政投入制度、强化风暴潮灾害救助监督管理等保障措施,实现风暴潮灾害救助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救助;救助保障;四维救助体系

中国水权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组合条件研究


刘毅,等(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摘  要:探索影响我国水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差异化组合条件,能够有效提升未来水权市场发展的整体稳健性。在市场环境主义范式下,构建包含初始水权分配的覆盖度、需方主体的活跃度、交易价格调整方式和交易支撑保障力的四维分析框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对11个典型的试点水权市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需方主体活跃度高是水权市场可持续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此前提下存在维系水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3种组合条件。该研究结论支持了各地依据本地特征制定差异化水权市场发展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了重点提升需方主体活跃度和完善水权交易平台功能的水权市场建设思路。


关键词:水权市场;可持续发展;定性比较分析;组合条件

环境治理的社会学研究:进程、议题与前瞻


陈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摘  要:环境治理研究曾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专属领域,随着环境治理中多重问题的暴露,环境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以环境治理的“结”与环境善治的“解”为线索的文献研究发现,社会学界在环境治理的绩效审视、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反思、环境治理的社会机制等议题开展了多维度研究。环境治理不是一项孤立的社会行动,而是嵌入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近年来,国家环境治理态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环境治理绩效发生了显著变化。今后,社会学界可在社会响应、社会过程及社会影响框架下深化环境治理研究,其深入研究对于推动环境社会学知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治理;结构化;环境社会学;知识生产

国外环境风险感知跨学科研究的知识谱系


王晓楠(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关键词:环境风险感知;知识谱系;社会网络分析;共词分析

服务资源整合视角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路径的优化


曲绍旭,等(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摘  要: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主体多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回应低且沟通隔阂大内容重复且专业化程度低等供需失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降低服务质量、浪费服务资源,而且会弱化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随着社会服务资源介入社会治理在理论与实际上的推进,服务资源整合理论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该理论中所包含的优化服务供给方式、调整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服务模式等手段,能有效推进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基于此,借助于服务资源整合的理论视角,依托供需平衡的政策框架,提出优化平衡政策的链条、推动供需平衡的循环、促进平衡政策的产出等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路径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服务资源整合;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平衡;路径优化

人工智能时代精准治理的隐忧与风险


李利文(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摘  要: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治理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基于数据纹理和超级档案而展开的单粒度治理是这种风险的重要起源,因为单粒度精准治理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制度环境,个体在便利、舒适和安逸的环境中受个体逃避、懒惰和自私的本性影响而陷入单向度世界。单向度世界实际上开启了人类认知的半封闭机制,在半封闭机制的选择和过滤下不符合个体喜好的事物被排斥掉,而肯定自我的事物则被接纳,进而造成个体批判能力的弱化和丧失。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险在外部输入受到约束和内部认知变得固化的双重作用下,使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治理陷入内卷化困境,造成个体陷入一种不断追求精致化却又难以突破和超越自我的平庸状态。


关键词:人工智能;精准治理;单粒度;单向度;内卷化

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在国际水法中的适用局限及其反思


葛勇平,等(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  要:作为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具有条约法及习惯法的规范基础,并且可指导跨界水道的利用及水资源分配,但是其抽象性及模糊性降低了适用的确定性。公平合理利用原则适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础不成熟,概念难以统一明确,非排他性考虑因素多元但无优先次序等方面。对公平合理利用原则的反思要求充分尊重跨界水道的自然特性,遵从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及国际合作原则,厘清相关考虑因素的优先次序,推动建立水道国家的利益共识,从而实现流域国家对跨界水道的公平合理利用。


关键词:公平合理利用原则;跨界水道;国际水法

我国排污许可设定法律审视及转向


潘佳(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讲师)


摘  要:《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被纳入立法计划的现实语境下,有必要对我国的排污许可设定进行法律审视。排污许可设定需顺应法律与政策精神,与设定原则和范围相符,并区分创设与规定,排污许可事项设定的法定依据应当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决定不宜设定排污许可,应严格规范省级政府规章设定排污许可。我国设定排污许可事项的实然方式为法律、国务院决定、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尽管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央地排污许可设定在国家与地方层面及许可证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全面规范排污许可设定制度,依托《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完善排污许可设定与规定,规范地方排污许可设定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设定程序执行与监督,并优化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监督机制。


关键词:排污许可设定;行政许可;法定;排污许可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